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金盈 臧傳瑛
摘要:2021年中國八省首次實行新高考,即志愿填報方式為“院校專業組”或“專業+院?!?。老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日語學習動機研究主要集中在日語專業學習者、非專業學習者以及雙學位學習者這三大群體中。但在新高考背景下,考察日語學習動機的研究還寥寥無幾?;诖耍皇峭ㄟ^問卷調查活動,借助SPSS(25.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新高考志愿模式下日語專業學習者在學習日語前,“學校主導型”和“專業主導型”的學習動機總體傾向無明顯差異,“專業主導型”學生學習動機均值高于“學校主導型”學生學習動機。二是結合訪談調查活動,可將學生個體學習動機總結為“容易就業”“王牌專業”“地域優勢”等現實因素,“喜歡日本這個國家”“環境很優美”等文化因素以及“喜歡學習語言”這種興趣因素。其中“專業主導型”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較為明確,主要為“日語是王牌專業”“有利于就業”“喜歡學習語言本身”“中日地域優勢”等。
關鍵詞:新高考,日語學習動機,獨立樣本t檢驗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在學歷社會等背景下,中國的日語學習者逐年增加,學生們抱著各種不同的目的學習日語,學習的特點也呈現多樣化。與此同時,在外語教學中,動機研究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學生行為朝向一定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2021 年,中國八省首次實行新高考,與老高考以院校為填報單位的方式不同,新高考省份或者實施院校專業組的填報方式,或者實施“專業+院?!钡奶顖蠓绞健O旅鎸π赂呖贾驹柑顖竽J竭M行說明,參考表 1。其中,以“專業+院?!睘閱挝惶顖罂煞譃槿N組合模式,參考表 2。

表 2 可以看出,如果目標是 A 大學,可以像“組合一”那樣填報;如果目標是專業 1,可按照“組合二”選擇不同的大學同一個專業;如兩者都沒明確目標,就可以按照“組合三”穿插填報。以上三種組合形式,共同組成 112 個志愿(普通類本科批)。組合一和組合二可分別體現學生強烈的“學校主導型”和專業主導型”,組合三未能體現明顯志愿目標,不在本研究討論范圍內。 首先,某省教育招生考試(2021)指出,“專業+學?!钡恼猩浫》绞?,可以使考生選擇自己心儀并擅長的學校和專業,促進個性特長的發展,增加學習動力和信心,同時也能促進高校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最終有利于國家相關領域人才的培養。其次,志愿錄取后,學習者在不同的契機下從同一起點開始學習日語。但筆者發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習效果大相徑庭。
基于以上兩點,筆者認為動機研究是日語學習的重要課題,有必要在 2021 年新高考背景下,綜合考察“學校主導型”和“專業主導型”兩種志愿填報傾向的學生日語學習動機,觀察其整體的特點和傾向。另一方面,需要以學習者為個體,從質的角度考察其日語學習動機。
二、先行研究
鹿毛(2013)[1]將心理學中的動機定義為行為發生、維持、定向的整個過程。黃(2021)[2]認為動機是“日語學習的原因、是為實現目標所作出的努力”?;谇叭搜芯康亩x,結合本研究的研究課題,筆者將本研究的學習動機定義為“喚起學習的心理動力”。
近年,日語學習動機研究愈發受到國內日語界研究人員的關注。在國內日本語教育研究中,姚艷玲、高榮聰(2017)[3]對日語專業大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類型進行了探究,將其分為六種類型:工作及自我提高型動機、學習情境型動機、娛樂型動機、成績型動機、出國型動機和文化型動機,對不同類型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考察了動機類型與被試者的基本情況、年級、是否曾到日本留學、日語水平、認知風格等的關系。郝(2020)[4]對山東省某地方大學學生699人進行了問卷調查,認為日語專業學生動機存在多元性和多變性特點。內部動機學生比例最高、其次是外部動機,學習動機不明確的學生占二成。黃(2021)通過對某理工大學日語專業學生大量發放問卷調查,認為日語專業調劑學生和第一志愿學生在“語言態度型動機”和“成績型動機”上存在明顯差異。
