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千
摘 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所以,在數學課堂上要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極大地增強數學課堂的吸引力,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展開趣味性教學,可以通過創設趣味情境、引入趣味游戲、開展趣味練習活動等多種方法進行。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小學數學;有效運用
引言
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數學思維的啟蒙階段,教師既要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此組織數學實踐活動,同時也要選擇學生樂于接受的知識講解方式來提高數學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小學生對于有趣的事物有著天生的興趣,同時對于趣味性的課堂也有著參與的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具體,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性教學手段的應用,以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的提高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師忽視趣味性教學的重要作用
在應試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下,部分教師仍未改變其落后觀念,教師無法充分利用學生愛玩、好動的特征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其積極性大大降低,并在教學中扼殺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無聊、枯燥、復雜的數學學習感受使學生逐漸產生抵觸和厭煩的心理。基于教師對增強學科趣味性的認知存在偏差,使其無法合理規劃教學步驟,優化教學方案,難以發揮出趣味性教學的實用價值。
(二)課堂練習時間少
課堂練習時間是對一節課內容的一個總結,新教學理念中提出了“堂堂清”的教學概念,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完成教學和練習,爭取在一節課中完成知識點的學習,不在課后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這對減輕學生負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趣味性教學中也是如此,趣味性教學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因此學生課堂練習時間和課堂參與時間必不可少。但是目前大多數教師還是會出現“滿堂灌”的教學現象,缺少對學生潛能的開發,一般都是教師講述學生記憶,缺少了學生課堂練習時間,互動性也較少,學生對小學數學的興趣也會大大降低,同時趣味性教學也難以開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趣味性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活躍課堂氛圍
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優化與創新時要有意識地改變傳統應試教育模式所帶來的枯燥無趣的課堂氛圍,通過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的理解會受限于個體形象化的思維方式而產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數學教師既要明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形象化思維特點,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對教學方式加以創新。而趣味性教學方法的使用首先要通過趣味性教學氛圍的營造,以課堂中趣味性教學方式的融入來使整體的課堂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與身心發展特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強調教學方式的改進,同時也要強調教學語言的優化。教師首先可以通過教學中幽默風趣語言的運用來使得整體的知識講解過程更加趣味化。通過符合學生社會經驗與身心發展特征的語言組織方式,在將抽象的數學理論轉化為輕松的生活語言背景下使學生以更加形象化的理解方式來掌握抽象化的數學理論知識。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設置懸念提出問題的方式,以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的結合來促進學生主動地在課堂上進行思考,同時也通過在班級中營造溝通、討論的氛圍來促進學生之間的思維交流與碰撞。
(二)創設趣味教學情境
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科目,在學校教育中數學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他們并不喜歡枯燥的學習,他們愿意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必須加強趣味性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數學教師必須加強數學中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在課堂中表現得十分活潑,有充足的精力和好奇心,有趣的事物才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創造有利于小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創造一個科學、有趣的數學學習環境,這樣可以更好地啟發小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主動投入數學的學習中。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可以利用故事作為吸引小學生的開頭,以故事為切入點融入數學知識,可以更好地吸引小學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完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開展趣味練習
小學數學教學中,練習必不可少。在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增加練習的趣味性,以便更好的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打牢數學基礎,逐漸提高數學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精挑細選有針對性的趣味練習內容,調動學生參與數學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踴躍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認知基礎和學習能力。其次,教師要適當的優化課堂練習,創新課堂練習的形式,使練習內容體現出針對性,這樣才能通過課堂練習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提高數學能力。
例如,在學習了“加法交換律”之后,教師在課堂上布置一些“看誰算的又對又快”的練習活動,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開展課堂練習。這樣帶有競技性的數學活動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良性的競爭中感受到數學學習帶來的樂趣,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四)讓作業充滿趣味
作業題目充滿趣味性也能幫助小學生愛上數學,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能夠將課本上的抽象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
例如,學生在學習“時、分、秒”的時候,教師講述了相關的教學概念之后,讓學生來練習和感受時間的流逝,將時鐘比作一個披薩,一份披薩被分成了12份,每份中都含有5個胡蘿卜絲,除此之外這個披薩上面還有一個比較粗但是比較短的青椒,還有一根非常細長的面條,以及長度和寬度介于兩者之間的肉絲,這樣的一個披薩蘊含著“時間”,讓學生指出時針、分針和秒針并且說出披薩上的時間是多少。這樣趣味性的比喻不僅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讓學生不再排斥作業,更愿意面對作業中充滿趣味的練習題,久而久之對數學的學習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對教學方式加以優化,趣味性教學模式既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又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小學數學數學教師要通過活躍氛圍、創新手段、布置趣味作業的教學方式,積極開展趣味化教學實踐,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平.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03):45.
[2]唐正榮.論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科技風,2019(18):21.
[3]馬秋楠.論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才智,2018(2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