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2017年發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要求,高中政治課程開展需要遵從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經過科學設計與規劃,為學生設計教育活動。議題式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活動教育,這種教學方式滿足高中政治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將該種教學方式引入政治課程復習環節,形成完善的教學方案,有助于學生鞏固知識點,提升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本文分析高中政治復習課程教學中應用議題式教學模式時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給出應對措施。最后,以具體教學案例突出建議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中政治;復習課程;議題式教學;有效性
在傳統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對基礎政治理論的認知效果,強調學生在考試中能夠應用已有的政治知識解答問題,忽視了政治學科中知識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新課改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又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經歷和學習體驗。因此,議題式教學模式就被引入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中,促進學生在廣泛的實踐和應用中,提高對政治知識的認知效果。
一、高中政治復習課程教學中應用議題式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縱觀當前高中政治課程教育現狀,雖然教師為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重新調整自身教學方法,但由于教師對于議題式教學模式的了解不夠透徹,導致在復習課程中應用議題式教學模式依然存在明顯問題。
首先,教師所設置的議題并不合理,無法滿足學生復習政治知識的需求。通常來講,議題式教學需要包含政治學科的主要知識內容,而不是單純地以特定的議題活動主題來體現學科內容。議題活動設計無論是子議題還是核心議題都需要與學科知識相關聯,從子議題到核心議題逐漸遞進,將學生已經學習到的碎片化的政治知識整合起來,最終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政治知識體系。在當前高中政治復習課程中,教師比較關心的是核心議題中政治教學內容的體現,卻忽略了子議題與教學內容脫節的問題。這樣的情況導致學生參與議題活動時無法系統性復習與學科內容相關的知識點,學生對政治知識的運用能力受到影響[1]。
其次,縱觀高中政治復習課程,存在議題設計流程不規范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優秀的議題活動設計需要將議題落實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教師為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在小組內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議題討論,從而達成教學任務目標。學生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形成學科核心素養,加深對政治知識內容的記憶。但在高中政治復習課程中,教師所設計的議題活動流程明顯不符合活動實施標準。具體來講,教師雖然設計議題活動,但沒有明確整個議題活動的具體流程,只是根據學生對于議題討論的實際情況,隨意設定起始時間。如此一來,教師布置的任務難度不統一,學生解決議題的時間也不一致,無法對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分配,議題活動的實際教學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二、針對高中政治復習課程教學中應用議題式教學模式問題的應對策略
通過對高中政治復習課程教學中應用議題式教學模式時存在問題的分析,教師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對現有議題式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教師應遵從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設計議題活動時先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學習政治學科的狀態,掌握學生政治知識的接受程度,根據學生的學科知識水平設定子議題和核心議題。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議題教學的明確目標,并確保議題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貼近。學生對議題活動產生了興趣,就會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議題討論。例如,教師可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在設置時根據學生家庭生活狀況,選擇時事熱點話題,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時學生感受到教學環境和生活情景之間的聯系,對議題內容產生情感共鳴,進而端正態度,認真完成議題任務。
第二,教師要明確議題具體流程,并根據議題活動設置明確的教學任務清單。教師開展議題教學時,以任務清單方式對學生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進行記錄,并將學生參與議題活動時的狀態記錄下來。此時雖然議題式教學模式強調“議”,但學生依然需要以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為主。教師提前將任務清單印發給學生,學生遵守議題活動流程安排,按照順序完成任務。具備明確的議題任務計劃,課堂秩序才不會被擾亂,課堂教學效率也能因此提升。
三、高中政治復習課程教學中議題式教學模式有效應用的幾點建議
既然已經明確議題式教學模式對于高中政治復習課程的重要性,且根據現有政治復習課程中議題式教學模式應用問題給出明確應對措施。為了確保應對措施順利落實,突出議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本文提出相關建議:
(一)做好議題的收集和篩選
議題是高中政治復習課程教學中議題式教學模式的中心,是該模式的邏輯起點和重點討論的內容。有效的議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探討興趣,使學生在合作探討中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回顧,將政治學科知識與議題內容結合起來,在提升學生運用政治學相關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道德水平和社會責任感的提升[2]。
1.議題的收集和篩選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在采用議題式教學模式進行高中政治復習教學時,需要圍繞高中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能力進行議題的選擇,教師要充分考慮高中生對議題是否具備足夠的駕馭能力,是否符合高中生的興趣,能否讓學生對議題產生深入思考等因素。
教師所選的議題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可以從“政黨的先進性”入手。2021年抗擊疫情期間,無數的黨員牢記自己的使命,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身先士卒地沖鋒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具體工作中,能夠始終堅持以人民利益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對于已經具備一定的閱歷和分析能力的高中生來講,在討論這樣的議題時具有較高的自由度,會讓他們有更開闊的發揮空間,從而對“黨的性質”“黨的宗旨”,以及“黨的執政理念”等政治知識進行回顧,利用所學知識對議題加以論述。從而實現議題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復習課程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2.教師在議題收集和篩選時需要注重社會價值性
高中階段政治復習課程教學是政治教學的一部分,復習教學的目標需要與課堂教學的目標保持一致,因此,教師在進行議題的收集和篩選中,需要對議題的社會價值性給予充分的重視。例如:教師在進行“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課程復習中,引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社會話題,讓學生利用所學政治理論對相關事實加以論述,體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優越性,使學生能夠更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增強作為中國公民的自豪感,從而提升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對高中政治相關知識的復習,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體現政治復習課程的教育價值。
