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剛 李偉群* 趙旭東 岳歡 尹文華
(1.寧夏公路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寧夏銀川 750001;2.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湖南長沙 410075)
風沙運動過程是沙粒起動、不斷移動與沉淀的一個實質性變化過程。針對某一個地區實際情況,風沙流的運動狀態較多,主要表現為:對于沙粒數而言,其躍起明顯超過了跌落,那么便表現出風蝕狀態;若躍起數量低于跌落,那么便處于風積狀態[1];若兩者之間差異較小,則處于平衡狀態,也叫作非堆積搬運狀態。對于這一運動而言,地形、地貌、風沙、風向、地表粗糙情況、沙源等均是常見的影響因素,以上所提到的3種狀態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因素的改變而不斷變化的[2-3]。對于一個大環境而言,其地形不斷地變化,在不同區域往往會出現兩三種風沙狀態;對于小環境而言,地形變化的幅度較小,往往只存在一種狀態的風沙[4-5]。
對于這一方程而言,無需考慮氣體的壓縮性、源項因素。當氣流速度可視作不可壓縮流體時,考慮重力的影響[6]。建立連續性方程:

式中,ux、uy分別為速度在x、y方向的分量;φr、ρr為第r相體積分數與密度。
建立動量方程為:

式中,φg、ρg為氣相體積分數與密度;φs、ρs為固相體積分數與密度;φs+φg=1;fsg為氣相與固相之間的作用力;Ug與Us分別為氣相、固相速度;p為共享壓力;ps為固相壓力;g為重力加速度。
對此,本研究選擇標準k-?模型,將砂礫相設定為稀相,體積分數<0.03,在風沙流湍流運動中氣體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同時,也無需考慮氣體的壓縮性、源項因素。建立標準k-?模型運輸方程:

式中,kg為湍動能;μt為湍動粘度;εg為湍動耗散率;μt=為速度在x、y方向上的分量;為經驗常數;σk、σε分別為湍動能和湍動耗散率對應的普朗特數。
通過文獻調查和反復實驗,確定整個計算域X、Y、Z分別為400m、40m、150m。路面寬44m,邊坡坡率1∶5。路塹寬度50m,路塹高度6.25m。網格采用最新的Fluent meshing 技術生成Poly-Hexcore 網格,設置7 層附面層;總體網格數量一千五百多萬。
在這一模型中,選擇使用歐拉雙流體非定常模型。流場求解算法采用算法Phase Coupled SIMPLE。
左邊入口邊界采用Velocity-inlet,右側出口邊界采用Pressure-outlet,頂部和兩側采用symmetry,底部采用wall,流動介質采用空氣。
來流風速取10m/s。氣流的稀相為空氣,密度為1.225kg·m-3;固相設定為沙粒,密度設定為2600kg·m-3;對于風沙流密度而言,在這里選擇采取沙粒體積分數進行區分,并取值為3%;固相把沙粒考慮成粒徑均勻的沙粒,取該粒組的平均粒徑為0.1mm,假定沙粒為均勻球體。
以初始速度v=30m/s,沙粒相體積分數α=0.03為例,模擬風沙環境下沙漠公路風場特征。凈風下的沙漠公路速度云圖如圖1所示,可以看到當風途經左側路塹時,風速有一個減小,這是由于空間突然變大,從而壓力減小和風速減小。

圖1 凈風下的沙漠公路速度云圖
當有了沙粒之后,在路塹左右兩側坡腳形成了明顯的低速區,且上面風速較大。路塹的左側坡頂形成了明顯的高速區,從流線圖看出圍繞路塹風速加速。凈風和攜風沙相比,攜風沙在路塹的風速加速更加明顯,沙粒運動快,路塹底部有兩個低速區。
路塹右側頂部速度云圖如圖2所示,風經過路塹坡頂之后有個加速作用,在路面上方形成一個風速高速區,然而在地面有一個低風速區,容易造成公路的風蝕和沙粒沉積,應采取防護。

圖2 路塹右側頂部速度云圖
據了解,同沙床面距離0~20cm 的沙粒而言,主要表現為蠕移、躍移運動方式。路塹作為沙粒運動的障礙物,能導致風沙流的運行速度降低,沙粒沉落,形成積沙現象。貼近地面的風速受到地面粗糙度的影響,風速急劇下降,小于起沙風速,故部分沙粒在路塹和路面沉積。
t=1s時,在路塹底部沙粒積聚到一定程度,隨著風沿著坡腳的沙粒上移到公路路面。
t=5s時,在路塹的底部和右側已經有很多積沙,而左側由于重力和風速作用積沙很少運動,直接沉積在底部和右側,然后接著上移到路面。
t=10s 時,在路塹左側開始有風沙沉積,而底部和右側路塹積沙已經大量沉積,路面積沙嚴重。此后沙粒一層層加厚,但是沙粒的堆積形態一直不變。在左右兩側坡頂,左側沙粒由于受到重力和風作用很難沉積,都是再次躍移;右側沙粒由于建筑物受風會導致風的加速作用,此處地面上部風速高于其他,而下面風速小,從路塹吹上來的沙粒躍依后沉積。
(1)在凈風條件下,風場在路塹處風速變低。在風沙條件下,風場在路塹左側頂部出現了一個高速區,路塹底部兩側和公路左側3個低速區。在公路左側有一個加速區和減速區,在近地面速度降低,隨著高度上升有個加速。
(2)沙粒在風的驅動下開始躍依。t=1s時,沙粒最開始在路塹底部沉積,當底部沙粒沉積到一定數量沙粒再次躍依。t=5s時,沙粒隨著風躍上坡腳到公路,風沙開始在公路沉積。此時的坡底和路塹右側沙粒已經大量沉積,沙粒持續移動。t=10s 時,路塹和公路積沙形態固定,只是一層層加厚。公路的左側,有風速高速區,沙粒很難沉積,只會再次躍依。
(3)針對本工況,通過路塹開挖來保護公路,防止沙粒在公路沉積或者延遲沙粒在公路沉積的時間,可以在路塹的底部采取固沙措施,在底部右側采取阻沙措施防止沙粒躍依上公路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