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的思想認識關乎幼兒一生的發展,也與祖國的建設息息相關。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教師要以幼兒為主體,激發幼兒心中的正義感,讓幼兒主動地去接受德育知識,思想得到正確指引,使每一名幼兒都能成為品德高尚、講衛生懂禮貌的新時代好兒童。
【關鍵詞】幼兒教育;德育教育;生活實踐;家園結合
作者簡介:施晶晶(1982—),女,江蘇省啟東市長江幼兒園。
幼兒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他們的思想單純,認知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都處在發展的過程中。教師作為幼兒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是幼兒精神的引導者[1]。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優良的德育環境,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德育內容,發揮正面教育的積極作用,讓幼兒在自然而然的狀態中接受思想教育,明辨是與非、善與惡,規范言行,提升自身的德育品質。
一、發揮禮儀教育的滲透作用,提高幼兒德育認知水平
生活是最佳的教育場所,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2]。對幼兒來說,生活是幼兒接觸最多的活動,教師要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對幼兒實施德育教育,不斷提高幼兒的德育認識。
(一)在生活中指導幼兒知禮懂禮
幼兒禮儀教育應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從幼兒學會說話開始,父母就教導其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對長輩要尊敬。到了幼兒園,教師也會教導幼兒許多基本的禮貌用語,例如向教師、同學問好。幼兒禮儀習慣的形成需要良好的氛圍,每當周圍的小朋友都能禮貌地向他人問好時,其他幼兒也會有樣學樣,禮貌地向他人問好。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當幼兒能夠掌握基本禮貌用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嘗試獨立做事,將知禮懂禮的教育運用在生活實踐中。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幫自己送課本給別的教師,觀察幼兒是否活學活用禮貌用語,能否使用句式“某某老師您好,我幫我們老師把課本送來了,謝謝您”等。
(二)在游戲中對幼兒滲透有禮貌的思想
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幫助幼兒學會禮貌待客。“娃娃家”是小班幼兒很喜歡的角色游戲,也是教師進行禮儀教育的重要手段。具體而言,在“娃娃家”游戲中,當小朋友們去“娃娃家”做客,作為主人的一方要抱著熱情的態度歡迎客人,并為客人端上茶水等。而客人也要有客人的自覺,在主人家不能亂翻玩具、亂扔東西、亂發脾氣,學會約束自己,讓自己的言行符合一個客人的基本規范。
(三)利用節日慶典鞏固對幼兒的禮儀教育
春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拜年則是春節最主要的習俗。對于拜年的祝福語教學,教師可以利用“拜年”的游戲,教幼兒學說喜慶的祝福語。比如“新年到新年到,祝某某小朋友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又如“恭喜恭喜,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針對長輩祝福語該怎么說,對同齡人祝福語又該怎么說,教師要利用語言游戲對幼兒進行教導,讓幼兒知道什么場合、什么節日該說什么樣的祝福語。
(四)對幼兒進行公眾場合下的禮儀教育
公眾場合要遵守基本禮儀和社會禮儀。一些熊孩子在公交車上大喊大叫,或是在看表演時亂叫、撒潑,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教師可以利用集體力量對幼兒進行公眾場合下的禮儀教育,讓幼兒懂得自己的行為要符合社會要求,只有拋棄不良習慣,行為舉止符合社會公德,才是有禮貌的行為。比如,教師可以給幼兒播放視頻《公交車上誰對誰不對》《看畫展能大嚷大叫嗎》,讓幼兒在觀看視頻后討論,談談自己對視頻中不文明現象的看法,引導幼兒明白公眾場合知禮守禮的重要性。
中華傳統禮儀雖然內容繁多,但是基本的禮儀幼兒還是應該掌握。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時刻糾正幼兒不合理的行為,加強幼兒的禮儀教育,努力提高幼兒的德育認知。
二、利用教學內容中的正能量,幫助幼兒學會明辨是非
