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各界對新一代人才的信息素養期待愈高,作為即將接受高等教育的高中學生,在信息技術知識學習中學生的信息素養將會高速度發展。因此,教師結合利于學生素養發展的項目式教學法,改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對學生的信息素養發展極為必要,使教師教學效率和質量同時提升。
關鍵詞:項目式教學;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培養
對高中生而言,課業繁重容易對他們造成極大心理壓力。而科學的教學模式應用,是教師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信息素養發展需求及學習體驗提升的需要,科學、巧妙地應用項目式教學法,讓學生圍繞項目理解知識、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繼而深化自身的學習成果,改善自身學習中的不足。
一、核心素養下信息技術課堂引入項目式教學法的意義
在普通教學模式下,教師雖然能夠運用合作教學方法,但大部分流于形式,不能充分發揮合作教學法對促進學生整體理解所學知識的優勢,不能滿足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基礎上自主探究意識及能力、創新實踐能力、計算思維應用能力等多種素養的發展需求。因此,在當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學生學習以及知識應用及實踐能力發展的需求,開始對項目教學法進行實踐研究。與合作教學法不同的是,項目教學法更靈活、有效。具體表現為項目教學法可以實現學生以個體形式學習,或合作形式學習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以項目任務的實踐研究展開探究學習,有不變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并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實現探究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溝通與成果展示。因此,項目式教學法實踐于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不僅對于發展學生合作意識及能力有促進作用,更對學生整體認識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進行學科知識體系架構,以及實踐信息技術知識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1]。與此同時,教師實踐項目式教學法,還可幫助教師自身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更深入了解學生深層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需求,深化教師對新課程核心改革思想的理解,在提升教師教學效益的同時,還可幫助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發展,更好地促進教師執教能力的躍升。
二、核心素養下信息技術課堂引入項目式教學法的原則
教師通過項目指導學生實踐所學,需要以項目為基礎,遵守一定原則,科學指導學生,進行有效探究實踐學習。第一,教師需要結合目標原則,科學設計學生探究學習項目,讓學生深刻體會項目實踐對所學知識的整合作用,對自身實踐所學的意義,同時達到教師對學生進行多種素養培養的教學目的。第二,教師應在課標教學理念指導下始終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教師圍繞教學項目,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選擇所學及主動探究實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探究,需要讓學生的主動學習需求學習動機表現在基于項目的實踐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構建一個符合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發展需求的課堂,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分析、探究、創新應用知識,形成能力,拓展思維,提高認知。第三,教師還需要遵循實踐性原則來開展項目教學,學生在圍繞項目展開探究實踐過程中,需要學生自身應用實踐操作能力圍繞項目展開實踐探究,并體驗到創新學習的樂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踐是教師項目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第四,教師圍繞項目引導學生實踐所學,利于發展學生的計算思維素養,學生在認識計算思維的同時運用應用計算思維,對項目信息展開分析。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所獲經驗,以及所用方法溝通能力,創新意識的有無,都能夠體現出來。因此,教師的教學及評價等各個環節需要始終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態度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成果,與教師的教學成果充分結合有效對接,體現教學過程性原則。第五,遵循項目真實性原則,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讓學生通過構建自身知識體系,以及對于信息技術認知的完善,將自身置于真實問題情境中展開實踐探究。第六,遵循互動性原則。在具體的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地強化和優秀教師同行、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并在互動交流中進行教學經驗總結和積累,更好地把握項目教學的基本規律,不斷地在互動交流中更好地推進項目教學實施,為教學效益和質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核心素養下信息技術課堂引入項目式教學法的實踐
基于教師對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結合教學內容及目標,在課堂上給予學生科學、合理指引,才能讓學生實現給予項目的知識體系建構及實踐所學練習。
(一)立足核心素養,科學選擇項目
項目設置的合理性、科學性,與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基于核心素養展開項目式教學的有效性關系重大。同時,教師為了鞏固學生所學,以及實現教學目標,應當首先立足學生的指定信息技術學科相關素養發展需求,對項目主題進行合理選定,對項目內容進行合理設置[2]。一方面,學生能夠結合合理項目聯系自身所學,在能力范圍內實現高效率思考;另一方面,教師能夠根據項目給予合理引導,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認知體系架構,實現創新實踐。
例如:教師在結合項目“探究鳥類研究”展開教學期間,就圍繞學生在本章節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實踐需求,對學生“采集信息”“獲取信息”,以及“對數據進行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處理”意識形成的素養發展需求,不僅為學生設置了項目實現所需信息的獲取渠道,更為學生設置了項目中信息處理可以進行的方向。
當然,在項目的選擇過程中還要遵循幾方面的原則。其一,契合教學主題。所選擇的項目應當和教學主題具有較強的相關性,積極地凸顯課程教學的主題,并涵蓋教學的核心點與關鍵點,也只有這樣的項目才是有意義的,才能更好地助力課程教學目標的高質量達成。其二,具有較強啟發性。所選擇的項目主題要具有較強的啟發性、指引性,以將學生的項目學習思路逐步引向縱深,助力學生開展高質量的深度學習,實現有效的項目研究和探索。其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所選擇的項目主題不能過于封閉,而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二)立足核心素養,形象展示項目
要讓學生有具體的探究學習目標,教師方能促進學生實現高質量項目實踐探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才能規劃自身課堂學習過程,確定及規范自身在具體到某一時刻的學習行為。而教師開展項目式合作教學活動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項目問題分析、需求分析、數據處理等環節,進行具體的探究學習。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信息素養發展具體需求,形象展示學生項目,吸引學生興趣,定位學生學習目標。
