蒙愛紅
摘 要: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采用填鴨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數學知識,久而久之,學生會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新課程改革下,情境教學模式被廣泛運用于數學教學中.在情境教學模式下,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诖?,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以期提升凱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應用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我國持續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情境教學模式還能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此外,情境教學模式還有助于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意義
(一)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本身是一門抽象性的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性,對小學生而言有著不小的難度。不僅如此,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較為壓抑,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內容,反而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讓學生更加抗拒這一學科。小學生具備具體形象化、好奇心重、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完全迎合了小學生的需求,使用虛擬的教學環境展開學習,一來改善了課上的學習氛圍,打破了以往教師主導的課堂,成功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習興趣;二來還能將原本抽象、死板的知識內容靈活化,迎合了小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課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其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小學生思維邏輯處于具體形象階段,對一些知識內容,只能了解表面的含義,對深層次的知識缺乏理解和感悟,給數學學習造成了不小的困擾。情境教學法靈活度較高,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根據課程內容和實際情況,靈活地進行調整,使用不同的知識內容展開學習,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不僅如此,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情境教學法的使用,能讓學生展開趣味性的學習,將一些內容抽象、隱晦的知識轉化成為直觀、形象的經驗,幫助他們了解抽象的內容。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為學生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年齡較小,在課堂上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因而學習效果不能得到保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可以在課堂上適當地引入一些益智類小游戲,有效活躍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述概率相關問題時,可以在課前尋找一些道具,在不透明袋子中放入各種顏色的小球,讓學生在課堂上摸球。然后,教師對學生的摸球結果進行分析并結合本節知識點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樣,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游戲,既提升了對學習本節知識的興趣,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到了知識。學生通過總結和發現其中的規律,能夠從心底產生一種強大的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參與游戲實踐活動,能夠加深對本節課知識點的理解,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運用,還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升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另外,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可以降低小學數學的學習難度,能夠使煩瑣的知識內容更加直觀,更利于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內容進行形象化的轉化,對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設計游戲化情境,體驗數學知識的趣味性
小學生活潑愛玩,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新時代背景下的教學活動,提出了課程游戲化理念,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在玩中學,通過娛樂的方式掌握知識內容?;诖耍鶕砟詈蛯W生特點,教師可以構建一個趣味性的游戲化教學情境,使用比賽、角色游戲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使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展開教學,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構建高質量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例如,教學“觀察物體”一課時,要求學生學會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物體,并說出觀察到的圖形,發展他們的空間幾何思維。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構建一個游戲化的情境,讓學生展開小組競賽游戲。教師隨機提供一個圖形或造型,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快速說出俯視圖、正視圖、側視圖的內容,用時最短、速度最快的小組獲勝。這種教學手段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趣味性游戲教學的元素,提高他們對知識內容的分析,對課程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三)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真實情境
小學數學知識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問題設置時,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現象的發現與總結,來學習與教材相關的知識。例如,在教學“面積”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堂學習,初步對相關的面積單位建立基礎的認知,教師就可以從生活中選擇一些真實、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更好地對相關知識的概念進行認知。教師首先可以借助多媒體,采用比例的概念法,用1顆花生為例,1顆花生的截面積大約是1cm2,然后10到15粒花生的截面積大約是1dm2,100粒到120粒花生的截面積大約是1m2。然后,教師在課堂上再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哪些物體大約是1cm2、1dm2、1m2,使學生通過實物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識內容。
三、結語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應用情境教學法,結合實際生活,引入游戲教學法,合理設置“陷阱”,讓學生通過犯錯吸取教訓,將知識點掌握牢固。同時,教師還應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以營造良好的小學數學課堂氛圍,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進而使小學數學課堂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春榮.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的建構策略淺談[J].讀寫算,2021(35):205-206.
[2]蒲建宏.情境教學促進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3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