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文 劉斌
摘要:現代學徒制是當前國際公認的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和主導模式,近年來,在我國職業教育界已煥發出強勁的生命力,成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基于社會發展、專業特點及國家政策保障等原因,高職院校司法鑒定技術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具有必要性、可行性。但在實踐中存在鑒定機構參與動力不強、行業協會協調乏力、師徒關系異化、“雙導師”建設不完善、標準體系及評價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據此,文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通過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完善行業協會參與制度、構建新型師徒關系和雙導師雙向流動機制、建立專用標準體系和創新教學評價模式等,提高司法鑒定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產教融合;司法鑒定技術;人才培養質量
2019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也稱“職教20條”)提出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的改革方向。實踐表明,現代學徒制是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能有效解決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問題。[1]現代學徒制是新時期下教育部提出的一種創新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以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以校企雙元育人為基礎,以學生、學徒雙重身份為特征,課堂學習緊密結合工作崗位實踐,教師和師傅聯合傳授,突出技術技能的傳承與培養,是更深層次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由校企雙導師按照崗位要求真刀實槍培養學徒,有利于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實戰能力。實踐表明,現代學徒制可提升“實戰型”人才的培養質量。[2,3]
我國多所高職院校開設司法鑒定技術專業,旨在通過高職學歷教育,培養高素質“實戰型”技術技能人才——司法鑒定助理。2022年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第30條已明確,國家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當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開展已呈“燎原之勢”,那么,司法鑒定技術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是否具有可行性?工學交替、在崗成才的培養模式在實踐中存在什么問題,有什么解決方案?本文將就此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一、司法鑒定技術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可行性
(一)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
1.社會發展的內生需求。現代學徒制建設與產業發展具有天然的共生關系,其耦合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和產業發展邏輯,能夠提升人才培養的供需適配度。[4]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推進,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普遍提高,通過司法鑒定解決糾紛的案件越來越多。數據表明,全國司法鑒定業務總量從2005年的26.6萬件增至2017年的227.3萬件,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8%。[5]社會內生需求促進了司法鑒定行業發展。不過,由于司法鑒定案件比較復雜,涉及法醫類、物證類、聲像資料及環境損害等“四大類”,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工作量大,因此,行業對適配的技術人才需求大。研究表明[6],在鑒定執業活動中,類似于醫療機構中的“護士”角色,司法鑒定助理輔助鑒定人完成技術工作,能顯著提升工作效率。然而,由于鑒定助理工作不穩定、流動性大,直接影響了日常鑒定活動,使行業人力資源壓力顯著加大。因此,培養適配行業司法鑒定助理有重要意義,并可能成為解決行業技術人才供需結構矛盾的重要途徑。
2.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行業發展所需。目前,高職院校在司法鑒定技術專業教學中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未能突出職業技術性。[7]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仍然強調理論的重要性,過于凸顯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體系,忽視實訓、實習、實操的“實戰型”內容,或者書面上做到理論實操課時設置占比接近,但工作中卻無法改變班級集中理論授課為主的現狀,更未能將優秀的行業工匠引入教研團隊,并圍繞崗位需求實施“雙導師”教學,造成“雙師型”教學團隊力量比較薄弱和實訓教學缺乏職業性的現狀。此外,傳統高職教育模式還存在教育教學模式單一、人才評價指標單一等情形,如此模式下,習得技術技能有限,職業素養不高,培養的人才難免成為“紙上談兵型”人才,與高素質“實戰型”人才不相符,也難以滿足行業的實際需求。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偏差導致了人才培養目標與實際就業情況差異較大。[7]
