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崇
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英語聽與說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階段。《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培養英語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旨在通過多樣化情境的創設,符合學生學習需要和生活實際的沉浸式英語學習活動的創設,將英語中聽與說兩個獨立的單元緊密聯系在一起,并且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深入理解與鞏固所學知識,增強語感,鍛煉英語說與聽的能力,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落實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英語;聽說教學;學習活動觀
對高中英語這門課程來說,英語的聽與說能力是英語綜合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的習得終將是要通過聽說能力體現出來,終將要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語用能力。盡管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早已被提出,但是縱觀目前英語聽說教學現狀,仍然幾乎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教師并沒有有效將學習活動觀與英語聽說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得英語聽說教學根本無法深入學生腦中、心中,致使學生英語聽說能力一直平平無奇,不僅制約著英語聽說讀寫綜合技能的全面提升,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英語學習活動觀沒有落地生根,那么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與提升也將受到嚴重影響。
一、高中英語聽說教學現狀
(一)缺乏明確的主題語境
縱觀高中英語歷年高考聽說測試題,以及平常的練習題,由于需要考查的內容與知識點較多,因此覆蓋面較廣,涉及的主題也多樣化。在英語日常聽說教學中,教師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為學生講解題目中考查的知識點,以及題型上面,沒有真正將考試題目的主題進行分類,并圍繞一個具體的主題展開有針對性的聽說教學。在此背景下,由于主題較多,涉及的知識點也較為繁雜,教師根本無法準確評估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情況到底與主題語境還存在多大的差距,導致輸入與輸出不成正比,也無法使得學生的既有知識與新知識形成有效連接,有機整合[1]。一方面不利于學生針對某一具體情境主題進行深入探究,科學完善知識架構。另一方面還將直接影響英語聽說課的教學質量,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當中思維品質的培養和真正聽說能力的提升。
(二)聽說活動聯系不緊密
特別是在日常英語聽說課實踐的過程當中,教師總是習慣性地將聽與說分為兩個單獨的部分教學,沒有真正考慮到聽說教學的整體性與綜合性。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只是一味地關注學生能否積極應對各類聽說試題與資料,而忽略了學生對資料的深入理解與能否自行進行深化與補充。一方面學生從聽力資料當中學習到的重要詞語、句型無法及時應用到語言表達練習中,形成良好的內化。另一方面學生的口語交流也只是浮于表面,簡單羅列一些詞語與語句,如此并不能幫助學生聽力理解與技能實現雙向提升。導致一直以來聽說教學過于重形式,輕內容,缺乏交際性,嚴重制約著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再者學生的聽說課往往是因為教師趕課無法正常進行或者直接刪除該內容,反正普通高考也不考,無法體現在成績上,教學的功利主義忽略了聽說活動,使得聽說活動處于可有可無的境地。眾多的學校是把聽說獨立出來,忽視其關聯性,認為割裂其內在邏輯性。
二、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有效策略
(一)圍繞主題語境,激發真實交際興趣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以學習活動觀為主要引導,在日常英語聽說教學中,為學生創建多樣化的主題語境,在主題語境的引領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學習興趣,通過已學知識向外延伸,在語境中構建新的知識框架,熟練與靈活運用語言知識,使得語言技能得到顯著提升。另外,通過創設與主題聯系較為密切的豐富語境,還有利于學生在不斷摸索與深入探究中增強文化意識,促進多元思維發展[2]。同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在創設主題語境的時候應盡可能結合學生生活與學習實際,盡量做到真實、實用。一方面生活化語境的創設更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語言知識;另一方面學生還能將關注重點更好地聚焦于交際對象、交際目的,以及交際處境,以便靈活改善交際策略,達到聽與說兩方面能力雙向提升的目的。
在設置主題語境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出發。一方面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中適合用作聽說練習的材料,對資料進行有機整合與設計,創設出更貼合學生生活與學習實際的話題展開教學活動。例如: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例。在學習這一單元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北京奧運年圍繞“體育運動”“北京冬奧會”“谷愛凌的榜樣力量”“北京冬奧會留給我們精神力量”等話題開展聽說教學。針對聽力練習,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運動給我們的身體與生活帶來的利弊分別是什么。在進行口語練習的活動中,讓學生具體針對聽力材料中所提出的問題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并且詳細列出預防措施,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奧林匹克精神到底是什么?針對學生本身,應怎樣在學習與生活中踐行奧林匹克精神”等相關問題[3]。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從功能意念的角度出發設置主題語境。例如,以“與李琳的電話”為主題語境,引導學生在聽相關材料的時候特別需要關注對話內容,如“為什么要打電話,對方說了什么,最后兩人約定要干什么”等。與此同時,還要關注通常打電話會使用到的重點詞語與句型。緊接著教師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開展口語活動,針對剛才的具體語境,讓學生結合實際問題給親朋好友撥通電話,切實提高語言運用的實效性。
(二)聽說緊密關聯,鍛煉學生學習能力
在開展聽說教學的實際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聽與說兩方面技能的協同發展,還要兼顧二者是否形成了高度融合,切實打破“不聽也能說”,以及“聽了說不出”的尷尬局面,并有效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
例如: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單元地震展開聽說教學的片段為例。聽力材料的主要內容是一名學生采訪曾經在地震救援時趕到災區為人民做心理輔導的一名心理咨詢師時兩人之間產生的對話[4]。在聽力訓練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針對“關于地震你都了解多少”展開討論,通過啟發與聯想,引導學生說出與地震相關的英語詞語與句子,為接下來很好地進入聽力規定情境做鋪墊。在聽力活動開始之前,以自己的切身經歷或者學生較為關注的話題開展口語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這部分表達訓練相當于聽前“熱身”,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掃清聽力材料中的詞語障礙,拓展文化理念,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聽力活動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選擇、填空等方式幫助學生回憶聽力內容,或者兩兩同學為一組對對話內容進行真實還原,不僅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從聽力材料中獲取到的信息,更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知識進行合理轉化與運用。最后,為了拓展材料內容,真正促進學生聽與說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一項作業:“利用課后時間瀏覽與地震相關的內容與信息,并結合多媒體觀看真實的地震救援畫面,之后從自身出發,想想‘在地震之后我們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下一節課與同學們分享”。如此便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將聽說緊密結合起來,將上一節課的“聽”有效轉化為“說”,并加強學生對地震相關重點詞句的熟練應用,同時也是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危機意識的有效方式。
