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茂 金玲
摘 要:鄉村振興的核心和關鍵是培養高素質鄉村人才,中職教育是鄉村振興戰略人才供給不可替代的力量。本文以江蘇省洪澤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洪澤中專)為例,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初步了解當前洪澤區鄉村人才需求情況,分析洪澤中專學生在校及畢業3~5年后返鄉就業的意愿以及相關工作實踐,得出縣域中職教育助力鄉村人才振興面臨著辦學條件差、供需不平衡等困境的結論,從學校層面、企業層面和學生層面提出相關工作建議,為江蘇北部地區縣域中職教育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發展提供工作思路。
關鍵詞:中職教育 鄉村人才振興 實踐與思考
課 題:本文系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重點課題“蘇北地區縣域中職教育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策略與路徑研究”(課題編號:xhzdb2021024)的研究成果。
鄉村振興已成為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國家戰略。鄉村振興的核心和關鍵是培養高素質鄉村人才,中職學校是鄉村振興戰略人才培養不可替代的力量。中職學校培養出的人才源源不斷地向鄉村輸送,能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可成為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孵化器。我國非常重視中職教育,中職學校通過系統、正規、全面的思想文化和專業技能教育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勞動者。
一、洪澤中專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發展工作實踐
2015年4月,洪澤區五校合并成立洪澤中專,區委區政府通過統籌協調區域內的各類教育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共建共享,建設化工、汽修、機電3個省級實訓基地,建設化工和汽修2個省級專業群,設立酒店管理和電子2個省級學業水平技能考點,設立化工和酒店管理2個市級技能大賽賽點,每年向區域內輸送近600名電子商務、旅游服務、養老服務等技術技能型人才。整合后的洪澤中專現已躍居全省中職學校前列,已成為江蘇省四星級職業學校、江蘇省現代化示范性職業學校和省級智慧校園、省級職業體驗中心。
洪澤中專通過推進區域內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中職教育人力資源、課程資源、環境資源、信息資源等管理機制,切實解決了洪澤中專存在的“散、小、弱”等問題,提高了辦學質量和服務水平,并逐步形成4種育人模式,助力洪澤區鄉村振興。
(一)“校企協同培養”育人模式
“十三五”期間,洪澤中專的招生數和在校生數逐年增加,2017年開始,洪澤中專推行“訂單式培養”“菜單式培訓”,全日制學生全部為企業訂單式培養。2018年,洪澤區引進“華強方特”項目,洪澤中專與“華強方特”合作辦學,采取現代學徒制模式訂單培養人才,專門設立了旅游服務系,2019年,開設了方特景區管理班,目前在校生160人。第一批36名學生經過跟崗培訓,全身心投入“東方欲曉”開園準備工作。2019年,洪澤中專牽頭成立“淮安市旅游服務業產教聯盟”并每年召開聯盟會議,推動“政校行企”協同育人模式的建立。2021年,成立產業學院,實現校企深度融合發展。
(二)“產業需求導向”育人模式
洪澤中專始終緊扣服務產業、服務學生“雙服務”功能,在專業調整上緊扣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如洪澤區20世紀90年代初發現并開采世界第二大芒硝礦,洪澤中專立即增設了分析檢驗技術和化學工藝專業,為化工產業迅猛發展提供了相應的技能人才。目前,洪澤區化工企業80%的員工畢業于洪澤中專。2016年,隨著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洪澤中專設置了電子商務專業,為洪澤區電商產業園的發展和鄉村振興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得到了洪澤區電商產業園企業主的一致認可。洪澤區致力于打造長三角地區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為了配合區委、區政府“工業強區、旅游富民”戰略的實施,洪澤中專著眼于地方產業特色,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并將之作為目標,適時進行專業優化。
(三)“職業技能提升”育人模式
洪澤中專每年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20余期,培訓學員2 000多人次,提高了農民的種植、養殖技術水平,拓寬了他們的營銷思路。2020年,洪澤中專還開設了養老護理技能培訓班,為鄉村振興提供護理人員;對退役士兵進行訂單式培訓,不僅解決了退役士兵的就業、創業問題,還為鄉村振興貢獻人才。此外,洪澤中專每年都承辦洪澤區職工技能競賽,每年的參賽選手約2 000人次,有效地激勵技術技能型人才精益求精,不忘主業,勤學苦練。洪澤中專開展第三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共有17個工種通過審批,開展職業技能專項能力考核工作,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鑒定工作的開展成為鄉村人才振興的助推器。
(四)“重質保量留人”育人模式
洪澤中專踐行以人為本、隊伍保障、制度推進、文化引領、道德感悟教育理念,通過優化專業結構,構建了“教學做一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提高了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為鄉村振興培養了一大批鄉土人才。近幾年,洪澤中專有1名學生獲得“全國最美中職生”榮譽稱號,6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3名學生獲得“江蘇省最美職校生”榮譽稱號。獲獎學生數量逐年增加,在省市級技能大賽中學生團隊獲獎層次逐年提升。鄉村企業對洪澤中專人才需求旺盛,訂單班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高達99%。