幼兒的判斷能力較差,他們的是非判斷來源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成年人的言行,因此,家長與教師更要明辨是非,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好道德榜樣。文學領域中有許多正能量的作品,對幼兒的思想教育具有啟發引導的作用,教師要善于抓住文學作品中的德育思想,對幼兒施加影響,提高幼兒的是非判斷能力。
(一)欣賞文學作品,進行德育萌芽
在耳熟能詳的故事《小紅帽》中,幼兒從小就懂得了大灰狼要吃小動物就是壞蛋,而可愛的小紅帽是好人,這也在幼兒心中種下了善良的種子。在《手捧空花盆的幼兒》的故事中,幼兒懂得了誠信的重要性,人不能為了得到他人的夸獎而失去誠信。這樣的文學作品還有很多,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故事,對幼兒進行德育啟蒙。比如在大班散文欣賞《家是什么》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讓幼兒感知到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為家付出,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相互體貼,家才能成為愛的港灣。一個溫暖的家,能幫助人們抵御外界的風風雨雨,家人的相互關心與愛護更讓人們有幸福感與歸屬感。
(二)利用歌曲傳唱,進一步宣傳真善美
音樂中包含著強烈的情感,教師可以利用音樂的感染力和傳唱力,進一步將正能量的內容滲透進幼兒的心田,用正能量的歌曲指導幼兒的言行。比如在歌曲《勤勞人與懶惰人》中,教師將勤勞人的表現與懶惰人的表現進行對比,激勵幼兒要向勤勞的人學習,讓幼兒在歡快的音樂旋律中感受勞動的樂趣,體驗勞動的快樂。又如在《春天》這首歌曲中,教師通過視頻展示春天的美景,讓幼兒視聽結合,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德育主題活動,促進幼兒思想健康發展
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是從思想上對幼兒產生影響,而幼兒的認知是從實踐中來,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德育主題活動,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實踐中受到觸動,從而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
(一)利用“國旗下講話”活動,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有國才有家,幼兒從小就要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可以利用“國旗下講話”主題活動,讓幼兒在班級內開展“愛國歌曲聯唱”“愛國詩歌朗誦”“講革命故事”等活動,讓幼兒從小就會唱國歌,并樂于參與到愛國歌曲合唱和愛國故事表演中來,使幼兒從小就對祖國產生認同感、依賴感,進而萌發愛國思想。
(二)利用“學雷鋒”活動,培養幼兒學好人做好事的思想
在“學雷鋒”活動中,教師可帶領幼兒傾聽雷鋒的故事,進一步認識雷鋒和雷鋒精神,并嘗試追隨雷鋒的腳步,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新生活,努力為他人服務,做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讓世界多份溫暖,多份愛的傳遞。在“學雷鋒”活動開展期間,幼兒踴躍地幫小班的弟弟妹妹穿衣服,幫廚房阿姨擇菜、清洗蔬菜。在班級上大家爭當值日生,早起給花兒澆水,飯前分發調羹,飯后擦桌子。值日生工作讓幼兒體驗到了勞動的光榮,感受到了自己為他人服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走出校園,到社區為孤寡老人服務,幫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跟社區的清潔工一起打掃街道,撿拾草坪上的垃圾,讓幼兒在實踐中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三)結合日常實際開展晨間談話,從細節處抓好德育教育
幼兒在日常活動中不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要抓住幼兒犯錯的機會,對其進行及時指正和有針對性的教育,讓幼兒認識到自己哪里錯了,正確的行為又應該怎么做。對于班級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晨間談話,讓幼兒集體交流討論,好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引以為鑒。比如在一次行為測查中,教師發現有些幼兒在教師在的時候表現得很好,守規矩又懂禮,但是只要教師不在,就顯現一些惡劣品質。對此,教師要對全體幼兒進行教育,讓他們討論這種行為是否正確,在大多數幼兒都認為這是錯誤行為的時候,犯錯的幼兒也能意識到自身的錯誤,從而加以改正。細節決定成敗,對幼兒的思想教育不僅要抓細節,更要抓管理,讓幼兒自己認識錯誤、改正錯誤行為。
(四)對幼兒開展集體榮譽教育活動,增強幼兒的責任意識
