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馬陽 張日益





摘? 要: 高職畢業生是我國重要的人才資源,實現南疆高職院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對提升南疆職業教育水平及促進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對近幾年畢業生就業質量現狀的調查,分析南疆地區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的原因,提出促進高質量就業應當放眼社會供需匹配情況,大力鞏固拓展崗位資源,系統謀劃就業創業指導工作,調整人才培養結構,轉變就業創業指導工作觀念,創新工作模式和方法,精準及時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等建議。
關鍵詞: 高質量就業; 有效途徑; 南疆高職畢業生; 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
中圖分類號: G710?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1-2153(2022)03-0098-05
2021年8月,《國家“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明確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十四五”時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在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南疆高職院校如何落實《國家“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要求,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確保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南疆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現狀:以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南疆共有四所高職院校,分別為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和田職業技術學院。四所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以醫學類和師范教育類專業為主,畢業生民漢結構比例類似,畢業生就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就業趨勢大致相同,而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南疆唯一一所自治區示范院校和優質院校,涵蓋專業較多,畢業生生源分布和就業去向主要以南疆區域就業為主,畢業生就業情況較有南疆特色,畢業生就業狀況具有代表性。
(一)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生源與專業結構分布
1. 畢業生生源分布
以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近五年畢業生情況為例,畢業人數逐年上升,疆內生源占比保持在88.36%以上,其中南疆生源(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占疆內畢業生生源比例最高,達到72.01%,整體呈現上升趨勢(詳見表1),畢業生就業情況較有南疆特色。
2. 畢業生專業結構
以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近五年畢業生專業結構(詳見圖1)為例,畢業生人數占比較高的專業為醫學類和教育類專業,分別占畢業生總數的46.91%和34.26%;而機電工程類、經濟管理類、信息工程類、生物工程類等市場需求量大的專業,畢業生人數較少,只占畢業生的18.83%,畢業生專業結構分布不均衡,與就業市場需求不匹配。
(二)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分布情況
1. 畢業生民漢就業情況
阿克職業技術學院五年前畢業生中,漢族畢業生就業落實率整體變化較小,高于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落實率;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落實率逐年增加,2017年至2021年漢族和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落實率逐漸持平。詳見圖2。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率逐年上升,主要由于畢業生漢語水平及綜合素質逐步提高。
2. 畢業生南疆四地州就業去向情況
從畢業生就業去向情況來看,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留在南疆四地州工作人數占比較高。以2017年至2021年畢業生南疆四地州就業情況為例,近五年的7691名畢業生中有5270人留在南疆四地州工作,占畢業生的68.52%,畢業生在南疆就業較有代表性。詳見表2。出現這樣現狀的原因可能是專業選擇范圍相對較窄,在家鄉就業成為主流,畢業生就業地點選擇是南多北少,多數畢業生“戀家”就業情結明顯。[1]
3. 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情況
從就業行業性質來看,畢業生就業落實率雖高,但就業質量不高。2020年畢業生在其他企業及中小微企業就業占比45.72%,2021年畢業生在其他企業及中小微企業就業占比50.40%。受求職觀念及工作環境等因素影響,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約后違約現象比較多,不能很好地遵守契約精神,用人單位培養畢業生成功后離職率較高,畢業生的就業穩定性和就業質量不高。
二、南疆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的原因
結合南疆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開展情況及畢業生就業現狀,筆者認為以下四個方面是影響南疆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畢業生就業觀念守舊,高質量就業能力不足
1. 畢業生就業觀念守舊。一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畢業生普遍認為畢業后能進入行政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單位工作意愿較強烈,導致畢業生“有業不就、擇業求穩”“沖動簽約、沖動解約”的現象比較突出,畢業生找工作往往存在“只簽約不就業、剛上崗即離職”現象,缺乏責任感和“契約精神”。二是畢業生對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等企業認識不足,始終認為在行政事業單位工作要優于國有企業及上市公司,最后才考慮中小微企業,優先考慮去行政事業單位就業畢業生較多。三是畢業生跨專業就業意愿不強,就業視野狹窄,對專業外領域缺乏自信,不敢嘗試專業外工作。各高校每年都會有大量內地優質企業來招聘畢業生,但受生活習慣及傳統觀念影響,畢業生大多不愿離家較遠工作,會優先考慮疆內經濟發達地區及家庭所在地區域就業,跨區域就業意愿不明顯。
