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欽
[摘要]在高職教學階段,教師應該分析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綜合運用多種策略提升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實現理想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現狀;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22)27-0095-0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為高職學生今后工作提供便利,國家對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目前,英語翻譯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教師應綜合運用多種策略來提高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現狀
(一)對英語翻譯尤其是口譯重視不足,學生學習時間不足
很多學生對英語翻譯尤其是口譯不夠重視,原因是無論是高考還是大學期末考試,都把單詞考核、語法考核、閱讀考核擺在更重要的位置,忽視了對英語翻譯的考核。因此學生在平常學習過程中,更加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忽視了翻譯能力的培養;此外,大部分學校對英語成績的考核局限于書面的考核,導致學生基本口譯能力的欠缺。
高職院校大部分為三年學制,分配給英語教學尤其是翻譯教學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英語又是一門需要積累的學科,翻譯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理論積累和反復的翻譯實踐。因為學生學習時間不足,難以真正提高翻譯能力。
(二)學生基礎較差
相比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來說,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的基礎較差,單詞量有限、對語法的掌握不系統、書面及口頭表達能力欠佳、知識面較窄、欠缺跨文化意識。這些都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及實踐帶來更大的難度。比如,翻譯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長難句,長難句中會出現陌生的單詞,翻譯的材料涉及學生陌生的領域,這種情況下學生就很難用他們所掌握的語法知識分析句子結構找出句子主干,通過查找詞典選擇適當的單詞釋義,最終無法準確翻譯出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
(三)教材無法適應教學需要,教學方法過于傳統
高職院校教材內容往往集中于理論方面的知識運用,翻譯材料的選取會出現難度過高、不貼合學生專業、不符合實際需求等問題,教材無法適應教學需要。
此外,在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中,并沒有將翻譯教學和其他英語知識的教學進行明顯的區分,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教師給學生固定的句式,而學生則通過背誦這些句式來進行翻譯課程的學習。[1]在這種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會進行簡單的詞句翻譯,翻譯實踐流于表面,達不到翻譯的交際目的,學生也難以真正體會到英語翻譯的樂趣。
二、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策略
(一)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
在翻譯教學中,注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不同的語言蘊含了不同的民族心理、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其語言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形成了異彩紛呈的文化特色,導致不同民族語言之間的差異。[2]高職學生經過多年英語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翻譯能力,但是跨文化意識卻很欠缺,往往因為缺乏對外國文化和本國文化差異的了解,而產生不佳甚至錯誤的翻譯。在英文中,“blue”通常會讓人想到憂郁的情緒,所以將“blue moon”作為品牌名,顯然不符合該品牌的用途與形象,甚至會讓消費者心里產生負面印象,影響銷量。
作為翻譯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立足教材和翻譯材料,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給學生滲透國際文化思想,令學生了解外國衣食住行、風土人情各個方面的文化,并與中國文化相比較,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從而幫助學生深化原文理解,優化譯文表達,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二)綜合運用項目教學法
1.項目教學法的定義及優勢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法是教師將授課內容融入真實的項目中,輔助和引導學生實施和完成項目,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自主學習,學生完成這一項目,教師也完成了教學內容。[3]項目教學法,能夠架起高職學生學習和工作的橋梁。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畢業后如果要從事翻譯類工作,其翻譯的內容,必然是圍繞某一特定行業,目標是完成某一特定任務。可以說,學生將來的工作就是在給定的時間內,運用自己的綜合能力,完成一項又一項的任務。在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運用項目教學法引導學生實施項目,讓學生更早地熟悉完成項目的流程。此外,在項目教學中,很多項目是通過“工作坊”也就是小組的方式來進行的,這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意識,幫助其成為就業崗位需要的人才。