二、洪澤中專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生源質量不高
一是數量不多。洪澤區人口35.8萬,二孩三孩政策放開后,即使是每年新生兒也僅有1 000余人,近幾年初中應屆畢業生均為3 000人左右,淮安市普通高中指標2 000人,剩余不足800人供洪澤中專選擇。二是質量不高。按照淮安市統一招錄提檔順序,普通高中錄取后為中職錄取,中職的生源質量不高,洪澤中專依然擺脫不了生源質量欠佳的困境。
(二)企業態度不積極
現如今洪澤區一方面企業實力不強,另一方面企業管理人才缺乏,在管理過程中能做到超前謀劃和通盤考慮的優質企業不多。很多企業與學校還沒有達成重視“投資于人”的共識,產教融合雙主體育人尚未成為大多數企業的必然選擇和自覺行動。
有一些企業開工在即才想到職業學校,在平時的工作中主動與職業學校對接的意識不強,更談不上主動與職業學校建立校企合作了。
(三)社會信任不夠
一是受傳統“學而優則仕”觀念影響,學生家長對職業教育缺乏全新的認識,他們對職業教育的選擇是被動的、無奈的。二是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大,沒能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讓社會和家長更多、更好地了解和認識職業教育,以致社會對職業教育尤其是中職教育的認可度不高、信任不夠。
(四)師資隊伍不優
洪澤區職業教育走過十年彎路,教師隊伍人才嚴重斷層,呈現典型的啞鈴狀結構。教師的教學管理水平兩極分化,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的教師已成為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而不思進取、追求安逸的教師則因循守舊、得過且過。新引進的年輕教師需要優秀導師指導且成長需要時間。學校名師不多,教師隊伍整體結構不夠合理。
三、中職教育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發展的建議及對策
鄉村人才是個動態概念,其內涵和外延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我國鄉村地域廣闊,自然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不同時間、不同地區評價和衡量鄉村人才的標準也會隨之改變。人才的需求類型迥異,對人才的培養標準就會隨之改變。縣域中職教育助力鄉村人才振興,需要結合實際。
(一)學校層面:要進一步加強與地方主導產業對接,借助項目育人,提高學生美譽度
一是要創新辦學模式。結合學校實際和地方產業特點,積極主動與企業對接,深化產教融合,可采取“校中廠、廠中校”模式,提高學生技能水平。二是要加強管理。踐行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宗旨,讓學校美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提升職業學校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德技并修的大國工匠、能工巧匠。三是加大培訓力度。聯合企業建立新型學徒制,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四是爭取項目支持。“十四五”期間,洪澤中專將創造條件繼續爭取中高職貫通培養項目、100所優秀中等專業學校項目、300個優質專業項目等,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的延續性,尤其是在企業全程參與貫通培養的項目中,可以實現有計劃、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
(二)企業層面:要進一步提高與學校協同育人的積極性,用技術留人,增強學生成就感
一是積極進行技術改造。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人力資源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進行技術改造,讓自動生產線、工業機器人等替代人工簡單重復勞動,節省勞動力,節約成本。二是提高畢業生待遇。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74.88%的畢業生愿意留在本地企業工作,但有60.1%的學生最為關注的是待遇,包括薪資待遇和晉升空間。三是提升協同育人的主動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企業管理者要未雨綢繆,積極主動與職業學校對接,增強“雙主體”協同育人的自覺性,做好人才儲備,提升企業競爭力。
(三)學生層面:要進一步扎根農村基層,用事業激勵人,讓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一是鼓勵畢業生根據自身專長和區域經濟特色,在基層創辦企業、從事個體經營或網絡創業,并推動地方政府制定創新創業政策,按規定給予學生就業創業政策支持。二是扶持畢業生以資金入股、技術參股等方式,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鼓勵其興辦家庭農場、休閑產業、承租規模試驗田等,對其中符合相關政策條件的,協助其按規定爭取政策支持。三是支持畢業生到基層任職,學生可擔任助理村主任、助理技術員等職務,通過在基層見習學習,形成服務“三農”的意愿,并在推薦升學、考錄政府聘用人員、推薦就業等方面向扎根基層鄉村的畢業生傾斜。
參考文獻:
沈正峰,蔡效猛.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思考:以宿城區職業教育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8(12).
(劉正茂,江蘇省洪澤中等專業學校;金玲,淮安市洪澤區農業干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