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林
摘 要:現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受到人們的重點關注。小學數學知識的邏輯性較高,雖然小學生的思維與智力在逐步成長,但也無法完全理解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在計量單位的知識學習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學生無法將書本知識內容與實踐聯系在一起,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差,其數學邏輯思維也得不到很好的培養。對此,筆者將重點針對小學數學計量單位的教學策略展開探究,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創新教學方法,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也將更加牢固。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量單位;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2-0172-03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units of measure in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
GUO Xiaolin (Yangzhai Primary School, To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Nowadays,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e logic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knowledge is relatively high. Although the thinking and intelligenc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gradually growing, they cannot fully understand the logic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Students will encounter many problems in the knowledge learning of units of measurement, and cannot link the content of book knowledge with practice. As a result,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is poor, and their mathematical logic thinking cannot be well cultivated. In this regard, the author will focus on exploring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measurement unit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and their mastery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will also be more solid.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Unit of measurement; Teaching strategy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其知識內容多數為基礎知識,一方面涉及生活中的實踐應用,另一方面涉及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應用。在數學計量單位的學習中,一方面需要學生對計量單位進行靈活掌握,另一方面也需要學生在生活中或者未來的工作中利用計量單位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現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目標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并沒有注重計量單位的教學,學生對其相關的知識內容也無法完全理解與掌握,進而學習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不到保障。
1.計量單位教學現狀分析
在小學教學中,常用的計量單位有時間、長度、面積等,在教學當中,會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雖然計量單位總是在學生周圍出現,但是因為沒有進行觀察與分析,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計量單位的重要性,對計量單位其實比較陌生。所以,想要讓學生樹立計量單位思想十分困難。
第二,在計量單位相關的課程中,教師一般都是讓學生去看一看或者聽一聽,很少讓學生可以自由想象,缺少體驗,導致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并沒有深刻的體驗。
第三,在進行計量單位的教學時,教師的目標一般只有兩個:其一,建立學生關于計量單位的概念;其二,公式換算。因為很難為小學生樹立計量單位概念,這一目標也很難操作,大部分教師都把教學時間及重點放在換算上,讓學生覺得十分枯燥乏味。
第四,在計算單位的教學課堂上需要準備很多的教學教具,這為教師的準備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為了簡單操作,大部分教師都會通過圖片或者動畫的方式來替代實物,而如果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就會錯過,讓學生印象不深刻,很難樹立計量單位概念。
2.計量單位教學的價值
在小學數學計量教學中,因為此課程比較抽象,對于生活經驗不足的小學生而言有很大的難度,需要先想象相應的標準,但是計量單位中包含多個領域,所以學生很難面面俱到。小學生在學習計量單位的時候很容易有以下問題:因為沒有在生活中認識,所以在學習后也不會在生活中應用,只是簡單地記住,不能形成記憶,也不明白學習計量單位的必要性。開展計量單位課程,不但是為了讓學生可以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還讓學生通過單位換算學到思維發散,讓學生可以對世界有客觀的認識。所以,開展有效的計量單位課程,能增強教師對此課程的把握,在準備充分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拉進教學和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應用計量單位。
3.在計量單位章節教學過程中暴露的問題
(1)重視計算、輕視認知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下,明確提出要注重計量單位的教學,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教學的方向與教學重點,促使學生在計量單位的學習中可以靈活掌握知識內容,教師的教學觀點轉變的同時,課堂教學形式也有所變化,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在數學計量單位的教學課堂中,很多教師都過于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也主要以計算練習開展教學,學生對計算的過程以及計算的意義并沒有完全了解與掌握,學生對數學的計量單位也沒有明確的認知,學生的計算能力得不到提高,對計算學習也毫無興趣,學生的思維以及邏輯能力提升也受到限制。
(2)重視進率、輕視原因
現如今,大部分數學教師在計量單位教學中更為重視進率,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能力教師并不關注,學生單純地進行計量單位的選擇與計算,在學習中死記硬背,在單位換算的過程中對其換算的關系沒有完全了解,對換算的原因也沒有清晰的認識,進而課堂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學生的計量單位計算能力無法提高。
(3)重視部分、輕視整體
在計量單位的教學中,經常會有一些與實質性計量不相同的計量單位,例如,米、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千克、噸等單位。在小學課本的計量單位學習中,知識內容都放在同一個單位中進行學習,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過于注重內容的講解,教師并沒有注重將計量單位之間屬性的不同進行重點教學,學生對各個計量單位之間的關系無法完全理解,學生在互相對比的過程中也感受不到學習的深度,學生對整體計量單位的了解不完全,進而每個計量單位的內容學生都無法完全掌握,課堂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
4.計量單位教學應對策略
(1)實物直觀感知計量單位內涵