2.如何運用項目選擇法
(1)項目選擇體現專業特點。教師應多與專業教師溝通,了解學生專業的特點、內容、就業需求。在選擇項目時,要盡量貼近本專業學生的學習領域。比如,在選擇項目時,旅游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景點翻譯、交通翻譯、酒店服務翻譯等;機電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CAD翻譯、工業機器人翻譯、機電一體化翻譯等;汽修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汽車品牌翻譯、汽車維修翻譯、汽車說明書翻譯等。總之,所選翻譯項目體現專業特點,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培養英語翻譯能力的必要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采用“工作坊”教學模式。在項目教學法中采用“工作坊”教學模式,就是把幾個學生譯者集中起來,一起完成項目的翻譯任務。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根據學生的英語及專業綜合水平,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形成若干工作坊。之后,將不同的項目或者相同的項目分配給各個工作坊。各個工作坊的學生將項目分解成小項目,比如把一個篇章的不同段落分配給不同學生;學生借助詞典查找單詞、借助網絡了解文化背景知識等;學生針對原文意思的理解、譯文詞語的選用等開展討論,各抒己見。最終,形成本工作坊的初稿、定稿,在課堂上進行結果展示,展示內容包括最終形成的定稿及其形成過程、工作坊討論重點及爭議點等。而其他工作坊,則可以對展示內容發表自己的贊揚和質疑。需要注意的是,高職學生的語言儲備相對不足,所以教師在整個項目完成過程中,要及時加以適當引導、評議及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
(3)采用多元考核方式。教師在考核時,不僅要評價項目的成果,還要評價項目的過程。工作坊的分工合理性、每個學生項目的參與度、每個學生在工作坊承擔的角色等都應該納入考核,將個人成績與小組成績相結合,最終形成恰當的評價。
(三)綜合運用互聯網
1.以互聯網為基礎,開展翻譯教學設計
課前,利用超星學習通、微信群等,通過互聯網向學生展示需要翻譯的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和行業背景,學生就背景知識在網絡群組開展討論交流,對所學內容有初步的了解;課中,在學生完成翻譯任務后,將大家的譯本上傳至網絡,學生互相評閱譯本,應用超星學習通的投票功能,選出最佳譯本;課后,學生利用網絡,找出更多相似主題的文章,進行閱讀翻譯,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有效鞏固和擴充。
2.利用互聯網,教會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是翻譯的主體,在翻譯教學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翻譯能力”方面。
很多學生對教學內容有自主翻譯的需求,或者有課外翻譯的需要,教師可以引導其使用單詞翻譯類App。比如,在課堂上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自主使用單詞翻譯類App,自主翻譯文章。自主查單詞,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單詞翻譯App里自帶的單詞發音、圖片等,又從各個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引導學生從陌生單詞的諸多選項里,根據情境、文章類型、短語搭配等選出最適合的一個釋義,極大地培養了學生自主翻譯的能力,為其以后自主翻譯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除了單詞翻譯類App,教師也應引導學生恰當使用篇章翻譯類App。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在布置篇章翻譯類任務時,會有部分學生直接照搬篇章翻譯類App的翻譯版本,這些機器翻譯的版本往往十分生硬。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使用篇章翻譯類App只是自主翻譯的第一步,App只是工具而不是結果。要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中文表達習慣等修改App的譯本,培養學生利用App自主翻譯篇章的能力。
對于一些專業類的文章,由于學生欠缺背景知識,在翻譯時會無所適從,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查閱相關行業背景資料,查找平行文本,令學生的譯文更具專業性。
3.利用互聯網資源,激發學生翻譯興趣
翻譯理論枯燥晦澀,很多學生對其興趣不高。但是,學生卻對時下最新的英語大片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在課堂上播放最新的英語大片片段和最新最受歡迎的英文歌曲,并對其中涉及的翻譯理論、翻譯技巧等進行講解,這樣一來,學生會對翻譯之美、翻譯之妙有更深的體會,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翻譯技巧與理論,同時產生對翻譯的興趣。
4.開發翻譯微課資源
