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仿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221-02
摘? ?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對于身體素質的提升也變得更加迫切,現在的很多高校都開始注重體育事業在高校的實際發展,希望在高校學習期間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讓學生養成一個相對較為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學生的終身鍛煉打好堅實的基礎。但是目前的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還相對比較老套,很多都是以前的教學方法照搬照套,整個大環境下的高校體育教學理念還相對較為陳舊[1]。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高校體育訓練進行創新,提高高校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就需要高校不斷進行自我提升,高校中的體育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最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最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來進行教學,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進行高校體育訓練的創新,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進而達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教學目的。本文主要對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的意義進行具體的分析,并且對提高訓練創新的方式方法進行一定探究,以期能夠幫助到更多的高校體育老師進行實際的課程創新,更好地推動我國高校體育的教學。
關鍵詞? 體育訓練? 高校? 重要性? 策略研究
在目前的高校實際教學過程之中,由于傳統意識觀念的影響,絕大部分的高校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對于文化課程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體育教學,僅僅只重視對于孩子文化課程的培養。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考出相對較好的成績而努力,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則相對較低,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導致了高校在體育訓練這一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創新。由于高校體育訓練無法得到及時創新,高校的教學方式方法與教育理念還是相對陳舊,所以也就導致了高校的學生普遍身體素質相對較差,很多高校的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無法適應相對較強的體育強度,導致整個高校的體育訓練更加難以深入展開。所以要想更好地去幫助學生進行體能訓練,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我們高校的體育教師一定要深入探究,從思想層面去認識到體育訓練創新的重要意義,并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與理念,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證高校體育訓練的正常進行,使得學生能夠養成更加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我國綜合型人才的培養作出貢獻。
一、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的重要性
在當今社會,隨著我國經濟化建設的不斷加快,我國對于綜合性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升,不再如以往一樣只是針對于某一個方面的能力。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學生在體能訓練方面也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讓自己時刻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在目前的高校實際教育之中,高校的體育教學受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整個高校的體育教學在所有的課程安排中往往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如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高校體育教師無法能夠認清自身所上的課程的實際重要作用,進一步導致了在整個的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之中體育教師無法對體育訓練進行相應創新,使學生在進行整個的高校體育學習時感受不到更多的新鮮感,喪失了最基本的學習興趣,無法更好地去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去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高校的體育訓練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要更加符合當下學生的需求,讓學生能夠通過體育鍛煉去提高自我的身體素質,進而影響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壓力大的時候能夠通過體育鍛煉去進行身體負能量的輸出,幫助學生打造更加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2]。
二、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的策略分析
(一)改變教學形式
在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之中,大部分的高校體育教學所使用的教學方式方法還相對較為老套。在實際教學時,老師基本上會沿用以前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課程大綱為主要的教程指導,對一些基本動作進行簡單的模仿輸出,學生在進行實際學習時體會不到體育鍛煉所帶來的樂趣,無法更好地融入整個體育教學之中。所以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改變高校體育教師的實際教學態度,首先就要敦促高校體育教師進行實際體育教學的教學方式方法的革新,讓高校體育教師基于實際的學生情況進行體育訓練的創新,結合學校現有的體育硬件設施來進行。比如在進行實際的體育教學時,不僅僅是要注重對學生身體上的鍛煉,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分組對抗的形式進行,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學生在整個的體育學習之中感受到更多的學習樂趣。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高校體育訓練的創新,改變教學形式是目前非常實用的一個現實方法。通過教學形式的改變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真正為學生能夠有一個好的健康體魄打造堅實的基礎。
