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對促進學生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具有重要作用。英語閱讀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們加深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也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們英語學科素養的養成,尤其是在核心素養之下,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們開展英語閱讀顯得更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對在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能力提升提出了有效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教育;英語閱讀
英語閱讀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單詞、短語和語法知識,還要結合語境理解閱讀內容。閱讀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如何強化閱讀課程,設計針對性強的閱讀課程,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是許多英語教師積極探究的方向。
一、高中英語閱讀課程教學現狀
閱讀是英語學科的重點內容,也是衡量學生學習水準的重要方式。傳統閱讀課程的教學方法有著較大的局限性,學生能動性較低,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對于英語閱讀課程質量提升較為不利。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使得教師必須思考教育方法的優化與創新,借助現有的教育資源實現對閱讀課程改革的目標,所以核心素養成為教師調整教育方法的主要參照,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核心素養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英語學科改革的效果更好地體現出來。但是,從閱讀課程的整體情況看并不樂觀,接下來將對英語閱讀課程現狀進行研究[1]。
(一)學生基礎知識不牢固
閱讀課程區別于板塊化知識考核,其對于學生基礎知識學習情況要求很高,學生只有掌握大量的詞匯、短語和語法知識才能準確地理解閱讀內容。閱讀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基礎知識并不牢固,這一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缺乏靈活應用基礎知識的能力。學生學習單詞時往往只記住常用的意思,但是一個單詞有時存在著多個差異很大的意思,出現在閱讀文本中時,如果學生通過常見意思進行理解,必然無法全面理解。第二,學生對于語法變形的認識不夠深入。在閱讀文本中語法變形現象十分常見,學生在理解變形語法時覺得很熟悉,但是卻無法正確地進行翻譯和理解。第三,學生對類似結構單詞或者語法的理解混亂。如look out和look out of兩個單詞的意思存在較大差異,但是學生理解時常常將兩個單詞都解釋為“向外看”的意思。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因此,教師在研究教學方法時,必須解決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較差這一問題。
(二)學生理解思路不清晰
準確地理解閱讀文本內容需要學生具備清晰的思路,理解內容應結合上下文,總體上把握文章意思即可。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時思路較為混亂,理解偏差較大,主要表現在:1.學生喜歡采取生硬翻譯的方法,按照語法和單詞的原意進行理解,這種理解方式帶來的問題是上下文語句無法有效地串聯在一起,雖然意思大體上相同,但是卻增加了理解全文的難度。2.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時經常出現脫離上下文的情況,而是喜歡逐字逐句翻譯,這種方法的缺陷在于如果句子使用了大量的陌生詞匯或者語法,學生就很難正確地理解意思。3.學生閱讀后很少對全文的意思進行梳理。例如,一些學生閱讀前先將閱讀理解問題閱讀一遍,帶著問題去閱讀,這種方法并不妥,但是學生閱讀時急于獲取閱讀答案,對于文章整體意思理解不到位,所以在解決問題時可能出現較大偏差[2]。如何使得學生的思路變得更加清晰,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有序地梳理閱讀內容,成為教師研究的方向。可見,提升學生理解思路清晰度有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學生閱讀方法不合理
閱讀方法關系到閱讀的效率,觀察發現:許多學生強迫自己將每一個句子甚至每一個單詞都準確理解,但實際情況是根本無法徹底理解文本中每個單詞的意思,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例如,一些學生為了弄懂一個單詞的意思,費盡腦汁研究閱讀文本的上下文內容。這種方式在平時閱讀中可以適當應用,對于學生理解能力成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考試過程中會浪費大量時間。合理的閱讀方法應該是在整體把控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即可,隨著學生積累知識量的增加,學生對于閱讀文本內容的理解程度將不斷提高。
二、核心素養下英語閱讀課程改革要點
(一)發揮學生自主性
學習過程是學生認識和理解知識的過程,需要學生自主理解所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確保學生自主性得到有效發揮,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掌握閱讀方法,并在實踐中探索一條適合自己閱讀能力提高的道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借助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使得學生自主性得到進一步的發揮[3]。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狀態。
(二)體現核心素養要素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英語課程應始終圍繞著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為核心展開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核心素養要素體現出來。教師一要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習英語知識,做到學有所獲;二要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優點,成績提升絕不是教學的唯一參照標準,而是通過學生多種能力成長作為學生能力培養的目標;三是圍繞學生興趣和需求開展教學,為學生設計包含聽、說、讀、寫、練的針對性學習內容,使得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升。體現核心素養對于英語教育理念的拓展有著重要意義,對于教師而言,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盡其能。不斷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教學的整體發展情況也將得到完善。
(三)尊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
學生存在學習能力的差異性非常正常,每個學生的優缺點都不同,在學習中的表現也不同,學生某方面能力弱不代表學生所有能力都達不到要求。因此,教學時需要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性,挖掘出學生的能力差異,結合學生能力差異設計閱讀方法,為學生量身定制閱讀方法,使得學生學有所獲。尊重學生差異性是核心素養理念中重要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為閱讀課程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如果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得不到尊重,則意味著對學生能力的否定。學生能力遭到否定后,其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也會大大降低,嚴重時可能導致學生否定自我,這對于學生健康成長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三、核心素養下英語閱讀優化方法
(一)拓展閱讀文本范圍,提供豐富閱讀內容
