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軍懷
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作業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重要意義,是小學生知識鞏固、技能掌握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雙減”政策背景下,其對家庭作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數學教師就需要注重作業設計全過程的優化,以實現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其充分掌握數學知識的目的。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家庭作業
小學數學是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一門學科,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事物都和數學教材中的知識極其相似,也正是因為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學生才能學精、學好數學知識。而家庭作業屬于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要求教師要充分關注家庭作業的設計,但是,在布置作業時,普遍存在作業內容、作業量、形式相對單一且欠缺新意的情況,這就無法滿足“雙減”政策中“減負”的要求,所以,需要對家庭作業的布置做出改革。目前,數學教師已經對教學方法與模式進行了相應的優化,但是對作業還沒有進行相應的優化,在家庭作業的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雙減”中的“減”并非是減教學效率與質量,而是減輕學生自身的課業負擔,因此,數學教師就需要促進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科學、合理化布置,以使“減負”得到真正落實。
1?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現狀
1.1家庭作業的設計內容現狀
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的相關內容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立足作業的完成時間。在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進行調查時,可設計相應的問卷調查,即“每天完成數學家庭作業通常要花費多長時間”。通過該問題進行調查可知:低年級的小學生完成家庭作業通常需要花費約15分鐘;中年級的小學生完成作業花費約25分鐘;高年級的小學生完成作業花費約40分鐘。由此可知,小學生完成家庭作業所花費的時間,通常是隨著年級的不斷增高而逐漸延長。第二,立足作業的設計質量。在對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質量進行調查時,教師通過“你喜歡完成數學家庭作業嗎”“你認為作業設計的內容是否合理”的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約60%的小學生都比較喜歡完成數學作業,表示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設計內容是合理的;30%的小學生偶爾會喜歡完成數學作業,表示數學作業的布置內容合理;10%的小學生不喜歡甚至討厭完成數學作業,表示家庭作業的具體內容需要進一步改善。由此可見,家庭作業的設計質量相對較好,但還是有一定的改善空間。第三,立足內容的難易程度。數學教師通過“你覺得數學家庭作業的內容難度大嗎”的問題進行調查,其中,60%的小學生認為數學作業相對較為簡單,30%的小學生認為數學作業的難度一般,10%的小學生認為數學作業相對較難。由此可見,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在具體設計上相對簡單,缺乏一定的挑戰性以及差異性。
1.2家庭作業的設計形式現狀
立足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具體設計形式,數學教師可通過“完成的數學家庭作業都包含了哪些類型”的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其中,90%為書面作業,5%為實踐性作業,5%為口頭作業。由此可見,在對小學數學家庭作業進行設計時,其形式更加偏向于機械、枯燥的書面作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缺乏聯系,致使數學作業缺乏實踐性、開放性、創新性以及趣味性。
1.3家庭作業的設計方式現狀
目前,大多數小學生已經習慣于每天依據相關要求、統一完成家庭作業,并在第二天交給數學教師批閱。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具體設計方式通常會對學生學習以及運用數學知識造成直接影響。在了解家庭作業具體設計方式后,教師可以通過“你喜歡什么樣的作業方式”“教師應該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家庭作業設計嗎”等問題進行調查,并了解到,60%的小學生更加喜歡自主選擇的作業形式,25%的小學生則更偏向于完成統一的作業,15%的小學生呈現出無所謂的態度。由此可見,當前小學生有著明顯的自主意識,更加擅長依據自己的意愿進行家庭作業的選擇與完成。面對第二個問題,僅有2%的小學生選擇“應該”,30%的小學生會選擇“有時應該”,68%的小學生則選擇“不應該”。由此可見,大多數數學教師不會按照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家庭作業,并沒有關注到小學生自身存在的差異性會影響到學生自身的數學素養提升。
2?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的優化策略
2.1布置多元化的家庭作業內容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注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和學生生活的關聯性,立足生活化的作業設計,既能拉近學生和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又能使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充分體會數學知識所具有的實用性,以調動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與此同時,數學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生活化作業,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解決及探究,以深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同時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例如,教師完成了“三角形”的內容講解后,可設計相應的家庭作業:“大家在課下思考現實生活中的三角形都運用到了哪些方面,然后將其畫在數學作業本上。”在完成“年、月、日”的知識講解后,數學教師可以把數學教材當中的實踐活動當作家庭作業,讓學生自制年歷,引導學生依據自身的想象與理解進行年歷的設計與制作,可突破傳統,電子版或者手繪版均可,但是不能夠抄襲。通過這種家庭作業的布置,不僅能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立足生活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實現知識的有效鞏固,以促使學生形成相應的實踐能力,并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除此之外,數學教師在進行家庭作業布置的時候還需要注重學生學習視野的拓寬,注重作業內容的創新,也要與其他的學科知識積極融合,如和科學、語文、道德與法治等學科有效融合,從而使數學學科的家庭作業更具綜合性,并促使學生高效完成作業的同時學習到其他學科的知識,以發散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2.2布置多元化的家庭作業形式
“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形式也趨向于多元化,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完成作業的主體多元化。教師既需要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作業,也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合作的形式完成作業。比如,面對生活化應用題的時候,可引導學生進行應用題情境演繹,通過互相合作實現數學問題的有效解決,以促使學生提升組織協調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第二,完成作業的方式多元化。數學教師既需要設計書面作業,也需要設計口頭作業和實踐作業,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2.2.1口頭復述類的家庭作業
