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戲是學生酷愛的一種活動。游戲教學是將教學內容寓于游戲中,引導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學習、獲取知識。數學知識相對比較枯燥、無趣,游戲的融入能使數學課堂變得豐富有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數學課堂更加精彩、有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活動;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邢紅梅(1973—),女,江蘇省啟東市海復小學。
游戲是數學課堂中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喚醒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娛樂中學,使其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習內容,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與有趣的小游戲整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讓學生從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對數學知識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和理解。
一、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常以課本為中心,選用的素材都是教材內容,整個課堂教學顯得有些枯燥無趣,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而游戲是一種有趣且有效的教學方式,它可以改變數學課堂教學的枯燥性,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枯燥[1]。因此,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巧妙地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地參與其中,在游戲中更好地學習[1]。
(一)借助趣味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
故事具有無窮的魅力,小學生的一大特點就是愛聽故事,很多時候頑皮的孩子只要一聽故事,就會安靜下來聚精會神地聽講。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巧妙地設計一些趣味小故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有效參與課堂,使整個數學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趣味小故事,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將學生帶到有趣的情境中,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思考、學習。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性質”一課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情境:有兩個小數兄弟271.2和27.12,本來它們兩個相處得很和諧,但有一天271.2以高傲的姿態(tài)對待27.12,認為自己最大。此時,271.2中的小數點看不下去了,直接跳到了7的前方。271.2的高傲隨著小數點的移動消失了。這時,教師向學生提問:小數點對271.2有什么影響呢?學生對這個小故事非常感興趣,并主動地去探索小數點的性質。很快,學生便找到271.2不再高傲的原因,因為隨著小數點的移動,最后它變成了2.712,數值變小了。此時,學生也意識到在小數中,小數點往前移會使這個數變小。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故事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樂于探究、思考。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
數學計算枯燥無趣,學生對其興趣不高,在整個計算過程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學習效果不佳,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小學生對游戲情有獨鐘,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小游戲,并將這些枯燥的數學計算融入有趣的小游戲中。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一個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計算,提高練習的效率,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2]。
例如,在教學“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設計了一款有趣的闖關游戲。第一關是在1分鐘內,準確地完成下面這些練習題:12×2=( );125×8=( );25×4=( )。闖過第一關后進入第二關,第二關是一座塔,每層都有兩道計算題,解答出這兩道題才能到達上一層塔,直到到達塔頂才能進入第三關。學生對教師設置的這一游戲活動非常感興趣,都興奮且積極地參與了這一闖關游戲,并在游戲中主動計算,無形中做了大量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練習題,很好地訓練了自己的數學運算能力。
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巧妙地創(chuàng)設闖關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主動計算,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練習。
二、開展游戲活動,促使學生有效參與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數學內容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將內容簡單化、形象化。而游戲活動的有效引入,能夠變抽象為形象,變復雜為簡單,易于學生思考、掌握。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趣味游戲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并進行互動學習,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使學生得以全面發(fā)展。
(一)開展合作游戲,激活學生思維
學生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在學習中不能總是獨自前行,也要適當地與他人合作學習,一起完成一些學習任務,從中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合作學習與有趣的小游戲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適當地設計一些合作游戲,引導學生互動學習、相互合作,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深入思考,進而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3]。
例如,在教學“厘米和米”一課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更好地理解知識。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兩組,每個學生都會拿到一張卡片,其中一組的卡片上寫的是不同的長度單位,如米、分米、厘米、毫米。另一組卡片上寫的是一些事物的數據,如小明身高170、一張桌子的高度80、數學書的長度30。然后讓學生互相找自己的“好朋友”。隨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了這一游戲活動。有學生手中的卡片寫的是“小明身高170”,于是他主動地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厘米,并一起走到教師面前,讓教師評判他們兩個人到底是不是“真朋友”。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后,這兩名學生都非常開心,并向教師要其他卡片,繼續(xù)玩這個游戲。
在這一數學教學案例中,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游戲,讓學生不僅能在游戲中感受快樂,還能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提升教學成效。