(二)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可行性分析
1.專業特點與現代學徒制培養目標一致。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指出現代學徒制主要面向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其意義在于打通和拓寬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此外,研究表明,現代學徒制應根據崗位需要選取專業,只有那些崗位需要具備較高實踐能力與豐富經驗的專業才有必要實施。[8]因此,并非所有高職專業都適合開展現代學徒制。司法鑒定技術是指為解決訴訟實踐中涉及的專業性問題,運用科學技術手段探索案件相關事實真相的技術,比如親權鑒定技術、筆跡同一性鑒定技術等。實質上,司法鑒定技術專業的最大特點是職業技術性。[9]由此可見,專業特點決定司法鑒定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另外,司法鑒定助理工作職責包括保管和使用檢材、對檢材進行檢驗或對人體進行檢查、記錄鑒定過程、制作和校對鑒定文書等。要履行崗位職責,崗位從業者不但要具備專業理論知識,也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特別是司法鑒定意見被稱為“證據之王”,對案件的公平正義有重要影響,實踐中要求技術精益求精,鑒定環節一絲不茍,使結果無限接近真相,這就需要工匠精神,需要不斷實踐,積累經驗,故司法鑒定的專業屬性、培養目標及行業特點與現代學徒制目標是一致的。
2.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是前提。2019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學生專業技術積累和職業素養養成。2020年,教育部等國家九部委聯合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再次明確把學生職業素養、技術技能水平等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由此可見,職業素養和技術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兩大重要內容。職業素養,涵蓋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習慣等素質。職業素養和技術的知識包括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具有事實知識與價值知識兼備、理性知識和經驗知識互補、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存等特點[10],這些特點決定職業素養及技術不能僅僅通過班級集中課堂講授和一般實訓就可獲得,其形成過程更多是默會知識的習得。所謂默會知識,與明述知識相對,是只能意會而不可以言傳的知識,即不能通過語言、文字、圖形和公式等方式直接表達出來,一般通過活動或行動實踐來表達。[11]而默會知識習得往往需要在真實工作情境下反復觀察、操作練習,耳濡目染,并且需要細致入微的個性化指導。司法鑒定行業技能人才的默會知識普遍隱含于司法鑒定過程和實踐中,因此,為了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內容應集中在鑒定實踐和創新中的默會知識,聚焦于職業素養和技術,實施“做中學”“情景式教學”“個體化指導”等培養方式,而這恰恰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內涵所在。
3.行業發展為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提供條件。目前,社會對司法鑒定的客觀需求旺盛。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經司法行政部門登記的司法鑒定機構有3 100多家,年度司法鑒定業務量達227萬余件。[12]全國擁有的司法機構數量基數大,意味著高職院校可篩選優質鑒定機構或選擇與多家鑒定機構開展合作,優中選優,為持續高質量開展雙主體育人奠定基礎。
4.國家政策環境的保障。良好的制度是高職教育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13],現代學徒制的運行離不開相應的保障制度。現代學徒制實質上是職業教育制度與勞動用工制度結合的產物,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被廣泛推崇。伴隨著現代學徒制從試點到全面推進,再到中國特色學徒制和高層次學徒制的不斷探索,我國先后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法律規范等,如教育部2014年發布《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2019年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2019年國務院頒布“職教20條”,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及2022年全國人大頒布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等等。相關政策文件的頒布和落實,確立了現代學徒制建設的基本制度,推動我國現代學徒制從“初步形成”到全面發展,為司法鑒定技術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司法鑒定技術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存在的問題
