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摘? 要:詩歌是語言與思想完美融合的文化產物。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圍繞著現代詩開展的教學并不少見。當詩歌的藝術性、人文性特點被重新強調時,現代詩的教學不僅是幫助學生掌握詩歌知識的過程,更是感悟詩歌之美、文化之美的有效手段。文章從小學語文現代詩教學展開論述,在分析現代詩教學價值的同時,思考如何結合課堂教學完成現代詩的教學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現代詩;教學策略
現代詩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情感元素,其風格別具一格。一方面,精簡的語言結構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詩歌的核心內涵,使學生獲得閱讀、感悟的雙重享受;另一方面,獨具特色的表達手法全面地展示了語言之美、文字之美的內涵,讓學生得到了重新學習語言知識的機會。重視現代詩的文學特點,在語文教學中對其投入更多的關注,有助于學生文化意識和審美能力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現代詩教學的價值分析
1. 篇幅短,難度低,易于接受
現代詩中的語言表達更偏向于藝術性,在保留作者人文情感的同時,主要依靠短篇幅的敘述來講述故事、傳遞思想。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可能無法理解現代詩的文化內涵,但是精簡的表達方式卻為他們提供了了解現代詩素材的全新渠道。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文化意識正在逐漸發展,但是學習能力有限,面對長篇幅、高難度的語文閱讀素材,學生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現代詩教學則改變了這一教學現狀,借由詩歌素材的引導,學生能夠利用有限的語言文字基礎知識培養自己的文學情感,感受現代詩中的文化元素,進而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可以說,現代詩是學生與語文的初步接觸,也是培養學生語文情感的有效手段。
2. 多元素,重情感,全面育人
在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學應該從文化教育、情感教育兩個角度入手,實現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學指導目標,促進學生不斷成長。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重文化不重情感的問題依舊存在。對于小學生來說,情感的培養主要有兩種渠道:第一,外界環境的引導,因為其他個體表現出了對應的情感,使學生對情感的有關概念有了認識,所以會激發學習的興趣;第二,個體的主動體驗,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情感波動,由此衍生出了情感。綜合小學語文現代詩教學活動來看,現代詩教學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完成相關教學任務:一方面,借由作者的情感來引導學生,在現代詩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語文素養的形成,感受美的不同表現形式;另一方面,風格不同的現代詩將為學生提供品鑒詩歌、解讀情感的機會,讓每名學生都能在表達情感的過程中積累多元化的語文教學素材。用情感與文化同步教育學生,能夠展現出現代詩應有的育人功能。
二、小學語文現代詩教學的具體策略
1. 情境導入,調動情感
篇幅短、內容精煉、情感豐富是現代詩的主要特點,抓住相關特點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重新認識并解讀現代詩素材。但是,目前現代詩教學的開展與預期的教學目標之間仍然有較大的距離:學生學習能力有限,且對現代詩作品缺乏了解,并不能與現代詩素材形成情感上的共鳴。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方案,利用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體驗、感悟的過程中不斷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在主觀情感上形成接受教學、樂于學習的意愿。教師要結合現代詩的主要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利用情境調動情感,幫助學生深入解讀現代詩作品。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四年級上冊《秋晚的江上》這首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情境:一個秋天的黃昏,你站在江邊,看著夕陽慢慢落下,心中會有怎樣的感想?學生發揮想象力創編故事,對《秋晚的江上》進行描繪:夕陽慢慢落下去,江水變成了紅色;太陽在江邊緩緩沉靜,如同一個紅色的輪子。在情境中,學生對于“秋天”“黃昏”“江景”等概念都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后,教師可以繼續優化教學模塊,嘗試引導學生寫作敘述,讓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感受現代詩的表達手法;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形成個人的閱讀感悟,并與原文進行對照,深入體會這首詩的情感。因此,教師要嘗試利用現代詩內容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使他們體驗到現代詩中的文化之美。
2. 精細解讀,了解作品
現代詩的表達手法、敘述方式與日常的語言交流活動存在著較大的區別,有一定的理解難度,需要精細解讀才能體會其中表達的情感。在指導學生學習現代詩的過程中,教師要歸納、總結相關問題,圍繞重點、難點進行精講,幫助學生理解現代詩的藝術性和創造性特點。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環節設計精講模塊,讓學生深入了解、解讀現代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材四年級下冊《短詩三首》中的三首現代詩都取自冰心的詩集,能夠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作者的創作特點。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讀詩”轉化為“解讀作者”,幫助學生體驗現代詩作品中的情感內涵。以《繁星(一三一)》這首詩為例,作者借由簡單的反問句和排比句來抒發情感,但是在學生的視野中,作者的表達是十分隱晦的,學生并不能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內涵。此時,教師可以對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創作特點進行講解,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感受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將不同的意象串聯起來,以情感、文化去描繪內心的情感悸動,展現出獨特的情思與審美。從詩歌標題來看,“繁星”寫的是天上的星斗,但是對于作者來說,其關注點在于“繁星的璀璨”:這種璀璨是天空賦予的,但是這蔚藍的天空卻讓作者想到了海,是對自然、對時光的追思,《繁星(一三一)》中包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去引導學生,使其更加透徹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
3. 獨立鑒賞,自由品味
現代詩教學不能完全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由品鑒詩歌作品的機會,鼓勵學生配合主觀情感來解讀詩歌作品的內涵。在這一要求下,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將傳統的教師引導轉化為學生自由發揮,讓學生結合已經掌握的文化知識重新解讀詩歌作品,提升學生解讀現代詩作品的能力,通過閱讀、品鑒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花之歌》這首詩時,詩人紀伯倫用巧妙的筆觸描繪了花的特點,從全新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解讀現代詩。在《花之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借助開放式的教育理念開展教學,向學生講解作品后,不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過多干預,而是要求學生借助主觀意識和文化素材來解讀《花之歌》。這樣的教學方式看起來較為散漫,不僅要考慮到作者的創作風格和文學作品的獨特定位,還要結合學生的情感、作品的文學價值展開互動,允許學生獨立理解現代詩。當教師布置完鑒賞學習任務后,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品鑒,如解讀作品中的文學風格,解讀詩人的創作特點等,獨立賞析《花之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與這首詩相同題材的其他作品帶入課堂,進行主題鑒賞,體會現代詩的文學之美。
三、結束語
現代詩教學要從文化、情感等多個角度落實育人工作,為學生創造學習、體驗的機會,感受現代詩的文學特點和情感價值。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感受現代詩中的文化之美,還要關注現代詩中的人文元素,了解現代詩的獨特風格,從而使現代詩教學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1]莊美芳. 帶領學生品味詩歌之美:小學語文課程中現代詩歌的有效教學探究[J]. 內蒙古教育,2019(36).
[2]楊艷影. 淺談小學現代詩的教學[J]. 吉林教育,2014(27).
[3]童一峰. 小學語文現代詩教學探究[J]. 課外語文,2015(1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王青青. 小學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現狀及策略探究[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