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俞璐杰






摘 要:新昌最早的產茶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20世紀80年代珠茶滯銷,當地政府大力推廣“圓改扁”技術,大佛龍井逐漸名譽全國,至今在新昌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新昌茶產業的發展目前仍面臨著茶園抗災受凍能力弱、產業化水平低等問題。通過實地調查以及網絡查閱,該文介紹了新昌縣茶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新昌地區茶葉產業的不足,并提出了促進新昌地區茶葉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茶產業;現狀;發展規劃;新昌縣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11-0041-04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lan of Xinchang′s Tea Industry
WANG Yao1? ?YU Lujie2
(1Zhejiang Agricultural Business College, Shaoxing 312088, China; 2Xinchang Technical College, Xinchang 312500, China)
Abstract: The earliesttea production history of Xinchang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Han Dynasty. In the 1980s, with the unsalable sales of pearl tea, the government vigorously promoted the“round to flat” technology.Giant Buddha Dragon Well Tea radually became famous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now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nchang.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Xinchang tea industry still faces the problems of weak disaster resistance and freezing resistance of tea gardens and low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Through on-site investigation and suggestions and online consult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tea industry in Xinchang County,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ea industry in Xinchang,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 industry inXinchang.
Key words: Tea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 Xinchang County
茶葉一直是新昌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是縣域經濟重要的來源之一。但是新昌的茶葉發展與中國其他出名茶葉產業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產品種類結構不合理、行業間組織程度不高、茶園防災抗害水平弱等方面。為此,筆者通過實地綜合調研以及網絡查閱,分析了新昌縣茶產業發展的現狀以及在加工生產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并對新昌縣茶產業未來可持續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1 浙江省茶葉產銷概況
1.1 生產情況 2010年浙江省茶葉農業總產值為86億元,到2018年增加到190億元,年均增長14.97%。全省各地綠茶的平均產量從2010年的65000t增加到85000t,年均增長4.40%。浙江省茶葉協會《2010—2018年浙江茶業發展報告》顯示,浙江全省茶園面積由2010年的19萬hm2增加到2017年的1996萬hm2。2010—2017年,茶葉總產量從1660萬t增加到1790萬t,年均增長1.12%。茶葉是浙江省主要的農產品之一,全省境內有將近70個主要產茶地。受到各地地質、氣候等多元素的影響,各地區間的茶業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浙江省是綠茶大省,輔助性地發展其他茶類,諸如紅茶、黃茶等浙江省優先發展名優綠茶。2019年浙江省主要茶類、茶葉和品牌的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各市區名優茶的品牌中,綠茶主要有西湖龍井、安吉白茶、金獎惠明、浦江春毫等;紅茶主要有九曲紅梅、越紅工夫。
