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的出臺,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課程教學從以學科為中心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成功轉變。如何全面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如何將其與學校教育有機整合,加強學生與現實社會生活聯系,培養富有生活氣息、適應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人才,是學校、教師需深度探究的課題。而校本課程的豐富化、多元化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深度研究推動核心素養落地的“五育并舉”校本化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五育;開發;研究;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4-0132-03
隨著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的出臺,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課程教學從以學科為中心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成功轉變。如何全面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如何將其與學校教育有機整合,加強學生與現實社會生活聯系,培養富有生活氣息、適應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人才,是學校、教師需深度探究的課題。筆者選立“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課題進行研究,把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依據和出發點,以此為學校的課程體系建設指明方向,使教師的教學實踐有章可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1.研究目的
(1)深化多元智能理論下的個性化教育研究,讓每個學生都以最擅長的方式學習,并獲得最優發展。(2)加大教師進行專業研究的力度,讓教師基于教學實踐的思考與探索,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2.研究意義
(1)理論價值。在相關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編著校本課程,以此豐富課程內容,彌補現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在運用中存在的不足。(2)實踐價值。研究積累的資料、實踐與理論建構的范式、學科校本教材的編制與實施等實踐數據可為同類學校,特別是區域校本的應用性研究提供實踐指導和參考范本。
3.核心概念的界定
(1)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包括文化基礎(人文底蘊、科學精神)、自主發展(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實踐創新)三方面內容。(2)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理念、要求,結合校情、學情,教師可充分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把校本課程開發與核心素養的培養結合,把評價與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結合,促進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全面發展。
1.研究目標
(1)開發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體系。要研究各類校本課程的制定原則;構建涵蓋每個學料、不同學年的校本課程體系;為校本課程提供各學科的專業理論依據;設計各學科校本教材和活動方案。(2)落實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初中校本課程教學實踐。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尊重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使不同個性、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有所發展。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是著重提高教師的課程研究意識和實踐意識,提高教師的科研實踐能力、理論建構能力和創造性實施課程的能力。
2.研究對象
本校全體學生。
3.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觀察調查法、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經驗總結法。
4.研究內容
(1)對核心素養和教材、課程標準的解讀研究,對校情和學情的分析研究。研究核心素養培養與校情、學情相結合的問題,制定適合本校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校本教材。(2)構建關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的校本課程實踐體系。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就是通過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及創新意識。
5.研究進程
(1)準備階段(2018年1月~3月):研究課題前期論證,成立研究課題組,填寫課題申請報告,申請立項,擬定研究方案,收集、分析研究文獻,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2)實施階段(2018年4月~2020年1月):從學科本位延伸,研究適合校情、師情和學情的校本課程。中期成果評估。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的進一步實踐,不斷修訂校本課程。(3)總結階段(2020年2月~5月):整理課題相關材料。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編輯出版有關論文,完善研究報告,總結經驗,提出結題申請,開展課題總結匯報活動。
結合學校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特色實現跨學科整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提供空間,真正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要。
1.主要成果
(1)研究并完善了校本教材開發的基本流程。成立校本課程開發工作室,結合核心素養和課程標準,制定課程架構,并進行反復論證,組織編寫校本教材,編訂校本課程教學實施細則(課時、課表安排、指導學生選課、評價細則等)。(2)出版校本教材。課題主持人劉國權出版《核心素養視域下課程開發與實踐》專著,并在中國教師網做“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初中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的專題講座。校本課程開發工作室教師共編訂了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地理、體育7個學科的校本課程,正式出版了10本校本課程,其中語文、數學、地理各2本,初步形成了學校校本課程體系,豐富了學校課程文化建設。
基礎型校本課程:為幫助學生總結運算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校本課程開發工作室編寫了《計算訓練段段清》。本書習題配備面向全體學生,既注重基礎知識的靈活應用,又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以此逐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運用意識。拓展型校本課程:地理、音樂、美術和體育校本教材屬于拓展型校本課程。地理學科編寫的《環境教育》將環保教育滲透到其他科目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豐富知識儲備的同時實現道德素養的提升。音樂學科編寫的《音樂》收錄的音樂教學素材具有一定深度,可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推動音樂教育的長遠發展。美術學科編寫的《美術》與時俱進,實現從單純考慮學生的興趣到從多個角度關注學生審美趣味,從只考慮課程新鮮度到兼顧視覺性與實踐性,從散點式課程開發到課程系統化、風格化的整體安排。體育學科編寫的《體育與健康》選取有利于學生掌握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體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真正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延伸型校本課程:語文和英語校本教材屬于延伸型校本課程,體現出本校的特色化發展方向。學生的學習應是帶著問題和生活體驗去感悟和交流的過程,并成為課程的體驗者、開發者和創造者。例如,語文教材的“平常生活”單元主要是寫人記事類記敘文,意在教會學生從平常生活中感悟生活之味,發現美麗瞬間;“繽紛自然”則是寫景狀物類的文章,意在引領學生領略自然之美;“人生百態”精選近現代經典短篇小說,讓學生淺嘗人生百味,并通過語言的積累提升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思想修養。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英語校本教材能讓學生多角度了解英語。其中,“英美原聲經典影視賞析”為學生創設出真實的情境,可讓學生通過演員的表情、動作形成英語語感,提升英語思維品質。
