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兆民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119-02
摘? ? 要? 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創新主要是為了能夠加強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高職體能教學是高職院校職業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為未來社會實踐奠定基礎。本文主要從高職院校職業體能教學的本質出發,進行職業體能體系教學創新,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基礎技能,實現高職院校教學的最終目標。本文結合高職院校職業技能教學對其教學體系的創新進行了概述,也希望能夠促進我國高校職業體能教學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 高校? 職業體能教學? 現狀? 研究策略
在我國經濟與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于我國的職業教育也有了很大的推動。近年來,教育改革受到學校社會政府的大力支持。但由于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想要加速教育改革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完成,高職院校也不例外。社會在進步的同時,對于高職院校教育的教學效果也有了一定要求,但由于傳統教學理念對于高職院校職業體能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我國高職院校職業體能的教學改革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次高職院校對于職業體能教育的管理體系不夠完善,使教學政策無法進行落實,因此需要高職院校的教師進行深刻反思,不斷創新緊跟時代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準備豐富學習資源與場地,為我國教育未來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高校職業體能教學創新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加強學生適應工作環境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人與人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崗位的工作內容逐漸增加。高校學生畢業之后要面臨工作挑戰和心理壓力,在長時間的壓力下就會使學生的身理及心理出現亞健康狀態,甚至有些學生因承受不了社會的打擊而做出過激行為。在高校校園加強職業體能教學,在幫助學生進行鍛煉身體的同時也能夠樹立堅毅的生活態度。同時還需要注意高校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為學生在社會實踐維護自身的權益奠定有效基礎,讓學生有自保的能力,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崗位工作。每個行業都有激烈的內部競爭,在高校中培養好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就能幫助學生減少未來道路中的坎坷。
(二)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
職業能力主要是指勞動者對于崗位工作的適應能力,職業能力越強的學生對于崗位工作的適應能力也就越強,能將自我的最大價值在崗位工作中發展出來。這種人才是社會每個企業單位都迫切需要的,高校學生在職業能力培養方面要根據時代的改革更新進行創新。職業體能是學生做好崗位工作的基礎,也是學生未來綜合發展的前提,通過加強高校職業體能的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提升教育人才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在畢業后盡快找到就業工作。
(三)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舉措
高校教育學生的主要目標就是為社會創造所需的技術人才。目前我國人才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每個企業都希望能招聘到職業技能強的人才。同樣校園內部的競爭也十分激烈,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夠畢業之后找到適合自己的高薪工作,因此學習壓力都比較大。為了能夠保障學生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健康發展,高校做好職業體能教學是重中之重。
二、高校體能職業體能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重視不足
高校對于非體育專業的學生課程安排較少,從分析我國高校體育職業體能教學的整體教學質量可以看出,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亦或是學生自己,只看重專業技能的學習培養,對于自身的身體素質健康發展關注較少,大多數人都認為只有學習好專業技能才能夠在今后的崗位工作中快速發展,因此在職業體能的訓練上沒有投入過多的精力及時間,對于職業體能的認知不夠,認為職業體能對于未來生活工作沒有作用,學生從根本上排斥職業體能的教學。從這一點就可以分析出,首先是學校對于學生職業體能的教學不夠重視,其次對于學生沒有做好職業體能的宣傳工作,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二)實施場地與教師資源缺乏
優秀人才的培養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和自身總結。高校內部對于學生實踐的場地及設施不夠完善,就會影響到職業體能教學的質量,由于設備不夠完善的原因,學生對于職業體能的訓練提不起興趣,也不愿意將時間與精力花費在職業體能訓練上。因此高校只有注重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培訓方法才能夠保障學生未來綜合能力的發展。其次,因為高校的師資建設不夠完善,師生之間的比例差距大,如此也降低了學生職業體能教學的效果。
(三)教學方式單一
當代大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資料主要來自于教材。隨著網絡信息的快速發展,學生的學習資源也不能僅僅限制于在課本,尤其是在高校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應該結合,社會實際案例進行講述。但是在高校課堂中,教師的傳統教學還是停留在教材的內容講述上,課堂整體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每個學生的學習性格及學習特點都有差異,同樣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每個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需求,因此也大大降低了我國高校職業教學的課堂質量,阻礙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體能職業體能教學創新的發展策略
