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昌
【摘要】核心素養作為教育方針具體化措施,連接著教育理念、教學目標及具體教學實踐,是中間環節。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成為教師重點研究內容。小學是培養學生的重要階段,語文作為小學基礎學科,注重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核心素養結合,能夠激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語文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后續的學習、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打造快樂課堂,促使小學生從“要我學”轉換為“我要學”,實現“我能學”的目標,最終達到“要學我”自信境界,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要在課堂上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開展教學工作,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基于此,本人就所接觸了解的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情形,對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從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法創新等多方面,探究了能促使小學語文教學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內涵;路徑
引言
2014年,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如何各學段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發展,注重學生身心發展與社會發展所需的品格與關鍵能力。核心素養作為教育方針具體化,能夠轉化為教學實踐可用的,便于教師理解的教學要求。明確學生需要具備的品格與能力,關注教學中的根本問題,分析教學目標,了解教學中的根本問題,進行課程改革,變革教學方法與理念。
在核心素養引導下,小學語文教學開始進行教學改革,消除傳統教學中的缺陷,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逐步改良與創新教學方法與措施,向學生呈現出具有多元化特點的語文教學形式。語文核心素養是以學生語文能力為核心的一種綜合素養,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以及“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情感性、藝術性、實用性、科學性等諸多特點,而核心素養則涵蓋了學生發展所需要的能力與品質,所以摒棄傳統應試教育觀念,在小學階段實行人文主義教學模式,全方位、多角度整合語文學科知識,以語文理論知識為基礎,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現階段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探索教學優化策略,以學科知識培養核心素養,以核心素養加快學科學習,正成為新課改下的教學重點,具有重大意義。經上述努力,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專注力,增加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提升小學生參與語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長遠發展。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語文對學生日后的成長與發展有著積極而無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過于注重語文知識的講授,注重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學生思維與能力,將運知識的講解作為教學目標,不能有效提高學生們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無法真正實現知識講授對學生良好發展的有效培養。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理念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成為必然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開始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塑造:引導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對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基本技能展開有效培育;通過語法、語境、語感、語音,夯實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使學生在文章閱讀、內容理解、互動溝通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在教授課本知識內容的前提下,進行課外拓展,拓展課外知識,便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
小學生通常會對新的知識內容充滿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而所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本質內涵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使用合適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身體感官,使其能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活躍自身的思想以及行為,在語文閱讀能力、文字能力、語言交流能力等諸多方面獲得有效提升,更多的為學生設立具有新奇性、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欲望,在語文課堂上更多的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促使學生能夠將自身學過的語文知識內容合理的應用于生活,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小學生十分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而在心態上發生改變。針對學生這一特點,語文教師在進行時,需要通過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知識學習進程中,通過合理的知識學習方式,推進學生們邏輯思維的良好發展,依據自我認知學習,來掌握正確學習方式與技巧,在此基礎上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另外,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還應當深層次發掘課文中所具有的傳統文化知識及精神價值內涵,引導學生由感知學習、認知理解來展開創新與創造的應用,將核心素養作為構建系統性課程體系的基礎,明確教學目標,在核心素養理念下進行課堂教學,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模式。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實現路徑
(一)轉變教學理念,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教師習慣于使用傳統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工作,即便能夠起到一定意義上的教育作用,卻對學生的學習心態造成了不可逆轉的負面打擊,導致語文教學課堂變得味同嚼蠟了然無趣;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心態了解不夠透徹,難以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無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小學語文教學逐漸消除了傳統教學弊端,創新思想與教學方法,改良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個人喜好進行了分析,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鼓勵學生探究。例如,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能夠在每天的語文課程開始之前針對前一節課的語文生字、詞語以及文章內容開展復習活動,當學生在日常活動中發現問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分組討論,并整理小組內的討論結果,引導學生總結,通過這種方法來保證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
(二)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能動創造
教學方法作為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質之一,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根據多樣化特點來進行教學,依照教學內容的特點采取最具效用的教學方法,將語文課程內容形象的展示出來,以便于學生的理解。例如,在講解《金木水火土》這部分知識內容時,可以使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在大屏幕上播放關于金木水火土的圖片內容,通過顏色的沖擊使學生能夠對生字以及含義有深刻的記憶,引導學生實現對知識的拓展。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同時能夠接觸到具有現代化特點的前沿科學知識,知識儲備與時俱進,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三)貼合生活實際,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的遷移移植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其性格十分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著極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難以長時間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乏味,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教師應當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所提出來的要求標準,有效轉變以往的純知識講授形式,使教學與學生們的心理特征、實際學習需求相結合,著重激發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讓課堂教學內容更為生動豐富,充滿趣味性;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合,讓學生們身處于自身熟悉的環境或者是場景之中展開知識學習,最大程度激發出學生們的情感共鳴,進而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來體會到更加豐富的情感與人文精神,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為了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出學生們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教師還應當對課堂教學內容和教育教學手段展開深層次的分析與研究,并且對自身的教學形式展開合理創新與優化,通過更加新型、生動、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手段,讓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活躍,便于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學習中。
以《黃山奇石》這節課程內容為例,因為課程內容和學生們的實際生活之間存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預估到具體到對小學生來講本節課程的教學內容過于抽象,缺少一些身臨其境的感受,于是利用現代化信息設備中的圖片、視頻,來讓學生們直觀、清晰地欣賞黃山奇石之美,為學生們構建出一個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環境。除此之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視頻或者是圖片之中的景色展開觀察過程中,對教學內容展開深入體會,并且對文章作者所應用的虛實結合手法進行領悟,最大程度激發出學生們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更好地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優化教學評價,肯定學生在學習中的成功體驗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能夠極大程度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評價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對于學生的當前成績提升以及長遠成長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評價工作時,要對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文字敘述方法進行細致的考量,既要向學生提出精準、懇切的建議,又要表明自身立場。小學語文教師要使用委婉的語言向學生指出其需要進行改良的缺點與不足,并鼓勵學生積極改正自身缺點;之后,教師要使用和藹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溝通,使其能夠虛心接受教師的建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能夠在得到教師的評價之后得到質的突破。除此以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采取學生互評的方式,讓同桌之間或者前后桌之間進行互相評價,互相指出對方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優點,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友誼。此外,還可以通過此種評價活動使學生能夠看到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學會欣賞他人,并逐漸提升自身能力與素質;通過反思他人的不足,可以使學生不斷完善自身。建立語文教學評價機制,科學評價,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三、結束語
新課程理念的貫徹落實對教師教學提出更多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教育改革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理念,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激發學生探索精神,注重學生核心樣的培養,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完善教學結構,充分將核心素養落實到語文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所需的品格與能力,那么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核心素養是通過語文教學中學習所逐漸形成的必備品格與能力,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我們必須要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必需要從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實施中汲取營養、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從文藝中汲取營養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不斷創新課堂教學理念,便于小學語文教學與時代發展同步,滿足時代要求。
參考文獻:
[1]柴富貴.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實現路徑探析[J].考試周刊,2020(94):21-22.
[2]董麗影.探究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實現路徑[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102.
[3]劉榮.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實現路徑[J].課程教育研究,2020(30):93-94.
[4]王曉珍.淺議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論文集(一)[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4.
[5]龔艷鋒.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05):84.
[6]陳彩鳳.多“管”齊下,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淺談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必要性[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02):90.
[7]孫苑.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