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推動了教育領域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熱潮。本文在研究中首先概括了云課堂的概念與特征,而后對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云課堂的優勢進行分析,最后整理出云課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云課堂;高中語文;數字化信息;思維導圖
一、“云課堂”的概念與特征
云課堂的概念起源于互聯網中的云管理、云儲存和云技術?!霸啤笔腔ヂ摼W中的比喻手段,“云課堂”是將整個互聯網系統視為巨大且堅實的資源庫,能夠有效地整合學習網絡、學習資源、學習終端和學習平臺等。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科學地應用信息技術創造出高效、高質量的課堂,課堂教學需要有信息技術的服務與支持。在國外,該項技術已經純熟地應用于各個階段的學習中,國內部分學校也已經開始試著應用。例如,合肥的巴蜀小學現已擁有了較為完善的“云課堂”及云校園式學習環境,能夠落實教師與學生的無邊界式自由學習。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云課堂”的特征較為鮮明,主要是個性、開放、互動、高效。實施“云課堂”的基準是硬件條件與軟件條件的雙重支撐,其中軟件主要是構建校園WIFI,硬件設施則包含家庭支持與學校的設備投入等。現階段,國家針對“云課堂”落實“三通兩平臺”,越來越多的城市也開始建設班班通、校校通和城域通等,可以看出國家對于“云課堂”的實施已經加大建設力度,能夠在更大程度上保障學生學習的自由性。
二、“云課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第一,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以“云課堂”為基礎的高中階段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活動面,能夠進一步引導并推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布置的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充分地發揮主體作用,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所學科目的學習興趣。而且,該種教學方式能夠縮短教師的授課時間,為學生個體發展的空間與時間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學生可以借此確定符合個人發展的學習目標,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學習效率[1]。
第二,能夠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在以數字化信息與網絡為基礎的“云課堂”中,教師能夠通過該種課堂形式更高效地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明確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結合具體情況修改教學計劃,將信息的單向傳遞轉化為信息的多方向傳遞,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第三,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云課堂”能夠將分層教學的優勢全面顯現,保障能力層級存在差異性的學生都得到符合個人發展的教學指導,且能夠更好地發掘學生所具備的潛能,讓“后進生”找到自身的長處,有信心且能夠努力地學習,爭取不斷地進步。長此以往,必然會在學生中產生良性循環,促進學生間的彼此奮勇學習精神的強化[2]。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云課堂”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在構建高中語文教學“云課堂”時,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方面,教師的教學方式靈活性不足。傳統而死板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使得“云課堂”在實施過程中顯得不合時宜,過度地依賴多媒體技術教學,并非是靈活應用“云課堂”的體現,反而會加重學生的負擔,導致其自學能力與學習需求不相匹配,甚至在課堂中也會出現明顯的紀律欠缺等問題。在實施過程中,不但沒有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與學習能力,反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語文課程的學習進程[3]。
第二個方面,教師教學慣性的先進性不足。所謂的教學慣性主要指的是教學習慣,而先進性不足也是阻礙“云課堂”推廣的主要問題之一。人們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會在極大程度上受到習慣的影響,在高中階段,語文課堂中應用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入“云課堂”,是我國教育相關部門結合當今時代對社會發展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所提出的全新的教學方式。大多數教師難以在短時間內接受這一改革,在教學工作的進程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習慣,并未積極地參與到“云課堂”的活動推廣中,這對多媒體極為不利,不僅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先進課堂的建設工作。
第三個方面,教師所使用的教學器材匱乏。先進而充足的教學器材是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開展“云課堂”的重要基礎。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并發展“云課堂”是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在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中,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云課堂”需要依托多媒體器材與設備,但部分學校只是高喊“云課堂”口號,并未置備全面的多媒體設備,以及“云課堂”所需要的設備與教學課件,導致“云課堂”教學落實難以到位,使得學生在半傳統半先進的教學環境中更加迷惑,難以達成預期的教學效果與目標。比如,在高中語文授課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教師都只應用了多媒體技術,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局限在課件制作和PPT播放上,其他的教學器材利用率較低,遠程控制技術、信息技術、白板技術等利用較少,沒有將“云課堂”真正地展現出來,導致“云課堂”一直處于空喊口號的狀態。
四、“云課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一)完成導學資料的推送
將“云課堂”應用于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時,需要通過以學定教的方式,將了解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尊重學生的課程認知等方面為基準,有效利用“云課堂”。在課程開始之前便為學生推送相應的學習資料,幫助學生能夠進行高效、高質量的自學活動。此外,教師還需要通過“云課堂”了解學生的信息反饋,從客觀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結合上述信息設計相應的、合理的教學方式,使教學活動得以更加游刃有余地進行,提升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為后續創建智慧型課堂奠定基礎。
