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花
摘要:自新課程改革正式實施以來,伴隨著教育指導思想的改革和地理考試質量評價體系的深化,在應試教育理念的主導下,地理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地理是初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包含了許多人文知識,包括自然、社會和環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立德樹人”是中國教育的一項基本任務,也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地理;育人價值
在地理課程教學中,有些教師對課堂教學有足夠的熱情,但在課堂教學方法存在問題,在課堂教學的思維和方法上產生了一定的差距,對于學生來講,學生在思想上,學習態度都有不同,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能力去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今天,現代教育正在成為一種宏觀教育,即終身教育。作為教育的一項基本任務,必須從青年開始。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也是社會主義教育必須解決的根本問題。作為新時代的地理教師,我們必須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艱巨歷史使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具有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初中地理教學現狀
(一)傳統教學方式方法單一,缺乏自主創新實踐意識
一些初中地理教師長期受到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學中不注重研究先進的教學方法,對舊的新課程教學改革理念認識不到位,對先進的、科學的地理教學方式方法存在著一定的抵制性現象,導致教學方式比較陳舊且單一,依然堅持沿用“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這些方面都是導致地理教學難以產生強大吸引力,使學生被動的學習傳統地理知識。
(二)學科地位被忽視,學生實際參與度低,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
地理一直是我國中學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組成之一,它的發展一直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規劃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重點學科之一,地理教學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以及國家的規劃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但是教學者,沒有真正能夠起到正確的認識到學生是地理課堂的主體,沒有給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做出正確的教育引導。地理教師如果能夠站在立德樹人的視角下,立足于社會、現實、未來,能夠真正的引領學生學習地理專業知識,為學生規劃正確的道路,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極其有益,甚至在學生未來的發展道路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將學生的終身教育理念貫徹到底,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大有益處。
二、立德樹人下初中地理的實踐策略
(一)培養學生學習的探究能力
地理學科涉及面廣,相對復雜,往往需要學生獨立探索課外知識,適當改變學習方法,這對于終身學習理念的扎根,對于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都是必要的。作為教師,我們要盡快改變教育理念,適應信息社會的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例如,“你為什么想住在朝南的房子里?”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方向?“和”人口增長是快一點好還是慢一點好?“哪些因素導致了我們祖國的定居點分布?”、“為什么我們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在南極洲進行科學研究?”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提高了他們探索地理問題的興趣,發揮了擴大作用,幫助他們了解地理環境,使得地理現象得到了明確的表達,使學生的地理知識變得更為專業化。此外,在一定程度上還培養了學生語言組織和思維能力。
(二)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生態環境是當今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之一。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發展經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人口的快速增長,特別是近100年來世界人口的過度增長,導致了人均自然資源的直線下降。在在關于《自然資源》這一內容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自然界中的自然資源數量龐大但有限,部分原因是某一資源的總量隨著生產的發展而減少。例如:煤炭資源,這部分資源就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在逐漸減少,利用多媒體,我們可以了解到,綜合利用這種自然資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盡可能的保守,因為煤炭生產的過程是非常長的,而且不能長期的再生,避免浪費和破壞。同時,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需要在我們的日常行動中加以實踐,如:垃圾分類和回收,減少使用一次性消費品(如一次性筷子和杯子)。這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自然資源的使用情況,保存這些資源并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生態保護和資源節約教育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和節約意識,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環境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三)融入分層引導,踐行立德樹人教學理念
教書育人中,品德教育占據第一位,不僅體現在將品德教育的核心教學理念落實到課堂上,而且適當地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在這個問題上,教師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進行中學地理教學,使品德教育的核心理念具備了育人的作用,通過對教育的探索,科學地組織教學任務,整體上完成學生的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學《民族》這一地理內容時,在講授民族地區的內容時,他們致力于幫助學生掌握中國各地少數民族的特點,掌握他們豐富多彩的文化,掌握大家的生活和生產,掌握中國的民族政策,形成互相珍惜、團結友愛、維護民族團結的優秀人格培養。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以下學習內容:中等層次學生可以把探索中國的民族構成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優等生可以學習全國民族分布圖的特點;可以探索和剖析民族文化、生活和生產體系。
總結:
關于中學地理教育思想下的品德教育核心理念,教師應在充分展示地理課程特點的基礎上,重視和理解學生,充分展示課程教育的價值,同時提升學生學習知識、閱讀理解能力、道德行為,最終實現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本文旨在重新調整中學的地理教育步伐,在立德樹人的前提之下,進一步突出培養人的價值,促進地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云清.立德樹人與初中地理課堂的親密接觸[J].文理導航,2018(2)
[2]李京菁.立德樹人———地理教育的德育價值思考[J].地理教育,2019(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