幼兒不僅是班集體的一分子,也是社會的一分子,教師要從小對幼兒進行集體榮譽教育,讓幼兒用自己的行動為班級爭奪榮譽。比如,在幼兒園舉行的體育運動會中,教師要引導幼兒主動地為班級的參賽隊員吶喊加油,做好后勤工作,準備毛巾、開水,或是做好啦啦隊,為比賽的同學搖旗吶喊。參賽的隊員之間也需要配合默契,合作無間,在賽場上努力奔跑、傳球、運球、進球,為班級爭奪榮譽。又比如在兒童節期間,幼兒積極參加幼兒園舉行的“六一美術作品展”,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班級贏得獎項。榮譽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集體榮譽感的獲得不僅能讓幼兒獲得歸屬感,也能激發幼兒的責任感,為班級做事、為集體爭光會成為幼兒的一種自發行為。
四、通過幼兒德育活動案例的研究,開展針對性教育
幼兒的德育教育要抓牢抓實,教師可以從具體德育活動的案例著手,就事論事,公平公正地評判,為幼兒提供正面示范。
(一)與家長配合,杜絕校園欺凌現象
在幼兒園中,總有一些幼兒由于家長的嬌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做事任性,當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欺負他人,出現搶玩具、打架等行為。對于此種現象,教師不僅要立即制止,更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通過家園配合,讓幼兒認識到欺負他人、危害他人正常的生活秩序是不對的。對于喜歡欺凌別人的幼兒,教師一定要對其進行思想教育,使其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帶來的傷害,從而杜絕欺凌現象的再次發生。
(二)懂得感恩,對浪費現象說“不”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一些家庭中的浪費現象嚴重,導致部分幼兒也養成了浪費的壞習慣。比如在幼兒園吃飯時,有的幼兒盛很多的飯菜,但是最后總是吃不完,盛一碗能倒掉大半。在進行繪畫活動時,有些幼兒不按教師的要求一頁一頁地作畫,而是隨意涂抹,翻到哪里畫哪里,還振振有詞道:“我媽說本子多,沒事。”對于家庭教育缺失的幼兒,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更新家長的育兒理念,讓家長與幼兒養成珍惜糧食、珍惜現有資源的習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教授幼兒朗誦古詩《憫農》,使幼兒懂得“粒粒皆辛苦”,從而引導幼兒學會珍惜資源、懂得感恩。
(三)對損毀財物的行為,要勇于承擔責任
幼兒之間不時會發生一些爭吵和摩擦,導致財物損失。比如,圖書角中有兩名同學因為爭搶圖書,導致圖書撕壞了。這時,教師要鼓勵他們勇于承擔責任,拿來糨糊、膠水等材料,自己動手將圖書修補好。又如在一次戶外游戲中,粗心的周周不小心碰倒了幼兒園的置物架,導致一些戶外體育器材遭到了損壞。雖然教師沒有明確要求周周做出賠償,但周周的父母知道此事之后,還是買了新的體育器材替換了被損壞的器材。周周父母的做法給所有的家長和幼兒做出了良好的示范,那就是犯錯的時候要勇于承擔責任,有錯就要改,損壞東西就要賠償。經過這些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幼兒不管是在家里、幼兒園,還是在社會中都懂得了要愛護公共財物的道理。
(四)用愛心溫暖幼兒,使孤僻幼兒感受到集體溫暖
教師的愛對幼兒來說無比重要。如果每天教師都能笑著迎接幼兒來學校,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心理距離會被拉近[3]。有些幼兒性格較為孤僻,很少主動去和其他幼兒玩耍。對這類幼兒,教師不能歧視他們,而是應該用更多的愛與耐心關心他們,使其逐漸敞開心扉,融入班級大集體。為此,教師要鼓勵其他幼兒與之交朋友,讓這類幼兒也能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使其漸漸合群,變得更加開朗樂觀。
結語
總之,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時,不僅要挖掘教育內容中的正能量,全方面地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還要利用生活實際中的幼兒容易出現的問題,組織幼兒交流、商討,讓幼兒在互動交流中提高對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對于個別幼兒的突出問題,教師要聯系家長,與其共同制訂教育方案,形成家園合力,使幼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積極地改正缺點,養成自身良好的言行舉止。
【參考文獻】
[1]張蕾.幼兒德育與家庭教育的關聯性探討[J].科幻畫報,2021(10):205-206.
[2]江菊.幼兒園開展德育工作的途徑[J].啟迪與智慧(中),2021(10):99.
[3]葛懿.如何有效落實德育活動,提升幼兒教育價值[J].教育界,2021(3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