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嘉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我國教育行業發展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促進新課改的落實,不僅可以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而且還是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關鍵。所以,本文立足新課改背景,研究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同時對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展開分析,并提出發展對策。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對策研究
新課改是圍繞我國教育現狀制定的改革標準。新課改明確了師生雙方的課堂關系,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由此可見,新課改的核心目標在于優化教育體系,引領教育回歸課堂,從而實現提高教育質量的目標,與此同時,也可以為學科教學發展創設更多的機會與契機。而分析當前我國新課改的執行情況可以看出,許多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并沒有嚴格貫徹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體驗及參與度,課堂活動設計不夠創新,缺乏吸引力。如何將新課改教育標準落實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課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育工作者更要形成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深入貫徹新課改教育標準,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提供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指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本文結合新課改背景,以蘇科版數學教學為研究對象,結合課堂案例闡述課堂教學方法,目的在于為初中數學教學發展提供指導。
1 ?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初中階段,數學知識內容比較豐富,包括有理數、無理數、二元一次方程、勾股定理、統計學和概率、不等式及不等式組等。為了讓學生在三年中完成學習任務并形成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學校每學期初都會精心安排教學進度,甚至很多學校已經細化到月、周及日。
例如,在特定周內,前兩節數學課需要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識,剩下的課堂需要對多層次題型進行訓練。簡而言之,學生需要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學習。作業往往也來自科任教師,無論學生成績的差距有多大,也無論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知識接受能力有何差別,所有練習題都是一樣的。這些練習題大多來自教師自制或教材章節后面的課后習題,以及部分教輔試卷。通過分析習題,發現大多數都是由基礎題、適量中難度題型及少數高難度題型構成。對于統一的教學模式而言,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管理的便利性,而且管理成本較少,當所有學生都根據這種統一進度學習時,學校與教師的壓力都會降低。
但在類似教學管理模式下,學生會存在學習負擔重和學習效率低的問題。新課改提出后,這種教學模式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首先,在數學課堂中需要精心設計豐富的教學內容及知識。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刻意識到作業量并不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核心,在課堂教學中圍繞教學內容設計精細化、特征突出的問題,并基于問題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所提升。這樣自然不需要靠大量的作業來鞏固課堂所學。其次,自主探究過程及小組合作方式,也能激發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2 ?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
根據以上論述可以得出,新課改的發展對數學教學改革提出了諸多要求。所以,筆者根據個人教學經驗,以蘇科版初中數學為例,闡述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策略和方法。
2.1重視目標引領,以核心素養為中心開展教學
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核心,精準把握數學課程中的知識,并在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中細化教學目標,通過階段性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目標,對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非常重要。
例如,教師可以對課程標準進行細化,形成教育三維目標。在三維目標指導下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拓寬知識視野。對于教學實踐而言,在課時安排方面也需要細化教學目標,提高目標的實踐性及可行性,讓學生享受問題解決后的快樂。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強調自主探究,比如在課堂中主動引導學生猜想,培養學生觀察問題、主動實驗、積極證明的良好習慣,和其他同學分享個人學習成果,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斷改正學習方法等。
以蘇科版“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的三維目標:第一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反比例函數的定義及常規公式,在看到反比例函數公式后能第一時間識別出來;第二目標是通過學習反比例函數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學生可獨立完成該部分內容的應用題與思考題;第三目標是開展生活實驗,尋找生活中與反比例函數息息相關的案例,并呈現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生活經驗,掌握反比例函數的具體用法。如在100米賽跑中,路程100米是不變量,時間與速度是變量,時間與速度就存在反比例關系。隨著速度的加快,跑完100米所需時間就越短;隨著速度的變緩,跑完100米所需時間就越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田徑場實地測算時間與速度的關系,并在觀察記錄中掌握反比例函數的生活案例。通過實踐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及記憶,另一方面還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與創新能力。
2.2 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提高學習質量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是新課改背景下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習過程,是學生和學科知識構建動態關系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接受、理解與鞏固課堂知識的活動。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思維特征及個體差異,不可過度追求結果而不重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
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過程往往生動有趣且富有個性,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學習與體驗機會。例如,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主動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各環節中。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學生的參與過程,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思維、情感及學習態度等。
在蘇科版“二次函數”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中,由于二次函數與之前的數學知識相比難度有所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感悟。教師可以開展翻轉課堂活動,讓學生擁有足夠的自主探究機會,圍繞二次函數教學內容設計問題,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更多樂趣,而且對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也有很大幫助。當然,教師在課堂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并幫助他們,重視課堂學習情境及氛圍的創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獲得知識。教師還要正確定位自身角色,成為課堂上優秀的引導者、組織者、管理者及合作者。
