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物理課程屬于理科課程,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可把學生需要的知識通過問題和任務方式呈現,不僅能夠增加物理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讓學生解決教學難點,更好的學習物理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習物理的目標.本文主要闡述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的相關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任務驅動;初中教學;物理教學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可完成一元多能的目標,同時兼顧銜接性,以物理實踐和理論需求構建聯合生活物理現象機制.任務驅動教學是素質教學的有效方式,物理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和特點使用合適策略,在物理課堂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1 闡述初中物理課堂任務驅動教學法構建模式
1.1 構建任務驅動教學法依據
由當下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情況可知,構建主義理論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初中物理課堂開展任務驅動教學.討論學習的成就與教育環境有著直接的關系,同時它也是必備的情景.教學資源作為媒介能夠展示知識,同時表達教學內容知識點和要素.傳統初中物理教師應用傳統的方法講解內容,幫助學生累計沉、淀信息和知識,無法將知識和學生實際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從而無法滿足知識與生活實際間的碰撞.在建構主義理論下,物理教師通過結合新舊知識來講解和傳播,此種方式是灌輸式教學無法實現.初中物理教師應用任務驅動法,將繪畫情境濃縮到物理教學任務中,讓學生發現學習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建構任務驅動的基礎是構建課堂物理知識和生活間的聯系,進而讓學生在教師構建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實踐內容,總結理論知識.
1.2 構建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方式
首先教師應結合學生情況構建生活化情境,避免出現認知沖突.物理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學生卻視若無物,缺少探究的興趣.物理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為學生構建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使用物理思維分析問題,進而讓學生被物理問題吸引,產生學習的興趣.初中生的感性和理性有著不同,教師可根據實際場景展示新舊知識存在的問題,并且將物理概念和生活經驗相結合,讓學生在接觸物理知識點后形成任務驅動模式[1].
例如 在現實情境中,將生活經驗應用在物理概念編碼、遷移、嫁接等方式中,并引發其他的觀點,便于學生理解物理知識;
其次學生能夠加強思維訓練,更好的挖掘理論知識.各學科領域的理論知識有著抽象性,它是應用理性語言講解客觀情況,需要應養成創新理念和發散理念,從多角度看待問題,并且穿透物理現象看透本質;
最后鞏固意義,建構實施舉一反三的方式,在建構主義理論下,學生掌握的知識應以意義建構去衡量,更好的解決問題.物理教師布置作業大多是書本內容,初中生在新時代下要根據教師構建的教學情境結合物理理論把物理知識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2].
2 合作學習,分析物理教學任務
初中物理課程中,電學知識少,物理教師可從事應用非專業性和非學術性的語言開展描述任務,應用直觀的媒介或情境展現,使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3].在構建內涵和表象間的聯系時,物理教師無需過多的去解讀教學任務,要帶領學生分析和探究.學生在學習如何產生靜電工作時,應結合生活脫毛儀經驗分析摩擦起電的原因,教師帶領學生分析靜電產生過程要讓學生學習電荷作用、類型等知識,進行摩擦起電實驗.
例如 應用皮毛加橡膠棒或者是絲綢和玻璃棒的方式,陸續完成多個任務.任務驅動發生變化,學生由直觀獲取變為微觀分析,由原子構成開展推理,便于學生能夠推導出電核的作用與種類.根據此些線索進行探究,從而獲得和靜電相關的其他物理知識.學生作為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主體,教師要以引導者身份存在[4].學生在此過程要認識到自己物理知識不足,若是靜電壁壘或者是知識欠缺,要通過小組交流完成教師頒布的任務.
合作學習方法多種多樣,可通過集體智慧來完成任務,比如通過小組探討、設計實驗等方式,教師在此過程可為學生提供知識,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挖掘出學生的物理潛能,從而滿足初中教學任務驅動需求.
例如 教師在講解靜電教學中,靜電產生的方法簡單,實驗操作流程容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夠改變對電力來源錯誤認知,發電廠提供電力,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會發現放電屬于自然現象,觀點的轉變會讓物理思維也發生改變.當學生探究物體是否有靜電時,學生第一想法便是自然界有靜電存在,但在探究中縮小了此種認知.主要放在如何檢驗靜電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動,便有著檢驗電是否具有吸力的實驗.學生通過紙片開展操作,嘗試進行試驗探究[5].
