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玲燕
【摘要】教育信息化2.0時代,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模式等,使我們的教學內容選擇信息化、教學方式智能化、學習方式個性化,推動教育的改革.因此構建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實現信息化的關鍵. 這里結合筆者研究團隊在南頭鎮初級中學進行的數學智慧課堂教改實踐研究,以一節課為例分析數學智慧課堂教學設計.
【關鍵詞】智慧課堂;合并同類項;教學設計
1 建構路徑
1.1 應用背景
有效運用信息技術與教學結合能幫助教師精準教學,實現個性化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1.2 技術應用
本節課遵循從學生出發設計教學的原則,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出發設計反饋練習,有助于學生鞏固知識并且為本節課做鋪墊.
教學環節,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選擇恰當的方式組織教學.通過課中的典例精講和檢測,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并且設置練習推送,根據錯路率診斷學生易錯點和掌握知識情況,以師徒幫扶、組內互幫互學、推送微課或者教師一對一輔導等方式幫助學生學習.
課后,系統還會根據學生本節課在系統中完成題目的質量進行評估,有針對性的推送學習資源和設置作業.
1.3 教學思路
第一,進行課題展示,落實數學學科智慧教學的關鍵點.基于智慧學科教學,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以“合并同類項”為內容,借鑒實踐智慧教學模式,搜集系統的動畫資源,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合并同類項”.
例如 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并以問題引導,激發學生思考,按照“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這樣固定的范式引導學生認識“歸類”的作用,明白“歸類”方法不僅對生活有積極作用,在數學運算中也可以達到化簡的目的.同時,教師利用智慧教育平臺,設計概念剖析、知識回顧、活動與探究等環節來豐富課堂內容,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實現概念的靈活應用.并且設計學生學情分析、隨堂演練等環節,精確了解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和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圍繞學生共性錯題精講細講,強化學生對薄弱知識點的掌握.
第二,加強理論知識探究,促進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每個數學知識點的誕生都是一個發現創造的過程,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需要為學生呈現數學被發現發明的過程,讓學生可以通過直觀學習方式,理解數學本質,掌握數學規律.在這一環節中,信息技術的用作就為數學發展過程的呈現提供了便利條件.基于智慧教學基本模式,實現教師教學設計、技術支持、學生學習方式三方面有機融合,從多方面構建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從抽象思維轉變為形象思維,更容易理解數學知識點,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建立智慧數學教學模式.
一方面,可以采用問題引領方式,加強學生直觀感受和體驗,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并通過教師的篩選和處理,將相關知識內容聯系起來,構建學習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向著目標規劃各階段學習.
例如 通過實驗引導、回顧知識、結合實際問題等,并建立好情境,讓學生更有探究興趣跟著教師的教學進度深入學習.
另一方面,拓展延伸,實訓鍛煉.知識的學習需要通過實踐檢驗,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層次化的練習題目,讓學生多思考,提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檢測題測試自身掌握的程度.
2 案例探究
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整式的加減-合并同類型”的教學為例,談談智慧課堂的構建與實施.
2.1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有理數運算以及單項式和多項式.在反饋檢測這一環節,學生通過教師推送的題目鞏固基礎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做鋪墊.
2.2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教學目標:理解多項式中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掌握合并同類項法則,能進行同類項的合并
重點 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難點 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并同
類項
2.3 教學環節
2.3.1 反饋檢測,推送資源
教師將推送整式的概念相關題目推送到學生學習平板終端,限時4分鐘完成.若課前錯誤率達到15%,教師先糾錯,再相應推送;若某題錯誤率在15%以下,教師抽取學生指出原因,或者師徒互助講解,再進入下一教學環節.
2.3.2 問題導學,主動探索
環節1 導入生活化的視頻:集裝箱上貨品的擺放、港口停靠的漁船以及商場貨架里的商品.
問題1 上述涉及到的貨品、商品以及漁船等都是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擺放的?之所以這樣擺放,原因是是什么?
學生答 集裝箱上貨品的擺放、港口停靠的漁船以及商場貨架里的商品之所以要擺放整齊、確保分類合理的原因在于能夠幫助人們快速找到商品和貨物.對日常生活和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問題2 求多項式
a+3a+7ab3+3ab3-15ab3的值,其中a=3,b=-2.學生代入求值后發現,需要多次計算ab3=3×(-2)3=3×(-8)=-24.
追問1 可以采用更簡潔的計算方法實現過程的簡便化嗎?