綜上,幾位研究者對日語學習動機的類型、特點等進行了有效地考察和分析,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在研究方法上,通過對前人研究進行梳理,筆者發現,國內對日語學習動機的研究考察比較單一,大多從量化的角度考察了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類型,即“為什么學習日語”。實際上,在研究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時,不應只關注學生為什么學習日語,而應該盡可能全面考察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內部因素,方便我們掌握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學習情況,反思日語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日語學習。二是在研究對象上,目前為止的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日語專業學習者、非專業日語學習者以及日語雙學位學習者這三大群體中,其中以日語專業學習者為對象的研究更多的則是對比第一志愿學生與調劑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但是,在某省新高考日語志愿模式“學校+專業”背景下,以“學校主導型”和“專業主導型”這兩組日語專業學習者為對象,考察其日語學習動機的研究還無人涉及。
基于以上內容,本研究采用質性與量化相結合的研究手法,研究問題設置如下。一是中國日語專業學習者在學習日語前,“學校主導型”和“專業主導型”的學習動機總體傾向是否存在差異。二是考察新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學習者的個體學習動機。通過對比“學校主導型”和“專業主導型”兩種志愿填報方式下的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考察每一名學生的個體學習動機,以期對高考教育改革方針提供些許建議,同時為日語專業教師捕捉學生心理變化等提供參考。
三、調查研究方法
1.調查對象
針對研究問題一,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研究法。首先以某省外語院校日語專業一年級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大量發放調查問卷進行前測,調查實施時間為 2021 年 9月,實施方式為通過授課教師以網上形式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并回收。被試者年級類別的比例大致平均。施測時發放調查問卷 442 份,回收有效問卷423 份,有效率 95.70%。其中參加該省高考學生人數為277人,“學校主導型”127人、“專業主導型”17人。隨后通過隨機抽樣,從“學校主導型”127人中隨機抽取17人,結合“專業主導型”17人,共計34人進行問卷調查,利用SPSS25.0軟件對測量結果進行統計學檢驗。
針對調查問題二,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法。分別從“學校主導型”(17人)以及“專業主導型”(17人)中抽取2人,共計4人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對記述內容存在疑惑的地方筆者通過訪談的方式進行補充。為保護調查對象的隱私,在得到研究對象本人同意后,將“學校主導型”兩名同學編號A1、A2,將“專業主導型”兩名同學編號B1、B2(見表3)。調查時間為2021年10月,調查地點為學生們平時熟悉的班級自習室。

2.測量工具
本研究主要參考黃(2021)同時結合本研究研究問題編制問卷。問卷分為兩大部分:基本情況調查題項為 4 題,對姓名、學號、性別以及志愿填報組別進行了設問。主體調查為25題,主體部分采用了從“完全不符合/不贊成”(1 分)到“完全符合/贊成”(5 分)的李克特五級量表。本研究在四種信度分析方法——“重測信度法”、“復本信度法”、“折半信度法”和“α 信度系數法”中,選擇目前學界最常用的α信度系數法進行信度檢驗,通過 SPSS(25.0)統計軟件計算得出整體信度值(Cronbach α)達到 0.708。
3.分析方法
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兩種常用的實證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是通過對變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提取各種各樣情況的本質變量來說明整體。但是量化研究法很難著眼于每名日語學習者的個體學習動機。因此,本研究以學習動機為焦點,采用質性和量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開放式問卷以及訪談的方法,目的在于探索新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中國日語專業學習者“學校主導型”和“專業主導型”的學習動機總體傾向是否存在差異性以及探索基于這兩種志愿填報傾向的日語專業學習者的個體學習動機。
四、結果分析與討論
1.兩組學習動機總體傾向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新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學校主導型”以及“專業主導型”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無顯著差異(t= 1.288 ,df= 32 ,p>0.05),“學校主導型”的學習動機平均值為3.0024,“專業主導型”的學習動機平均值為3.2259(見表4),“專業主導型”學生學習動機高于“學校主導型”學生學習動機。

2.學生個體學習動機