例如:教師在結合項目“調查中學生移動學習現狀”展開章節知識教學期間,十分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讓學生在項目實踐中對“了解需求”“采集數據”“加工數據及計算”,以及“實踐成果總結”等各個環節認真對待,讓學生實現基于自身信息素養成長的學習。在項目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為學生展示項目實踐過程,讓學生“提前”看到項目實踐成果,從而實現學生對所學知識、探究項目形成具體的認知。
當然,在項目的展示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選擇不同的展現形式,并著力凸顯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和應用優勢,以更好地對項目進行呈現。例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實現項目主題的形象化和趣味化展示,也可以運用微課視頻對項目進行整體介紹,借助思維導圖對項目的基本構成、基本特點和項目學習要求進行合理化明確,還可以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積極地強化和學生的互動交流等。
(三)立足核心素養,合作討論項目
在項目式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的合作討論環節必不可少。學生的討論是學生在圍繞項目問題展開思維活動中的思維成果分享過程。不同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理解不同,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創新應用能力不同。因此,項目式教學活動的開展,對教師提升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能力極為重要。因此,教師需要立足于培養學生合作素養,讓學生在針對項目問題進行探究期間,有足夠的討論、交流學習空間和自由。
例如:教師在圍繞項目“探究計算機中的數據表示——認識數據編碼”內容展開教學期間,就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模式進行了學習。首先,教師將學生進行了分組。教師按照學生的不同測驗成績、不同信息技術學習能力、不同課堂教學活動參與狀態、不同創新實踐能力進行了有效劃分,保證了每個小組的綜合學習能力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之后,教師鼓勵每個小組圍繞具體的疑難問題進行劃分,讓學生能夠實現積極的、高質量的討論,從而對計算機的數據編碼規則進行深入了解及記憶,并體會二進制在計算機硬件中的可行性,教師也因此實現高效的項目教學。最后,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疑惑的分析和解決,并在該過程中給學生討論學習思路指引,有效地帶動學生參與,進一步帶領學生開展高質量的項目討論和學習。
當然,在具體的項目合作與討論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地為學生提供對應的項目學習資源,如相關的PPT課件、微課講解視頻和各種契合項目學習主題的多媒體資源,引導學生結合這些資源精準化開展討論。同時教師還可以積極地在學生討論過程中通過課堂巡視的方法,對學生的基本討論情況、討論中遇到的瓶頸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把握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地為學生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和方法,更好地強化合作學習實施。
(四)立足核心素養,精準講解項目
教師對項目的講解過程,是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思維進行項目問題分解,以及實踐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拋出項目主題及內容后,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更為精準的問題分析[3]。如此,學生既能了解構成項目的具體組成部分,也能夠從中抽離出具體問題,進行逐個解決,最終實現整個項目。
例如:教師在圍繞“認識智能停車場中的數據處理——體驗數據處理的方法和工具”項目展開教學期間,就按照學生的不同信息素養、不同學習態度、不同課堂學習積極性,進行了有效劃分。同時,教師為了保證每個小組的綜合實踐探究學習能力,還將善于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的女生,以及善于將問題進行主動實踐探究的男生劃分到每個小組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對“智能停車場中的數據處理”過程及方法進行了精準分解,讓學生對“數據收集”“數據分類”“時間數據準備及計算”等問題進行了有效劃分。因此,學生對項目有了具體的認識,從而快速、有效進行了項目實踐。
當然,在項目的講解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積極地做到凸顯重點,著重講解難點,并在講解過程中積極地優化講解的方法,不斷提升講解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并積極地強化講解過程中和學生的互動交流,讓項目講解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要充分喚醒學生的參與熱情和活力,讓不同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項目講解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流程之中,有效地深化學生對項目學習的認識,進一步提升項目教學的效益和質量,服務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的高質量達成。
(五)立足核心素養,有效評價項目
對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學習信心尤其重要。因此,教師在踐行課標教學理念的同時,還需要照顧學生的學習信心,助力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項目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改革評價機制,讓學生從多方面關注自身學習行為,提升自身學習成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描述洗衣機的洗衣流程——了解算法及基本控制結構”內容期間,就鼓勵學生從“課堂學習行為”“組內合作積極性”“意見提出次數”“問題解決次數”“項目解決流程分析完整性”“創新實踐解決問題”等多個方面進行了關注和改進。同時,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參與到自評、互評過程中,從而實現了項目式教學中評價的多樣性體現。
當然,在具體的項目評價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評價機制,積極地實現差異化和分層化的評價模式運用,如在評價中要積極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做到既面向整體,又兼顧差異,積極地優化評價的語言運用,進一步豐富評價的形式和評價的模式,注重過程性評價,豐富評價的渠道,真正地在項目評價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改進,繼而鞏固學生在項目學習中所取得效果,促進學生項目學習效益的大幅度躍升。
結束語
基于項目式教學培養高中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探究,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充分認識核心素養下信息技術課堂引入項目式教學法的意義及原則。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科學引導的教學探究。
參考文獻
[1]李揚.基于任務驅動法的導學案設計與實施[D].首都師范大學,2014.
[2]潘利嬪.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3]盛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方桂麗(1975— ),女,漢族,安徽安慶人,福建省福州瑯岐中學,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