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在“雙減”背景下,通過構建“四統一”集體備課模式、細化各學科階段教學目標、優化第三學段學科作業設計、重視第三學段復習教學、抓好第三學段臨界生輔導等具體舉措,強化第三學段的教學管理,提升第三學段教學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雙減”政策 第三學段 質量提升 團隊協作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6-0010-04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等指導思想,為我們開展各學段教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
第三學段是小學的最后一個學段,也是學生從小學邁入初中的過渡學段、關鍵學段。這一學段的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升入初中后的學習品質。《意見》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方式、作業設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等。
在此背景下,筆者所在的學校強化第三學段的教學管理,大膽進行教學管理模式改革,建立了教師學習共同體,從個人單兵作戰轉變成分科組、分年級組及分學科小組團隊協作,打破一貫以來的分學科管理模式,整體推進第三學段的教學管理,有效提升了第三學段的教學質量。
一、構建“四統一”集體備課模式,為提升第三學段的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備課是上好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明確要求“定期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說課、評課等校本研修,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為此,我校堅持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杜絕不備課就上課,或用舊教案及網上下載現成教案上課等現象。
我校第三學段教師在集體備課活動中,堅持采用“1+1+1+1”的備課模式,即主備教師獨立完成一個單元的上課教案,配套相應的課件一份、作業習題一份、單元檢測題一份,并遵循以下備課步驟:第一步,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按照學生循序漸進的認知水平,正確處理好常規單元與閱讀單元、習作單元的關系,新授課與復習課的關系,保證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準確;第二步,組員們討論確定單元的重點、難點、考點,解決疑惑點;第三步,確定教學重點、難點的講授方法及時間分配;第四步,審核作業習題和單元檢測題。
集體備課過程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首先,參與備課的教師各抒己見,就本次課堂教學主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進行探討,形成共識;然后,主備人根據共識,對教案、課件、習題等進行修改,形成統一的教案、統一的課件、統一的作業習題、統一的單元檢測題;接著,主備人將上述定稿上傳至學校資源庫,供全校教師統一使用;最后,有需要的教師從資源庫下載課件,并根據班情、學情的不同,對相應的教案、課件、作業習題等進行微調,成為適合自己上課的教案和課件。
這樣的備課模式目標明確、兼顧全面、資源共享,能確保第三學段每一個學科的教師都能進行高質量的備課,為開展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提供保障。
二、細化各學科階段目標,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
《義務教育課程實施方案(2022年版)》強調“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征,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注重“體現不同學段目標要求的層次性”。我校結合“雙減”政策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根據第三學段的學情,把課程的長遠目標拆分成階段目標,分學科、分階段、分層次、分時段達成(以下主要以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為例)。
1.語文學科。語文學科的階段目標按月制定,把一個學期內需要背誦的古詩、需“日積月累”的知識、課文片段等內容統籌劃分到每個月;檢查的形式是聽寫、默寫或抽背;具體由語文科代表或語文老師執行,利用每天語文課前3—5分鐘的時間段完成。
2.數學學科。數學的階段目標主要以識記或掌握單元中的概念、定義、公式及一些重點的解題方法或計算方法為主;全冊的單元知識重點,以每月完成兩個單元的知識學習為目標進度;小組長負責記錄小組的學習情況,大組長負責匯總全組的學習情況。
3.英語學科。英語學科的階段目標以識記或掌握每個單元的單詞、句式、句型為主,檢查達成目標的形式主要有朗讀、背誦、聽寫、默寫等;目標落實的時間一般安排在課前,以一周時間為一個周期,每個周期完成一個單元。
針對上述階段目標,我們還制定了一系列趣味性的激勵措施,規定當天、當周、當月完成階段目標的學生,均可獲得各種獎勵,如:用積分換取獎狀、小禮品;用所獲的“星星”換取免寫作業的機會,或是老師親自給家長打表揚電話,并在班群里發喜報等。以上方式有效激勵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
三、優化第三學段各學科的作業設計,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
長期以來,許多中小學校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都存在不少問題,如機械重復抄寫、形式單一、缺乏層次,甚至搞“題海戰術”。長此以往,容易出現學生寫作業應付了事、作業留空、不做作業等現象,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問題為導向,按照“雙減”政策要求,結合本校第三學段的具體學情,我們在集體備課時,對作業習題的設計進行了優化,對作業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進行提煉,分時、分層、分量設計作業。分時即分課前導學、課中助學、課后鞏固3個時段;分層則是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分層設計;分量則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按學科(主要為語文、數學、英語)的具體情況分量布置。