學生通過討論和分析,最終得出如果將ab3當作一個整體的情況下,可以快速的得出計算結果為-24,得出結果后可以采用分別帶入的方式進行最終的驗算.
追問2 此時如果對a與b進行多次的賦值,那么此時,上述的多項式應該如何進行計算?如
a=12 ,b=-2;a=-3,b=2;……
學生答 先計算ab3=12×(-2)3=12×(-8)=-4,再分別代入計算……
設計分析 利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情景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對同類項問題有更深的認識,能夠得出具有相同性質的元素可以合并為一類.有助于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更對生活常識有更深入的認識,使得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為順利開展同類項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也讓學生感受到分類的思想運用到數學中也是為了讓數學變得更簡便.
環節2 組內交流,互幫互學
問題3 在進行問題四的思考過程中,如果將 a與b進行不同的賦值,那么此時如何計算,才能確保計算速度提升的同時保證計算的精確性?
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將討論的最終結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
生1 7ab3+3ab3-15ab3 式子中由相同的字母組成,將其中三個單項式的ab3 部分當作相同的數值,全部用“x”進行表示,此時可以將原式轉化為a+3a+7x+3x-15x.再利用乘法分配律的原則,將其進行簡化,之后將所得結果重新帶入到原式中進行最終的計算.
上述方式可以總結為:先進行總體式子的合并,合并完成后再進行后續的計算,從而有助于計算的簡便性,幫助學生理解.(此時,學生對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
追問1 在該式子中為什么能夠將a和3a采用合并的方式進行處理和計算?7ab3,3ab3,-15ab3 三組式子又是為什么能夠進行合并處理和計算?也就是說,如果要實現合并,需要式子滿足什么樣的基礎條件?生答:字母部分完全相同的項才能合并.
追問2 一個式子中,字母完全相同具有什么特征?
生答 一個式子中具有字母完全相同,同時滿足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這一個條件.
追問3 進行合并的過程中,為什么需要滿足字母相同才可以進行合并呢?
生答 只有滿足字母相同,才能將其進行有效的合并,從而得出正確的計算結果.
2.3.3 典例示范
(1)將下列式子中滿足合并需求的式子進行合理的合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解題過程的討論和總結.
①-2a+3a-6b-5b;
②a2-3ab-6a2-3ab-5;
③-x2+xy-4xy+5x2;
④x2y2+3xy-6x2b2-32xy-2+3x2y2.
這一環節筆者精講前兩個題目,通過如何審題、做答以及注意易錯點等方面強化學生對合并同類項的法則的掌握和運用,并且規范學生的答題過程.然后推送后兩個題目,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內交流討論.
討論出的結果為:
第一,哪些式子能夠直接看出可以進行合并同類項?之所以能夠合并,原因是什么?判定的標準又是什么?
第二,在式子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合并?進行合并的根據又是什么?
第三,對總結出的同類項的基礎定義進行再次討論,進而得出最終的合并同類項的相關法則和定義.
2.3.4 推送資源 練習鞏固
這里給推送兩套當堂練習,第一環節的練習過關了才進入下一環節的練習.
學生利用5分鐘完成,正確率不足80%,教師先糾錯,再按照本節課要掌握的重難點智能推送以下類似題目到學生終端.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內互相糾錯,互幫互學.最后再提交答案,老師適當點評.
此小測環節同學們的錯誤率較低,小組內互幫互學,老師再針對易錯點提問,進入下一教學環節.在測試的第一關學生的正確率高于90%,部分學生在第4題出錯,通過教師巡視學生一對一輔導,小組內師徒幫扶解決知識漏洞.接著,組長匯總本組組員掌握情況,確保全班學生基本掌握后進入下一環節.
2.3.5 過關檢測
在課堂尾聲推送檢測題目給學生獨立完成,5分鐘后提交.若學生正確率80%左右,系統會根據學生的情況推送微課視頻和對應練習,加強鞏固.若學生的正確率較高,后臺會推送相應的拓展題目供學生思考學習.
3 小結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結合構建的智慧課堂能勾創新教學理念,重構教學結構,豐富教學資源,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個性化學習.
【希沃教學構建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證研究立項編號:GDJY-2021-M157】
參考文獻:
[1]林松.將數學教學演繹成學生心中最美的神話——以“合并同類項”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9,000(020):P.8-10.
[2]周武,金釗.智慧課堂環境下初中數學新授課精準教學實踐案例分析[J].中學數學:初中版.
[3]周武,程俊.基于智慧課堂的初中數學精準教學實踐研究案例分析[J].中學數學教學(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