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春容
摘要:初中作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初三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開發思維,掌握數學的一般邏輯性,圍繞課程內容及考試大綱,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學好數學的基本方法,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進行了簡要概述。
關鍵詞:初三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具有嚴謹性、邏輯性,而邏輯思維能力是通過觀察、分析、對比、判斷、推理事物,做出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由此得出數學教學應該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方面的培養。但目前部分教師忽略了對該能力的培養,部分學生邏輯性較差。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平時的生活改進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一、初三數學教學現狀分析及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意義
數學具有較高的抽象性、邏輯性,邏輯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學好數學。觀察歷年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不難發現,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更主動,在新知探索時也能緊跟教師思路,并舉一反三快速掌握解題方法。因此,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數學知識,激起學生進行數學探索的欲望,快速掌握更多數學知識;有助于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為將來學習夯實基礎。
二、初三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一)改進教學方法,將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教學相結合
新課標要求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初三數學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要求教師整合傳統教學中優良的點,并于運用到現代教學中,去糟存精、去蕪存菁,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檢查學習情況、鞏固知識點。合理利用多媒體,在新知導入時可以用Excel演示復雜知識點,如:圖像轉換、函數等,引導學生在演示過程中思考,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二次函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二次函數圖像,在Excel上畫出“y=5x2”“y=5x2+3x”“y=5x2+3x+1”的圖像,直觀展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思考一個二次函數由什么確定;也可以聯系之前學習的一次函數“y=kx+b,(k≠0)”,在Excel上畫出“y=5x”“y=5x+1”的圖像,與二次函數圖像比較,帶領學生回顧一次函數相關知識點,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二)始終堅持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新課標強調,要始終堅持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要關心學生,增強與學生互動,提高師生間的信任值。要求教師同等看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與差距,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的應用”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探討例題“網絡玩具店…”的解題思路,其間,教師也可參與進去,與同學交流,結束后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匯報,教師就其中存在的問題發表建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交流,不斷完善自己的解題思路。
(三)結合生活,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其知識點包括理論概念、基礎定義和復雜公式等。單純依靠教師講解課本和習題內容,其過程往往枯燥無趣,且部分學生可能無法完全理解,打擊學生信心,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影響學習成績。基于此,數學教師可以從學生平時生活出發,以現實舉例,深度剖析教材重難點,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例如:在“圓的對稱性”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紐扣、硬幣、布藝圓形發卡等,引入“圓”這一概念。對稱性是圓最基本的特性,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將布藝圓形發卡折疊,會發現不論以什么方式折疊幾次總是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理解。
(四)注意課后及時總結與復習,溫故而知新
初三數學教學除了學習新知,還要注意對初中重點知識進行復習。在完成一個知識點的講解后,帶領學生回顧之前知識點,有聯系的要引導學生結合起來記憶,做好歸納,溫故而知新。在講解課后、試卷習題時,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多個解題方法,復習題目所涉及的定義及公式,把解決同一類型題目所需知識點串聯起來記憶,總結歸納解題方法,加深理解記憶。
例如:在“圓周角”的教學中,可以聯系前面學習的“圓心角”,引導學生找出兩者的關系,加以區分,加深學生對圓周角和圓心角的概念記憶。在下一堂課可利用多媒體展示提前找好的圖片,讓學生快速找出圓心角,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測試,帶領學生復習。
三、結語
目前初三數學教學仍然存在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師生之間缺乏有效交流溝通、不注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等問題。因此初三數學教師要從學生出發,及時優化教學方法;關心、幫助學生,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并與學生平時生活掛鉤,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注意課后總結歸納,幫助學生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翔宇.初三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17):109-110.
[2]彭恒仁.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讀寫算,2020(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