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堯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使物理知識學方式發生了明顯改變,課堂教學氛圍也逐漸充滿生機與活力.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在身體力行中獲得良好的探究學習體驗,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綜合素質能力全面提升.文章介紹了探究式教學法基本理論、方法特點、教學步驟、重要意義,分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在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的策略,旨在改善物理教學現狀,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探究教學;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探究式教學法以解決問題為核心,著眼于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注重提高其創新思維意識,使之能夠充分發揮主觀學習能動性,積極主動的完成學習探究任務,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水平.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不同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導致其抽象思維發展受限,無法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應當重視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在理論和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問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意識.
1 探究式教學法
1.1 理論提出
杜威首先提出探究式教學,他主張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知識,而且需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1].斯騰伯格在研究中指出,學校探討的問題與生活問題之間存在差異,利用已有教學觀點將學生解決學習問題與生活問題進行統一,模擬科學家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發現、解決問題,由此催生了探究式教學法.布魯納探究發現,學生能夠在探究和學習中增強智力能力,不再追求外在獎勵,而是期盼獲得內在的滿足感,在探究過程中懂得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提高知識遷移能力,由此認同探究式教學法.
1.2 方法特點
探究式教學法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問題引出教學.教師在教學伊始階段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究欲望,有助于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使之能夠根據指向性疑問進行探索[2].第二,問題主導教學.作為激發學生創造動機的重要因素,問題能夠保障學生充分吸收知識和鍛煉思維,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明確指引.第三,問題延伸教學.教學結果不是單純的解決問題,而是在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引導其不斷發現新的問題,從而合理延伸教學內容,將學生引至創新之路.
1.3 教學步驟
在應用探究式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按照如下步驟進行授課.
首先,選擇合適的課題并解釋探究的程序,引起學生的注意,并激發其思考、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搜集相關資料,提出與學習相關的問題,幫助學生澄清問題,引發認知沖突,使之能夠獲得探索的動力.其次,描述因果關系,在提出假設時,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考查、討論,通過師生互通或者合作探究,考查假設的有效性.再次,說明規則、解釋理論,讓學生對已確定假設的價值進行討論.最后,分析和總結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對理論來源、形成進行討論,使之能夠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提高探究技能水平.
1.4 重要意義
探究式教學法是在學習概念或原理時,教師以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讀、看、想、聽等活動,使之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來進行探索,自行發現、掌握基礎概念和原理,從而提高自主學習、思考、探索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日后的學習積累經驗[3].該方法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而且可以發掘其身上的自主探究潛能,使之能夠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教師在教學中適當點撥,讓學生明確探究的正確方向,可以提高其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之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培養其優秀的創新思維能力.
2 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學習熱情不足
初中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學習難度,初中生會在接觸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微觀現象時,面臨學習障礙,而此時施以正確的引導,則可以調動其學習熱情.但部分教師未能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導致學生很難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久而久之,其學習熱情會逐漸消散,不利于學習質量提升.
2.2 抽象思維發展受限
初中生處于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此時培養其良好的抽象邏輯思維,有助于增強其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4].但有些教師過度看中理論知識理解,會讓學生反復、機械的背記理論知識,導致學生的抽象思維發展受到限制,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固化思維,很難突破自我.
2.3 實驗教學課時較少
實驗作為探究物理的重要途徑,能夠幫助學生直觀了解重難點學習知識.而一些教師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未能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而是直觀講解實驗結果,忽視實驗過程引導,導致實驗教學課時較少,學生難以突破“思維定式”,無法自主完成實驗任務.
2.4 缺少自主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初中生節省時間,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5].但有部分教師延續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過度主導課堂教學,導致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發生偏移,學生僅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缺少自主學習習慣,這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3 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 生活探究,點燃物理學習熱情
生活探究能夠拉近理論與實際的距離,有效點燃初中生生的物理學習熱情.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實際生活,運用探究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熱情的驅動下,專注于理論學習[6].
例如 在新人教版初中物理《運動的快慢》部分內容講解的過程中,首先,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列舉生活中跑步、賽車等活動中的速度內容,再介紹速度定義、公式(v=st)、單位(km/h、m/s)換算關系,引出運動的快慢知識,讓學生從生活案例中分析物理原理,點燃其學習探究的熱情.然后,從公式變形的角度,介紹速度公式“v=st、s=v·t、t=sv”,讓學生測量從講臺走到最后一排課桌的距離和不同用時,運用公式來計算運動速度,經過推算和比較后,學生能夠根據所得數據判斷行進速度,從實際生活的角度來理解運動的快慢.最后,教師要從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角度入手,解讀生活中短跑運動員的運動快慢情況,讓學生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使之能夠明白勻速直線運動概念,在生活探究中懂得路程與時間之比就是速度,速度也可以表示運動的快與慢.通過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進行探究,有效調動其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使之深入理解抽象物理知識.
