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嬌
摘要:隨著科學育人觀以及新課程改革在數學課堂上的深度貫徹執行,教師群體愈加注意數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力求融入一些先進理念、有效方法與科學設備去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科學提升。文章立足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對高中數學教學低效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引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主導的地位,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展開的教學活動也難以滿足新時期的教學需求。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教育界的熱點和重點。本文針對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分析,促進高中數學課堂高效課堂構建。
1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1課堂教學模式的設置存在問題
數學知識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能夠真真正正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索和思考。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部分教師仍舊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基礎知識的講解中,忽視了學生在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不知不覺間將學生置于了學習活動的被動環境中。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學習活動枯燥且乏味,難以有效地保障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1.2高中數學知識點多,學生的學習難度大
相較于初中數學,高中數學的知識點明顯增多,任務量及學習難度均有明顯提升,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知識,還要深入理解知識,并且能夠靈活地運用知識,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然而,長久以來,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司空見慣,課堂教學多以教師進行知識講解為主,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重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與應用數學知識,影響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2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1借助教學氛圍提升認知主體的能動性
教師要立足高中生的認知興趣、主體喜好、群體偏好以及發展需求而精心創設人性化、趣味化、開放化的教學氛圍,努力激發高中生的獵奇心理與好奇意識,開啟高中生的生命活力與能動作用。這樣,高中生的認知關注度就會牢牢控制在數學課堂上,有效喚醒高中生的參與積極性與思考主動性,引導高中生做好進行數學認知的思想準備、狀態調整與能力激發,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集合”的數學教學中,在本節的知識學習中高中生需要掌握“集合”、“子集”、“真子集”、“包含”、“真包含”、“交集”以及“并集”等數學概念。為了幫助高中生更好的理解上述數學概念,教師可以開開心心地進行舉例說明。如果家庭是一個“集合”,那么,每一個人都是家庭的“子集”或“真子集”,也就是說,家庭“包含”或“真包含”每一個家庭成員。而且,所有人的“并集”就是家庭,爸爸與媽媽的“交集”,就是我們。這樣,教師以家庭、父母、子女等為例子進行“集合范疇”內的舉例活動,因而能夠在數學課堂上創設出開開心心、輕松快樂、開放自由的愉悅氛圍,借助“家庭關系”與深度理解“集合范疇”內的相關數學概念。因此,教師能夠借助開心快樂的教學氛圍激發高中生的生命活力,切實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
2.2借助信息技術,展開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科技在教學領域的應用也愈發廣泛。微視頻作為當前十分熱門的教學手段,通過知識的濃縮剪輯,為學生日常生活中間隙片段的學習提供了可能。微課視頻的設計往往十分簡單,其內容設置的靈活性與多樣性也賦予了學生更多的主觀能動性。在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的形式將新課的內容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個過程也是學生發現和提出疑問的過程,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正課,不僅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養成了預習的好習慣。
除此之外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課堂的組織形式也將愈發豐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文字、圖形、影像以及動畫等資源的融合,在教學中予以體現可以推動教學從靜態式教學朝向動態式教學的轉變。這種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視聽結合的表達方式,也能夠促進學習環境的升級。信息技術也為師生間的互動提供了一個扎實可靠的平臺,借助于信息技術,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更自然地進入學習的氛圍與環境里。借助這種輕松的學習方式,也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的教學打下基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電子白板中的內置游戲組織教學,這不僅能夠贏得學生的喜愛,也能夠很好地緩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情緒。
在課后復習的環節中,教師也可以利用線上平臺布置作業,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線上作業的形式豐富,同時充滿趣味性與挑戰性,對于學生而言,這本身就是一種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借助于實時的溝通與聯系,教師也可以充分掌握學生的學情,更好地設置和優化課后作業,真正實現信息技術對不同教學環節的有效貫徹。
2.3重視示錯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示錯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展示解題過程中易錯現象的教學模式。示錯教學可以幫助學生轉換思考的角度和思路,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防止學生在遇到相似問題時犯同樣的錯誤,這對教學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高中階段數學學習難度相對較大,且涉及的內容較多,學生在日常練習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類錯誤和問題。因此,教師應注重示錯教學,引導學生積極進行錯誤分析和糾正,充分發揮“錯誤”的價值,讓“錯誤”成為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資源”。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必須立足于新高考及“雙減”政策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轉變教學理念,探索優化課堂教學的手段,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為高中數學課堂注入新鮮血液,促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彥軍.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考試周刊,2020(27):87-88.
[2]胡鋼.探究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3):177.
[3]胡章凱.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式[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