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磊
【摘要】物理學科揭示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實踐性的特點.初中生物理學習過程中對于物理揭示的規律、思想和方法有著特殊的探究心理想要進行知識的驗證,因此研究初中物理課后實踐活動對學生發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后實踐;活動探究;
以活動促發展是初中物理實踐活動設計的基本思路[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初中物理課后實踐的契機,積極開展課后小制作、課后實驗、課后閱讀,豐富學生課后實踐的同時引導學生掌握物理的知識并豐富學生的物理學習體驗,提升初中生的物理實踐能力.
1 初中物理課后實踐的基本思路
1.1 明確流程與方法
初中物理課后實踐過程中很多學生將課后實踐與課后實驗等同起來,認為課后實踐就是做一個簡單的家庭版實驗即可,這種思路過于膚淺也不利于學生物理課后實踐的開展.基于初中生的學習實際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不斷明確流程與方法,為學生的實踐指明具體的方向:從流程來看,明確流程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實驗驗證、分析論證的過程,通過流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實踐活動并不是只有實驗而是有著實驗的前期猜想假設也有后期的分析論證[2];從方法來看,課后實踐活動除了實驗以外還有文獻研究法、咨詢法等方式,最常用的就是文獻研究法,通過文獻的整理既可以讓學生搜集到相關的知識也可以幫助學生開闊研究,體現課后實踐的價值.
1.2 做好方案與內容
初中物理課后實踐過程中,實踐活動應堅持方案性、內容性的思路.具體來說,在開展課后實踐的過程中,方案的設計要放在優先的位置上,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先進行方案的制定,根據實踐活動的主題、活動內容、活動目標等制定具體方案,方案明確以后要制定具體的內容,鼓勵學生根據活動方案開展內容實施,主要內容包括文獻資料的調查,實驗操作等,通過內容提升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在方案的基礎上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初中生的成長規律和學習特點,盡可能從學生現有的研究條件入手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實施積極的教學滲透.
2 初中物理課后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
2.1 課后實踐活動行為的引導
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后實踐行為需要教師適當地引導,做好學生實踐活動的滲透.初中生對于物理學科的認識有限,對物理課堂學習的內容存在好奇心理但又缺乏實踐的勇氣,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實踐活動行為的引導,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后的小制作、課后實驗與課后閱讀,通過課后活動行為引導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習慣,提升初中生的實踐興趣[3].
例如 學習了《常見的光學儀器》單元內容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制潛望鏡”的實踐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將實踐活動所需要的材料清單提供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搜集和整理;其次將潛望鏡的展開式設計圖電子版提供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課下制作出來.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資料展開潛望鏡的制作,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可以以老師提供的資料為主也可以是通過網絡搜集的方式找到其他潛望鏡的制作思路和原理.在具體制作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明確一個思路,即學生基礎操作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潛望鏡完成實踐任務,有能力的學生可以網絡搜集潛望鏡的其他制作思路和方法,制作完成的同時寫一篇簡短的說明文,在課堂展示環節教師設置常規潛望鏡區域和新潛望鏡區域,常規潛望鏡區域主要放置教師布置的任務,新潛望鏡區域則放置學生新設計、新搜集的潛望鏡.
總之,課后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活動的引導,通過實踐活動設計的方式拓展學生的能力,幫助學生在課后活動中主動搜集、主動實踐,提升初中生的物理知識學習能力.
2.2 課后實踐活動方法的指導
課后實踐活動方法的指導對于提升學生課后實踐能力非常重要.初中生在課后實踐過程中很容易陷入“活動怪圈”,即只根據老師的要求完成課后實踐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導致物理課后實踐成為了學生的一種負擔.
基于學生學習實際,教師在課后實踐活動過程中應堅持以學生為主的理念,積極以實踐為契機開展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實踐方法,轉變以“任務式”的活動思想.
例如 《物態及其變化》單元學習以后,教師可以布置“自制人工降雪”的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制定實施的方案,鼓勵學生自行整理相關內容并制定人工降雪的計劃:首先教師要鼓勵搜集相關的資料,這一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內容進行拓展,通過知網、百度等搜索相關的文獻資料(部分資料需要教師提供),學生對所有資料整理以后提出人工降雪的具體猜想,如有的學生認為干冰人工降雪可行性高,有的學生則說碘化銀的人工降雪可行性高,通過猜想假設的方式提出具體實驗思路,在具體實驗過程中學生就可以發現干冰的獲取容易,碘化銀的獲取比較難,因此重新設計了實驗并以干冰為主要人工降雪的材料[4].實驗思路明確以后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實驗,準備實驗所有的物料以及條件,總之所有的實踐的過程都是學生獨立來完成,以此豐富學生的課后實踐體驗,提升初中生的自我設計與方案整合能力.
2.3 課后實踐活動內容的多選
課后實踐活動內容多選符合物理學科的發展思路.活動內容多選是指教師在開展課后實踐活動指導時鼓勵學生圍繞物理實踐的內容進行多方面的搜集和整理,在課后實踐方面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內容開展活動,以豐富活動形式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活動的興趣,強化學生課后實踐活動的能力.
