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當前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綜合素質相對較高且擁有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初高中階段正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思想形成會對其一生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質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政治認同素養培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本文我們就將針對基于政治認同素養培育的初高中思政一體化教學實踐進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為當前初高中思政課堂的開展提供有效參考,更好地培養出政治認同素養相對較高的人才。
關鍵詞:政治認同素養;一體化;初高中思政課;學科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素養對于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以及促進初高中生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也成為當前思政課程開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而要更好地使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提升,通過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實現是相對比較可行的,這也是當前思政課程教學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形式。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探討了解一下基于政治認同素養培育的初高中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實現。
一、政治認同素養培育的意義
立德樹人是思政課的根本任務,政治認同素養培育是當前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教學內容,對于我國當前社會的穩定及高質量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1]。在思政教學過程中培育政治認同素養有5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開展政治認同教育有利于促進初高中生的政治社會化
初高中生是祖國未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參與者,他們的認知水平和政治認同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政治的社會化。初高中階段的學生政治素養的形成,通常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逐步養成的,因此在這一重要階段要考慮到初高中生的身心情況來更好地針對性開展政治認同教育,使學生對政治制度和政黨領導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提高學生參與到社會政治生活的意愿,為我國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發展輸送優質人才。
(二)開展政治認同教育有利于保證初高中生健康成長成才
初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政治認同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的成長方向。只有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方向正確,才能使其政治思想更好地融合在當前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推動我國當前國家社會民族的進步與發展。而如果其政治認同觀念是錯誤的,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可能會因為其政治認同誤差而誤入歧途。因此在初高中階段的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要盡可能引導學生增強政治認同,對政黨領導、政策實施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保證其政治認同素養的科學培養。
(三)開展政治認同教育有利于達成思想政治課程的根本任務
初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開展是學校立德樹人任務完成的重要方法,在育人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引導整個教學體系不斷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參與等思政課程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素養是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目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指揮棒,直接明確了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是為了培養怎樣的人才,并以政治認同來更好地推動我國未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2]。
(四)開展政治認同教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不僅僅體現在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同,更要幫助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將政治認同理念逐步內化,真正運用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當前命題更多考查的是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材料分析題本身考驗的就是學生對于知識的靈活應用,考查學生對于情境的有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前政治認同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要不斷地優化教學方式和手段,提高學生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知識的深度理解和內化,使其能夠將政治認同素養真正地實踐在具體的行動中,引導學生科學開展政治活動。
(五)開展政治認同教育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
政治認同素養培育工作的開展對于我國當前的社會穩定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對政治政策有認同感,才能更好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及政策實施,真正地參與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建設中。如果社會人才中普遍缺乏政治認同素養,則很難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和相關政策實施,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將受影響,這對于我國當前的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影響社會的安全穩定[3]。
二、加強初高中思政一體化教學的策略
政治認同素養作為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內容,需要不斷地加強初高中思政一體化教學工作。接下來我們具體探討了解一下加強初高中思政一體化教學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穩步推動我國當前思政教育的改革,更好地保證未來政治人才的培養質量,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一)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體現層次性
初高中階段思政課程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學目標是思政課程開展的重要參考,可以有效地引導思政課程的科學進行,因此對于思政課程教學質量的保障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在不同的教學階段科學地制訂政治認同教學目標,才能科學地分配教學任務,逐級推進,更好地保證學生對于知識的循序漸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和社會責任感,使其能夠認同我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真正擁護中國共產黨,并參與到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過程中。
比如對社會、國家認同目標上,七年級學生由于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要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第三單元“在集體中成長”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人,不能單獨存在,學會對集體負責,對班級負責。八年級學生心理更加成熟,這時候的認同不僅在班集體這小范圍,教學目標延伸到社會、國家,結合八年級教材上冊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第三單元“承擔社會責任”,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堅持憲法之上”,第二單元“理解權利和義務”,八年級的政治認同政治目標不僅是理論層面的了解,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多的是要從行動層面落實遵守社會規則,用行動去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九年級對學生的教學目標又進一步提升,視野開闊到了整個國家的未來,世界的發展方向,激發學生斗志,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充滿信心。