1.分時作業。以統編教材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家鄉的風俗》為例,我們按課前導學、課中助學、課后練筆的方式進行了作業的整體設計。
【課前導學作業】請按照以下提示搜集材籵。
1.我的家鄉在?__________,家鄉的節日有? _________?、? _________?、? ?……眾多的節日里,我印象最深的是? ? 節,這個節日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等習俗。
2.我想介紹? ? ?這種風俗習慣,它的特點有? ? _________? ? ,我是通過? ?_________ ?(查閱資料/詢問長輩)深入了解的。
【課中助學作業】小組交流課前導學作業,完成材料的補充。
介紹同一種習俗時,你的補充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充你感興趣的另一種習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練筆作業】利用課前導學作業、課中助學作業,寫一寫家鄉的一種風俗。
上述作業,學生需要自行查詢資料、詢問長輩來完成,既能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又能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2.分層作業。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圓柱的體積》教學為例,我們設計了A、B兩套作業習題。
A套基礎題包括:(1)一個易拉罐高12厘米,直徑6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2)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50平方厘米,高是1.5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B套拓展題如下:把一個長方形鋁錠鑄成一個圓柱形鋁錠,已知原長方體長4分米,寬3.14分米,高2分米,鑄成后的圓柱形鋁錠底面直徑是2分米。求鑄成后的圓柱形鋁錠長是多少分米?已知每立方分米的鋁重2.7千克,這塊鋁錠重多少千克?
上述作業,A套基礎題只考查了圓柱體積公式的簡單運用,B套拓展題則考查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圓柱體積公式的逆運用及兩個立體圖形體積相等的知識。潛力生只做基礎題,達到了鞏固本課知識的目的,而優秀生兩套題都可做,不但鞏固了新知,還能把舊知也一起復習了,體現了分層作業的挑戰性、趣味性。
3.分量作業。以小學英語課后鞏固練習為例,要求學生默寫5個單詞,我們這樣分量布置:
A.每個單詞抄寫5次,再進行默寫;
B.先默寫單詞,滿分通過者不用抄寫,積5分;
C.先默寫單詞,優秀通過者積2分,錯詞須抄寫3次。
上述作業,學生要達到B層,要先反復讀、背,甚至提前在本子上寫一寫,達到熟練后才能滿分通過,這樣學生有選擇作業類型的權利,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雙減”背景下,我校第三學段的教師在作業設計這一環節,都會根據教材知識的重點、難點對作業設計進行二次優化,讓作業更有針對性,減少學生的無效作業,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
四、重視第三學段復習課的教學,不斷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原理表明,對新學的知識進行及時有效的復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無論哪個學段,都應留足一定的復習時間,用以查漏補缺或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點。針對本校第三學段的學情,我們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優化復習課教學流程,力求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快速提高學生復習的成效,不斷夯實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基礎。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改革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復習課也不例外。針對第三學段學生總體紀律性較好、合作意識較強、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等優勢,我校在進行復習課教學時,一般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例如,筆者在執教統編教材語文六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詞句段運用詮釋”這一內容時,主要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
師: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學過的生字,推想下面詞語的意思嗎,請小組內進行討論?(出示以下詞語:走馬觀花、自愧弗如、聲淚俱下)
學生組內討論,教師巡堂并適時給予指導。
師:好,我們先看“走馬觀花”這個成語,哪個小組代表發言?
小組1(代表):走是跑的意思,走馬觀花就是騎著跑動的馬去看花。
師:這是小組1的答案,大家有不同意見嗎?(多個小組舉手)
小組3(代表):我們認為小組1的回答只抓住了“走”的字面意思,這個成語的實際意思是馬跑得很快,人騎在上面能夠心情愉快地賞花。
師:小組3的回答更進了一層,點出了成語的言外之意,還有不同意見嗎?(多個小組舉手)
小組5(代表):馬跑得很快,形容看事物很粗略、不細致。
師:講得很正確,掌聲送給這個小組。下面,我們再來看“自愧弗如”這個成語,哪個小組想好了?