在實踐中,也有不少高職院校已獲得專業的現代學徒制立項并進行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經驗[14,15],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我校現代學徒制建設的實踐,現提出一些突出的問題并探索其原因。
(一)司法鑒定機構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動力有待加強
校企雙主體育人是現代學徒制的重要特征,企業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是現代學徒制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16]司法鑒定技術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離不開司法鑒定機構(企業)積極參與。不過,在實踐層面,司法鑒定機構的主體作用始終難以凸顯。實際上,高職院校與企業兩個育人主體對于開展學徒制在積極性或內驅力上存在較大差異,呈現出“校熱企冷”的病態現象。[17]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其以人才培養為核心,追求公益價值,因此開展學徒制主動對接企業的內驅力較強,而企業以提高經濟利益為首要目標,追求資本價值,對企業而言,其尚未找到參與育人的價值,故積極性不高。
造成鑒定機構參與學徒制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政府對企業參與學徒制的激勵政策難以落實,激勵機制尚不完善。第二,廣大司法鑒定機構規模較小,屬于中小型企業,其自身發展存在運營、融資、人才短缺等困難,難以開展批量化培養。第三,鑒定機構參與學徒培養既要搭建實訓場所和環境,引進實訓設備,還要為學徒提供工資和福利保障,增加了企業運營投入成本;研究發現[18],合作企業在學徒制項目中整體處于虧損狀態。第四,學徒制項目建設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且無法獲得即時收益和回報的工作,鑒定機構的經濟利益短期內得不到保證。第五,部分企業未能看到引進學徒可以提升企業活力,缺乏儲備后備優秀人才的戰略意識。外部牽引力和內部驅動力不足,導致鑒定機構參與積極性較低,制約了現代學徒制的試點效率和質量。
(二)行業協會協調乏力
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研究表明,行業協會組織能有效融合校企雙方的需求,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在校企合作溝通、協調中發揮重要作用。[19]“職教20條”倡導行業組織參與現代學徒制教育。然而,目前我國行業協會對現代學徒制的參與普遍較弱,在司法鑒定領域也存在這個問題,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第一,我國司法鑒定行業協會建設滯后,目前國家級行業協會尚未成立,有不少地方建立了行業協會,但規模有限;第二,由于行業的特性,地方行業協會組織的行政依附性較強,在實踐中往往是從屬地位,缺乏自主性,與高職院校、鑒定機構缺乏足夠聯系;第三,行業協會把司法鑒定人和司法鑒定機構兩大主體作為重點,工作中對同是司法鑒定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司法鑒定助理的關注較少;第四,雖然行業協會的任務是推進司法鑒定行業的繼續教育培訓、技能創新、行業自律等,不過,其成立之初并沒有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主動意識,未能有效地承擔職能,加之行業協會參與現代學徒制未有明確的激勵政策和機制,利益與責任不相匹配便成為行業協會未能深度參與的重要因素。
(三)現代學徒制模式中師徒關系的異化
師傅和徒弟是學徒制實施的核心主體,緊密的師徒關系是現代學徒制順利實施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基礎。[20]傳統學徒制中的師徒關系保持著一定的理念共識和文化認同,師徒間的關系整體較為密切,因世代傳承而穩定。不過,現代學徒制中的師徒關系異化問題迭出。師徒關系不緊密已成為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試點的一大問題,直接影響了整個制度的設計實效。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尊師重傅”文化缺失、校企育人理念碰撞等原因沖擊了師徒關系,企業師傅的權威受到極大挑戰。第二,司法鑒定行業涉及“四大類”,一個學徒有多個企業師傅,學徒在不同鑒定門類之間輪科,一個師傅也帶多名學徒,導致師徒關系頻繁變動,師徒間難以進行深入的溝通與交流,不利于深厚感情的建立。第三,當前激勵機制不完善,企業師傅一方面要完成機構的常規工作任務,另一方面需投入相當時間和精力對學徒進行指導,缺乏持續規范化指導學徒的動力,甚至產生抵觸情緒。第四,部分司法鑒定機構以盈利為目的,通過受理各類案件獲得經濟利益,師傅再以頂崗實訓的名義轉給學徒共同完成生產任務,“師徒關系”實質上變成了“雇傭關系”,學徒淪為廉價勞動力,技能傳承流于形式,致使學徒權益受損。第五,現有法律法規未完全界定清晰的師徒間職責權利,導致師徒關系邊界模糊。
(四)“雙導師”隊伍建設不完善
“雙導師”是現代學徒制的一個重要特征,校企“雙導師”團隊既是現代學徒制實現人才培育的主力軍,也是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然而在實踐中,由于“雙導師”選拔和培養機制不成熟,選拔標準比較模糊,因此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另外,高職院校教師要提升崗位技能,需要到鑒定機構中學習技術,但有相當重的教學科研任務,其積極性容易受繁重本職工作的影響。雖然企業師傅具備較高的業務能力,但缺乏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且除了自身的工作外還要帶教,學校又沒有建立專門的聘用制度來聘用其任職帶教,因此企業上傅往往因收入待遇等原因,不能積極進校執教和指導學徒,從而影響現代學徒制學徒培養的質量及校企合作的持續性。
(五)現代學徒制教學標準體系及評價監督機制不健全