例如 “自制小火箭”的課后實踐活動,自制小火箭有很多方式有的是用化學反應、有的是用氣體壓強,每一種小火箭的制作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物理知識選擇進行自由選擇,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喜歡和實際興趣選擇“自制小火箭”的具體內容.在內容多選情況下,學生自制小火箭的積極性明顯提升,有的學生將化學與物理知識相結合,通過文獻資料整理的方式找到了一些化學反應產生動力的火箭制作方式(需要注重安全性);有的學生制作了水火箭,主要利用反沖力來提供動力,有的學生用火柴提供反沖力,即“火箭”中的火柴和縫衣針并排放在一起,抽出縫衣針之后,留下的通道就是噴氣口了[5].當從錫箔紙外面點火時,火柴頭受熱而燃燒,燃燒后的氣體順著噴氣口噴出,形成反沖力,“火箭”由此升空.每一個自制小火箭能“升空”都需要學生在課后的反復實驗、反復驗證,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多種方式最終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課后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由選擇活動的內容,每個學生可以從物理學科的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實現知識的有效學習,豐富初中生的物理學習體驗和物理知識的實踐能力.
2.4 課后實踐活動小組的實施
課后實踐應以小組的方式實施,其目的是通過活動小組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發揮集體智慧的優勢,促進學生物理課后實踐能力的整體提升.小組建設要以興趣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興趣小組培養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結組、自由選擇,在自由基礎上開展學生實踐的指導,發揮興趣小組的優勢.
例如 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后實踐活動是物理實踐實施的基本思路.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成立學習小組,以興趣為導向自行結組.成立小組以后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后實踐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工作,首先每一個小組可以定期開展課后實踐活動,制定實驗活動的方案.小組討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也可以邀請學生家長、老師的支持,確保活動實施的可行性;其次小組制定課后實踐活動主題并開展課題方案以后可以明確內部的分工,根據分工的基本原則確保實驗過程如期順利實施,通過分工既可以降低學生的實踐活動壓力也可以利用分工幫助學生完成實踐活動的分解,確保活動的順利實施;最后小組在課后實踐的過程中共同完成實際操作部分,在操作過程中也對其進行合理的分工,如活動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負責實驗部分,觀察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負責對整個過程的觀察和記錄,通過活動分工的方式完成實驗部分,最終完成整個課后實踐活動[6].
總之小組合作以興趣為主導,利用課后實踐為契機指導學生將物理知識轉化為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5 課后實踐活動結果的撰寫
課后實踐活動不能以簡單的實驗完成而終止而是需要學會寫活動結果.在撰寫過程中要從具體方案的實施、活動的計劃、使用的準備的材料等進行統一整理,同時利用圖文混排的方式對報告進行編寫,記錄每一次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內容,通過撰寫報告的形式對實踐活動反思,記錄實踐過程.
例如 自制指南針的課后實踐操作,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撰寫實踐的活動報告并將結果上交.從學生撰寫的活動結果來看,有的學生的指南針的指向有問題但并沒有引起學生足夠注意,如帶磁性的“針”用繩子掛在了鐵質的架子上,但有的學生依然得到了正確的結論這顯然是不對的,因為鐵質的架子會對帶磁性的針產生吸引力,導致指向出現偏差,影響實驗效果,通過學生撰寫的活動報告可以對學生的課后實踐活動進行指正并提出問題,了解學生在課后實踐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而分析學生的基本學情,實現學生課后實踐活動的有效指導與監督.
2.6 課后實踐活動整體的評估
課后實踐活動的整體評估并不是簡單地拿著學生活動的結果和活動的成品進行比對而是需要從學生課后實踐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分析,評估課后實踐活動的整體內容,在評估過程中尋找自己的問題進而為后續活動設計提供必要的支持.
課后實踐活動整體評估的思路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評估主體,在傳統教師評估的基礎上要加入生生評估和家長評估的內容,通過多元主體評估的方式可以對學生的實踐過程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在評估過程中每一個評價主體都要從自己觀察的角度出發對學生實踐過程進行有效的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既要肯定學生的努力也要指出問題,通過整體實踐活動分析的方式為學生發展奠定基礎;一部分是對學生整體課后實踐過程的評估,主要包括課后實踐活動的方案是否完整、方案內容是否清楚、探究過程是否準確以及實驗成果是否完成、實驗結果是否規范等,通過整體評估的方式對學生的課后實踐進行準確分析,從而完成課后實踐的評估工作,為學生后續的課后實踐提供活動樣本.
3 結語
初中物理課后實踐互動的實施離不開教師和家長的支持及學生的努力,在具體活動過程中要做好指導,從方案設計到活動實施,從主題選擇到內容的確定都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實踐過程中豐富學生對于課后實踐的認識,提升學生物理知識學習的能力,最終培養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蘇小東.高效教育 共同發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索[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3):92-93.
[2]張清華.巧用思維導圖 構建精彩課堂——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1(19):56+58.
[3]馬學洪.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21.
[4]于明鑫.基于任務驅動 探究物理規律——以“物體的沉浮條件”的任務驅動式教學為例[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3):44-45.
[5]劉敏.學科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物理電學生活化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