2.主要成效
(1)探索以校本課程為載體的教學策略與學習方式。為充分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在校本課程開發與使用的過程中,本校探索出以下富有成效的校本課程實施策略與學習方式。1)興趣驅動式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例如,在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針對學生知識儲備有限的情況,教師以學生的興趣點喚起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即讓數學教育回歸生活,服務生活。2)情境再現式學習。例如,創設情境可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英語,進行交流。英語校本課程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選擇了電影欣賞、經典對白賞讀、電影配音等環節為主要內容,起到激勵、喚醒和鼓舞的作用。3)構建知識結構式學習。基于核心素養的理念、要求以及學校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辦學條件,教師在教學中對校本課程進行科學合理規劃、開發、實施及評價。
(2)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執教能力。1)學習新課程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讓教師有了更多的課程決策權,成為課程的編制者、實施者、評價者,參與過程中形成的意識與能力對教師的成長也具有積極促進作用。2)改變思維方式,發展創造性思維。教師積極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優化教育教學手段、教學過程,并不斷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可促進自身教學思維的創造性發展。3)落實核心素養,創新教學方式。校本課程的開發可發揮教師的創造潛能,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以此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辦好特色學校。
(3)以人為本,全面育人。校本課程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注重培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1)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多元選擇。本校的系列校本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鮮活載體。例如,音樂組的教師在開發校本課程時,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側重內容的個性化選擇,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方法選擇和內容選擇,體現了教育內容的多元性和選擇性。2)滿足學生差異發展的個性化需求。例如,美術組教師在開發校本課程時,注重美術專業內容的設置,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個別指導,做到因材施教,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搭建舞臺,以此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3)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英語教學中,受課時所限,學生進行英語口語表達訓練的時間較少。英語教師通過校本課程引導學生了解西方基本的做客、餐桌禮儀,了解西方的典型餐飲文化,逐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口頭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4)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例如,美術組在校本課程中選擇經典藝術作品,講解其中的創作技法,鼓勵學生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1.存在的問題
(1)專業性不強。校本教材開發缺乏專家的引領,教師對教材的把控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2)在校本教材的使用中,部分教師缺乏靈活性,導致學科特征不明顯,趣味性不足。
2.今后設想
進一步研究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如何凸顯學校文化特色,并引導學生參與校本教材開發,體現校本課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校本課程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有利于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學校特色化發展。相信,經過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努力,校本課程的開發、設計將更加成熟,校本課程也將進一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李楚恒,胡昌平.新疆兵團中小學校本課程建設的探索———以胡楊中學為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1(02).
[2]陳玉云.中學校本課程開發的機制探究[J].天津教育,2004(01).
[3]常利平.試析校本課程開發中學校共同體的角色轉變[J].邯鄲學院學報,2005(01).
[4]袁青青.中學校本課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9.
[5]林華貴,林洪,林棋.中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啟示———以福清元洪高級中學校本課程開發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07).
In-depth Research on School-based Implementation of"Five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e Competence
Liu Guoquan
(Xiao Hong Middle School, Harbi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Chines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core competence and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teaching has successfully changed from discipline centered to student development centered. The core issue of integ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cial quality and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is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and students life. The enrichment and diversific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lement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school-based strategy of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five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e competence.
Key words: corecompetence;five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school-based curricul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