在普通高等職業教育框架下,司法鑒定技術專業已建立了一批包括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頂崗實習標準等在內的教學標準體系。不過,由于缺乏正確、深入的理解,在開展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不少標準仍沿用普高標準或者對原有標準簡單修改,穿新鞋、走老路,顯然這不符合“以崗位學習為本位”的現代學徒制模式的要求,也無法培養出學徒的實戰能力。此外,我國高職教育在教學評價方面還沒有出臺明確的法律法規,往往以學生的理論成績作為主要標準,評價方式也以教師評價為主,對于技術技能實戰人才的評價而言,顯然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從目前的評價機制來看,缺少第三方對教育質量的評價,學校也缺少對學徒制學生的職業素養評價和學生自評相關項目。因此,從評價機制這方面來說,高職院校的教學評價機制尚未完善,使得不少具有技術潛力的人才在評價過程中被忽視和淘汰,從而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職業發展。
三、思考與建議
現代學徒制是開啟司法鑒定機構全程參與司法鑒定技術專業育人的“鑰匙”,是推動產教融合、實現雙元育人的“發動機”。但是,它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新鮮事物,在司法鑒定專業開展項目建設需結合專業自身實際,深入研究,不斷完善,才能保證項目持續推進。
(一)保障企業合法權益,提升企業參與積極性
現代學徒制突出企業全程參與育人過程,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對一線能工巧匠的“選、用、育、留”問題,是緩解技術技能型人才結構性供需矛盾的可靠路徑。企業參與學徒制的積極性,歸根到底,主要與企業利益相關。因此,應構建多途徑、多維度的激勵機制,保障企業合法權益,提升企業參與的驅動力,促使企業自愿、自覺參與進來,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第一,要制定相關法規和政策激勵鑒定機構參與學徒制項目。如:政策層面可為鑒定機構提供一定的專項財政經費支持,包括項目獎勵、貼息貸款、政府購買服務等,減輕鑒定機構的育人成本壓力。再如:根據鑒定機構參與現代學徒制的主動性和參與程度,提供政府購買服務傾向性支持政策,對于提供學徒崗位多、招收學徒多且育人效果好的機構,要給予專項政策獎勵。同時,應盡快建立和完善現代學徒制教育的激勵機制,提高政策執行力,確保惠企政策落地生根、直達鑒定機構,以激勵鑒定機構參與的積極性。第二,要讓企業積極參與。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企業有所盈利。[21]應建立以專項撥款為主,學校、企業和社會團體等參與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政府要積極引導企業參與學徒培養,特別是為企業提供專項經費支持,減輕企業投入負擔,保障企業有所盈利,同時建立靈活多樣的企業學徒培訓補貼制度,吸引企業參與學徒培養項目、增加學徒培養崗位。如2019年廣東省發布的《廣東省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確定了對開展學徒培養的企業給予每生每年4000—6000元的培訓補貼標準[22],對于改善企業育人環境和參與動力有積極意義。第三,要加強校企之間的溝通交流,使企業逐步認識到學徒的頂崗實訓也可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現代學徒制模式有助于提高員工的崗位適用性,是企業有序培養和挑選優質儲備人才的有效方式。通過學徒制推動的校企合作,可利用校方的資源培訓鑒定機構人員,開發新技術并樹立行業的知名度,使企業深切感受到現代學徒制建設帶來的好處。
(二)完善行業協會參與制度,建立持續動力機制
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的成熟度是衡量一個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23]近年來,國家頒布一系列政策并修訂了《職業教育法》,都反映出政府對行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總體規劃與頂層設計。不過,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是原則性的綱領性規定,并無具體的實施細則,也沒有行業協會參與現代學徒制的針對性規定。因此,第一,必須抓緊完善目前的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明確行業協會的地位、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具體職責、行為規范以及權益保障等,強化對司法鑒定助理崗位的職業教育,在此基礎上,行業參與才能師出有名,進而推動參與學徒制建設的有效實施。第二,在相關政策文件中提出對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給予政策、資金支持,但是現實中有些政策規定過于籠統、可操作性差甚至擱淺,需要加強政策指引和健全各項保障制度,如建立激勵保障機制、加強政策執行的過程監管等,進一步激發參與動力。第三,通過各種媒體對行業協會參與現代學徒制的狀況進行正面宣傳[24],營造良好的職業教育氛圍,厚植行業承擔職業教育責任的社會環境,不斷提高行業協會的知名度和榮譽感,間接增加其未來的潛在影響力,維持持續動力。第四,目前以高職院校為主導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合作鑒定機構一般規模較小,而行業協會的參與和統籌管理,可以更好地篩選優質鑒定機構,增加參與鑒定機構的數量,擴大人才培養規模,降低行校企育人成本,可有效解決現代學徒制的持續性發展問題。
(三)構建新型師徒關系,提升學徒培養成效
