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君
[摘 要] “三支一扶”計劃是專門針對高校畢業生,鼓勵高校畢業生深入農村基層開展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經過“三支一扶”計劃的招募、實施等各項工作,促進了基層、鄉村基礎教育、醫療衛生、農業農村、脫貧攻堅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三支一扶”雖詮釋了年輕人的青春價值,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需要進一步優化。文章分析了該項計劃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推動“三支一扶”基層就業工作健康長效發展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 三支一扶;基層發展;鄉村振興;高校教育;思政教育
“三支一扶”計劃是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服務基層的政策,指大學生在畢業后到農村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 “三支一扶”計劃是基層人才培養與人才服務基層并重的項目,將一批批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高校畢業生輸送到基層,一方面提供就業崗位,促進人才隊伍成長;另一方面也有效緩解中西部地區、鄉村基層人才匱乏現狀,為基層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可以說,“三支一扶”計劃對國家實現人才強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起到了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作為人才培養、輸送的有效平臺,“三支一扶”計劃同樣是年輕人放飛夢想的舞臺。近幾年在疫情影響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就業形勢愈加嚴峻,而借助“三支一扶”計劃,能夠很好地發揮其帶頭示范作用。
一、“三支一扶”計劃的價值意義
作為培養、輸送人才的重要平臺,“三支一扶”計劃是年輕人放飛夢想的舞臺。高校畢業生發揮自身才能、長處,將才華充分施展到農村基層之中。伴隨“三支一扶”計劃工作的持續開展,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投身基層服務,更多的年輕人帶著夢想擔起責任,扎根到具體的實踐之中。高校畢業生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于實際,走上基層學校三尺講臺,給農村兒童帶去知識;將科學的養殖技術、防疫知識送到養殖戶手中;帶著醫學知識走入貧困山區衛生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守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一代代“三支一扶”的青年,在不同的崗位、領域發揮自身的價值,在助推貧困地區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過“三支一扶”計劃,高素質人才帶著技術、知識、創新素質走到基層,為落后地區發展增加了新的動力。就現階段實際情況來看,高校畢業生接受良好的理論教育,但實踐課相對缺乏。借助“三支一扶”計劃,既能夠很好地幫助高校畢業生增加學習鍛煉的機會,提升大學生專業水平,幫助其更好更快地成長,還能夠在實踐鍛煉中、在基層歷練中磨礪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擇業品質。同時,“三支一扶”計劃使得年輕人更加重視基層工作,能夠樹立大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增強其扎根基層、建設農村的認同感,從而獲得成就感。
二、“三支一扶”計劃實施中存在的困境
(一)政策層面:“三支一扶”計劃健康長效發展機制較為欠缺
從政府方面來看,“三支一扶”計劃健康長效發展機制較為欠缺,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不同部門協調性存在欠缺。中央結合“三支一扶”計劃出臺了相應的優惠政策,地方政府響應上述優惠政策,也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政策。但“三支一扶”計劃的相關政策與其他政策之間的銜接性相對較差,且不同地區落實程度也不同。從“三支一扶”計劃工作涉及范圍來看,它涉及多個部門,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性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在“三支一扶”計劃實際實施的過程中,不同環節由不同部門負責,互相了解程度不高,且缺少有效的溝通,很容易導致政策實效性不能落到實處。
其二,招募培養機制有待完善。在一些地區的人才招募過程中,相關部門未考慮到基層實際情況、志愿者專業情況,未實施崗位互選制度。盡管招募的志愿者會在正式上崗之前進行系統性的培訓指導工作,對畢業生轉化成社會人的不適感降低,但就具體培訓指導工作效果來看,很少定期開展交流工作,或是定期交流工作缺少有效性、針對性。剛剛出校門,步入社會的畢業生大多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和困難,缺少有經驗的導師開展精準幫扶,就不能對志愿者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有效的指導。
其三,保障管理機制有待健全。盡管地方財政越來越重視對“三支一扶”計劃的專項補助,但由于不同地區重視程度不同,財政補貼狀況也不一樣,待遇參差不齊,普遍偏低。一些地方組織工作機構也有待完善,缺少專門的“三支一扶”計劃工作領導小組,也存在部分志愿者沒有按時到崗、不履行職責的情況,對志愿者的考評管理工作不重視,存在考核等級無優劣之分的形式化情況。