對于剛入學的小學生而言,其認識的字相對較少,自身的動手能力也比較差,數學教師可設計一些復述性或者思考性的家庭作業,引導學生經過簡單思考,以口頭表述的形式進行想法表達,讓教師或者家長加以記錄。
首先,背誦類型的家庭作業。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學習主要為四則運算,比如“十以內的加減法”“乘法口訣表”“多位數加減法”等都是基礎知識,需要學生熟練背誦并掌握。依據傳統布置數學作業的形式,可引導學生在家大聲朗讀,但是,這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是無法集中精力進行學習的,且記憶效果也不好。而“雙減”政策背景下,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形式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如獎勵法,可通過背誦類的家庭作業布置,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知識背誦,由家長檢查并上傳視頻,當學生背誦正確后,可獎勵給小學生一朵小紅花。
其次,調查類的家庭作業。調查類的實踐作業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而且還能與生活相貼近,促使小學生在生活中自覺運用數學知識,并學會發現、分析與解決相關數學問題,以實現學生自身的數學思維鍛煉。就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其開展調查活動,如同學文具的應用情況調查、公園開門關門的時間調查等。經過平時的常規調查,促使學生形成相應的觀察能力。另外,在課后作業布置時,需要與課堂教學時間有效結合,對小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此時,教師可以通過針對性的調查類作業,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明確學生間存在的差異性,注重因材施教的落實。作業布置需要關注到作業的層次性,以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完成相應的作業,從而使每位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與提高。
2.2.2操作類的家庭作業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更需要注重其綜合能力培養。因此,可通過具有操作性的作業設計,引導學生通過操作類作業做到自主思考與探究,以促使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提升。例如,數學教師完成了“立體圖形”的教學后,可以引導小學生在家中搭積木,一邊玩積木,一邊說出拼出的圖形。另外,在學習平面圖形時,可以讓小學生把已經學習到的立體圖形經過拆一拆的方式轉化為平面圖形,以促使學生充分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存在的關系。
2.2.3游戲互動類的家庭作業
小學生都比較喜歡玩游戲,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作業布置時就可以適當融入一些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互動,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例如,當完成“認識方向”的教學后,教師可將作業本設計為棋盤,讓小學生依據相關要求設計不同的路線。當小學生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或者困難的時候,可在問題或者困難的地方標注東、南、西、北各個方向,對不同方向進行嘗試,以確保最后找出正確方向。在游戲類作業設計中,還能讓學生家長與學生積極互動,家庭成員中,一個負責指揮、一個負責操作、一個負責當裁判,全家一起參與到游戲中,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隨時說出棋子和棋子的方位關系。除此之外,數學教師還可以將無趣、枯燥的計算題設計為骰子或者撲克游戲。以撲克游戲的家庭作業游戲設計為例,家庭中選擇兩名成員,各自隨機抽取一張撲克牌,讓其搶答兩張牌上數字的和與差,若搶答正確,則加上1分,而錯誤則扣掉1分,先得到10分的是獲勝者。同時,撲克游戲還可以開展20以內加減法的運算,以此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鍛煉,實現對加減法計算的鞏固,從而使學生高效完成家庭作業。
2.3布置多元化的家庭作業
小學生的個性是多樣的,面對不同的作業是具有不同喜好以及情感態度的。鑒于此,立足于“雙減”政策的家庭作業高效設計需要注重作業的層次化,注意相關要點:第一,作業內容是能夠選擇的,學生受其家庭背景及自身情況所影響,掌握的數學知識也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想要防止小學生在學習時出現“吃不下”“不夠吃”等狀況,數學教師就要依據這種差異,設計難度不同、內容不同的家庭作業,引導小學生依據自身情況進行自主選擇作業,以增強學習效果。第二,家庭作業的設計需要注意分層。數學教師可依據小學生的考試成績,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層級:A層的學生有著良好的數學基礎,可以對其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適當拓展,分數位于85~100分;B層的學生有相應的數學基礎,可以完成相應的課程目標,分數位于60~85分;C層的學生為學困生,能夠跟得上教師的節奏,學習比較吃力,分數低于60分。例如,完成“長方形的面積”相關知識講解后,數學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相應的家庭作業,A層學生的作業可設計為:長方形的寬度減少2米,其面積減少了14平方米,如長度增加了3米,其面積就會增加12平方米,請問長方形本來的面積為多少?B層學生的作業可設計為:一塊長24米、寬18米的長方形菜地,若使用其2/3的面積種植西紅柿,剩余的面積種植茄子,那么,西紅柿種植面積相較于茄子種植面積要多多少?C層學生的作業可設計為:3平方米=()平方分米;作業本的寬度為17(),長度為25(),面積是多少?層次性家庭作業的設計,不僅能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而且還能減輕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壓力,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
3? ?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背景下,作業并非重復的形式,而是多元化的。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作業內容、作業形式、作業層次的有效設計,培養小學生的表達能力、探究能力,以促使小學生充分掌握相關數學知識,減輕其學習數學的壓力。
參考文獻:
[1]劉莉.“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小學教學:數學版, 2022(2):12-16.
[2]林三綠.“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優化的策略[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9):2.
[3]彭正宗.“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 2022(10):71-73.
[4]孔繁晶.控量減負,創新增效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8):29-34.
[5]朱玉芳.“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2(6):77-78.
[6]余兆君.“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優化探微[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3):78-79.
[7]丁惠祥,張芳英.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與評價[J].上海教育科研,2011(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