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蕓
摘 要:初中歷史課堂史料教學有助于學生養成活躍性思維,有助于學生對歷史形成獨特見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同時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擴充自己的歷史知識面。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讓學生找到歷史學習的切入點,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課外知識;歷史課堂;史料教學;提取能力;加深印象
歷史學科是一門社會人文性的學科。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社會熱點問題,也能夠讓學生了解時事新聞背后的實質。通過史實的結合,在歷史課堂中更能夠讓學生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幫助學生去理解歷史課本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出發點,史料也能夠幫助學生驗證自己的觀點。本課時針對初中歷史課堂史料教學的有效應用進行探討。
一、豐富學生課外知識
結合史料內容可以將歷史內容轉化成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一些小的視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模式,讓學生了解史實,產生共鳴感,并且從這些片段中找到的學習經驗,繼而也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歷史學科學習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打好歷史基礎,對于材料題的學習過程中,找到具體的分析方法,能夠靈活多樣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教師教學“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這一課時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短視頻,讓學生了解唐朝的興與衰,這樣能夠抓住這個朝代的時間線索以及發展特點,讓學生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能夠找到學習的側重點,對于唐朝的歷史先有一個熟悉度,然后再根據歷史事件切入課程重點,加強學生對于歷史的理解,產生更精確的學習思路,讓學生深入到教材中,將歷史發展和教材內容進行結合,形成一個系統學習框架。
二、強化材料提取能力
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克服傳統式的思維方式。在歷史課本教材的學習中,教師對于歷史學習而言,鼓勵學生自己去調查查詢,這樣不僅可以確定自己的思路想法,也能夠使教材內容有進一步的記憶,鼓勵學生開放式的思維去思考歷史問題,找到解決的最佳方案,讓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不斷的增加自己的歷史責任感,能夠對歷史有一定的梳理。將歷史學習的框架可以標注出來,按照時間的順序更容易記憶。
例如,在教師教學”宋代經濟的發展”這一課時的時候,主要是從宋代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為出發點,讓學生知道宋業商品的發展歷程,明白歷史的新起點及標志,對于重點內容進行標記和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強化閱讀課本上的歷史案例,通過歷史案例與歷史意義相結合進行表達,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檢測學生的理解程度,繼而展開內容的教學。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選取一段歷史材料,讓學生進行閱讀,通過閱讀,來鍛煉學生的文字提取能力,將關鍵信息讓學生書寫出來,作為課堂作業進行上交,教師在進行檢查。
三、加深歷史事件印象
歷史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也能夠鼓勵學生面對歷史,繼承歷史,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有更多的人生感悟。教師可以在教學手法上多加一些改變,增加一些圖片和內容的變化,讓學生通過強化式的學習,無形中增加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學生可以通過歷史學科的學習,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歷史片段的學習,能夠有提取性,抓住重點去進行記憶,這也是在課本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基礎技能。
例如,在教師教學“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這一課時的時候,本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學習一些清代的小說,包括京劇藝術以及最著名的昆曲,讓學生明白一些藝術的歷史由來和起源,這樣學生對于歷史也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將歷史大事年表時間簡單的排列出來,并且把所代表的重大事件標志出來。每節課通過這樣的課前預習,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記憶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做題中通過一些關鍵信息,確定歷史時間段,做題的時候也能夠有思考的目標,并且在加深歷史世界印象的同時,能夠為解決問題找到方向。
總而言之,課堂開展有效的歷史材料閱讀,不僅體現在教師能夠有效把握學生與課堂之間的關系,而且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間,同時也需要通過不斷對學生歷史學習上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對歷史事件的洞察力。隨著如今教學模式的不斷變化,教學中對于歷史學習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因此教師也需要不斷提高歷史學習的能力,能夠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強課堂感染力,堅持歷史材料的閱讀,可以形成獨特的歷史解題方法。
參考文獻
[1] 曾爽. 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策略分析[J]. 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1(3):132.
[2] 白海云. 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合理運用研究[J]. 數碼設計(下),2021,10(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