通過訪談A1-B2四名日語專業學習者,可以將學生個體學習動機總結為“容易就業”、“王牌專業”、“地域優勢”等現實因素、“喜歡日本這個國家”、“環境很優美”等文化因素以及“喜歡學習語言”這種興趣因素。其中,“專業主導型”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較為明確,主要為“日語是王牌專業”“有利于就業”“喜歡學習語言本身”“中日地域優勢”等;而“學校主導型”動機主要為“想讀離家近的學?!薄跋雽W非理工科專業等”等,相對“專業主導型”的日語學習動機不是那么明確。
(1)A1同學的案例研究
A1同學高考選擇了文科類的“歷史”科目,在高中時期認為英語要比其他學科更簡單一點,高考填志愿時優先選擇了語言專業,同時父母希望自己讀一個離家近的學校,便填報了該大學。同時填報了該學校的日語和英語專業,雖然之前對日語沒有任何了解,但因為該學校日語專業較為出名,便把日語專業排在了前面。
(2)A2同學的案例研究
A2同學高考選擇了理科類的“物理”科目,但對理科不是很感興趣,想選擇文科專業。A2同學因為該學校的日語和俄語專業錄取分數和實際高考分數較為相當,所以填報了該學校的日語、俄語專業。但因為小時候開始看動漫,對日語有一定的興趣,且較喜歡日本這個國家的環境,便把日語專業放在俄語專業的前面,錄取到該學校的日語專業感到很開心。
(3)B1同學的案例研究
B1同學高考選擇了文科類的“歷史”科目,志愿填報時主要以語言類專業為主,同時因為日本離中國很近,發展比較好,感覺日語的使用要相對英語較廣,所以填報了多所學校的日語專業,但對日語專業之前并沒有太多的了解。因為B1同學特別想到省外離家遠一點的地方上學,當得知自己錄到省內的該大學時心情很低落。
(4)B2同學的案例研究
B2同學高考選擇了理科類的“物理”科目,志愿填報時聽周圍人說女生學習小語種比較好,同時因為日本和中國同屬亞洲,學習起來可能比較方便,就決定學習日語了。選擇該大學是因為該大學的日語專業在全國比較出名,就把“該大學+日語”放在了112個志愿的第一位。
五、結語
本研究通過調查表明,新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中國日語專業學習者在開始學習日語前,“學校主導型”和“專業主導型”的學習動機總體傾向不存在明顯差異,通過SPSS(25.0)計算得出的兩組平均值可以看出,“專業主導型”學生學習動機要高于“學校主導型”學生學習動機。同時,通過訪談可以將學生個體學習動機總結為“容易就業”“王牌專業”“地域優勢”等現實因素,“喜歡日本這個國家”“環境很優美”等文化因素以及“喜歡學習語言”等興趣因素。其中,“專業主導型”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較為明確,主要為“日語是王牌專業”“有利于就業”“喜歡學習語言本身”“中日地域優勢”等;而“學校主導型”動機主要為“想讀離家近的學校”“想學非理工科專業等”等,相對“專業主導型”的日語學習動機不是那么明確。
作為今后研究的重點,筆者將進行跟蹤調查,以進入大學為起點,定期對“學校主導型”和“專業主導型”的學習動機總體傾向以及學習者個體學習動機進行跟蹤調查。同時,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質性和量化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擴大樣本數使得到的數據更加具有多樣性和可靠性。在今后的研究中還將在新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對國內綜合性大學、理工類大學的學習者日語學習動機探討,以期能豐富日語學習動機的理論體系,以期對日語專業教師明確學生對于日語學習的想法、態度等提供參考,同時為高考教育改革方針提供些許建議。
本文系2022年度大連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創新項目“新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外語類院校高考志愿跟蹤調查反饋機制研究”(項目編號YJSCX2022-01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鹿毛雅治(2013).『學習意欲理論ー學習動機教育心理學』.東京:金子書房
[2]黃東華(2021).日語專業調劑學生學習動機與焦慮調查研究——基于與第一志愿學生的比較.大連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
[3]姚艷玲,高榮聰.日語專業大學生日語學習動機類型及影響因素研究[J].東北亞外語研究,2017,5(03).
[4]郝碧琳(2020).「地方高校日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研究——基于自我決定理論」.曲阜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作者簡介: 辛金盈,大連外國語大學日本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語教育;臧傳瑛,大連外國語大學日本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語教育)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