計量單位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實物直觀感受的學習,通過實際物體了解計量單位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能在學習中感受到物體的實際性。教師在小學計量單位的教學中要注重開展直觀性課堂,將圖標或者實際的物體作為基礎實物開展教學,進而將計量單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教學講解,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能得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以提高。學生在直觀的活動學習中可以對計量單位的知識產生理性的認識,有利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例如,在教學小學“面積”相關的計量單位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圖片為學生直觀展示一厘米以及一平方厘米的兩種圖形,學生能對比厘米與平方厘米兩種數學單位之間的關系和區別,也能更為直觀地了解到厘米是單一的線的長度,而平方厘米是長與寬都具備的一個平面的面積。直觀性教學之后,教師讓學生實踐動手,繪畫出為三厘米的線段以及面積為四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學生在直觀的圖片對比中了解計量單位不同的形式,對計量的本質有更為清晰的認知,也不會混淆長度與面積之間的單位,在繪畫中也能準確地表示,計量單位應用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得以保障。同時,學生對數學計量單位的邏輯性也有更為深入的認知,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也得以提高。對計量單位有了實際、直觀的感知,形象思維以及抽象思維才能得到提高,知識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提高,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幫助。
(2)實踐活動積淀計量單位表象
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都不能用語言或者思維去傳遞,這些東西需要人們親自去感受,也需要人們更為實際地感受和操作。這種思想和觀點也可以應用在數學的計量單位教學課堂中。很多計量單位無法用語言或者物體去形容,但可以親自感受,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創建計量單位感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際感受計量單位的區別,進而促使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其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以保障。例如,在學習“毫升、升”“克、千克”之間的關系時,學生光用眼睛看或者思維思考是無法了解的,兩者計量單位之間的轉換需要學生更為實際的接觸與感受,學生才能充分地將知識進行理解與應用。對水的測量單位主要以毫升、升等相關的計量方式為主,但毫升與克之間的表示也較為相近,教師讓學生思考,一瓶五百毫升的礦泉水的重量是多少,學生可以更為實際地對礦泉水進行測量,學生在測量中對重量更為直觀地感受,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能積淀更多的知識,學習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知識與計量單位之間的轉換與實際應用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3)拓展延伸鞏固計量單位應用
在數學計量單位的測量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以及創造思維,這樣的教學方向才能跟上社會與時代的發展。現今社會更加需要多樣化的綜合性人才,新課程改革中也對教學方向進行轉變,進而教師要拓展延伸鞏固計量單位的應用,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對計量單位有更為實際的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應用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在拓展延伸鞏固應用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在生活中能實際應用的實例進行列舉,進而增強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實際感受,也確保學生在體驗中逐步產生感悟,計量單位的使用也能更加靈活。例如,在學習長度的計量單位時,教師在教學之后可以結合生活內容為學生拓展知識延伸與鞏固。教師讓每個學生測量自己家到學校的距離,學生可以自主創新測量方法。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過程,讓學生可以實際測量并使用計量單位。有的學生用步測,有的學生用皮尺測量,有的學生用時間測量距離并綜合計算的方式。不同的方式都具有不同的優勢,也體現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計量單位知識的掌握能力。對此,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并讓學生可以在知識延伸拓展中掌握更多計算應用的方法,進而促使計量能力得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以保障。
(4)增加學生學習體驗
在計量單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建立真正操作的體驗課堂,讓學生能明確計量單位學習的意義和價值,也確保學生能更為自主地學習并將其知識應用到實際測量中。在計量單位的重量教學中,很多學生對重量并沒有實際的感受,在生活中對重量以及計量單位的計算也不會靈活應用。對此,教師可以根據生活中的物體讓學生實際操作切割,進而讓學生體會到重量的不同。教師為學生準備稱重稱、刀、五種常見的水果,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用實驗用品。將五種常見的水果切割并組合成為一斤的水果籃。
在實際動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每一樣單一的水果進行稱重,例如,一個西瓜有十幾斤,一個蘋果才一百克,一個葡萄的質量更少,在稱重的過程中學生對不同的重量以及不同水果的重量比例有了基礎的了解,在學習過程中更能產生興趣和探索的欲望,自主操作并利用刀對水果的重量進行實際切割,在切水果的過程中對重量又有了新的認識,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實踐操作能力也得到訓練。
(5)倡導有機的生活應用
數學知識的學習主要為了應用在未來的生活中以及工作中,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將教學目標制定為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雖然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毫無掌握,學生的實際能力有待提高。對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點,并在教學中注重創新教學方法,能倡導有機的生活應用,進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知識應用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教師可以在有限的教學條件下創新教學方法,并為學生創設生活化課堂,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尺子”的計量單位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拿一把尺子,對任何自己感興趣或者想要測量的物體進行測量,在測量的過程中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以及對物體長度的了解程度都能得到提高,學生對厘米、分米、米等相關長度計量單位之間的概念也更為了解,其換算能力和應用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5.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計量單位的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點,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構建實踐性教學課堂,這樣學生在實踐中才能更為深入地感知知識內容,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計量單位的掌握程度也能逐步提高。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也要融入生活的實踐應用,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和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海風.小學數學“計量單位”的教學策略[J].數學大世界,2018(05).
[2]馬仕芬.低年級數學中的計量單位教學[J].成功(教育版),2009(12).
[3]王尚潔.探究小學數學計量單位教學[J].南北橋,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