3 合理設計教學任務,實施鼓舞性評價
備課能夠幫助教師理順思路,同時也是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過程.教師要先觀察學生學習情況,預判課堂的狀況.在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知識特征后開展任務設計.若是學習任務多,則會發現學生投入度低,教師無法執行后續的任務.以教學任務驅動作為基礎,要滿足教學標準,同時也要讓學生在探索中收獲更多知識,調整教學任務,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物理素養,優化物理課堂質量.
在給學生講解光的折射與反射內容時,教師要先為學生制定任務分解目標,讓學生明確光反射與折射的理念,此些內容是基礎知識,因此能夠快速完成任務.學生要嘗試歸納總結光的折射與反射現象,并且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獲得完整版答案.教師要讓學生嘗試進行制表,將光的折射與反射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
物理課程在初中出現,對學生而言屬于新型課程,因此學生學習比較困難[5].教師要放慢教學的步伐,勇于激勵和鼓舞學生,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和意義.通過任務驅動能夠養成自信心,教師也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要挖掘學生的品質.根據學生的特征,讓學生懂得揚長避短.要引導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以任務驅動作為背景,使學生健全學習系統.評價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學生提高自信心,積極學習.
例如 教師在講解熔化與凝固的過程中,教師應先觀察學生學習的態度,若是學生積極反應,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認可學生,關注每位學生,為學生提供精準的評價[6].
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合作教學的重要性,當教師講解《牛頓第一定律》之前,要劃分實驗小組,讓學生完成實驗任務.在學生實驗中讓學生進行任務驅動教學、競賽和比拼,讓學生開展壓強實驗比拼,教師應對表現良好的同學進行表揚.有效結合任務驅動法和學習活動,能夠增加教學任務的有趣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任務[7].
4 制定任務,實施正確引導
初中物理教師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若是為學生布置較難的習題和學生,可能會有學生因答不上來題而失去信心的情況.教師不可帶領學生直接解決問題,而是需要有效的指導,帶領學生探究此項問題,幫助學生理清學習的思路,從而完成解決問題的目標.
當教師在講解壓強時,學生無法理解壓強的定義、計算公式和知識點,甚至學生解題不知道要使用哪個公式,對教師要嘗試進行合理化的引導.
例如 題目是固體壓強還是液體壓強?又或者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的公式分別是什么?題中已知條件因素包含哪些學生.通過教師頒布的任務引導學生找到公式和問題間的聯系,從而理清思路,分辨混淆的知識,進一步理解知識,提升使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不僅是學習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設計實驗中,要懂得使用正確的方式點播,帶領學生共同解決實驗問題,指引學生學習思路,便于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懂得如何舉一反三,并運用學習到的技能和經驗解決問題,更快速的完成任務,提升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總結能力,讓學生能夠加強核心競爭力.學生在探究活動時,可能會遇到問題,學生要嘗試自主思考、與小組交流等,教師可嘗試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發揮能力.
例如 教師在講解《能源可持續發展》中,教師要為學生布置探究工作,讓學生能夠學習太陽能用途概念等知識.物理屬于理性學科,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會有思路障礙存在,教師要糾正學生,防止學生思想錯誤,陷入僵局.比如教師為學生講解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太陽能熱水器、路燈等,學生通過教師的點撥,能夠進行思考和探究,找到正確答案[8].
5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物理課堂上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開展知識講解有著理想的教學效果,物理教師應通過構建問題情境和創設任務的方式開展講解,學生根據教師頒布的任務學生,循序漸進的完成學習目標.物理教師要培養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教師開展任務驅動教學要先培養自身能力,創新傳統教學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更好的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參考文獻:
[1]李忠.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幻畫報,2020(11):124.
[2]姜雪峰.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0(45):43-44.
[3]胡方揚.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0(24):154.
[4]胡曉華.淺談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以初中統編新教材中《傅雷家書》閱讀教學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0(04):37-39.
[5]柳宣.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以《摩擦力》為例[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3):172+174.
[6]王梅.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20(06):248-249.
[7]孫愛明.“任務驅動型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運用策略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1):25.
[8]梁海俠.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0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