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
摘 要:漢語言文學的教育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重要性,不但會影響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還會對學生的品德有所影響。通過引入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內容等,傳統知識和典故注入了新的內容被更直觀的呈現給人們。新媒體發展下,教師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和教育資源的整理,及時了解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從而調整教學策略,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環境進行創新。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創新
引言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開設歷史悠久的傳統基礎專業,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方面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漢語言因其語言的獨特性以及孕育出的相關藝術和文學作品成為中華民族最具鮮明的特色。漢語言文學不單是一種用來表達和傳遞信息的媒介,它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淀和傳承。
1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現狀
1.1教學方式比較落后
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較多弊端,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較低,部分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比較敷衍,更不會主動思考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方法,導致整體的教學效率較低。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只會讓教學資源得不到拓展,讓教學過程非常單一和枯燥,落后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最新的教學目標要求,不利于實踐性教學的優化和創新。
1.2與現實生活脫節較為嚴重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環境及學習目標的實現。傳統教學方式只注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課堂互動和實踐性有所欠缺。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語言學習和閱讀習慣都受到了多媒體的影響,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變,在互聯網不斷健全的發展背景下,漢語言文學教育需要更多的結合多媒體課堂上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學習文學的習慣和思維方式也需要得到改變。學生在理論知識培養的過程中更要加強解決問題和實踐的能力,把漢語言文學融合到現實生活當中來[1]。
1.3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
當前,學校在設計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時經常會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內容和教學活動比較落后,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很少會組織實踐性的教學活動,沒有設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缺少與校外企業和機構單位的合作,教學活動往往局限在校園和教室。
2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改革創新
2.1樹立良好價值觀
漢語言文學的探究無論在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棄,因為它蘊含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凝聚了古代先人們的智慧結晶。漢語言文學的歷史源遠流長,即使人們智慧的體現,也是傳統精神文明的本質。在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的今天,漢語言文學更需要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傳統的精神文明給社會的發展提供幫助,發揮出中華民族的特色。所以就需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減少急功近利的思想,秉持誠實肯干的觀念,全身心地投入在漢語言文學基層,才能夠更好地成長。漢語言文學能夠不知不覺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激發愛國主義精神,所以老師在傳教的過程中應該加強思想教育,樹立發展觀念。
2.2深化交叉融合
文科作為一個多維的概念,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和包容性。就教學內容而言,漢語言文學專業和其他專業的聯系非常緊密,在新文科建設的大背景下,深化學科融合一方面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學科本身的特點。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修課程“中國古代文學”,其學科交叉屬性就非常明顯,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文學本身,還經常涉及文學社會學、文學地理學、文學傳播學等領域。如教師在講授盛唐詩歌時,除解讀文本本身的意蘊和魅力之外,還應聯系大唐盛世在當時的國際地位、外來文化對中原文化的沖擊和影響,以及在印刷術尚不發達的時代,盛唐詩歌如何得以傳唱留存等方面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2]。
2.3融合德育教學模式
當前,很多高校院校學生的質量并不是很高,有很多可能是高考落榜的學生,這就導致了學生的道德觀不正的情況發生,所以德育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漢語言文學有這先天的德育教育優勢,其內容有生動的形象和有趣的動力。老師在傳教時只要稍微進行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積極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德育教育就會有非常大的成效,再把漢語言文學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既拜托了教學模式的單一性,還增加了德育教育的效果,能讓每位同學都得到提升。
2.4應用互聯網資源
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影響因素中,教學內容單一屬于主要因素之一。所以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在互聯網環境下,教師還需要將網絡資源豐富的優勢發揮出來,利用互聯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并且對原有的教學材料進行拓展,引入更多時尚、流行的元素,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教師在選擇互聯網教學資源的時候,一方面需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保證所選教學內容與教學大綱和教學目的相符合;另一方面,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學情,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更多內容,保證所選的教學資源符合學生的需求,從而更好地發揮網絡資源價值。
2.5加強師資力量培養
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需要加速教師培訓,只有語言文學教師具有較強的文學功底和人文素質,才能加速對漢語言文學教材內容的深刻解讀,靈活的運用語言和文字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熱愛文學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文化素質,站在學校的角度要利用課余時間不間斷的組織漢語言知識學習活動,展開教師培訓,加速對教師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的考核,打造專業教學團隊和教學研討小組,組織一批具有高素質和高專業技能的教師人才[3]。
結束語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的基礎學科,在學校教學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漢語言文學在中國文化領域中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它是中國文化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廣大教師要始終保持創新的工作思路,結合新媒體發展的新形勢,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創新,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實效,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巴桑.網絡環境下大學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趨勢及提升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1).
[2]于宏.地方高師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09).
[3]陳潤生.探討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