小組2(代表):“弗”就是“不”的意思,自愧弗如就是自己很慚愧不如別人。
師:這個小組運用學過的知識,知道“弗”就是“不”,他們小組的解釋接近成語的意思了,哪個小組還能解釋得更準確一些?(多個小組舉手)
小組4(代表):自己感覺不如別人而內心慚愧。
師:小組2的解釋比較通俗,小組4的解釋比較文雅,兩個小組的解釋都是對的。大家都很棒,抓住了關鍵詞。掌聲送給這兩個小組。
……
以上教學環節,教師提出問題后由小組討論,教師只對沒有掌握好的知識進行點撥。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問題由學生發現和解決,老師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這樣的復習課既關注了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又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的精神,課堂教學效率很高。
2.抓住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小學第三學段,學科教材的前后知識內容均有內在聯系,教師要善于把握這些內在聯系,用以串聯知識進行復習教學,以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復習課的實效。例如,在進行六年級英語復習課教學時,我校英語教師梁靜選擇了人教版PEP六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es he do?這一課,因為這個單元的詞匯和句型是小學英語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之一。本單元主題是職業類的詞匯和句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較感興趣。為此,梁老師的復習課直奔重點、難點開展教學。(1)單詞復習。用圖片重現詞匯后進行中譯英單詞拼寫練習,然后穿插“單詞識記游戲”,鞏固學生對單詞的記憶。(2)句型復習。運用直接歸納教學法,用多媒體展示本單元的重點句型,讓學生完成聽力題,促使學生對本單元的句型掌握得更為扎實。(3)熱點直擊。采用演繹法和歸納法,先點撥易錯的知識點,然后完成單項選擇題的練習并進行講評,歸納答題技巧。(4)當堂檢測。師生合作講評,講練結合,逐個擊破重點、難點,鞏固復習成果。
由上可知,第三學段的復習課應有計劃、有層次、有方法,避免“填鴨式”教學,更應避免以繁多的練習來替代復習,要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提倡“精講”“精練”,重點知識重點練、一般知識滲透練,力求用最短的時間提高復習的效率。事實證明,在“雙減”背景下,進一步提高復習課的教學質量,能夠達到在學校或課堂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助力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五、抓好第三學段臨界生的輔導,切實做到不放棄一個學生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每一門課程都有這樣一類學生:他們的測評成績或接近及格,或接近良好,或接近優秀,及格、良好、優秀就是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在“最近發展區”,他們往往有較大的提升潛力和空間,經過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和自身的努力,他們可以達到或越過“最近發展區”,實現學業水平的升級和突破,這一類學生我們稱之為臨界生。因此,抓好第三學段臨界生的輔導,對提高這一學段的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1.分科羅列,明確對象。對第三學段的臨界生,我們分為三個層次,即及格臨界生、良好臨界生和優秀臨界生。我們要求各學科教師分別找出這三類學生,把名單羅列出來,確定輔導對象。學科教師從這些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測試成績等方面分析其學習落后的原因,為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做到因材施教。
2.結對幫扶,適當監督。給每一名臨界生搭配一個學習上的“對子”,對臨界生進行一對一的監督和幫扶。比如語文學科,有些臨界生背誦和默寫能力薄弱,便可由“對子”帶動,督促和檢查臨界生每天完成少量背誦、默寫的任務,并每天向老師上報完成情況。
3.提供題本,查漏補缺。為每一名臨界生提供一本學科錯題本,里面匯集他們的易錯題、失分題,引導學生通過錯題整理,分析自身掌握知識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科教師則可以根據錯題本里的情況給他們補差。
4.制定目標,逐步達成。給每一名臨界生制定短期目標,這些目標要切合學生的學情,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例如,學科測驗時,可以為某臨界生制定提高一個等次的目標,而不是越級設定目標,促使該生從不及格到及格,從良好到優秀,逐步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綜上所述,我校通過強化第三學段的教學管理,大膽進行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總結形成了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學和管理經驗,促進學校第三學段尤其是畢業年級學科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有力呼應了“雙減”政策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2022-04-05]HTTP://www.gov.cn/xinwen/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2]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的通知[EB/OL].(2014-08-04)[2022-04-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408/t20140804_172861.html.
[3]謝銳.“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有效途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8):79-80.
[4]唐昌芳.關于復習課的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9):128.
[5]成純海.小學第三學段習作單元整組訓練的范式研究[J].名師在線,2020(36):27-28.
作者簡介:文麗容(1982— ),廣西貴港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班級管理等。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