想要提升閱讀課程質量,需要豐富閱讀文本內容,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閱讀文本內容,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在實現這一目標時,教師不僅要深化課內閱讀內容的研究,也要拓展課外閱讀內容,建立多元化和完整的閱讀體系,讓學生在豐富的閱讀素材中暢游,使其閱讀能力持續得到提升[4]。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加強閱讀素材整理工作的研究,將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優質閱讀素材整理在一起,在課程中應用這些典型性的素材,對于提升閱讀課程的針對性有著重要作用。
例如,學習The internet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教師可以拓展閱讀素材內容,選擇更多課外閱讀素材進行教學。如《網絡發展》《人類的網絡生活》《網絡文化發展》等,這些內容是人們討論最為廣泛的內容,且在國內外網站中成為了點擊的熱門內容,教師可以在網絡中搜索這些信息。如Network Age中有這樣一句“人類現代社會的發展是基于網絡的,網絡的出現對于人類而言時好時壞誰也無法做出正確評價”,教學時可以結合文章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拓展閱讀文本內容對于閱讀課程的深化與改革有著重要意義,教師應不斷拓展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多彩的閱讀素材,讓學生在閱讀課程中有所收獲。從閱讀課程本質來看,理解是核心內容,為了加深學生理解的印象,必須讓學生從多種類閱讀內容中學習閱讀方法,熟悉多種類型的閱讀內容,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具有積極作用。教師應該將這一方法執行和貫徹下去,不斷推動閱讀課程發展,使得閱讀課程得到改進。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正確引導學生學習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閱讀課程的開展以學習興趣為核心,激發學生閱讀欲望。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方面,游戲教學方法較為常見,這種方法的核心是將閱讀內容融入游戲中,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閱讀方法,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除了借助游戲方法,還可以將視頻和音樂等內容融入其中,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提供趣味性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作為教學方法創新的切入點來提升閱讀課程質量。
例如,在Diverse Cultures一課,可以從觀影方法應用入手,為學生展示生動多彩的文化。如傳統節日和音樂文化等,為學生播放一些類似的影片,如《本土文化發展》《文化差異性》《文化發展歷程》等,這些影片介紹的內容與教學內容存在許多關聯之處,這對于學生理解閱讀內容、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從這些角度入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閱讀課程的進行將會變得更加順利。從實踐來看,這種方法取得的效果非常理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熱情不斷提升。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對于閱讀課程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需要對這種方法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學生興趣、需求和核心素養的要求不斷完善和創新閱讀課程方法,使得閱讀課程得以有序地開展下去,這樣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充滿趣味性的閱讀課程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學生主動性這一問題,盡量采取引導的方法使得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閱讀課程中,發揮出學生主動性的優勢,進一步推動閱讀課程改革與創新。
(三)發揮信息技術作用,輔助教學順利開展
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閱讀課程的優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進行閱讀課程改革時可以發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為學生設計體系化的閱讀課程。教師可以在網絡中搜集一些優質的閱讀方案,結合學生學習能力特點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將這些教學方法應用于實際閱讀課程中,在完善的閱讀課程體系下推動閱讀課程長遠發展,從而使得閱讀課程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信息技術的優勢一旦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將會大大提升,閱讀課程質量變得越來越理想[5]。
例如,教學Space Exploration一課內容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如Voyager one的探測經歷,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其拍攝的畫面,并為學生展示這些畫面的解釋內容,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到閱讀課程中。這種方法的優勢是為學生提供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內容,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 ,為學生帶來生動形象的學習內容,有效推動了閱讀課程的發展。
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閱讀課程得到優化,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下,閱讀課程變得更加有效,學生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搜集閱讀資源,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選擇閱讀內容,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將會大大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選擇閱讀方法,在合適的環節引入信息技術,通過教師搜集和整理的內容引導學生合理學習,實現對閱讀課程的優化與創新,有效地推動英語課程改革,在正確的閱讀方法支持下,學生積極有效地閱讀,實現對閱讀的改革[6]。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對于閱讀課程的長效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探究閱讀課程方法過程中,教師需要始終以核心素養為主進行探究,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高效地學習,讓學生在合理的教學方法中提升閱讀能力,對于高中英語教學方法的優化也將起到積極作用,因此教師需要進一步加強閱讀方法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培培.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J].新課程導學,2021(21):79-80.
[2]李健.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由一節觀摩課引發的思考[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11):26-27.
[3]徐紅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怎樣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J].校園英語,2019(13):188.
[4]李燕.發展數字閱讀提升學習能力:基于大數據的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1(9):72-77.
[5]柴紹明.計算機支持的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8):68-70.
[6]于紅.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6).
作者簡介:楊福泰(1971— ),男,漢族,福建仙游人,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華僑中學,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