例如,部編版教材高中必修二的《赤壁賦》。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應用以下步驟:1.將資料發送到“云課堂”中。主要的課件內容涵蓋蘇軾創作《赤壁賦》的背景,即因為“烏臺詩案”導致蘇軾被貶到黃州的經歷,并將“一詞二賦”穿插其中,學生通過課堂之前的自主學習,能夠了解蘇軾當時所處的境況與時代背景。教師再利用微課視頻,讓學生能夠順勢了解“賦”的相關知識內容與朗讀課文的音頻。在這之后,教師推送導學案,以認識作者、了解背景、確定文體為切入點,設置與之相對應的習題,檢查學生在課前自學的實際效果。教師可以提問:所謂的“賦”是什么文體?文賦、律賦,以及大賦的起源時間是什么時候?在應用于實踐時分別有什么特征?2.反饋學習情況。教師在推送導學案之后,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預習進行習題解答,并提交至“云課堂”中,通過“云課堂”的統計功能,能夠統計、分析出學生具體的學習狀況,使教師能夠在掌握學情的基礎上,設計相應的科學化教學方案。3.教學活動設計。通過導學案,學生已經擁有了關于相應課程的大量資料與知識,可能會出現較多的生成性問題,教師應該在課程開始之前便做好心理準備,并預測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狀況,做出相應的應對準備,引導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文章內容與課程內涵。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狀況,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讓學生不僅能提升成績,還能夠從蘇軾的人生態度與情懷中感受到更多的人生真諦與自我感悟,使學生熱愛語文,在興趣的支配下強化自身語文課程的綜合能力。
(二)搭建思維導圖
以語文視角為基準的思維導圖主要指將所有知識點間存在的概念次序、因果關系等,通過簡單化、直觀化的方式以框架體系圖的形式呈現出來,以便學生進一步把握并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形成更加健全且完善的知識體系,進一步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的綜合化能力得以迅速發展。在“云課堂”基礎上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更加積極且熱情地指導學生通過平板、手機等工具建立思維導圖,并在梳理語文知識點的過程中,形成建構知識的能力。例如,在進行部編版高中課程《荷塘月色》教學時,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有效使用平板、手機等,通過網絡查詢相關資料,再結合自身的預期學習成果構建與之相對應的思維導圖。學生通過個人能力構建思維導圖,對消化、理解語文知識內容更加有利,能夠進一步感悟到朱自清筆下語言的美,仿佛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其筆下的美景。在感悟的過程中,精準掌握散文的行文特點,學會以文本意蘊、修辭方式等為切入點進行散文賞析。在鑒賞、分析語言美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小組討論式學習。
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能力與認知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討論,利用“云課堂”的相關技術,將學習成果與結論進行交流,最終共同總結。例如,在進行《故都的秋》一課的學習時,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相應的音樂與視頻,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使其能夠更加積極地完成自主學習。在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知識點的基礎上,使學生以更加容易的方式消化、理解難點知識。
(三)注重評價與反饋
就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學而言,評價與反饋是教學工作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語文教師有效、客觀且準確地進行評價,并提出與之相對應的反饋意見,能夠直接影響語文課程教學的成果與質量。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有效利用“云課堂”相關平臺落實反饋評價、在線測試、小組探究,以及資源推送等功能,有效改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反饋滯后、互動不足、交通不暢等問題。客觀且精準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并掌握語文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盡可能優化教學,使語文教學能夠擁有更加明顯的時效性。
(四)將教學資源進行系統的結合
在新課標的要求與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落實并貫徹針對性與科學性的教學原則,將教學資源進行有機融合、有效優化,這樣才能進一步促使語文課堂“鮮活”化,將原本語文知識中復雜化、抽象化的內容以更加簡單化、具象化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消化、理解,進而進一步地強化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效果?!霸普n堂”為教師與學生提供更加多元且豐富的教學資源,在“云課堂”的平臺上,所有人都是知識與資源的分享者與享有者。創建“云課堂”平臺之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學生能夠選擇教師所上傳的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還可以在平臺上與不同能力層級的同學進行討論分析。該種教學方式與手段能夠讓學生不斷地積累個人知識儲備量,在自主學習中,提高個人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利用“云課堂”布置個性化作業
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工作時,可以結合學生具體的學習能力、學習狀態等對學生進行分層式的作業布置,即不同能力層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難度的作業。這樣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得以進一步提升,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也能夠循序漸進式提升,避免因為統一難度無法達成目標而沮喪。在作業完成之后,學生可以通過“云課堂”提交作業,教師能夠隨時隨地對其進行批閱。此時,教師應該注意,積極地給予學生以作業反饋。云平臺能夠提升作業的布置、完成,以及批閱的效率,使學生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對于學習成績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師說》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翻譯“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也可以讓學生從論證藝術與結構特點等方面分析比較《師說》《勸學》兩篇文章的相同與不同。在此類作業的加持下,學生能夠學到課堂中所沒有的知識點,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綜合能力,而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以更加科學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對教師與學生而言,利用“云課堂”布置個性化作業有百利而無一害。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云課堂”的出現與使用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與高效性。通過云平臺,教師能夠更加精準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方式的改善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學生也能夠在云平臺的指引下,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中不斷累計知識點,積累更加渾厚的語文底蘊。本文在研究中提出應該強化“云課堂”平臺在高中語文課程中的應用。即通過“云課堂”完成導學資料的推送,搭建思維導圖,注重評價與反饋,將教學資源進行系統的結合,利用云課堂布置個性化語文作業。希望能夠有效地推進云平臺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嚴晨.移動終端下高職農村大學生思政責任感的培養:評《高職思政云課堂理論與實踐》[J].熱帶作物學報,2020,v.41(10):219.
[2]茅艷.基于聚合媒體的博物館線上服務創新與實踐:以蘇州博物館“再造·云課堂”為例[J].東南文化,2020(4):187-192.
[3]王寧.基于云課堂教學實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從“課前、課中、課后”培養高一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語文課內外,2019(11):113.
作者簡介:李泓(1968— )女,漢族,福建省建甌第一中學,中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