1.2 浙江省茶葉貿易現狀 就全國茶葉貿易情況來說,浙江省一直是茶葉貿易大省,是名副其實的茶葉生產大省和產茶強省。2018年,全省重點茶葉市場交易量達到186000t,貿易額達到190億元,較以前有了較大的增長。浙江茶葉市場全年成交79100t,增長2.97%。圖1為2018年浙江對部分國家的茶葉出口量。
2 新昌縣茶葉產業發展現狀
2.1 發展歷程 新昌縣最早的茶葉生產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到了清朝道光年間開始產銷珠茶,至20世紀80年代前珠茶一直是新昌縣主要的農業出口產品。20世紀80年代珠茶滯銷,新昌農業經濟受損嚴重,為此新昌縣政府迅速改變發展戰略,從杭州引進專業的龍井茶炒制技術。20世紀90年代,當地政府大力推廣“圓改扁”技術,正式創立“大佛龍井”區域公共品牌并規定縣域內制作龍井統一使用該稱號。政府的戰略規劃、政策的引導,加之優良的生長環境,浙江省龍井茶的一顆新星正在悄然升起。
隨著茶葉品質的提高,2008—2018年新昌地區茶葉生產總量隨著茶葉市場的發展和茶葉等級的提高而增加。由表2可知,2008年全縣茶葉總產量4.29億元,2018年茶葉總產量達到8.945億元。茶葉產值增長的來源主要是名優茶產值的增長,2008年名優茶產值占總產值的97.55%,2018年茶葉總產值為8.305億元,占總產值的92.85%。雖然名優茶的產量占比茶葉總產量有所下降,但卻是茶葉總產量增加的主要來源,說明了新昌茶葉生產結構的轉變。
2.2 產業結構 目前,新昌的主要茶類為綠茶和紅茶,近幾年來天姥紅茶的品牌也逐漸被新昌人民打響。證明新昌縣2014年來“綠+紅”戰略走的是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有效地打響新昌的紅茶市場名頭,讓市場知道新昌不僅能生產好綠茶也能生產好紅茶。紅茶市場占比遠遠小于名優茶市場,名優茶是新昌縣茶葉產值的主要動力,呈現出良好的優勢。2016—2018年間新昌縣名優茶、紅茶及產量、產值情況見表3。
由圖2可知,近10年來,新昌名優茶產量顯著,名優茶產量波動上升,從2008年的4005t增加到2018年的4695t。春季三重霜凍和夏季持續40℃的高溫干燥是2013年茶葉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春夏茶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016年,受到新昌工業生產受到雙重經濟壓力和氣候影響,茶葉產量下降。由圖3可知,2008—2018年,新昌名優茶價格持續上漲,名優茶產量持續上升。在過去的幾年里增長率明顯。新昌名優茶呈現出產量、價格和產量三大增長態勢。
2.3 發展特征
2.3.1 生產現代化 科技興茶的關鍵是提高效率,為此,新昌縣政府面向廣大茶農開展了以加工技術為主體的專項訓練,累計10萬人接受該項訓練。其中,2000名茶農通過專業化的教學最終獲得了制茶師證書。對于本次培訓活動,無論是政府、專業合作社抑或是茶農都積極報名參加。同時,縣政府聯合茶葉站制定了一系列大佛龍井專業化生產標準,規范新昌大佛龍井的制作工藝。強調茶企與個人合作,及時采取早期對策,堅持訂單、生產、采購、銷售等環節,以便根據要求精巧、全面、精巧、全面,提高產品質量。
新昌縣在2013年之后,積極組織各鄉鎮建立專業的農業質檢室,對各農產品實行實名制,對茶葉生產實行全程監督,并積極推廣“茶易寶”的使用,在源頭切斷產品質量控制,提高產品的生產透明度,促進大佛龍井品牌的健康發展。在縣域范圍內重點劃分土地建設現代化標準茶園,以現代化茶園為標準引導新昌茶園改革跟上時代腳步。在大佛龍井加工制造方面,政府應當制定專業的加工技術規范,以此規范來正確引導大佛龍井的制作。面對普通茶農自己制作茶葉的臟亂環境,為了提高茶葉產品的安全質量,縣政府對茶廠的建設設立了專項指導,引導廣大茶農走現代化生產路線,從而極大程度上改善了新昌縣茶葉加工的生產環境,提升了茶葉的安全質量。
同時,新昌縣政府還積極與各大茶葉研究機構、院校合作,開展了現代茶園綠色防護技術應用與示范等工程的專項建設項目,在當地建立了一批以茶葉生物防治的生產實用技術為主體的研發基地。這批基地的建立大大提高了茶企科研技術的轉化能力,為茶企乃至新昌茶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研技術保障??h政府在為茶業提供技術保障的同時還古麗茶農自主創新,不斷研發出了一批優質茶葉制作機器,如長板炒茶機、多功能綠茶輝鍋機、茶色智能識別控制系統。
2.3.2 產品品牌化 從20世紀80年代試制大佛龍井至今,大佛龍井已經成為新昌縣茶業產業的支柱型產品。如果將新昌茶產業比作一架飛機,那么大佛龍井就是這架飛機的機身,而它的兩翼則是“天姥紅”紅茶以及“天姥云霧”綠茶。2005年,新昌“中國茶市”正式建成,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龍井茶交易市場,也是第一個收集綠茶價格指數信息的定點市場。此外,新昌茶農不斷探索古法手工茶的制作方式,采用傳統的生態方法以此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契合現代消費者對市場高端茶葉的需求。
新昌縣農業產值的1/3是由全縣茶葉生產提供的?,F階段,新昌縣積極擴展產業鏈,拓寬茶葉第二、第三產業,通過茶旅結合以此來促進新昌經濟發展。自2008年新昌舉辦“大佛龍井茶文化節”以來,至今茶文化節已經成為新昌茶界的經典年會活動。
2.4 發展規劃 20世紀90年代開始打造“大佛龍井”茶葉品牌至今,新昌的茶產業發展是一段曲折的過程?,F今新昌縣為了提高大佛龍井在國內外的市場影響力,在新昌茶業的轉型升級工作上下足了功夫。新昌縣依靠市場形勢,以“大佛龍井”為主要茶葉品牌發展,現階段也將著手打造現代化生態有機茶園。新昌縣政府對縣域內茶產業的一系列舉措,正逐步將新昌茶業高規格化、國際化的世界舞臺。新昌縣政府還在努力將新昌打造成全國知名的集生產加工、貿易、文化為一體的龍井茶中心。