3.教師在議題選擇中需要注重議題的真實性和探究性
教師在議題選擇時不僅要對議題的社會價值性給予充分考量,還要充分考慮議題的真實性和探究性。
一方面,議題只有具備真實性才有討論的價值,才能使學生對議題產生探討的興趣,才能實現學生在討論中潛移默化地進步的價值。
另一方面,教師所選的議題需要具備探索性,讓學生發現其中存在的矛盾,使學生有所思,有所議。同樣以“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復習課程為例,教師在議題的設計中,引導學生將中國共產黨在面對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為與西方個別國家的行為進行比較,在比較中發現,不同國家、不同政黨在面對“人民利益”時的不同處理方式,讓學生能在討論中做到“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對議題的討論更具深度,從而能夠加深對本課中知識點的記憶。通過議題的討論,完善政治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復習效果。
(二)做好思想價值觀念引導
政治學科和其他學科知識不同,政治學科教學工作強調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做思想價值引導。學生在良好思想教育環境下形成正直的品質,才能符合當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職業道德要求。為此,政治課程教學工作首要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對學生做好思想價值觀念引導。教師在教導學生進行政治知識復習時,可以采用以議題式教學模式為主要教學方法,并且在最后教學環節落實教學反思工作。該環節學生可根據自身在議題活動中的表現進行反思,了解自身在復習知識點時存在的不足,而教師也可根據議題式教學實踐活動,明確學生在政治知識方面的接受程度,進而調整自身教學內容或教學方法。例如,在統編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材中關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知識復習中,教師可采用議題教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議題任務引導。整個議題設計均與人民民主專政知識有明顯關聯,而在最后教學環節,教師需督促學生進行深化反思,根據自身在該課程中的表現,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課堂中,教師先要求學生對什么是人民民主專政展開討論,經過小組分析和討論,學生的思想進行交換。學生完成討論以后,小組推舉一名學生總結組內成員意見,并根據討論結果進行反思,深化自身對人民民主專政的認識,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當然,在反思環節,教師意識到學生對于議題的反思總結能力有限,可以加入到學生的反思討論當中,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在發現學生出現認知偏差時,幫助學生糾正思想并解決問題。在這樣的議題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既能突出政治學科教學的特征,又能根據教學任務設置,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達到復習知識的目的。
(三)培養政治學科素養
新課程改革以后,國家教育部門根據政治學科的教學特征,要求政治教師在教學環節重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教師在展開政治學科知識教學的同時,要努力實現學生政治學科素養水平的提升。議題式教學模式被引用到政治學科以后,教師充分發現該種教學模式的優勢,且認可教學模式對學生政治學科素養提升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政治知識點復習課程中,精心設計并應用議題式教學模式。教師先根據學生的興趣特征和生活實踐選擇具體政治議題,再以具體議題為教學模式導向,梳理學生的學科思維,幫助學生逐漸提升政治思維能力。例如,在統編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材中關于“人民當家做主”的知識點復習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議題設計,讓學生討論我國為什么要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制度。學生根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以及社會熱點資料進行話題討論,經過理性的思考和判斷,給出議題觀點。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政治思維受到引導,理性思維更加科學,學生在完成知識點的復習的同時,對國家所形成的政治結構更加認同。這種教學方式達到政治教師所設定的培養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目標,也讓學生的辯證思維邏輯更加清晰。
(四)強化社會熱點聯系
政治衍生于社會環境當中,社會事件與政治生活密不可分,政治學科教學在應用議題式教學模式時同樣需要注重與社會熱點之間的聯系。教師意識到社會與政治之間的關系,通過議題引導,讓學生也加深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之間的認知,學生才能形成生活化的政治意識。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自身對于政治知識的理解,將政治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形成政治議題活動。在完成議題設計以后,學生根據自身接收的信息完成議題信息篩選,并對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在此期間,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除了教材以外的其他信息獲取方式,保證學生獲取政治議題信息的時效性。例如,在統編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材中關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及復習要點,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情況,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和社會熱點話題聯系起來,組成學生需要掌握的議題內容。學生不僅能夠在參與議題活動時形成屬于自己的政治知識經驗,也能將議題內容與生活實例進行對比,從而更好地把握議題重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新聞檢索,查詢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關的資料,通過學生對時政新聞展開的討論,議題活動的完成質量將會隨之提升。總體來說,教師需要借助生活元素,吸引學生在討論政治知識時強化對生活實際的關注度,這樣學生才會習慣用政治知識進行社會現象討論,進而提升學生政治應用能力。
結束語
議題式教學模式對高中政治復習課程的教學具有積極作用,不僅能夠實現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引導,強化社會聯系,也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但要真正地將議題式教學模式的價值最大化,不是在一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實現的,這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在之后的高中政治復習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繼續發揮議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優勢,結合政治學科的教學內容,促進議題式教學模式與政治學科的融合,從而構建完整的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模式體系,促進政治知識的講解。
參考文獻
[1]王風麗.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的運用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9).
[2]蘇青.議題式教學: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創新研究[J].孩子天地,2020(8):182-183.
作者簡介:化英杰(1988— ),男,漢族,山東莒南人,佛山市順德區鄭裕彤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