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小紅
摘 要:社團活動開設的意義一是為了幫助學生減輕學習的壓力,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放松身心,二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綜合性人才,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開展社團活動現如今已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對此,在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正視社團活動的作用和價值,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挖掘學生的潛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然而,社團活動應該如何有效的開展,如何開展的更加順利是教師要考慮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農村小學;社團活動;開展策略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綜合化,使得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成為學校的主要教學內容。想要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開展社團活動是比較好的選擇。社團活動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實踐機會,它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好處。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教育課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組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通過給學生安排一定的社團活動來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增長學生的相關經驗和見識,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良好養成。
一、設置科學合理的社團
想要組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社團項目的建立是最重要的一環。社團活動作為學生放松和實踐的平臺,它的建立需要幫助學生放松身心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其他能力,使學生以充沛的精力參與到社團活動中。基于此,在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身心發展特征為學生設立多樣化的社團活動,使每位學生都能有他們喜歡的項目,讓學生獲得新鮮的體驗,積極的參與到社團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和發展[1]。
例如,在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中,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并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調查,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以此來作為依據為學生構建書法社團、舞蹈社團、綜合實踐社團等,供給學生選擇,讓學生結合他們喜歡的內容選擇社團;其次,在給社團活動的開展設置相應的時間段,讓學生每天都能參與到社團活動中,一步步的鍛煉他們的各項技能,在無形之中熏陶他們的思想,增強他們的綜合能力;最后,在組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帶領學生在社團中學習相關技能,增長學生相關的經驗,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種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社團的方式,一方面能夠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社團,充分的調動學生參與到社團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社團的建立能夠鍛煉學生的其他技能,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擴充學生的相關技能,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成長、進步和發展。
二、配置專業教師的教導
社團活動的開展僅僅只有學生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指導,才能使社團活動的開展更加順利。對此,在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單單要為學生建立社團活動,還要為社團配置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通過教師的引導使社團活動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同時,學校也要對社團活動的教師進行培訓,強化教師的專業技能,讓教師發揮出自身專業知識的影響,使學生的相關技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穩步的提升,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2]。
例如,在組織小學生開展社團活動時,首先,學校要為每個社團配置專業的教師,利用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帶領學生參與到社團活動中,讓每位學生在社團活動中都能學有所獲,勾出學生對社團活動的參與熱情和激情,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和教師學習技能;其次,教師在給學生布置相應的社團任務,利用任務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學習技能,強化學生的思維認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最后,在組織學生開展社團內部的競賽,增加學生融入社團活動的動力,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沉浸在社團活動中,增強學生學生相關技能的學習、了解、認識和掌握,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這種通過配置專業教師的教導的方式,不僅能夠讓社團活動的進展更為順利,真正的體現出社團活動的作用和意義,還能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學習到相關技能,增長學生的相關經驗和見識,擴充學生的思維認知,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成長、進步和發展。
三、建立合理評價的機制
評價機制的構建的為了充分的發揮出社團活動的作用和價值,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對此,在農村小學的社團活動中,教師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利用評價機制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使學生能主動的融入到社團活動中,逐步鍛煉他們自身的技能,拓寬他們的學習視野,強化他們的技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良好形成。
結束語
總而言之,社團活動的開設對學生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在農村小學的教育課程中,教師要意識到社團活動的價值,積極為學生建立多樣化的社團活動,并為社團設置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使社團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同時,教師也要對社團活動設立合理的評價機制,通過評價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使學生能沉浸在社團活動中,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張建明.農村小學生社團活動的有效組織策略研究調查報告[J].文理導航(中旬),2021(03):97-98.
[2]高巧玲.農村小學生社團活動的有效組織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1(0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