初中階段的政治認同目標更注重引領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使其對我與集體,我與國家和我與社會的關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在高中階段教學中會更加深刻,具體化地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教育,使其對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社會中有價值有擔當的人。通過初高中教學目標逐層遞進,讓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地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地做到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跟黨走,志存高遠,認真學習,銳意進取,不負時代要求,做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應用多媒體手段來更好引導學生進行內容學習,實現課程內容的引人入勝。比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課程就可以觀察同一主題的視頻《厲害了,我的國》,而最終的教學目標是學生了解國家的相應成就和歷史變化,因此可以探討由國家的相應變化來更好地理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成就,從而使學生增強對國家的全方面認識,以及政治認同和民族自信[4]。
(二)認真研讀教學內容,保證連貫性
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是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參考,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以全局觀念來進行教學的科學安排,保證教學工作的連貫性,使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對整體的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了解,在不同的階段科學地安排教學任務,保證課程內容的連貫性,避免教學重復或教學跨度過大而影響最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老師需要研讀的不僅僅是本學段的教材,還需要了解其他學段教材是否存在聯系之處,各學段盡可能多地加強集體備課溝通,明確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保證政治認同目標的一致性和層次性。
比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這個政治認同目標,初高中的教材是有連貫性的,八年級上冊第十課“建設美好祖國”,九年級上冊第八課“中國人中國夢”,初中教材內容淺顯,只是讓學生關心國家發展,明白家是大家的家,國是大家的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青少年的他們要有為國出力的責任感。而高一教材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為四課教材內容,更具體、更深刻地闡述了當前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各學段老師加強交流,明確各學段達成的目標程度,分層達到政治認同的提升感,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要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我國的制度更加認同,堅定社會主義道路[5]。
關于我國的各種制度和國家機構治理方面,八年級下冊教材第五課“我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和第六課“我國的國家機構”由于教材內容比較精簡,這個階段學生對國家制度及管理只是有初步認識,通過實例感受我們制度的優越性,對具體制度的開展和國家具體治理還是不明確的,離初中生生活也較遠,認同感不深。而高中教材必修二整本書的重點就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通過教材的細化,生活的實例,能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公有制為主體,確保了社會主義性質,為國家建設、國防安全、改善民生做出了突出貢獻;更好地感受到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更好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更好地體會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國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共同富裕目標能夠實現的必然性。高中教材必修三整本書重點講述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各項政治制度,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方式及要求,具體化、生動化的課堂實例,讓學生真正感受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的真實性廣泛性,為身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感到自豪。在日后的學習中堅定社會主義信念,行為上貫徹黨和國家的政策,政治認同能夠進一步深化。而在教材應用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身邊的時事問題,將生活實際有效地與思想政治課堂進行結合,更好地了解相應的政治問題和政治策略。比如,當前民生問題中,城鄉發展不均衡對于學生的影響是相對較大的因素,可以通過相應的民情調查為基礎來更好地聽取民聲,更好地了解新時代的變化和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三)及時更新教學方法,確保針對性
初高中階段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通常是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開展,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我們需要多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比如:課堂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舉例參與互動,課后小組合作資料調查,開展時政小報比賽,采取時政演講方式,舉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讀后感比賽,習言習語書法比賽等多樣化形式,給學生帶來新鮮感、成就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落實教學目標任務,通過實踐提升政治認同,使每位學生都能成為新時代合格的建設者、奮斗者。此外,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通過案例分析法、啟發式教學法等,來更好地實現教學設計的優化,提升最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6]。
結束語
初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更好地保證未來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質量。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對于更好地提升我國未來社會主義建設人才質量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也成為當前初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核心內容。上文中我們已經針對政治認同培育在當前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實現思政一體化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也針對其中的問題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應對策略。我們相信隨著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認真研讀和教學方法的及時更新,一定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政治認同素養,保證初高中思政教育工作質量的穩步提升,培養出更適合我國未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恒富,王超.正確價值引領的初高中思政課教學一體化設計[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29):31-33.
[2]房玉宇.基于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天津教育,2021(22):37-38.
[3]孫輝,楊立冬.初高中思政課一體化建構困境與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25):73-75.
[4]劉佳旺.初高中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研究[D].伊犁師范大學,2021.
[5]李緒杰.初高中思政課法制教育一體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1.
[6]陳小春.初高中思政教學一體化設計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21):22-23.
作者簡介:雷云萍(1988— ),女,畬族,福建南平人,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學,中學一級,學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基于政治認同素養培育的初高中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SZJ20149;)(福建教育學院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