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相余
摘要:音樂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音樂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西部地區是我國教育發展相對緩慢的地區,而音樂教育也不例外,目前音樂科目已被納入中考,分析西部地區音樂教育的現狀及其成因,并探究其發展過程中的優勢,為西部地區推進中考音樂教育提供一些指導。
關鍵詞:西部建設 音樂教育 現狀 優勢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美育教育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而音樂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據2020年10月16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只有4個省份已經開始美育中考計分,6個省、12個地市開始推進中考美育計分。[ 1 ]就發布的數據來看,真正推行美育教育的省份不到所有省份數量的三分之一,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十個省份當中并沒有出現西部城市的身影。
分析西部地區音樂教育現狀,改善西部地區音樂教育的水平和質量,是深入貫徹美育教育,實現高水平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西部地區中考音樂教育的現狀
整體上看,我國各地區教育水平差距較大,發展不平衡是我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與沿海發達城市相比,西部地區整體教育水平相對落后,音樂教育也正逐漸拉開差距,如在將音樂納入中考這一環節,東部地區已有多省實行音樂進中考的教育制度,而西部地區只是將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作為考察科目。
筆者在青海省海南州實地調研期間,考察了共和縣民族中學、共和縣沙珠玉中學、黑馬河校區中心寄校、青海湖民族寄宿制學校等學校,發現大部分學校不具有教授音樂科目的硬件配套設施和專業的音樂教學師資,音樂課由其他科目老師代為教授的現象廣泛存在。在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共和縣民族中學,全校有三名音樂老師并開設了電子琴興趣班,以七年級學生課程為示例,授課以大班形式為主,每星期一節音樂課,教學設施有電子琴和希沃白板等。雖然學校開設了電子琴興趣班,但是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課程形式較為單一,樂器種類不夠豐富,一周一節的節次安排不能滿足對音樂教學的要求,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活動等。而在相對偏遠的共和縣沙珠玉中學、黑馬河校區中心寄校等學校,形勢就更加嚴峻了:學校的音樂課常由其他科目老師代授,并且上課內容一般以歌唱為主,且幾乎未配備音樂教學設施,音樂課常常流于形式。
可以看出,西部地區音樂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分析并找出阻礙西部地區音樂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改善音樂教育現狀的首要任務。
二、阻礙西部地區音樂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
西部地區教育水平相對落后,是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是阻礙西部地區音樂教育發展的主要原因。
1.經濟因素
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有待提高。
據《中國統計年鑒-2020》中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表顯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陜西省、西藏自治區六個省份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之和為3105.34億元,而僅廣東省一省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就為3217.77億元。[ 2 ]
具體到中學教育經費支出費用,筆者將東部相對發達的六個省份與西部六省教育經費支出情況作了簡要的對比:
從表1與表2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東部六省普通初中教育事業費支出總和接近西部六省教育事業費總和的兩倍,西部初中的教育事業費遠遠落后于東部。但是另一方面,近年來西部地區初中教育投入經費大有迎頭趕上之勢,2018年-2019年初中教育事業費增長率是東部增長率的1.72倍。
在教育設施如音樂教室、音響設備、鋼琴和其他音樂教具等與開展音樂教學相關的設施配備方面,據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各地區初中辦學條件統計數據表顯示,上述西部六省的初中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值總和為105.45億元,而東部六省初中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值總和為393.25億元,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硬件設施落后是發展音樂教育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難題。
在教師數量方面,據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東部六省共有73.16萬名初中教師,而西部六省只有31.94萬名初中教師。兩者不僅僅是數量上存在著巨大差距,就統計情況來看,東部地區高學歷教師數量遠多于西部地區,東部六省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初中教師為49923人,而西部六省中僅有9535人,教師數量與教師學歷水平的差距也是導致西部地區音樂教育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
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經濟因素是東西部地區音樂教育水平產生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導致音樂教學的硬件設施與師資力量不能滿足開展高水平美育教學所需的條件。
因此,加大對初中教育經費的投入,特別是加大對新興的美育教育領域的經費投入,解決音樂設施缺乏,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是西部地區在美育教育賽道上趕超東部的當務之急。
2.觀念因素
與沿海城市相比,西部地區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在大多數家長心目中,音樂課只是給孩子放松娛樂的科目,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時間緊張,音樂課應當給語文數學等科目讓位。到了初中三年級,大多數學校音樂、美術課停開,部分學校只上語文、數學兩門課。由于音、美等科教師數量嚴重不足,致使這些課程有名無實,隨便安排一些教師代授,教學質量極差。
西部地區各級教育領導也未充分意識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對中小學美育教育缺乏政策上的扶持。在2015年《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出臺以后,江蘇、山東、海南、湖南、云南、安徽等省份積極響應,根據本省實際情況紛紛制定出了相應的美育教育推廣政策并積極施行,截至目前,在江蘇等四個省份,音樂已經出現在中考的科目當中。可惜的是,西部偏遠地區的省份卻遲遲未能出臺行之有效的美育教育政策,教育重點還停留在提高學生應試成績上。
3.自然因素
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自然條件相對較差,是制約西部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西部地區地廣人稀,土地面積68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72%,而人口數為3.82億,僅占全國總人口的27.12%。另一方面,西部地區民族眾多,人口居住較為分散,因此,大部分中小學也都位于偏遠地區。這種地廣人稀的地域特征導致了西部地區教育資源較為分散,優秀的教師資源常常只能被某一地區的少數學生所獨占,而數量稀少的音樂教師,只能集中在少數條件較好的中學,至于偏遠地區的學生,上音樂課往往沒有專職的音樂老師。所以,不同地區的教育水平也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西部地區位于中國內陸,土壤貧瘠,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常年干旱、少雨,風沙較大。據水利部2019年全國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成果顯示,西部地區2019年水土流失面積為227.07萬km2,占全國總水土流失面積的83.76%,惡劣的生態環境導致許多高素質人才紛紛遷出西部去往更加適宜居住的城市。
三、西部地區的優勢
西部地區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文化與歷史,多樣的歷史文化,孕育出繽紛多彩的音樂,如吾爾族的木卡姆、苗族的大筒簫音樂、侗族“大歌”等。因此,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的文化多樣性更為豐富。
正如著名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言,音樂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須以民族音樂、古典音樂以及現代音樂三個方面來選擇,但首先必須立足于本國自己的民族音樂文化。在發展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各個地區可以因地制宜,結合本民族、本區域的歷史文化,將當地的特色音樂融入教育當中,開設初中民族音樂課程,對傳統音樂進行繼承與發展,賦予民族音樂以新的生機與活力。
為平衡東西部教育水平差距,解決西部地區教師資源匱乏等問題,國家出臺了大量幫扶政策來支援西部教育,提升西部地區教育質量水平的政策措施。西部支教計劃是國家為提升西部教育水平,優化東西部人才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最終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決策和制度安排,體現了國家對西部教育事業的深切關懷。
隨著政策的完善,美育教育領域的扶持力度也會逐漸增加,政策也會越來越完善。西部地區應當積極響應政策的號召,在學校中大力推進美育教育,來提升西部地區素質教育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瑩瑩.新課改下我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發展[J].黃河之聲,2018(10):75-76.
[2] 國家教育督導團辦公室.當代中國教育督導 重要法規經典文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