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潔
摘 要:作文是一種語言對學習知識的表達,通過作文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當前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掌握情況。優化、完善的寫作教學模式,讓小學生能夠在新穎、獨特的寫作課堂中拓展語言儲備、積累寫作經驗,進而實現知識、能力雙重發展的目標,這是教育者的責任。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寫作教學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初級階段,對語言知識和表達技法的應用能力也相對薄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隨著語文教學地位的逐漸提高,小學階段語文考試中對學生習作素養的要求也水漲船高,這就需要小學生得到更為科學、高效的習作指導。
一、當前小學生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寫作教學缺乏重視力度
小學教育是打基礎的重要階段,但許多教師并未重視語文教學能力的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將更多精力都放在了其他方面,從而忽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老師認為學生語言基礎薄弱,從而對作文寫作不重視,這是一個錯誤的教育觀念,如果學生不對作文寫作勤加練習,那么就會讓學生喪失了作文寫作的積極性,寫作技能也無法提高。因此,在進行寫作教育過程中,無論學生成績如何,都應讓學生積極堅持寫作,不斷訓練,這樣才能夠發現寫作中存在的誤區,加以引導,走出寫作困境。
(二)寫作內容缺乏真情實感
寫作中缺少真摯實感,是長期以來在我國小學寫作中較為常見的現象,也是當前小學寫作教育中面臨的嚴峻問題。在小學生發展階段,語言的使用并不規范,但是提出中小學生要表達出真摯實感,并且寫作時要有思想感情。但現在小學生寫作問題主要是機械化和模式化,內容千篇一律,極少有學生可以寫出有特色的好作文。從小學生的寫作心理上來剖析,不少小學生都是應付,將平時閱讀的優質寫作生搬硬套,致使在寫作或敘述的過程中,許多內容一看便是虛假的,而不是學生自己的真切體驗。
(三)教學方法缺乏創造性
現在許多的語文教師都習慣于使用模式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一種既定的教學模式下開始寫作。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作文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特別是針對不太會寫作小學生而言,如果長時間采用這種教學方式,然后小學生形成依賴性,那么他們的創作能力很容易遭到束縛,而且易出現千篇一律的寫作內容。在這樣的作文課程中,由于學生無法表現出自己心中的真正想法與體會,因此作文課也成為了模式化的訓練,教學內容枯燥且乏味。另外有些語文教師,習慣地讓學生復制一些優秀作文片斷,然后讓學生誦讀,讓學生在考試中能夠利用。這其實是一個極其錯誤的教學模式,并沒有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如果學生一直處在這樣的作文訓練中,寫作能力很難提高。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生活素材
“藝術來源于生活”,寫作本身也是一種藝術創作形式,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一不是立足于深刻的生活觀察和體驗而被創作出來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寫作話題來將學生們所熟悉的人、事、物代入到課堂場景的構建中,讓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和習作任務之間的血肉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真正的創作靈感與熱情。
(二)加強詞匯積累
“萬丈高樓,起于壘土”強調了打好基礎的重要性,而詞匯作為語文寫作中的基礎性內容,理應成為教師和學生的重點關注對象。基于此,為了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強詞匯積累,仔細搜尋教材和生活中不同類型的詞匯元素,促使學生可以掌握豐富的詞匯資料,并在寫作不同主題、題材的文本時,靈活地調動詞匯儲備,由此,學生運用詞匯知識的能力就會有所提升。
(三)讓興趣成為孩子的老師
興趣教育是整個人類教育中,最好的老師,尤其作為教學服務對象,特別是小學生時期,填鴨式式地灌輸興趣教育就不可取的。因為對于語文寫作教學來說,主要是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學習的興趣,從而進一步提高語文作文寫作能力。但是通常很多情況下,老師往往會忘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給學生設定一定的局限性,從而讓學生不能夠打破思維方式進行成長學習,因此,興趣在寫作教學之中是非常至關重要的。
(四)在風格方面延伸學生的寫作維度
相對于文章的話題和體裁來說,風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更具活性和微觀作用效力的元素,它能夠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體現文章特色的核心。在風格的把握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選擇來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同一種含義想出盡可能多的表述用語,而后仔細揣摩這些語句在語言風格上的不同點。這種訓練的過程是相對漫長的,小學語文教師要表現出足夠的耐心并保持動態的教學素材搜集,從而使學生得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寫作風格的運用上“漸入佳境”。
(五)采用多樣化
教師需要通過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改變寫作課堂為議論課、欣賞課、演示課等,并以此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感受。在以往的作文教材中,通常教師讓學生先解析一個作文題目該如何寫作,接著老師向學生介紹實例,最后再由學生自己去動筆練習,這樣的寫作課較為乏味,很多學生感覺作文課堂很乏味,不清楚要如何去寫。因此,教師們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提高寫作思維,從而更好地充分調動學員寫作興趣,培養學員寫作的主觀積極性。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累積生活素材,通過運用多媒體、網上教學等方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了解生活表達的技巧,并學習觀察重點。學生生活素材的累積,雖然是構建在實際基礎上,但是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日常生活,指導學生用心思考,并適時地和學生開展交流。
(六)實施個性指導
“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強調的是教師應根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以及真實需求,合理地規劃寫作教學方案,給予不同學生具有針對性、引導性的寫作指導。在這一過程中,具備不同寫作水平、思維能力,生活在不同環境,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夠在當前的水準線上穩步提升寫作能力。
總結:總而言之,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內容之一,對語文教學的整體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只有認真思考和認真教學,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提高每個學生的語文閱讀和書寫作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小妹.淺議新時期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J].知識文庫,2022(12):49-51.
[2]史喜才.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習作教學[J].知識文庫,2022(12):55-57.
[3]白林.小學語文寫作能力提升策略[J].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2022(0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