3.2 問題探究,啟發學生抽象思維
問題是探究式教學法的核心,可以深度啟發學生的抽象思維.教師需要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不同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避免限制其思維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 在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壓強》部分內容講解的過程中,首先,列舉“雪地行走”案例,并提問:“徒步行走在雪中能夠留下腳印,為什么踩滑雪板滑雪不會留下腳?。俊?,學生眾說紛紜,教師由此引申出壓強的概念,使學生初步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然后,分別將小木塊、黑板擦、書本置于平放的毛巾上,讓學生觀察物理現象,使其能夠直觀感受壓力效果,教師此時講解毛巾所受的壓力,介紹壓強的計算方法與公式(P=FS),使學生明白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大小就是壓強,使其懂得用滑雪板滑雪不留腳印的原因,壓強單位是“帕斯卡Pa”,寫作“N/m2”.最后,出示習題:“質量50t的坦克履帶與地面接觸面積是1.5m2,圖釘尖部面積為0.05mm2,手指對圖釘帽壓力為20N,圖釘對墻和坦克對地面的壓強孰大孰小?”引導學生圍繞問題計算坦克對地面的壓力F1和履帶與地面接觸面積S1:F1=G=mg=5.0×104kg×9.8N/kg=4.9×105N、S1=2×1.5m2=3m2,再計算壓強:P1=F1S1=4.9×105N3m2≈1.63×105Pa,對比圖釘尖部對墻面的壓強:P2=F2S2=20N5×10-8m2=4×108Pa,可以知道圖釘尖部對墻面的壓強遠大于坦克對地面的壓強,由此啟發學生的抽象思維,促進其思維不斷發展.
3.3 實驗探究,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實驗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最佳途徑,也是探究式教學法的優質應用載體.教師要適當增加實驗教學的課時,分步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圍繞實驗來引導學生思考、學習,提高其綜合實踐能力[7].
例如 在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歐姆定律》部分內容講解的過程中,首先,由舞臺燈光與音效變化引申出電壓(V)、電流(A)、電阻(Ω)的變化,讓學生進行廣泛的猜想“I=UR、I=U、I=R、I=U-R”,并思考實踐方法,驗證上述猜想的準確性.然后,教師為學生提供小燈泡、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實驗器具,引導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并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實驗探究:①連接實驗器具,模擬家庭電路;②電阻確定時,改變電阻兩端電壓;③電壓確定時,觀察電流與電阻關系;④電流確定時,分析電壓與電阻的關系;⑤記錄詳細的原始數據.最后,教師指導學生建立坐標系,繪制關系曲線圖,得出結論,從而驗證前述猜想的準確性,使學生懂得歐姆定律“I=UR”以及變形公式“U=IR、R=UI”,從而掌握分析家庭電路中的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電流情況,在實驗探究中,掌握驗證猜想的方法,懂得運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物理原理,切實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3.4 合作探究,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合作能力是初中生必備的能力,通過運用探究式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使之能夠在合作中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8].教師應當明確探究主題,引導學生合作完成不同的任務,從而提高其團隊協作能力,進而提升自主學習意識.
例如 在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功率》部分內容講解的過程中,首先,出示發電機圖片并展示機器銘牌上的功率標識,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規定時間內找出關鍵的信息,使學生能夠提高自主學習意識,爭先恐的參與合作學習,了解發電機型號、揚程、軸功率、配套功率、轉速等信息.然后,教師講解功率的概念,引申出功率公式(P=WT、W=PT)以及單位(瓦特W、千瓦kW,1W=1J/s),為學生提供課外資料,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思考物體在力F作用下,以速度z/s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功率.學生能夠運用教師提供的資料進行合作討論,在各抒己見后,由“W=Fs、v=st”得到“P=Fv”,學會運用公式來推導公式,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最后,教師講解比較功率大小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嘗試運用不同方法來比較功率,使之能夠集思廣益,學會區分機械效率與功率的區別,繼而提高自主學習意識,高效吸收知識,促進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搭建良好的平臺,讓其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促進思維發展的同時,提高其綜合素質能力水平.針對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學習熱情不足、抽象思維發展受限、實驗教學課時較少、缺少自主學習習慣等問題,讓教師立足實際學情,采用生活、問題、實驗、合作探究策略,發揮探究式教學法的優勢,點燃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啟發其抽象思維,促進其綜合實踐能力不斷提升,使之能夠提高自主學習意識,為日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世福.誘思探究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風,2020,21:50.
[2]沈峰.融入生活化理念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初探[J].科技風,2020,36:27-28.
[3]陳德杰.網絡環境下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3:124-125.
[4]李繼勛.探究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科技資訊,2019,1706:121+123.
[5]鄭鵬凱.試論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7:25.
[6]陳麗欣.探究性學習策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31:265.
[7]樊勤倫.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4:114.
[8]郝建亮.合作探究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8:36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