(二)革新教學理念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的教育事業也不斷的有著長足的發展,在高校的體育實際教學過程之中也有了相應的改變。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體育訓練的創新,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理念也要得到相應的革新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在以往的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整個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理念相對較為陳舊,采用老的教學理念來進行指導教學,無法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在以應試教育為主的現今時代沒有能夠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學的實際地位,讓學生沒有辦法認識到體育訓練對于其自身的重要性。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體育訓練方式方法的創新,改變教學理念是一種十分實際的方式方法,它可以通過教學理念的革新來提高學生對于整個體育訓練的重視程度,讓學生感受到通過體育鍛煉對其自身的影響,真正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從而形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不僅僅要注重基本的體育知識的傳輸,還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體育理念的引導,兩者相結合才能夠保證學生能夠學習到最正確的體育知識,為推動高校體育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體育的學習,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老師及時進行教學理念的調整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根本態度,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
(三)拉近師生關系
在目前的高校體育實際教學過程之中,由于高校體育在整個高校課程之中受重視程度相對較低。所以也就導致體育教學的時間分配也相對較少,學生與老師的接觸機會也相對稀少。因此體育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往往不是特別的親近。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體育訓練的方式方法的創新,體育教師應該更多的想辦法去與學生進行相處,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提前知道自身班級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備課[3],做出與自身班級實際情況相符合的體育訓練計劃,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體育訓練,從而進行拉近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比如,在進行實際教學時,老師可以通過分組教學來進行實際的教學,將學生體育能力相近的分為一組,對不同組別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體育訓練要求,這種新式的訓練創新方法對于學生在實際的體育學習過程之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讓學生在體育訓練中能夠擁有相對較好的成就感,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增加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使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之中能夠更好地融入體育鍛煉之中,更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體育訓練的創新,拉近師生關系,讓老師更加深入了解學生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式,它可以讓體育訓練的創新能夠更加符合實際,增加體育創新的實際作用,為學生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做出最基本的保障。
(四)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高校體育的訓練創新,高校體育教師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之中也要不斷進行自我提升,要不斷學習最新的教學方式,改變自身相對較為不好的學習習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要學會放下架子,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多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增加游戲教學來緩和整個體育教學的實際教學氣氛。通過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來進行體育訓練創新,可以更好地讓學生融入到體育學習之中。在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一般在體育教學時采用相對固定的方式進行教學,沒有更多的教學新意,學生在整堂課堂之上感受不到更多的快樂,使得整個的體育教學顯得相對的枯燥乏味[4]。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豐富學生的課堂感受,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體育課堂之中有更多的課堂體驗。在實際的教學時,老師可以將更多的體育游戲融入實際教學之中。通過體育游戲教學,既能夠將體育知識傳輸給學生,又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在整個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有更多的參與感,學生也能夠更好地進行深入的體育學習。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體育訓練的實際創新,通過體育游戲教學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方式方法,它需要體育教師在課前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進行備課,通過對學生的深入了解來選擇與之相匹配的體育游戲,通過體育游戲來調動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在體育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更多的參與感,培養學生的體育自信心,真正為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作出相應的貢獻。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對于人才的整體要求越來越高,我國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一定要更加全面,不能夠僅僅只是盯著文化方面進行培養,高校的體育訓練在現在的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之中的重要性也要逐漸的得到提升。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下時代的發展,高校的體育訓練也要進行相應的創新,才能夠更好地予以迎合。通過更多樣的體育訓練去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健康學生的體魄,讓學生能夠明白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于其自身的重要性。通過體育訓練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讓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保持一個相對良好的心態。同時,在進行體育訓練的創新時也一定不能夠脫離教材的教學大綱,要圍繞教材來制定相對詳細的訓練計劃,結合學校現有的實際體育硬件設施,最大化幫助學生進行體能的訓練,夯實學生的體育基礎,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為學生能夠養成終身鍛煉的體育習慣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何智慧.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的意義、原則及策略研究[J].運動,2017(20):2.
[2]陳禹,宋時佳,張欣欣.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的意義和原則以及策略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0(21):2.
[3]伍漢.高校體育訓練創新的意義與對策探討[J].文存閱刊,2018(25):4-5.
[4]熊冰.高校體育運動訓練現狀及提升策略[J].拳擊與格斗,2021(0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