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岳兵
摘要: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教育界涌現出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教學觀念和觀念。新一輪的教學也在逐步深化,在當今的教學環境中,“雙減”已成了一項十分緊迫的工作。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小學數學教育倡導“雙減”,讓小學生在課堂上放松、愉快地進行,避免了在各種緊張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從而增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提高策略
前言
小學新課改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時期,它要求初等教育既要強調知識的傳遞,也要注意提高初等教育的整體質量。顯然,傳統的單一式的、被動式的知識教育已經不適應目前的小學教育,這就要求在現實生活中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把“雙減”的新思路融入到小學的數學教育當中,讓學生從不同的學習方式去認識,從而使他們的學習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一、雙減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優化課堂教學
(1)教學方法常用常新,教學氛圍輕松愉悅
良好的教室氣氛對同學們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沒有人愿意在枯燥的教室里學習,因此,老師要創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為此,應拋棄傳統的“灌輸式”,防止“一成不變”的教法,要善于運用多元的教學手段,做到“寓教于樂”。例如,老師可以在現實教學,通過運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問題,讓同學們認識到,在生活中,數學是多么的重要。老師也可以運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笑聲中獲得更多的信息,比如在“位置和方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參與到“我來繪制地圖”的活動中,把他們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聆聽老師的敘述:“圖書館在學校的南側15°,與教室200多米,而操場在圖書館的北側,距離一百多米的地方。”讓學生把這張圖繪制出來,看誰的地圖最準確。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可以讓學生快速地掌握所學的東西,而且可以讓他們在教室里積極地與他人進行合作和競賽,使他們彼此間更加和諧,既可以實現素質教育,又可以減少學業上的壓力。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易于接受
要對課程的內容進行適當的編排,要考慮到課程的難度和課程的數量。小學生的功課負荷之所以會加重,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課堂上的內容太難或太多,導致課堂上的知識無法全部消化,課后的家庭作業也難以順利地做完,從而給學生的學業帶來沉重的壓力。在教學中,老師要按照“近期發展區域”的原則,合理安排適當的難度和適當的課程,在保證孩子們可以很容易地做的情況下,增加一些困難,要讓同學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想,這樣既可以讓他們的知識更加扎實,又可以減少他們的負擔。
(3)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眾所周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把所學的東西教給他們,還不如讓他們自己去想,讓他們自己去學習,這樣做可以從根源上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并減少他們的學習壓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強化對學生的教學方式,要使他們能夠正確地使用分析、歸納、對比等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將各個知識點聯系起來,尋找其中的規則,并以此來建立自己的一種教學方式。例如,在每個單元的復習中,老師會讓同學們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從一般到特定,從理論到案例,讓孩子們在心中建立起一個數學的觀念,即使他們對所學的東西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掌握。
(二)優化課后安排
(1)合理布置課后作業
根據我國的政策,小學一、二年級不安排家庭作業,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寫的作業一般不會少于60分鐘,因此,老師們在布置任務時要做到“少而精”,避免“題海戰術”。此外,除了常規的書寫作業,老師也會安排一些實際的練習,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的時候,在教室里,老師不僅讓同學們了解了圓,還教會了他們如何用指南針來繪制圓形。老師在課堂上安排作業時,請同學們使用指南針和尺子來進行設計,看看哪個同學的作品最漂亮。這種布置不僅可以讓同學們在學習圓形繪畫的同時,還可以讓他們發揮創意,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路來進行設計,并且愿意做一些家庭作業。
(2)優化托管服務
我國推行強制學段的課外托管,即強制學齡兒童在放學后到校外進行托管,與家長上下班的時間是一樣的,這樣可以讓孩子們在放學后有更多的機會待在家里。但也有人覺得,課外活動只是為了保護孩子們的安全,并不關心他們在干些什么,所以,即便是在放學之后,他們也會將自己的功課拿到家里,然后再回來,但是仍然要求做同樣的功課,這就造成了學生缺乏的睡眠和高的學業負擔。因此,老師們要對課外托管進行適當的調整,使他們能夠在這期間盡可能地做好功課,從而減少他們的學業壓力。此外,托管服務也為同學提供了更好的家庭輔導,在家庭作業中出現不懂的問題時,老師會對他們進行適時的指導,讓他們在放學后可以安心地做功課。而托管服務在某種意義上推動了教育的平等,因為所有的孩子都是在家里做功課,沒有多余的時間來做課外托管,所有人的起點都是一樣的。
(3)利用家庭教育環境
在實施“雙減”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與家庭背景相關的課堂問題,減少了課后額外的補習,加強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調節。學生們從全面的研究中解脫了,他們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地去探究和創造自己的數學,在教學中要注意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在充分認識到“雙減”的教育優勢后,父母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教育功能,使自己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了快樂,從而使他們獲得了最好的學習結果。例如,在“克與千克”的教學中,老師采用了“微課”的方式,讓同學們找到了學習的關鍵,開展了一系列的生活探索,生活中有哪些是克和千克的表達方式,親身體驗了一下,使用了質量的單元,克和千克之間的聯系。把老師和家庭的氛圍結合起來,減少了課后的補習時間,讓他們掌握了學習的要點,進行創造性的練習,和父母一起工作,并產生了學習的回饋,在課堂上,老師要解答同學的疑問,使他們的思維得到有效的發展,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性。
結語
總之,在目前的“雙減”大環境中,小學教育的教師必須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要做到以學生為本,從課堂和課外兩個層面進行全面的思考,從而達到緩解學習壓力的目的。“雙減”的實施,還有待于老師和父母們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雙減”政策,才會真正的實施,讓孩子們有一個健康、幸福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陳玲.減負高質,練出精彩:淺談小學數學有效作業設計的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8)
[2]卓麗杰.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當代家庭教育,2021(31):97-98
[3]黃淑珍.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中小學教育,2019年10月3期
[4]鄭雪根.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高質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小學教育,2021年5月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