2. 畢業生高質量就業能力不足。一是受學歷層次和專業的影響,高職畢業生能考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崗位不多,加之考取后在鄉鎮基層單位就業條件較為艱苦,穩定就業率不高。二是畢業生考取相關專業職業資格證書比例不高,導致入職率較低,轉正受阻。三是忽視對自身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普通話考證通過率低,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2]。四是畢業生對自身能力和個人發展缺乏合理定位,畢業生在找工作時主要看重用人單位薪資待遇,很少考慮自身能力是否與崗位相匹配,較少考慮對個人能力發展有無幫助。
(二)高校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方式方法單一
目前,各高校雖已將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納入人才培養體系,但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方式還主要停留在課堂教學和講座上,課程內容單一,主要教授就業的基本知識,大多是就業形勢介紹、國家的政策法規介紹、就業信息以及求職技巧培訓等,無法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地指導,方式過于簡單落后。新生從入學到畢業缺乏貫穿教育全程的全方位就業創業教育引導手段,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不能因材施教,“大鍋亂燉”現象突出。
很多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沒有專業的指導人員,基本都由學校就業創業部門和學院的輔導員分管,就業創業師資隊伍都為跨專業兼職人員,具有實踐經驗且專業化的就業創業指導教師匱乏,普遍存在就業創業師資不足,就業創業師資隊伍專業性不強,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更新緩慢等問題,不利于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的開展。
(三)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就業市場建設力度不夠
人才市場在供需上主動權由供求方轉向需求方, 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選拔有了更大的選擇范圍和更高的要求,不同的崗位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又有所不同。[3]專業建設必須對準產業設專業、對準崗位設課程、對準能力抓實踐、對準就業提素質,并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但目前有些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不及時,使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專業課程設置與用人單位崗位需求不符;專業課程教材跟不上市場發展步伐,教材內容過時或脫節,從而影響畢業生崗位適應能力,無形中增加用人單位人才培養成本[4]。
穩固的畢業生就業市場是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關鍵。然而,部分高校不注重就業市場的鞏固與維護,滿足于當下就業市場現狀,坐等用人單位主動到校招聘,忽視就業市場的拓展和建設。待其他高校“走出去、請進來”拓展就業市場時,就業市場就會被重新分配,一定程度上造成學校就業市場萎縮[4]。
(四)政府、高校、市場三方聯動成效不明顯
政府各部門會定期召開各類型招聘活動,也會不定期向高校發布各種招聘信息,但發布的招聘信息往往與畢業生實際需求不符,仍有大量畢業生“有業不就”;高校在向社會推介畢業生時習慣于“單槍匹馬”跑市場,沒有與政府各部門積極對接,利用政府資源不充分;人才市場面向高職院校招聘需求量較大的崗位也多以不限學歷或不限專業的低端崗位為主,沒有很好地針對高校畢業生實際情況將社會勞動力與高校畢業生區分開,不能很好滿足畢業生求職需求,畢業生應聘意向不強。
究其原因,就是高校與政府、市場主動聯系不充分,市場對高職院校畢業生招聘針對性不強,政府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專業結構和就業意向了解不全面,導致政府從市場挖掘出的就業信息不符合畢業生實際就業情況和就業需求。畢業生參與政府組織的各類招聘活動活力明顯不足,自治區為促進畢業生就業向各高校提供了各類招聘平臺及手段,但由于畢業生就業意愿不強烈,缺乏就業緊迫感,參與度往往不高。
三、促進南疆高職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有效途徑
南疆高職院校結合區域特點和院校實際情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調整工作思路,轉變工作觀念,創新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方式方法,有效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一)轉變就業觀念,增強就業競爭力
從教育入手,改變畢業生就業觀念。一是從學生入學之初,高校就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由淺入深”從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教育等多方面塑造學生的就業觀念,通過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念,鼓勵學生赴基層就業。二是多類型開展畢業生就業活動,持續推進畢業生就業。可在校內舉辦“就業文化節”系列活動,活動可以“轉變就業觀念,提升就業能力”為主題,從“轉變就業觀念”主題班會、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就業指導系列講座入手,強化就業在畢業生中的影響力,提前讓畢業生感受到就業壓力,增加就業危機感。三是邀請校內外優秀行業專家來校講座,從職業指導、政策解讀、就業環境及市場需求等方面幫助學生熟悉就業市場,提高畢業生就業意識和就業能力。四是提高畢業生法律意識,從課堂教學入手,普及就業權益保護知識,培養畢業生要遵守“契約精神”,簽約即負責,提高責任感。
多措并舉強化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一是提高學生網絡求職招聘參與能力,對各部門各類型網絡招聘渠道及使用方法進行普及,提高畢業生網絡求職招聘參與度,開拓畢業生求職渠道,幫助畢業生從更多渠道獲取就業信息,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二是鼓勵學生考取相關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強化國語教育,提高普通話等級考試通過率,提升專升本考試通過率,增加穩定就業率。三是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幫助畢業生提高規劃個人發展、科學定位自身能力,培養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養成務實的工作態度,幫助學生樹立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5]。
(二)引入新資源,嘗試新方法,變革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內容