(一)積極創新教學方式
高校體能職業體能訓練不管是從學習方面還是社會實踐方面,對于大學生來說都有重要意義。學生除過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外,還要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在信息化的大環境下,需要教師積極創新職業體能的教學模式。就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已經開始將職業體能訓練與基礎教學進行結合,也已經明白只有結合訓練才能夠有效地將學生調動起來。創新教學方式,首先需要學生內部做好溝通和交流,在增進學生情誼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了解到身邊同學的優勢,并進行學習總結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及高校職業體能的教學效果。例如,學校為學生創建交流平臺,交流平臺的設定可以不限制學生的學習專業,每個專業的學生都可以積極進行互動。
(二)學校加強對職業體能的重視
無論是學生還是學校,在教學培訓過程中都要加強職業體能的訓練,學校要重視職業體能教學的理念傳播。教師也應當做好深刻總結,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及現代化的教學內容,為高校職業體能教學的推進作出貢獻。在學生剛開始的學習階段就要引導學生重視職業體能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進行專業的指導。職業體能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并且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改變學生對于職業體能教學的看法,使學生在學習階段也會慢慢重視起職業體能的訓練。
(三)建立高職院校職業體能教學體系
根據高等院校的教學綱要,高校體能教學需要滿足兩個教學目標。首先第一個點是需要滿足當代大學生身體健康的基礎,其次是滿足大學生在未來職業崗位的體能需要。第一點目標完成需要高職院校在第1年的學習階段設立不同專業的課程,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針對性的職業課程,在第2年的學習階段為大學學生開設職業體能教學,根據每個學生所選擇的專業不同,要設置不同階段的體能訓練課程。學校除過課程的設定之外,還可以為學生設置更多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既能減輕學生學習專業的學習壓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職業體能的訓練。
(四)為學生模擬職業場景
高校在進行職業體能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選擇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高校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進行崗位模擬,讓學生進行參與,從崗位模擬的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職業體能在真實崗位工作上的重要性。并且通過學生的參與,可以讓教師了解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并及時給予幫助。這種教學模式既可以加強學生對職業體能的認知也可以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心理承壓能力,為日后在社會工作的實踐奠定有效基礎。
(五)進一步完善學生體能考核制度
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高校體能職業體能考核依舊是僅以測試成績來定位學生職業體能是否達標,如果職業體能成績不達標的學生就無法畢業,雖然這個方法對于學生積極參與體溫訓練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不能絕對性的應用于每個學生的成績考核。因此在考核制度上,高校應當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能考試制度,根據每個專業不同設定不同的職業體能考核標準,也可以通過課時計算的方式來強化學生職業體能的訓練。教師通過教學技巧來監督學生學習職業體能課程的認真度,為學生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不僅是加強學生的職業體能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對于高校教師也有了要求。
(六)高效完善教學設備及師資建設
教學設備是高校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師資建設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內容,只有做好基礎建設,才能為學生提供好的教學條件。高校要注意做好教師資源匹配,為學校廣納教學經驗及實戰經驗豐富的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起到重要作用,為提升高校職業體能的教學效率奠定有效基礎。
四、結語
在競爭力如此巨大的時代,高校教育是被關注的重點,尤其是高校的教學質量以及人才培養的能力方面備受關注,時代在發展的同時高校的教育模式也要緊跟時代步伐進行改革創新。要想為社會培養全能人才,推進我國教育發展,高校一定要注重學生職業體能的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及身心健康的發展,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的數量是高校教育的重點目標。
參考文獻:
[1]陶榮兵,孫素海.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的分析與研究——以職業體能教學模式研究為例[J].考試周刊,2013(58):120-121.
[2]黃暉.基于職業體能需求導向下高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的透視與反思[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04):101-103.
[3]劉大明,田云平.工科高校體育選修課程職業實用性教學的實驗研究——以站姿操作型專業學生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6,6(06):94-95.
[4]羅誠.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學生職業體能健身學習方式多樣化分析[J].科教導刊(下旬),2016(06):164-165.
[5]孫林峰,周政權.職業體能導向下高職鐵道專業學生體育課程內容和體系設置探討——運營類高職鐵道司乘專業為研究案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25(0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