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 要:對于物理教學而言,其有關知識具有較強的晦澀性與復雜性,以往的教學手段還會促使課堂變得更加乏味且枯燥,不但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降低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伴隨著教育改革步伐的持續加快,要求,教師在教學當中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展開教學,所以教師要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完善與改進,并且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以此來培養初中生對于知識內容的興趣與激情,從而為教學有效性的進一步提高提供支持與保障。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了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以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
與其他學科相比,物理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繁冗性以及邏輯性,倘若教師在教學中仍舊采用移位的說教式教學手段,在削減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阻礙了其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了確保素質教育體系深化改革下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最大程度帶動學生課堂學習的激情與自主性是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之重。就目前來講教育工作者需在秉承現代化教學理念的前提下對教育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優化調整,通過將學科特點與學生學習興趣有機結合,以此在保證課堂教學成效和價值的前提下,為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一、運用情境教學,激發探究興趣
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創設有關教學情境來帶動學生的探索欲望與好奇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切實構建高效且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帶動學生的物理學習激情與欲望,具有導向性的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方式。教師要建立物理知識與實際環境之間的關聯,讓學生通過此種方式切實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并在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難題的過程中,感悟到物理學科的魅力,強化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激情,取得良好的情境教學成效。
例如,在滬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科學探究:摩擦力》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實際生活中常見的摩擦力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并讓學生考慮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隨后在此基礎上及時的指導學生展開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究。通過此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切實從中學習到有關知識,提取物理知識要素,并將給予物理現象進行有機結合,真正提高其自身使用物理知識的能力,增強其物理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用相同的力氣來對熟雞蛋和生雞蛋進行分別旋轉,并要求學生猜測哪個雞蛋有較長的旋轉時間并分析原因。在情境演示結束之后,為了讓學生的思考更具針對性和方向性,教師可以給予進一步的指示與點撥,讓學生嘗試從摩擦和慣性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同時教師還要多參與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帶動學生的物理探究熱情,增強其物理學習能力。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可以發現一些學生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通過這種創設有關情境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夠帶動學生的物理學習激情與欲望,適時地指導學生的思維思考,使學生的思考更具方向性,也能為學生學習有效性的提高提供支持與幫助[1]。
二、重視實驗教學,引導自主探究
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課堂中最為關鍵的組成,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物理課本中很多知識與理論都是通過實驗來進行總結而出的。就要讓學生進行親身實踐,感受物理實驗的魅力,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物理學習的質量與效果。因此在實際的物理教學開展中,教師要適當的增加物理實驗的比重,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與探究,這樣才能對理論知識更為深入且透徹的掌握并理解其中的內涵與意義。在展開實驗教學之前,教師應當將分組實驗具體的規章制度進行規定要求所有學生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實驗,倘若有學生違反制度就要給予其相應的懲罰,這樣一來,能夠切實保障課堂的紀律,讓初中生更加認真的學習與探究,既然讓其對所學知識進行掌握,提高其物理成績。
例如,在滬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實驗室來親自參與實驗。教師要提前將學生每4人劃分一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之內進行分工合作,通過調整凸透鏡、光屏和蠟燭之間的距離來尋找規律。為了切實發揮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在固定蠟燭的情況下找到光屏上呈現最小的清晰成像時的位置,便于詞典為標準來挪動蠟燭的位置,再找到光屏上的成像,隨后分別觀察一倍距離、兩倍距離節點以及內外的成像特征,記錄成像的大小、正倒、虛實以及蠟燭和光屏之間的位置關系。通過實驗,學生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大致上可以找到規律。
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高效教學
伴隨著現代技術發展步伐的加快,科技已經完美的融入到人們的實際生活當中,現代化信息教學手段,更能夠增強教學的可塑性與多樣性,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在更加廣闊的大數據信息化領域當中鍛煉思維。迪伊·霍克曾說過:“問題的產生永遠不在于舊的觀念中,學生永遠會從腦海里產生嶄新的思維方式,這就要求教學者如何開創孩子們的思維“。信息技術設備融入教學當中,屬于一種尤為新型且高效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來表示信息的邏輯載體,利用多樣化的如文字、圖像、語言、視頻等手段來豐富教學內容,進一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自主性[2]。
例如,在滬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水的密度的物理意義”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搜集水這一元素在自然界之內的范圍、相關屬性以及核作用相關的課件資料。通過信息技術設備來共享教學課件,促使學生可以直觀的感受到水和我們的實際生活不可分割。再通過教師提問:“為什么日常生活鍛煉游泳時人可以漂流在水中”。這種常見的現象能夠讓學生積極的聯系實際生活,積極主動地展開思考,學生在腦海中也會對此現象更加的深刻,學生在積極交流與思考的同時教師給出答案,并將水的密度和人體密度十分相似的概念進行引出,再結合對應的教學課件展開教學。這樣水的密度這一物理意義會在學生的大腦之中深刻記憶,對接下來的密度的物理意義是物質的一種特性這一概念也鋪墊基礎,教學目的明確,教學有效性尤為的顯著。顯然將信息技術設備導入到課堂當中,能夠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拓寬思維視野,教學內容也會更加的豐富且多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學科對于學生而言更具多樣性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物理教學相對于僅僅從書本上學來的理論知識而言,學生可以更加貼合實際生活,從實際生活中展開學習,將尤為抽象且晦澀的知識轉化為結合自身實際的知識,讓學生可以利用不同思維和多項理解方式來展開更直觀的感受,從不同角度來學習初中物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習質量,讓學生獲得素質教育的優良熏陶,生動的教學方法才是當下初中物理教育所應該采取的。
參考文獻
[1]達瓦.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 2020.
[2]高進霞.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東西南北:教育, 2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