傳統學徒制的師徒關系無法體現現代性,不能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要促進現代學徒制健康發展,務必推動建立新型師徒關系。[25]新型師徒關系的構建離不開制度的建設。企業師傅帶徒弟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因素是師傅帶徒弟的勞動成果被忽略,在實踐中應通過建立企業師傅的教師資格制度,將受市場機制支配的師徒間“利益關系”轉變為技術技能傳承的“教學關系”,脫離經濟目的,使師徒關系回歸育人本色。通過制度賦權于企業師傅,使師傅具有教師的角色,承擔選拔、培訓和教學評價等職責,將現代學徒制中的學徒訓練成效與企業師傅的職業生涯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同時在多方面提供更多激勵措施,如配套相應的工資待遇、福利保障等,使師傅的育人勞動能夠得到重視與關注,激發帶徒的意愿和使命感。除了企業師傅,也應建立相應的學徒保障制度。一方面,出臺現代學徒制相應的實施細則,明確政校行企在政策扶持、組織協調、監督等多方面各環節中對現代學徒制的引導和管理,確保現代學徒制中學徒的法律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另一方面也要明確學徒的權責,使學徒能夠在教師及師傅的指導下工學交替學習,明確鼓勵性及禁止性條款,提高學習質量,而且在制度約束下,學校能夠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監督教學進程,促進師徒關系的良性發展[26]。此外,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學徒甚至可以先于師傅通過多元化途徑獲得更多、更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師徒之間的共同提升。不過,傳統觀念影響下,學徒對師傅不敢質疑,學徒的主體意識受到壓制,容易導致師徒關系異樣疏離,也對育人質量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構建師徒“學習共同體”,在培養和激發學徒主體意識的同時,還可增加師徒親密性、信任感等,推進和諧師徒關系的建立,促進師徒能力的共同提升。
(四)構建“雙導師”雙向流動機制,完善培育質量
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都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實施者,他們的素質與能力影響著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完善“雙導師”選拔、培育、建設途徑和機制有重要意義。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已從制度上明確教師到企業參與生產實踐的要求,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教師的專業技能得不到鍛煉。對此,校企可共同打造高質量產教融合基地,不但接納學生,也接受教師定期到基地實踐和學習,并給參與實踐的教師安排技術能手進行指導,讓教師也頂崗學習并進行相應的考核。學校還要積極聘請鑒定機構技術能人到學校任教,給予一定的補貼,鼓勵其深入學校育人,如搭建教學科研、技術創新等技能大師平臺,促進校企深度合作,既發揮平臺在技術傳承、指導學生實踐和技術積累中的作用,也促進校企雙導師的成長。此外,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雙導師”團隊應加強合作交流,組建創新性團隊,針對教學、科研、技術等方面展開合作,如“雙導師”共同開發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標準與教學標準等,還可根據行業企業的發展需要,共同攻克技術難關,將研發的成果轉化為技術產品或建設性意見,推動行業企業的良性發展。
(五)構建現代學徒制專用標準體系,創新教學評價模式
當前,我國的現代學徒制實施的相關標準基本從屬于甚至等同于一般職業教育的標準,作為職業教育適應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產生的新制度、新模式,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會受到一般職業標準的束縛,因此,應該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專用標準體系。不過,專用標準體系不能一蹴而就,現代學徒制還處于探索階段,在現有的條件下,需要逐步完善現有標準體系,提高現有的教學標準效度,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和篩選,進而構建現代學徒制的專用標準體系,以發揮對現代學徒制教與學實踐的切實指導作用。此外,現代學徒制屬于跨界教育,為了滿足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對學徒的培養主要突出學生職業素養和技術的提高。因此,一方面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創新教學評價模式,建立由學校、企業、行業和學生等多方參與的“多位一體”考核評價機制[27],共同參與考核評價,甚至引入獨立于相關利益主體的第三方參與評價,形成科學合理的多元評價體系;另一方面,根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要求,突出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以崗位能力為目標,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技術水平、職業素養、工作態度、工作業績、理論成績以及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數量等,通過多維度指標和教學過程的評價綜合評定學徒,以更好地發揮教育評價的診斷與改進作用,進一步挖掘學徒的潛力,使高職院校司法鑒定技術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鵬飛. 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試點探索與實踐(第一輯)[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1:35-43.