互聯網中有著海量的資源,但是學生自己去搜尋資源,效率并不高。而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統一向他們推薦資源也有各種弊端。因此,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創建自己的微課等教學資源,學生課后可以自主選擇觀看并與教師及時展開交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引入思維導圖工具
1.思維導圖的定義及優勢
思維導圖通常以一個中心概念為中心,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誘導人腦的放射性思維,逐步建立中心概念的子概念,最終形成網狀思維圖式,學習者可以通過該圖式直觀地、形象地、具體地掌握整個知識框架。[4]翻譯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可以使整個翻譯過程可視化、條理化,提高學生的翻譯效率和準確度。
2.如何運用思維導圖
(1)思維導圖用于分析句型。在翻譯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長難句,這部分往往成為學生翻譯的難點。這時,教師引入思維導圖,結合所學語法知識,教授學生如何使用思維導圖,使句子結構更加明晰:教師用思維導圖工具,把句子的主干即主、謂、賓部分標注出來,之后再用思維導圖工具標注修飾部分。理清句子結構之后,再借助剛完成的思維導圖進行翻譯:通過思維導圖,確定翻譯順序;結合中文表達習慣和文本類型,調整翻譯順序,形成最恰當的翻譯版本。
(2)思維導圖用于語言和翻譯方法積累。在翻譯的材料中,會出現某些單詞、短語、句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頭腦風暴,讓學生想出與其相關的單詞、短語、句型,并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加以總結;在翻譯實踐中,學生會在翻譯理論的指導下,使用多種翻譯方法、翻譯技巧,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工具,對本次實踐中涉及的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加以引申總結。比如,在總結旅游文本翻譯時,教師將其劃為三個維度:從語言維度來說,根據不同情況,選擇音譯法、直譯法;從文化維度來說,根據不同情況,選擇音譯法、意譯法、音意雙譯法、增譯法、類比法;從交際維度來說,根據不同情況,選擇省譯法、改譯法等。將這三個維度及其對應方法,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出來,更便于學生對旅游翻譯有系統的了解。日積月累,學生的翻譯能力將會有極大提升。
(五)加強教師專業素養
1.轉變教學理念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要了解學生,可以使用調查問卷、訪談、翻轉課堂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的翻譯水平,了解學生的專業課學習階段,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對學生的了解制訂教學計劃;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各個環節,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探索翻譯的奧秘。
2.提升專業能力
首先,要提高英語綜合水平和翻譯理論水平。翻譯對教師的中英雙語水平都有極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和中文能力。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語言是不斷發展的,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新詞語信息,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指導者,要根據教學實踐不斷提升總結自己的翻譯理論水平,進而將其系統地傳授給學生,提升學生的翻譯水平。比如筆者會將翻譯補償理論貫穿教學始終,指導學生在需要語義補償時選擇增詞法、引申法、拆譯法,需要文化補償時選擇文外加注和文內闡釋的方法。其次,高職學生的英語翻譯材料與他們所學專業息息相關,所以教師還應利用課余時間去相關行業觀摩實習,才能給予學生更為專業的指導。最后,教師應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熟悉各種英語翻譯軟件的操作方法,熟練操作超星學習通、微信、釘釘等平臺加強與學生的交流,熟練使用PPT、視頻等多媒體技術和手段,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英語翻譯教師。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英語翻譯教學非常重要,但在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對英語翻譯尤其是口譯重視不足,學生學習時間不足,學生基礎較差,教材無法適應教學需要,教學方法過于傳統等。所以在翻譯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綜合運用項目教學法、互聯網,引入思維導圖工具、加強自身專業素養,從而提高翻譯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聶玉潔.基于翻譯模因論的高職英語翻譯教學課程設計新探[J].教育現代化,2016,3(30):199-200.
[2]蘇廣才,李雙娟.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上海翻譯,2014(4):52-54.
[3]譚丁.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35):87-89.
[4]吳雪梅.高職英語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探索[J].廣西教育,2018(31):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