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社會對大學生德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使得高校的思政教學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而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強化大學生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需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教育任務,積極地在思政課程中尋求創新路徑,突破思政課程在教學中的瓶頸。這樣不僅有利于高校挖掘思政課程的深度教育意義,也能為高校的育人工作帶來新的方向。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路徑
在目前國內高校蓬勃發展的現今,高校應發揮思政課程的主渠道作用,其面臨著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協同育人等相關問題,但同時也是挑戰。新時代高校培養的專業技術、應用人才應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不僅專業技術過硬,還要有思政德育的體現。因此,思政課程是我國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理念的正確選擇和實踐探索,是培養新時代青年的創新路徑。
一、立德樹人對高校思政教育開辟有效路徑起到的作用
(一)為培養高校大學生正確思想觀念提供了方向
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讓學生在接受大學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具備高尚的人格,讓大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明白值得終生奮斗的目標為何。與此同時,將思政教育與人文教育進行恰當的融合,可以有效解決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認知的缺失現象,并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逐漸塑造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懷,獲得健全的人格,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教學目標。
(二)促進高校引導學生進行思政實踐
思政課程的教育重心應側重實踐,如果它只停留在表面,它將只能是一個純粹的理想。只有建立具體的制度和機制,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面對如今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面對人工智能、互聯網、信息技術、虛擬空間的快速進入校園以及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不斷融入,中國思政教育中所提出的立德樹人理念,是堅持人才培養的根本方向和目標。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均明確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它既是對中國古代教育理念的繼承,又是對現代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立德樹人的理念本身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認知,高校培養的大學生應當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方向。
二、立德樹人視域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路徑
(一)革新教學內容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為了更好地提高思政課程的有效性,需要教師積極改革教學內容,借此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需要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和思想行為,精準地定位教學中的問題所在,以核心價值觀念為價值取向的根本點,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創新。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內容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以及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借此吸引學生對思政教學內容的注意力。在教學活動的最開始階段,教師需要重新調整自己的備課思路,充分聯系學生所學習的專業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因此,教師需要科學地梳理備課內容,在教學內容上下功夫,以更加實際化、生活化的思政內容,代替枯燥、空泛的理論內容。
(二)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過往的思政課程教學中,過于注重理論內容的滲透,使得該門課程給學生的印象就是枯燥、生澀。在立德樹人背景下,教師要想更好地提升思政課程的有效性,需要打破傳統課程的教育瓶頸,在課堂中融入豐富的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維度和深度上進行深化。首先,教師可以將思政課程與社會本身進行聯系,使思政教育內容融入社會實踐中。比如,教師可以邀請一些革命老前輩在課堂中舉辦講座,這種真人真事的案例,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外,這樣的實例講座不一定局限于將老前輩請到課堂中,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教學設備,與革命前輩進行連線。這樣既能夠以真實的案例感化學生,又能夠改善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認識,感受其與時俱進的一面。其次,為了開闊大學生的眼界,各個高校越來越重視各門學科的實踐教育。因此,思政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旅游基地。這樣,通過實踐讓學生內化理論內容,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提升思政課程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最后,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實踐中思政教師可以滲透我國優良的傳統思想,為落實立德樹人注入新的內容。同時,這樣的教學實踐活動也豐富了思政課程的內容,是思政課程進行有效改革的新路徑。
(三)實踐“三全育人”,提高教育效果
“三全育人”是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進行思政教育的新要求,為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創造良好的外在環境,有利于高校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不能僅僅依靠高校的思政教師,這也是全體教職人員共同的教育責任,同時也是我國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任務。因此,實踐“三全育人”理念的過程中,高校可以充分調動可利用的思政教育資源,減輕當前思政教師教學壓力過大的問題。此外,“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全程育人,給高校的思政課程提供了指導,需要高校注重立德樹人的全程性,不管是在教學活動中,還是學生步入社會之后,都要為學生提供思政教育內容,做他們思想發展道路上的指導者。這樣通過在思政課程中滲透“三全育人”理念,有利于培養出立德樹人背景下的新時代人才。
結語
立德樹人是我國各個學段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育過程。同時,立德樹人理念滲透在高校思政課程的整個過程中,需要教師以其作為教學指引,對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索。為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豐富思政課程的內容,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將思政內容呈現給學生,提升思政課程的有效性。
高校思政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可以塑造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們的思維品質,形成以政治思想為指導的德育人文教育體系,實現社會教育與本體教育功能的統一,培養大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邱娟.基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大眾文藝,2021(19):211-212.
[2]《天津教育》編輯部.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天津教育,2019(5):1.
[3]常越.立德樹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路徑[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4):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