如此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切實幫助學生對聽力材料的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通過聽說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運用語言技能的熟練程度也將進一步得到改善。
(三)立足交際體驗,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最終目的是為今后學生能夠熟練應用英語這門語言進行正常交際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進行師生互動,更要為生生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創造更多機會,切實提升學生運用英語語言溝通交流的水平,提高交際策略。例如,在檢查學生聽力成果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一張“檢查表”,以此為指引,引領學生有序開展交際活動。表中涉及的問題可以是“聽力材料的主旨是什么”“你有哪些遺漏的信息”“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以此來展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實際互動交流。一方面在互相交流的過程當中可以互通有無,在真實語境中切實鍛煉、提升英語交際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能夠及時掌握每位學生的聽力訓練完成情況,并且針對所有學生的共性問題給予及時解答。在說的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法,根據聽力材料制訂一個主題,讓組內學生自行分配任務、小組討論、集體匯總到最終的小組評價,都是以小組的形式開展。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意識,同時通過這種形式開展聽說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取長補短,共同提升英語聽說能力。只有學生真實體驗到聽與說帶來的樂趣,能用說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困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聽說主動性和創新思維。
三、結合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行聽說課教學設計
通過上文對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有效策略的詳細闡述,須知道高中英語聽說教學活動勢必要以學習活動觀為主要觀念指引,立足于學生的基本情況,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的多樣化主題語境,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積極主動性。并且在聽說緊密相連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多元化思維,立足交際體驗,培養與提升學生創新能力與文化意識,從而促進能力向素養的完美轉變。
下面以“網絡世界”為例,結合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行聽說綜合性活動教學設計,與學生一起探討網絡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以及目前很多高中生普遍存在的“網絡成癮”問題[5]。
(一)教學背景分析
如今網絡已經成為高中學生生活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課程以學生最熟悉的網絡為切入點開展聽說教學活動,以期能夠通過有效的聽力輸入,幫助學生學習掌握與網絡相關的詞語與句型,提升相關語言的運用與表達能力。本節課程聽力材料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屬于基礎型,主要內容為四個人通過訪談的形式表達了網絡對他們生活與學習產生的影響,以及他們對網絡所持的態度。第二部分屬于難度型,題材為一篇官方報道,主要內容為如何判定網絡成癮,以及相關的預防與控制措施。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情感策略,以及交際策略與同學展開合作學習,深入探討我國目前青少年使用網絡的現狀,幫助學生對網絡有正確認知。同時能夠靈活運用與網絡主題相關的詞匯表達觀念,陳述理由。
(二)聽說教學設計策略與說明
1.課前導入,初步感知
首先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最近收到的“關于家長提出孩子做作業手機不離手”的短信內容展示出來,引發學生的激烈討論,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與好奇心,并讓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為接下來的聽力理解做好語言上的鋪墊。
(1)如果沒有手機就做不了作業,對這種行為你怎么看?
(2)通常你都用網絡做什么?
(3)對網絡影響生活這種說法,你的看法是什么?
2.整理信息,提問互動
播放聽力材料,第一遍泛聽,標記重點單詞與語句,第二遍精聽,進行有效填充。聽完之后,學生之間根據“檢查表”對聽力材料內容進行回憶與鞏固。并就“他們對網絡怎么看?為什么?”這一問題展開小組討論,旨在讓學生以聽力材料內容為基礎發表自己對網絡的看法與觀點,鍛煉表達能力。
(三)縱向深入,綜合運用
聽完第二部分的聽力內容之后,讓學生判斷以下行為是否屬于網絡成癮,為什么?(借此機會滲透對學生的價值觀培養,引導學生建立對網絡的正確認知)
情境一:小明每天花費于網絡上的時間超過四小時,去研究不同國家的文化。
情境二:除了網絡游戲沒有人能影響麗麗。
教師可以針對網絡這一主題為學生設計課后創新性作業,供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探討,在下一節課與老師分享,如“怎么樣幫助中國的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類似的問題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引導學生針對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展開分析,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與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結束語
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視角下,英語聽說本來就是一項綜合性活動,不可分割開來,只有將聽與說不斷循環、完美融合,將課堂完全交還于學生,才更有利于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全面提升,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目標也才得以實現。同時,要在實際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采用分層教學法,以切實達到每位同學都能通過課堂有所收獲的目的,提升聽說教學的質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感受到英語聽說的魅力,提升他們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參考文獻
[1]黃蕙.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高中英語單元聽說教學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0(6):37-41,56.
[2]田莎莎.核心素養指導下基于主題語境的高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活動設計[J].魅力中國,2021(19):222-223.
[3]金寅儀.“英語學習活動觀”視角下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設計探究[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9(2):6-12.
[4]張獻臣.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21,44(2):1-7.
[5]田莎莎.核心素養指導下基于主題語境的高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活動設計[J].魅力中國,2021(19):222-223.
本文系廣西普通高中英語學科教學關鍵問題實踐研究—1,課題名稱:在聽說教學中運用英語學習活動觀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以崇左市為例的中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