[2]? 趙鵬飛,李海東,張志等.廣東特色現代學徒制實踐探索與未來趨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0):5-12.
[3]? 原方方,李文舉.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實施路徑研究[J].職業技術, 2022, 21(05):56-62.
[4]? 劉晶晶.我國現代學徒制建設的產業邏輯與融合機制[J].職教論壇, 2021, 37(06): 36-43.
[5]? 2018年中國司法鑒定行業機構數量,司法鑒定業務量高速增長[N/OL].(2019-10-28). https://ishare.ifeng.com/c/s/7r8bqH5DFdv.
[6]? 宋祥和,丁勁峰,丁鳳云.司法鑒定技術專業“鑒教融合、校所共培”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22,40(01):8-10.
[7]? 張慧,詹聰.司法鑒定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探索[J].法制與社會,2020(30):159-160.
[8]? 徐國慶.高職教育發展現代學徒制的策略:基于現代性的分析[J].江蘇高教,2017(01):79-84.
[9]? 宋祥和,蔡紅星,丁鳳云,等.淺談司法鑒定助理人才的培養[J].中國司法鑒定, 2012(03): 128-130.
[10]? 丁文利. 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新型師徒的研究與實踐[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 34-38.
[11]? 邁克爾·波蘭尼著,許澤民.個人知識:邁向后批判哲學[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104.
[12]? 陳君武,彭泓毅,陳子昱.司法鑒定行業發展的瓶頸及其完善[J].中國司法鑒定, 2021(06):79-83.
[13]? 王嵐.高職院校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的制度保障研究——基于新制度主義理論的視角[J].職教通訊, 2021(07):8-15.
[14]? 何海洋.高職院校司法鑒定技術專業踐行現代學徒制的路徑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8(06):174-175.
[15]? 張慧.現代學徒制教學實踐研究——以高職司法鑒定技術專業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2(18):43-45.
[16]? 梁卿.現代學徒制中企業參與困境的破解策略——來自近代工廠學徒制的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09):38-42.
[17]? 李瓊竹.現代學徒制“校熱企冷”現象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 2021(14):21-23.
[18]? 冉云芳.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動機及其對成本收益的影響[J].教育與經濟, 2021,37(06):71-80.
[19]? 張晶.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實踐之囿與破解之策[J].教育與職業, 2018(01):17-24.
[20]? 楊紅荃,金鳳燕.需求冰山理論視角下現代學徒制中的師徒關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21):19-26.
[21]? 單文周,李忠,王坤.現代學徒制試點中影響企業積極性的制約因素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0(02):149-156+160.
[22]? “現代學徒”在廣東[N/OL].(2021-12-2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632918130636490&wfr=spider&for=pc.
[23]? 丁紅玲,石慧慧.德國行會組織參與職業教育的文化及制度保障[J].職教論壇,2018(07):167-171.
[24]? 于晶波,崔宏偉,錢曄.行業協會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成效及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35):13-15.
[25]? 逯錚.論現代學徒制中“現代”新型師徒關系的構建[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2):17-19.
[26]? 陳菲.現代學徒制模式中師生關系的異化與重塑[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2):72-75.
[27]? 王斌,李建榮,楊潤賢.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9(21):102-107.
收稿日期:2022-08-13
基金項目:2020年廣東省教育廳高職教育 “司法鑒定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項目(2020-092)
作者簡介:宋健文(1982- ),男,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現代學徒制、法醫鑒定及冰毒成癮康復;
劉斌(1966- ),男,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監獄、強制隔離戒毒工作理論與實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