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婉容
摘 要:高效課堂是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高效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有更好的效果、獲得更高的教育教學影響和社會效益。高效課堂既滿足雙減要求,又能幫助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因為高效課堂能提供更多的教學模式,課堂氣氛能更活躍,形式能更多元,風格能更多元,而且在互動的過程中,師生思維的碰撞也會隨時產生良性循環。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實踐
為了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需要深入探索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問題。我們不僅要實現對學生的高質量培訓,而且要改革和創新與時代同步的教學計劃,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改革傳統教學理念的同時,教師還應制定豐富多彩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氛圍,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發展。
一、轉變傳統理念,落實核心素養
為了切實推動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要改變教學舊模式,不斷改革創新,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也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根據問題進行具體解決。比如,教學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有效引導學生?學生應該在哪里進行引導?為了切實解決問題,教師能有效推動課堂教學模式的高質有效發展。比如,在教授《青春時光》時,教師可以對單元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本節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自己現在正處于變化階段”,主要是身體發育和心理成熟。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切實引導學生展現青春活力,激發學生對青春的感悟的同時掌握單元內容,從而激活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再比如,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教學計劃,在學習“自信的作用”時,教師可以制定關于青春的主題,讓學生在舞臺上發言;還可以引導學生唱青年之歌來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教學質量。
二、創新互動提問,促進知識內化
互動提問與傳統教師點名學生答題不同,互動強調問答,問題可由教師提出,也可由學生提出。當雙方互相解答問題時,更能說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可采取輪流回答和搶答的方式,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課程,如在“責任與角色同在”中,教師先梳理哪些是難點、哪些是易錯點,再輪流讓學生答題,思考:責任是什么?家庭作用要承擔什么責任?責任要付出什么?道德與法治課程與語文課程有些相似之處,知識點是固定的,但學生的答題方式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邏輯進行變化。教師要注意聽學生思路,不要用標準答案來限制德治課,在給自己評價的同時,也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思維有同樣的亮點。
不僅僅是教師問學生問題,學生也可以問教師,但不是考驗教師對知識點的掌握逐漸準確,而是提出自己的困難,讓教師幫助自己一起解決。比如在期末,教師給學生整理好所有知識點后,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整理出來,在第二天的課程中分享出來。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優先思考同學提出的問題,然后教師再糾正補漏。
三、運用科學評價,不斷完善提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教學評價的作用,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只注重成績,把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要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客觀,把學習成績和學習過程的評價結合起來。既要評價學生的知識情況,又要評價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想政治素養,要采取多樣化、對外開放的評價方式,善于激勵和欣賞學生,勤于通過評價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目標。根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評價體系,不僅可以科學、全面地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的。
四、創設多元活動,培養核心素養
為了建立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方法,教師必須制定有趣的教學活動計劃,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高質量發展趨勢,傳統的教學理念更缺乏活動,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阻礙了雙減當前政策的實施。因此,教師需要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計劃,合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提高。在學習“塑造新自我”時,教師設計了積極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讓學生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自我認識的自我評價,從優勢到劣勢,再到講臺上大膽發言,促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豐富課堂教學氛圍,還可以邀請其他同學上臺表演,有的同學自信而從容地展示自己的舞蹈;有的同學認為童年是最快樂的時光,暢快淋漓,探討了童年學生的無盡美好。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讓全體學生獨立參與討論,有效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氛圍。
總之,新課標的提出,意味著教育教學模式的調整,也讓道德與法治教學面臨新的任務和要求,從根本上實現了轉型創新。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一定要掌握新課標的實質內容和核心精神,構建合適的教學結構體系,讓教學煥然一新,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讓學生有自主學習和獨立探索的空間,從而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萬寶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心理教育的實踐策略[J].學周刊,2022(16):129-131.
[2]徐素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經驗建構[J].江西教育,2022(1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