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雄海
【摘要】物理課程改革的主要環節之一就是物理實驗的改革,是提高物理課程標準的開始,全面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主要方法,也是主要的課程資本.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習中較為薄弱的方面.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實驗素養,教師需要為學生拓展物理實驗的資源,這樣才有動力帶動學生進行物理實驗,進而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索能力.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規律都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思考,總結得來的.有鑒于此,本文主要對于初中物理實驗資源的開發與創新展開了探究,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資源;教學策略
物理是學生在初中時期才正式開始學習的科目,由于他們在之前沒有學習過,而且物理課程中許多內容較為空洞和抽象,導致許多學生產生學習吃力的現象.考慮到這些因素,教師首先應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著對物理學習的熱情,不畏懼困難.實驗是物理課程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受教學時長以及教學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往往很少有機會能夠參與到實驗過程當中去.現在,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學生不僅僅可以走入實驗室當中,還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學習.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學生可取的資源,有序展開實驗教學.
1 利用生活資源,開發課程資源
生活中的資源,對于學生來講是十分熟悉的.借助生活中的事物來開展授課,能夠減輕學生的理解負擔.教師可以利用生活資源開展實驗,讓學生意識到生活與物理學習之間聯系的密切性.在生活當中學生,可以利用自己身邊的事物來驗中物理知識,由此來加深自己的學習印象.在初中時期,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物理這門學科,相信學生對此一定能充滿了好奇心.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這種心理,將他們的興趣轉化為動力.引導學生形成物理學習意識,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生活資源,開發課程資源,由此來豐富物理實驗資源的內容.
例如 在教學《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來展開實驗教學.教師可以借助“燒開水”這個事例來具體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比如“如何判斷水燒開了?”學生在聽到這個問題以后,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回答.有的學生會說是通過聽聲音,有的同學會說是通過判斷水蒸氣或者是水是否滾動起來……隨著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課堂當中的學習氣氛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接著,教師就可以與學生進行實驗演示,通過改變加熱溫度以及水的體積,容器大小等,讓學生找出影響水蒸發的幾個因素.這樣一來,通過利用生活資源,能夠有效開發課程資源.
2 利用互聯網技術,研究實驗課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步伐也越來越快,教學的面貌呈現出了煥然一新的形象.教師同樣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開發物理實驗資源,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綜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在傳統教學中,由于教學時長和教學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學生展開實驗操作的機會非常少,他們的實驗技能發展比較緩慢.即使是為了應試而突擊,學生的實驗素養發展卻依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研究實驗課程,解決傳統教學中所遺留的一些問題.
例如 在教學《真空中的鬧鐘》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補充課程資源.在日常生活當中,真空的情況非常少見,所以“真空”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那么如何使抽象化為形象呢?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到教育網站上去尋找相關的實驗視頻,讓學生系統的了解“聲音傳播的介質”這一方面的知識.“鬧鐘”對于學生來講,再熟悉不過了,差不多他們每一天起床都離不開鬧鐘.而鬧鐘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的聲音,但是一旦到真空當中去,學生會發現鬧鐘的聲音不存在了,由此便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討論.這樣一來,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研究實驗課程,能夠滿足學生的想象和需求.
3 通過微實驗,學習實驗知識
初中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很多,而物理又是一門需要他們花時間去理解和消化的科目.僅僅通過課上的時間,許多學生是無法理解到位的.然而,實驗的展開,占據了一定的學習時間,學生課上的學習時間本就緊張,再分配給實驗,就顯得十分倉促了.微實驗本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特點,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精力,突破某個重難點,對于學習時間緊張的中學生來說,十分受歡迎.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微實驗的形式,讓學生重點去把握所要掌握的內容,學努力習實驗知識.
例如 在教學《物體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實驗工具,然后讓學生挑重點去進行探索.物體質量與體積之間的關系,關乎著“密度”這個知識點,通過多次測量,學生能夠發現同樣體積大小的物體,質量可能不同,與此相對應的,同樣質量大小的物體,體積可能也不同.微實驗是學生利用有限實驗資源,達到實驗最佳效果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這樣一來,通過組織微實驗,讓學生學習實驗知識,能夠使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既定的任務.
4 在線教學,移動直播實驗
在特殊時期,如果教師和學生無法實現面對面的教學,就需要通過在線教學的形式,來維持教學的正常進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以及手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無法想象的遠程教育成為可能.由于教師自身的實驗資源可能有限,所以可以通過一切有效手段來獲取相應的內容,可以提前聯系好其他的學校和教師,使不同地區的學生“共上一堂物理課”.通過在線教學,或者是在線課堂,在線會議的形式,可以將實驗進行移動直播,使屏幕前的學生大飽眼福.因此,教師可以實施在線教學,移動直播實驗,以此來開辟新的實驗資源.
