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茹
[摘 ?要] 枯燥、單一、重復的課堂練習已經成為小學生學習的一種負擔,想要讓學生喜歡上課堂練習,需要教師從自身的教學智慧出發優化課堂練習設計。實踐證明,具有科學性、趣味性、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可以牢牢把握學生的興趣點,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專注力,讓學生“練”有所獲,“練”有所樂,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關鍵詞] 課堂練習;科學性;趣味性;針對性
新一輪課改實施以來,數學課堂練習設計受到了各種詬病。多數情況下,學生中或呈現“數學有用,學了卻不會用”的情形,或呈現學優生因“吃不飽”原地踏步而學困生因“吃不了”而苦惱厭學的情形,又或是學習主體參與意識不強,一些富有創造性的優秀學生很難脫穎而出等情形。其實,與新課教學一樣,課堂練習活動是極具反饋性和創造性的課程資源,甚至比新課教學更具有培養創造性的價值,因為學生在探究創造性練習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加直觀的體驗。關鍵是,需要教師通過創新的課堂練習設計途徑,才能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文章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分析創新練習設計的“科學性”“趣味性”“針對性”三大原則,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練習的改革與發展,讓學生“練”有所獲、“練”有所樂,提升學習效果。
一、把握科學性,提升學生智能
課堂練習在教學中不可或缺,一些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的時候,為了追求深廣度,就會有意識地通過變式基本題來誘導學生犯錯,以培養小學生的審題能力。當然,這種做法是可以嘗試的,但是由于一些教師在變式時不夠嚴謹,使得練習脫離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學習經驗,從而導致解題時無法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甚至有時會誤導學生。因此,教師設計課堂練習首先需把握科學性,準確定位知識結構中的重點與難點,結合學生的思維特征和認知發展水平進行科學設計,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回避教學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尷尬”,還可以讓學生的數學練習更具有效性。
例1 ?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練習:判斷以下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位對齊,可從高位算起。( ? ?)
師:請在獨立思考之后,說出你的答案。(學生思考)
生1:我認為不對,計算法則中已經明確規定“需要從個位算起”,那這里“從高位算起”顯然是與法則相違背的,所以我認為答案應是“×”。
生2:我覺得是對的。在遵循“相同數位相加減”的原則之下,從高位算起也一樣可以算出正確的結果,計算法則僅僅是優化方法的總結,并不是唯一算法,所以我認為答案應是“√”。
……
簡析:教師出示本題的本意顯然是為了檢測學生對筆算加減法法則的認識和理解,并未深入研究本題中還存在“算法多樣化”等問題,從而使得本題引起了學生的“糾結”,令教師無所適從。基于以上情形,教師可對原題進行如下改編:“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位對齊,一般情況下從個位算起”,這樣的練習想必學生判斷起來再無疑慮,也能達到深化對新知的理解的相同效果。
二、彰顯趣味性,滋潤生命成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數學的喜愛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并在興趣盎然中推動數學學習的高效前行。然實際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數學練習的感知是枯燥、乏味,因此,倘若我們能在學生的興趣點上大做文章,讓課堂練習彰顯趣味性,則可以喚起學生的探究欲,讓學生從興致勃勃到深度探索,從深度探索到體驗成功,再由成功的體驗中產生新興趣,進而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
1. 生活化練習
眾所周知,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設計課堂練習時,教師有意識地溝通好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則可以建構起學生對練習的興趣,促進數學學習的良性發展。
例2 ?中位數
練習:(1)請班上5名身高相差無幾的學生到講臺上來,讓學生思考什么數據可以代表這5名學生的身高一般水平,并說明原因;
(2)現在將5名學生中的1名換成最高的王強(王強身高170厘米),讓學生思考什么數據可以代表他們的身高一般水平,并說明原因;
(3)現在5名學生中的1名蹲下后只有這么高了,讓學生思考此時什么數據可以代表他們的身高一般水平,并說明原因。
簡析:由于教師的選材源于學生本身,學生的參與度極高,使得問題的解決高效而順暢。同時,學生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不僅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同時對教學重難點“當出現極端數據時,中位數就是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2. 多樣化練習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單調的書面練習常常讓學生抵觸、頭疼,而創意新穎的課堂練習卻深受學生喜愛,尤其是與活動掛鉤的練習備受歡迎。既然如此,教師何不根據學生喜好去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練習,如實踐性練習、探究性練習、口頭練習等,讓學生在多樣化練習中綻放光彩。
例如,教完“小數的大小比較”,教師不妨設計一個有趣的猜數游戲來鞏固新知;又如,學完“年、月、日”,教師可以安排一個查找資料的活動來深化認識;再如,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制作長方體、正方體的活動來鞏固提升等。在這樣豐富多彩的課堂練習下,學生的生活積累自然得到了豐富,數學知識也得到了及時鞏固,更重要的是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是最有趣的、最有價值的、最具有魅力的。
3. 開放式練習
傳統練習設計特點單一,即條件確定、答案唯一,這樣的練習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十分不利。開放式練習相較于傳統練習而言,不僅具有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作用,還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適時設計開放式練習,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創造空間,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例3 ?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練習:請試著比較8/9和7/8的大小,比一比誰的方法多,誰的方法好。
這一練習的拋出,勾起了學生的挑戰欲,學生在思考和嘗試之后,出現了登臺展示不同方法的精彩場面,得出以下4種比較方法:通分比較;轉化為小數比較;從分數基本性質出發,將兩個分數轉化為同分子分數進行比較;根據1/9<1/8,得出8/9>7/8。
簡析: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探究并得到不同的比較方法,前兩種方法當然是每個學生都能想到的,想到第三種方法的學生也占了相當一部分,能想到最后一種方法的雖然寥寥無幾,但值得欣慰的是,每個學生都能比較有信心地闡述自身的想法。可見,開放式練習的靈活設計可以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發展,并獲得成功體驗。
三、關注層次性,促進思維發展
一些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為了達到全面的效果,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通過題海戰術來訓練學生,這樣高強度的練習下,學生往往感到枯燥無味,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課堂練習是對知識、技能、方法的檢測,是教師從教學的重難點出發設計的教學活動,具有層次性的練習不但可以減輕學生的練習負擔,還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從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出發設計練習,并在學生熟練認識和掌握基礎知識之后不失時機地拋出精心挑選的層次性練習,讓學生在即時運用中感受層次性練習的優勢,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層次練習中“跳一跳,摘果子”,促進思維的自然發展。
例4 ?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
層次1:簡便計算。
(1)35+240+25 ?(2)56+75+44+15
層次2:簡便計算。
(1)(72+72+33)+(67+28)
(2)(143+69)+(57+131)
層次3:以下各題中,能簡便計算的請簡便計算。
(1)(96+49)+157
(2)(92+58)+(45+108)
(3)(68+76)+32+24
層次4:計算2+3-4+5-6+7-8+9-10+11-12+13-14+15
簡析:以上層次性練習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權,讓每個學生可以量力而行,在深度思考和探究之后品嘗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數學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學習信心更加充足,學習能力自然也就更高了。
總之,科學有效的課堂練習,可以牢牢把握學生的興趣點,提升學生的專注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識技能,最終讓學習成效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我們一線教師需做好課堂練習的編制與設計,讓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和層次性的課堂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