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曉蘭
摘 要:在當前新時期教育教學體制背景下,其強調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入,這一要求也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當中,不僅能夠體現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同時更能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強化學生的人文品質,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民族精神意識和文化自信。基于此,本文結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有效融合展開深入性研究,并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幾點策略,希望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帶來全新的生機。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方法策略
在當前新時期教育教學體制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成為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需要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播基礎知識內容,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學科綜合素養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明確傳統文化的價值,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針對以上這些要求,確保學生能夠產生足夠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并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切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并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
一、基于傳統文化特點,開展主題閱讀活動
為了更好地實現傳統文化與語文學科的融合,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一些主題閱讀活動,比如基于傳統文化為主題,引導學生基于傳統文化內容開展深入性地交流和探討。教師在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活動以前,可以為學生有針對性的挑選一些傳統節日,比如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等,并為學生搜集一些相關名人事跡,并以此為基礎,為學生摘錄一些有關的人物傳記和節日相關的故事內容等。教學資源選擇的范圍可以從教材當中挑選,也可以是課外讀物。隨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傳統文化閱讀學習活動,利用課堂閱讀學習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基于學生自身實際學習需求以及教材教學進度等因素,開展主題閱讀學習活動,能夠切實將傳統文化內容融入到語文課堂當中,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整體增強。在開展傳統文化閱讀學習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將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由學生自行挑選閱讀學習的主題,并搜集相關的學習素材,這樣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及質量。
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文化融合效果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隨著外來文化的沖擊,很多傳統文化內容逐漸走向消亡,小學生也僅僅能夠借助一些文字或圖片的方式進行了解和體會,學生對這些傳統文化的印象不夠深刻。這也在無形之中阻礙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學科融合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材內容,將一些有關雕塑、彩繪、書法、水墨畫等知識內容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當中,并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展示相關的視頻及圖片,以這種方式直觀向學生介紹傳統文化內容,促使學生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獲得更多的學習感悟,切實實現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有效融合。同時,語文教師也可以借助互聯網資源為學生搜集相關信息技術內容,并進行優化和剪輯,并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展現出來。基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生動特點,進而實現傳統文化與語文學科的有效融合。另外,教師也可以將搜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自行搜集相關的傳統文化素材,增強傳統文化與語文學科的融合效果,進而增強學生傳統文化的學習質量。
三、開展課后實踐活動,豐富文化融合形式
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而言,其中有很多的傳統文化內容,一些傳統文化內容具有較高的理解難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并不理解其中的含義。這也就需要語文教師通過為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性活動,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感知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進而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探索效率,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最終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實現傳統文化與語文學科的有效融合。
比如,對于一些傳統節日來說,語文教師可以在學生寒假時期為其布置一些有關春節的調研活動,使學生利用假期的時間對春節中的各種活動、文化傳統、民俗特點等展開調查研究。學生在春節時期看見人們放鞭炮、趕廟會、貼春聯、包餃子等活動,能夠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內容的感知,感受傳統文化氛圍的快樂。在學生體驗的過程中,學生便會對這些傳統文化內容理解更為深刻,教師也可以適當給予學生一些時間,使學生自行明確探索的方向和目的,以此順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簡要而言,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是小學語文學科改革與優化的必經之路,更是增強學生人文素養水平的重要基礎。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傳統文化內容的融入,不斷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明確傳統文化滲透基點,并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強化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滲透力度,基于立德樹人為導向,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構建高質量的語文課堂環境,推動中華傳統文化不斷發展和傳承。
參考文獻
[1] 陳玲玲. 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研究[J]. 時代教育,2018(2):185.
[2] 林西曼. 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滲透路徑分析[J]. 考試周刊,2018(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