例如 在教學《杠桿的平衡條件》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聯系好所需對接的人,到時候打開直播入口,讓學生實現在線學習.做“杠桿的平衡條件”這個實驗所需要的實驗工具比較多,體積也比較大,在課堂上或者是在實驗室中展開都一定困難,那么教師就不妨采取在線直播實驗的形式,讓學生就此進行觀察.即使是遠程教學,教師也需要讓學生集中精力,認真學習.這樣一來,通過在線教學,移動直播實驗,能夠改變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刻板印象,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自己的學習當中去,發揮他更有意義的作用.
5 布置預習性任務,注重課前學習環節
在初中時期,由于學生所學內容之多,課前預習似乎已經成了學生的一項“必修課”.通過課前預習,學生能夠提前了解自己要學習的內容,在課堂上能夠緊跟教師的節奏,學習過程會更加順暢自然.但是如果沒有這一過程,一旦有學生聽不懂的情況,他們就會變得煩躁不安,打亂了自己的學習節奏.為了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能夠更高效,教師便可以為他們設計預習學案,導學案等等,使學生能夠跟著自己的教學計劃來.因此,教師可以布置預習性任務,使學生注重課前學習環節,以此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 在教學《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這部分內容去進行預習,并且去利用自己可用的實驗資源,提前進行探索.在教學案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預習過程系統的重現,包括閱讀課本,自行探索實驗,完成練習等等.每個學生的家里應該都會有一面鏡子,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家中的鏡子來進行實驗,觀察鏡子成像的規律特點.等到了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反饋自己的預習成果,說說自己的發現.這樣一來,通過布置預習性任務,注重課前學習環節,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6 完善課程評價,給與學生鼓勵
課程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收尾環節,但是卻往往容易被忽視.因為在通常情況下,教師和學生的注意力都是在課堂教學中的.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也是通過他們的成績和分數以及作業的完成效果.
隨著新課改教學的實施,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未免顯得有些單調.只注重了學生學習的結果,卻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像學生在課堂當中的表現是否積極,以及學生在一段時間之內取得的進步等等,都沒有未納入進去.因此,教師可以綜合考慮以上這些因素,完善課程評價,給與學生一定的鼓勵.
教師要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僅在學習上為學生提供幫助,在生活中,在私底下,教師也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能夠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任.
教師需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觀察有哪些學生是屬于積極型的,而有哪些學生是屬于沉默型的.與此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怕犯錯.對于出現進步或者是退步的學生,教師同樣也要采取及時的對策,讓學生再接再厲或者是查缺補漏.這樣一來,通過完善課程評價,能夠給與學生鼓勵,讓學生能夠不僅僅追求自己成績和分數,也能夠關注到自己的學習質量.
7 創新教學實踐,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
為了開發物理實驗源,教師本身需要做出很多的努力,從實驗的內容出發,精心規劃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夠實現高效學習.
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途徑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素質.實驗不僅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項物理技能,對于教師來說,同樣也是如此.不少教師的教學理論雖然很豐富,但是實踐經驗卻不足.并且隨著時代的變化,曾經有效的教學方法可能并不適用于學生當下的發展情況,這些都需要學生作出相應的調整.因此,教師可以創新教學實踐,與學生一同學習,實現教學相長,從而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可以參與到教學培訓當中去,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學校在每個學期都會組織相應的教學培訓,這是教師鍛煉自身能力的好機會.無論教師的教學經驗積累的多么豐富,都需要通過教學培訓來完善自身的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教學實踐.
其次,教師要多去聽公開課和優質課,看看其他教師的實驗資源,都是從哪里取得的,看看其他教師的實驗教學是如何展開的,如何處理教學時間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從中受到一定的啟發.
最后教師要保持學習學習的態度,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這樣一來,通過創新教學實踐,完善教學設計,有利于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
8 結語
綜合上文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實驗資源的開發與創新是教師實現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
實驗資源的來源沒有固定的要求,只要是符合教學要求的,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師都可以拿來嘗試.諸如像生活資源、技術資源等典型的代表,都是能夠有效開發課程資源、研究實驗課程的有效途徑.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微實驗或者在線教學的形式,通過移動直播實驗,讓學生重點學習實驗知識,倡導學生主動學習.
此外,教師可以布置預習性任務,注重課前學習環節.與此同時,教師要完善課程評價,給與學生前進的鼓勵,并且不斷創新教學實踐,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何邦斌.巧借生活用品開發初中物理實驗課程資源[C].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貴陽會場)論文集(四).2020.
[2]刁慧楠.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研究[J].孩子天地,2019,000(036):144-145.
[3]桂小玲.實驗視頻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國際教育論壇,2020,2(8):42.
[4]李尚初.數字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應用的課例研究[J].理科考試研究,2019(4):4.
[5]解雪松.如何用生活用品開發初中物理實驗課程資源[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