健全就業創業指導服務體系,創新就業創業指導內容。一是構建就業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高校就業創業指導要先從培養專業化就業創業師資團隊入手,加強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設,抓緊師資力量的培養,堅持走專業化、職業化相互促進的“專職化”路線,從師資、制度及教學模式等方面豐富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內容,提升教學師資團隊力量。二是以協同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完善就業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可嘗試構建就業創業教育目標體系、課程體系、管理體系、保障體系,全方位保障就業創業教育人才培養。三是多方引入優質教學資源,變革傳統教學模式。可利用智慧樹在線教育平臺優質教學資源,選擇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資源,并結合校內師資團隊力量,開展“線上+線下”模式課程教學。四是將思政元素融入就業創業教育,探索將大學生思政與就業創業基礎課程相融合,用“講好中國故事”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就業擇業觀。
(三)靈活人才供給,拓展就業市場
調整專業結構,靈活人才供給。南疆高校人才培養重點應緊貼市場需求,壯大人才市場“供不應求”專業招生規模,適當控制“供過于求”招生規模,招生專業設置與規模要緊跟市場動態適時調整。如及時對接就業市場,了解企業用工需求,以市場為導向開設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及時為市場輸送人才。通過就業市場調研,及時優化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專業總體實力和水平。實行“招生—培養—就業”三位一體聯動機制,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畢業生就業率合理調整專業招生計劃,改善生源結構,建立人才培養與市場有效對接機制,即實行“靠行業拉動擴大就業市場,靠學校走動拓展就業市場,靠專業變動提高就業數量,靠師生互動提升就業質量”和“人才培養必須和就業市場對接,非主干專業必須和主干專業鏈接,校園文化必須和企業文化銜接”的“四動三接工作方法”。
高校應根據畢業生的就業意向和校園專場招聘會需求,制定詳細的就業市場調研方案,有針對性地宣傳學校、推介畢業生。一是廣泛與學校相關專業對接的企事業單位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為實現畢業生的高品質就業和滿足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奠定基礎。二是開展就業工作調研。通過發放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研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征詢用人單位和校友對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學科與專業建設、課程設置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對畢業生的評價情況。三是主動邀請用人單位來校舉行校園專場招聘會,提高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針對性,從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層次。四是推行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全員化,利用新媒體手段多方位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可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直播帶崗”,結合學校資源優勢和專業特色,開創“就業創業之窗”等平臺,大力推進“校企對接”工程,建立產學研結合基地、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大學生創業基地等。
(四)政府、高校、市場三方緊密聯動
高校要主動與政府和市場緊密對接。一是及時向政府部門提供畢業生規模及崗位需求情況,與政府部門積極開展合作,依托脫貧攻堅背景,深挖就業資源,共同開拓政策性崗位,多挖掘符合畢業生實際情況的就業崗位,政府與高校聯合舉辦畢業生雙選會,利用政府影響力邀請優質企事業單位來校選聘人才,把優秀的畢業生送到優質的用人單位去,提升學校畢業生知名度,增強學校社會影響力,吸引更多優質企事業單位來校招聘,形成人才輸送良性循環。二是積極動員社會招聘機構、行業企業、校友等社會各方面力量,充分挖掘市場化就業崗位資源,為畢業生提供豐富優質就業崗位信息。三是為政府制定赴基層就業獎勵政策出謀劃策。從選聘、保障、激勵、管理等方面為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發展提供方便,高校可結合政府就業獎勵政策設立專項獎勵經費,樹立基層就業典型模范,在校內發揮模范引領作用。四是合理利用政府公共資源,將信息宣傳到人,合理利用好教育部“24365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新疆智慧招聘平臺等資源,將符合畢業生需求的信息及時推送給畢業生。
總之,高校要在新形勢下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就要了解《國家“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及時轉變工作思路,調整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方法,拓寬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策略,豐富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內涵,進行科學的、合理的、有針對性的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不斷進行自我變革和自我學習,共同為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劉銘. 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策略研究[J]. 教師,2018(2):27.
[2] 阿不都拉江·那斯爾,高麗娟.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的幾點思考[J]. 長江叢刊,2017(19):197-198.
[3] 郭偉強. 南疆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中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2020(15):189-190.
[4] 田杰昌,孫婷艷. 基于高校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舉措探析[J]. 山東教育(高教),2019(12):40-42.
[5] 張路楊,馮萬里. 當代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