(二)開展實踐游戲,促使學生思考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非常密切,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蘊藏著大量的數學信息,而且很多數學知識的源頭就是我們的生活實際[3]。數學知識相對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借助一些生活元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生活實踐游戲,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知,在游戲中快樂學習,實現高效數學課堂。
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法和減法”一課時,教師將課堂打造成一個熟悉的超市場景,將教室中的一些物品明碼標價。比如,書包30.4元/個,鉛筆盒9.9元/個,圓珠筆2.6元/支,鉛筆0.7元/支,橡皮0.8元/塊。隨后,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和消費者完成買賣交易。在教師說完游戲規(guī)則后,學生非常興奮地開始了游戲活動。這時,有兩位學生,甲扮演消費者,乙扮演售貨員,甲想要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和一個鉛筆盒,并默默地計算自己需要花費0.7+0.8+9.9=1.5+9.9=11.4(元),于是遞給乙15元。這時,乙也計算了一番,甲需要支付的費用是11.4元,而15-11.4=3.6(元),于是遞給甲3.6元。甲也自己計算了一下確實需要找給自己3.6元。學生在完成這一次交易后,非常有成就感,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開展趣味實踐小游戲,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實用價值,并有效調動起學生學習小數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更主動地思考、分析。
(三)開展猜一猜游戲,促使學生參與
高效數學課堂的評判標準并不是教師教了多少,而是學生學了多少。由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以便深入理解知識。小學生普遍喜歡游戲活動,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一點,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游戲活動,使教學內容變得形象、簡單,同時讓學生在游戲中更好地體驗、感受數學知識,充分認識、理解數學概念,進而對數學知識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教師先在一個不透明的箱子里放入5個除了顏色其他方面都完全相同的小球(3個黃球、1個紅球、1個黑球),然后讓學生猜一猜,摸取一次后,會摸出什么顏色的小球。這時,學生想了想,可能是黃球,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黑球,判斷摸出黃球的可能性會大一些。隨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做摸球游戲,驗證大家的猜想。而后,教師拿出箱子里所有的球,只放進3個黃球,然后讓學生猜一猜會摸出什么顏色的小球。這時,學生說一定會摸出黃色的小球。此時,教師又問會摸出黑球嗎?學生很快說出不可能摸出黑球。這樣學生從這個游戲中對“可能性”這一數學概念有了很好的理解。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借助游戲讓學生猜想分析,從中真切地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并對一些數學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地推進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三、開展游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數學課堂不再以教師的教為主,而是更加關注學生的學。而對于學生的學也不再是簡單的聽講、記憶,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學習,尤其是在數學計算方面,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努力使這部分內容不再枯燥無趣[5]。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開展游戲活動能夠豐富數學課堂,使學生更樂于參與計算練習,更主動體驗分析。
(一)在競賽游戲中計算
小學生都有很強的好勝心,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學生一直以來對數學計算都不感興趣,在計算練習中顯得非常被動。由此,教師需要摒棄以往的題海戰(zhàn)術,從學生感興趣的小游戲入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競賽游戲活動,激活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借助學生的好勝心驅使學生主動計算思考,有效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一課時,教師沒有直接給學生布置大量的數學練習題,而是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競賽游戲。教師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教師會在開始時分別對兩個小組提出一個問題,各小組派代表回答,注意小組成員要輪流做小組代表。回答正確的小組可以獲得10分的獎勵,回答錯誤或者回答不出來的小組不加分也不減分。最后得分最多的小組可以向老師提一個要求。學生的好勝心瞬間被激起,都想獲得最后的勝利。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積極地計算老師給出的練習題,還有學生為了不拖自己小組的后腿,主動地復習列豎式解題的方法。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競賽游戲活動,成功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更加積極地練習計算,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在操作游戲中計算
數學計算比較枯燥,學生都不喜歡練習計算。但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大量的練習。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嘗試從一些趣味小游戲出發(fā),借助游戲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練習主動性。教師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動手操作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練習計算,這樣數學計算就不再無趣,學生無形中可以完成大量的數學練習題,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了幾副撲克牌,并讓學生自由分組,每組分發(fā)一副撲克牌,然后抽走大小王,再任意抽取一張作為底牌,每個人要將自己手中的牌進行加減乘除,使最后的結果是底牌上的數字,最先將牌出完的學生,將獲得最后的勝利。學生對教師設計的這一小游戲非常感興趣,都很興奮地參與游戲。這時,有一小組抽出的底牌是9,小組成員開始分析自己手中的牌。有一位學生根據自己手中的牌,想到2×4+1=9,所以打出了三張牌。小組的另一位成員給出的結果是(7-4)×5-6=9,這樣最后打出了4張牌。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發(fā)展。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操作游戲的有效設計不僅使學生體會到了練習計算的快樂,還讓學生計算了大量的數學練習題,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之,游戲是一種有效的學習資源,教師要充分開發(fā)這一學習資源,將游戲與課堂學習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的魅力,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王海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學游戲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1):3-4.
張鵬程.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數學教學深度學習策略實施路徑[J].家長,2021(34):67-68.
何宏麗.淺談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1(A0):49-51.
王艷艷.數學不難 教游戲出高效:探究游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1(51):73-75.
包剛.淺析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用游戲教學法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