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群
摘 要: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是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的“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習者主體性,突出雙向參與、積極動手動腦進行個性化指導等”的重要原則。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培養和形成一個開放和諧民主溫習氛圍。并且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且對其加以分析與解決。通過實施有效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可以幫助語文老師更好得完成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以讀寫為樂”目標。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育;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
引言
“閱讀整合”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方法,它主張在教師指導下,利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種教學理念強調以生為本。通過對小學語文1+X(閱讀)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培養有價值、能適應社會生活需要和具有一定意義經驗的人。”因此,要充分調動小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并使其成為自己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小學語文 1+X 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的重要性
單元整合是基于統編版教材“加強單元整合,落實課程目標”的編寫理念,根據教材“雙主線”組織單元的編排特點,在教學時適合從單元整體上把握,把一個單元的教材看作是一個整體,用單元整合推進的方式進行授課,既遵循了教材編排規律,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抓住了單元語文要素間的聯系,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體系更有層次性和系統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我們課題研究的范籌是統編版小學語文1-6年級使用的教材,“1+X”的“1”指的是課內的課文閱讀,“X”指的是“附加若干篇或者相關的作品、甚至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指的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文本本身的意義,還要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了解閱讀思路的過程,引導學生懂得應該怎樣去讀文本,遇到類似的文本時可以采用類似的方法去閱讀。這就是閱讀策略。
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新型語文教育思想。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學習能力以及形成個性發展為目標。同時,也必須重視師生之間情感交流與合作互動等方面的內容,并通過一系列活動來實現這一目的。在新課改中,強調學生要學會學習,教師應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獨特而有創意且富有創造性的文本來表達自我思想情感。這種新型教學方法對培養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在當前的基礎教育中,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其教學內容是非常豐富,而且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對于學生而言閱讀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發展都有很大幫助。而從教師方面來看,需要提高自己對文本知識點掌握得越來越透徹,還要注重培養自身綜合素質過硬、專業素養高以及具備良好語感等多方面品質。這樣才能夠更好適應新課改下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及質量。
二、小學語文 1+X 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實踐
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的核心是“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這三個方面既相互聯系又存在著一定關系。在實際語文課堂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而忽視其語言運用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小學識字效率就必須將閱讀作為語文學習重要手段。教師應該以語篇分析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對課文內容的解讀,引導小學生掌握文章大意、表達等方面知識點以及重點字詞句和段落之間關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讓學生能變得更加個性化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最基本、最有效、效率最高的一種學習方法”。在現代教育理論看來,教學應以培養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為準則。因此,教師要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過程變成一個個自由探究活動。同時,還要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給他人,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六年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如果單是讀教材的12冊課文,一冊書也就是20多篇課文左右,一篇課文充其量也就是幾百個字,這樣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上我們老師教一篇精讀課文,往往得花兩三個課時去教學,反反復復,講來講去,講得學生毫無學習興趣,毫無學習欲望。這就是學生越來越不喜歡語文、不喜歡閱讀的主要原因所在。而這需要我們引導學生進行海量閱讀,需要我們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策略。
新課改實施以來,“閱讀教學”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文章內容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課堂活動。但是很多老師仍然停留在傳統填鴨式教育模式里去完成教學任務上了,還有一些學校雖然有自己“閱讀”課標理念,但卻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踐當中,閱讀教學的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調整,以此把真正的閱讀教學落到實處。
三、小學語文 1+X 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的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師生共同參與,引導、促進,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以問題為主導。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就可以以問題為開端,在學習課文之前,先給學生設置一個問題,如果跟諸葛亮處于同種情況,他們會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來借到箭呢?讓學生更加深層次的理解課文中的情感和內容。通過這種閱讀整合型語文課文,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意識以及合作精神等綜合素質,也是現代小學語文學習活動開展的主要內容之一。
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在小學階段開展讀書活動是一項非常有難度、艱巨任務量,這是需要精心輔導的工作項目。例如,教師通過學校組織進行讀書活動,有效地幫助小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與表達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發展水平。另外,學生對語文知識理解得越透徹就會更加容易接受教師所教授內容。
教師需要對語文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必須要讓所有同學都能夠聽懂課文。例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視頻、音頻等資料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利用現代網絡資源輔助教學工作;也可開展“小話劇”等形式豐富課堂活動方式和時間安排等等,使小學語文學習更加靈活多樣。
教學策略是教師通過組織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定知識,促進學習和發展并引導他們形成正確思想觀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習過程就是一個復雜而豐富多彩且充滿活力的系統過程。”因此,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思考如何激發小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與表達。
通過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的實施,教師能夠有效利用“課例”,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丁香結”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參觀丁香樹,如果季節不對,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通過視頻對植物有個比較直觀的認識,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還能培養孩子對于寫作技巧以及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意識。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們學會自己觀察生活中的植物,并主動幫助他們整理好記錄下來,以便于以后再遇到類似情況時能夠有條不紊進行。
“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個系統化、復雜化和多維度發展的過程。”因此,在語篇閱讀整合型課堂中要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例如,通過自主探究活動來激發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思考問題;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讓他們相互之間進行溝通與了解,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教師可以鼓勵和支持孩子們的個性化發展,讓他們在合作中實現共同進步;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集體的力量來完成教學任務。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和已有知識結構下,通過自主、合作學習來獲取信息,發展思維能力。”小學階段是兒童發展認知過程中一個重要時期。所以要培養小學生良好語感就必須讓他們獲得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學習活動。它強調的是“因材施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和提升空間、時間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能夠使每個孩子獲得全面而富有個性化教育意義上的新知識。同時也能提高老師對閱讀整合型課程模式理解能力,以及學生自主性思維能力與綜合運用語文的應用水平。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1+X閱讀整合型教學理念,是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強調的是一種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式學習過程。不是傳統灌輸法和填鴨方式下進行知識傳授,而是通過對學生自主參與性、創造性思維活動以及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來實現語文課程價值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這一理念能有效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自主學習。通過閱讀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養成自主思考和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孫靜.淺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有效整合[J].東西南北:教育,2019:0199-0199.
[2]孟遠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芻議[J].語文課內外,201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