3 促進新昌茶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調整茶產業結構
3.1.1 強化茶葉品種選育改良,優化茶葉生產體系 任何地方的經濟發展都應該以自體為中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經濟的最大化發展,盲目地借鑒他人成功的經驗嫁接到自身。新昌縣的茶業發展更多的應當以新昌縣的市場為導向,面對廣大茶農提升整體品質,發展處具有新昌特色的新時代茶葉市場經濟。近幾年來,新昌大力改造以往生產低效、廉價的廢舊茶園,逐步推進生態化高效率現代茶園建設。新昌茶葉的主要品種為龍井43、烏牛早、鳩坑、中茶108等,在大規模引進優質品種的同時,應當加大對茶葉新品種的實地考察與跟蹤實驗,一步步由茶種的選型轉變到優質茶葉的選擇上來。在建設現代化高效率茶園時應當重點發展本地茶樹品種,以龍井43、鳩坑種、烏牛早為主要發展對象,輔助推進發展中茶108、浙農113等新型茶樹品種。縣城茶農一改之前單一的茶樹品種生產,大規模引進適宜當地種植、試制當地茶葉的茶樹品種,優化了當地茶園總體的品種結構。在引進外地茶樹品種的同時,首先比較引進地區的自然條件,對不同品種的茶樹進行合理的基因匹配,讓不同品種的茶樹進行一定的優勢互補,有力地提升了茶園整體的抗病抗災能力,更高效率地提升了新昌茶業的總體生產效率。此外,要注意早、中、晚茶樹品種的配置,使整個茶季都能夠有茶可采、有茶可制。對于茶園投資,應當加大春茶季早生品種的防護,以減少春茶早期茶園受凍害產生的損失。不斷地引進、實驗最終確立合理的茶園品種規模化種植,大力發展春茶,夏秋茶適當性的制作。在休茶季對茶樹進行合理的修剪,以有效提升來年的茶葉產量。
3.1.2 提高茶葉產品檔次,健全質量保障機制 當前茶葉行業的競爭是質量問題,這也是茶葉行業長期發展的基本保障。完善茶樹記錄機制和媒體、生產文件,推進茶葉、農藥防治,加快建立產品質量標準、檢驗示范標準,加強農藥殘留調查治理,建立生產前、生產后全過程的長期監控體系,了解產品的可追溯性。在生產加工方面,加強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聯合監控,形成政府的行政管理和技術監督。相關執法部門定期和不定期地對茶葉市場的鮮葉、成品茶進行抽查,通報檢測結果,對不符合規定的產品進行查處,對違規生產的相關人員進行大力度的處罰與教育。在茶葉質量安全方面,應建立長久的檢查治理制度,做到從根本上切斷有害市場安全的產品流出。
3.2 完善茶葉市場 新昌在茶葉市場建設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礎上要充分利用優勢,抓住機遇完善茶葉市場。在茶葉市場交易和流通功能的基礎上,政府應提高市場的定位。建設茶葉價格平臺規范大佛龍井價格指數的發布,建設信息交換機制,提升大佛龍井在茶葉市場的影響力?!爸袊枋小弊鳛槿珖畲蟮凝埦杞灰资袌觯嗄甑陌l展使其在中國茶葉交易市場里已經有了無法抹殺的地位。相關部門應當根據市場行情建立完善相關的市場機制,加大對市場的投資力度,確保“中國茶市”作為茶葉交易市場的基本職能能夠正常運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由相關人員深入市場基層展開調查,對部分農機產品設置政府補貼,滿足農民生產茶葉的基本需求。對于茶葉市場的買賣,如果任由商家客戶自由買賣,極大程度上會引起本地市場的小范圍性“交易戰”。所以政府不能任由市場自由交易,應當建立相關買賣法規,以此限制一定的買賣自由,完善茶葉市場買賣制度。
4 結語
本文闡述了浙江省茶葉生產的總體情況,并對新昌縣茶葉產業發展情況,從歷史、現狀等方面進行了闡述,通過網上查閱以及現場實地調研,分析了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期促進新昌茶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曉紅,許金偉,張星海.浙江省茶產業傳承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中國茶葉,2018,40(08):41-45.
[3]陳霞.2019“中國茶市”交易結構分析[N].中華合作時報,2020-01-15.
[4]金晶,胡雙,周竹定.新昌縣茶產業發展SWOT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茶葉,2019,41(12):48-53.
[5]呂文君.大佛龍井品牌推廣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茶葉,2016,38(06):8-9.
[6]傅利利,徐倩.我國茶葉產業的現狀與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壇,2019(13):221-223.
[7]胡思茵.跨境電商環境下新昌大佛龍井出口策略研究[J].電子務,2018(05):10-11.
[8]陳翔燕.中國茶葉品牌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9(06):51-53.
[9]王東峰.浙江省新昌縣茶葉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2.
作者簡介:王瑤(1987—),女,浙江嘉興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茶文化和茶葉加工。
通訊作者:俞璐杰(1999—),男,浙江新昌人,高級評茶員,研究方向: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 收稿日期: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