另外,在蘇科版“普查與抽樣調查”的教學中,教師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觀察發現,教師在講授該知識點時,往往存在忽略學生學習過程和主觀體驗的情況, 僅僅是照本宣科,將教材中關于普查與抽樣調查的案例傳授給學生,并沒有引導學生探索。對于這種問題,教師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體驗。例如,可以在課堂中開展普查與抽樣調查活動,專門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普查與抽樣調查項目,讓學生在課堂上對比普查與抽樣調查的關系。普查對樣本量的要求比較嚴格,通常為大樣本量,而抽樣調查不需要大樣本,只需要根據調查內容隨機抽查即可。隨機抽查中,可以利用隨機數字表法。要推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要過分依賴講授理論知識,要多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不要一味地依賴于書本知識,要多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
2.3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重視學生思維發展
邏輯思維培養及訓練作為數學教學發展的關鍵,教師更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眾所周知,思維是學生以感知為出發點,以思考、認知為加工過程,以語言表現或行為表現為終點而形成的心理活動。由此可見,學生思維和學習過程的心理機制存在密切聯系。新課改強調教學質量,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基于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勢在必行。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勾股定理是在以往數學知識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定理。勾股定理并不是硬生生、枯燥乏味的定理,其推導過程更有趣。不僅可以讓學生回顧以往的知識,而且還可以強化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理解。所以,教師要側重對勾股定理的推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推導,而不是直接在課堂上列出勾股定理的公式。通過數學定理推導過程,可以讓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水平。
以蘇科版“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教學過程為例。為了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很多學生在學習該板塊知識時,由于內容枯燥乏味,參與度不高,思維品質也得不到提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做圖形變換演示。例如,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課件動態展示正方形、矩形、菱形的變換。多媒體課件可以讓抽象的事物變得更具體,在動態呈現及直觀轉換中,學生可以掌握正方形、菱形及矩形的關系。在幾何中,矩形定義為四個內角相等的四邊形,即所有內角均為直角。從這個定義可以得出矩形兩條相對的邊等長,也就是說矩形是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矩形的特例,它的四個邊都是等長的。同時,正方形既是長方形,也是菱形。通過反復的動態呈現,可以達到強化學生記憶力與認知能力的效果,讓復雜的知識不再復雜,這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
2.4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學科存在較強的實踐性,且大多數數學問題都與生活息息相關。看起來生澀難懂又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通過在生活中應用予以具體化。基于此,教師要關注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解決生活問題,凸顯數學知識的生活性及實踐性。
例如,“統計與概率的簡單應用”與生活息息相關,各行業都離不開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師可以利用多樣性手段及方法為學生提供有趣的真實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提出統計學案例。比如,很多學生對買彩票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將買彩票當作課堂案例,為學生分析買彩票中的統計與概率知識,最后證明彩票中獎為小概率事件。在該教學案例分析中,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勤于操作與思考。在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時,首先要提出問題,其次要引導學生思考,最后在問題解決中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
2.5 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
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以提高。教師只需要依托信息技術呈現知識點,學生就可以結合信息化技術中的知識采取多樣化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通過對課件的觀看與分析,可以獲取到數學理論知識。特別是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學生在學習中對于互聯網的依賴性有所提升,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及新課改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授課模式,讓學生在吸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數學理解能力。如此一來,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例如,在“投影與視圖”的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依賴于數學教材,會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學習積極性降低。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投影及視圖,讓學生掌握圓錐與圓柱的關系,通過投影變化與視圖呈現,培養學生的幾何理解能力,讓學生的空間思維得以強化,并且也可以在課件中融入一些色彩鮮艷的圖形,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又如,在蘇科版“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關系解決生活問題。在課堂結束后布置如下作業:在圖上測量南京到蘇州的距離,然后查出南京到蘇州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公里,并通過單位轉換對比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關系,計算二者比值,也可以將當地的地名當作作業內容,要求學生實地考察,讓學生掌握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關系,并能在跑步、走路、騎車運動中學會控制速度,掌握出發地與目的地的空間距離特點,這也是積累生活經驗的一種教學方法。
3 ?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關注教學教學質量,基于新課改背景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本文以新課改為背景,對初中數學教學模式進行分析,然后圍繞蘇科版部分教學案例闡述課堂教學重點,為優化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提供理論支撐。
參考文獻:
[1]李建明.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試題與研究,2022(15):59-60.
[2]李紅玉.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討[J].學周刊,2022(17):50-52.
[3]交巴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2(13):84-86.
[4]何永龍.新課改環境下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提升[J].新課程,2022(16):182-183.
[5]王志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反思[J].科幻畫報,2022(04):104-105.
[6]石寶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2(04):37-38.
[7]王玉芳.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性研究[J].考試周刊,2022(15):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