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登明
摘 要:學習本身是一個十分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活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也應當為學生創建一個更利于學生發揚個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自由地進行學習。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課堂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都發生了變化,與之前相比,當前的小學教師在小學教學課程開展過程中不能只重視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更要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就小學數學課堂來說,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加舒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通過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在保證教學任務完成的同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課堂活力。基于此,本文就重點探究了如何在貼近生活實際的同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活力,希望本文研究的內容對于下一階段小學數學課堂的開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生活實際;小學數學;課堂活力
正文:生活化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理解全新掌握的學習內容。教師通過結合生活實踐,將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聯系,體現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思想,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性課程之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聯系。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抓住課堂教學和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課堂教學的生活性,才能夠保證教學活動的生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活力。數學作為解決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不止要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更要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也是在下一階段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方向。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將數學課堂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展現一些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生活場景,或者是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生活問題來幫助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其實來源于生活,數學的很多理論都是用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而出現的。只有讓學生理解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關系,才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課堂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在平時實際生活中,使用數學知識的意識,通過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數學的獨特作用,幫助學生感受數學所具備的獨特魅力。比如在講解有關相遇問題的知識時,學生就可以將教材中相向而行的相遇問題轉換成一個更具實際效果的場景。教師在學生閱讀過題目之后,選取兩名學生站在教室的前后同時相向而行,由教師喊口令。在喊出“出發”口令時,兩個學生同時開始前進,在學生相遇之后,運動停止。在整個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相遇問題中最常見的“相向而行”,隨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堂的黑板上畫出相向而行的行走示意圖,告訴同學從兩地相向而行,直至碰到一起的過程就是相遇問題。在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含義之后,教師在向學生解釋如何解決相遇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理解相遇問題中的抽象理論,還可以將書本上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緊密結合劑,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數學能力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在教學課堂上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最終也是要為生活所提供服務的,所有的問題情景都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而是根據實際生活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演變得來的。因此,教師在平日的生活過程中,就應當留意生活中出現的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并且將這些實際問題融入在教學課程當中。具體來說,小學數學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時,可以通過生活教學情景的創建,幫助學生在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通過教學情景的創建,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到現實生活中可能會存在的數學問題,在加強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理解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的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從本質上分析,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關系,教師通過設計更加真實的教學場景將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數學問題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在課堂上對這些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進行解決,既幫助學生更加嫻熟的掌握了數學知識,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減法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購置一個學生最為熟悉的超市購物情景,如果小紅的存錢罐中有十二元五角錢,她去超市買了一個四元三角形的筆記本,最后收貨員應當找小紅多少錢?這種情景是學生在生活中會反復遇到的情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能夠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并且掌握小數加減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無論是對于教學目標的完成,還是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生活化教學情景的創建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適當安排一些戶外實踐課程,讓學生探究生活中所存在的數學問題
學習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在紙面上答出更高的成績,而是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數學學科也是如此。如果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生活過程中自主發現數學問題,并對其進探究和解決就完成了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與教師在課堂上傳授數學知識不同,如果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生活中所存在的數學問題并進行仔細思考,那么學生對該領域的數學知識將掌握得更加透徹。在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有關比和比例的相關知識,還運用實際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幫助自己解決了實際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直觀的體會到了數學知識對于實際生活的重要影響,而這也對學生進行下一階段學習提供了奠定了良好基礎。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安排小學數學教學課程時,應當把握數學源于生活的前提,適當的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背景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如何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更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中所存在的樂趣,幫助學生由之前的課堂參與者變為課堂主導者,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月勝.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分析[J].名師在線,2022(02):60-62.
[2]朱繼娜.聯系實際教學,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活味[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0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