(二)高校層面: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宣傳力度有待加大
“三支一扶”計劃項目的良性運轉離不開教育、財政、人事等多部門聯動。高校作為輸送畢業生的源頭單位,在“三支一扶”計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對“三支一扶”計劃是否重視、宣傳是否到位、管理機制是否健全等都決定了項目志愿者的服務質量和項目的長效發展。一些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三支一扶”計劃就業項目,且缺少健全的組織機構,也缺乏運行管理機制,部分高校缺少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在選擇畢業生時,存在較大的被動性,并未將其看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也缺乏從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的角度進行相應規劃,從而使得高校畢業生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本領。對于選拔后的就業學生,也未開展有效的跟蹤服務,不能提供相應的就業指導,從而基層人才流失較為嚴重。學校“三支一扶”的宣傳力度相對較低。學校在對“三支一扶”計劃項目宣傳的過程中,未充分應用不同的宣傳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三支一扶”計劃項目中。在理想狀態下,學校應當借助多種形式,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對“三支一扶”計劃項目進行有效的宣傳。由于學校的宣傳力度不足,學生不能夠充分了解“三支一扶”計劃的就業政策,因此選擇“三支一扶”計劃的積極性相對較低,進一步使得參與其中的高校畢業生數量較少。
(三)個人層面:認同感較低,歸屬感不強
高等教育受到精英擇業觀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趨向于良好的工作環境、較高的薪資待遇及較小的工作壓力,這些都與“三支一扶”計劃的工作崗位性質相悖。青年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由于對現實形勢與國情了解不充分,對基層社會就業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與功利的價值取向。深入基層、深入貧苦農村的工作需要高校畢業生具備強大的意志力、吃苦耐勞的精神,需要高度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才能真正做好這一項工作。
對部分高校畢業生而言,“三支一扶”計劃項目并不是最好的選擇,且崗位選擇渠道較為狹窄,畢業生更傾向于到大城市中就業,很難將自身的職業成長與國家發展、社會需求結合起來,未正確認識“三支一扶”計劃的就業前景,缺少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甚至有一部分高校畢業生未做好到基層就業的心理準備,在片面地認識了“三支一扶”計劃工作的發展優勢、政策紅利后一時興起服務基層,將基層服務經歷作為升學、擇業的跳板,實際到崗后不能對本職工作有正確的認知,因此對基層崗位并不十分重視,未盡應盡的義務,無視崗位職責,存在心理落差,容易出現消極怠工、意志消沉的情況。
三、優化“三支一扶”計劃的建議
(一)建立科學的運轉機制
“三支一扶”計劃主要是為了招攬人才,并將人才引入基層農村,充分發揮人才的聰明才智,推動基層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措施。從項目的招募到服務期滿到志愿者再就業,我們要促進建立良性科學的運轉機制。一是制度保障機制,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三支一扶”計劃使得不同部門的工作相互聯系且相互影響。對于政府不同部門而言,要在明確自身責任的基礎上,推動服務型治理模式轉變,加強溝通配合,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機制,從而保障“三支一扶”計劃發展的長效性、穩定性。制度保障機制涵蓋了“三支一扶”計劃的招募制度、培訓制度、運轉制度、考評制度及監督協調機制等。二是就業保障機制,對于很多志愿者而言,服務期滿等于失業,他們面臨巨大的再就業壓力,服務期滿后有超過60%的志愿者要二次就業。因此,項目要建立就業保障體系,讓學生從不愿去到搶著去,建立生態綠色的政策環境,努力消除政策屏障,增強基層服務與就業的吸引力,建立就業綠色通道,從職業規劃、就業方向和就業能力等多維度加強指導,上下聯動,拓寬就業渠道。三是待遇保障機制,對于任何一項工作而言,報酬是單位對勞動者的認可與尊重的最直接體現,也是影響個人勞動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三支一扶”計劃、西部計劃等志愿服務項目的薪酬待遇都遠低于應屆畢業生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項目要做好經費預算,推出各項優惠政策,確保在崗服務人員的生活補貼、安家補貼、社會保險等基本待遇保障外,充分發揮地方企業的作用,通過社會贊助等方式,多途徑提高志愿者的薪資待遇,建立結構完善的薪酬體系。
(二)建立有效的引導服務體系
在“三支一扶”計劃項目中,基層農村就是大學生歷練成長的最好實踐基地。對高校而言,要建立健全引導服務體系,建立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將“三支一扶”計劃就業項目放在重要位置,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廣闊的空間。高校要對“三支一扶”計劃的優惠政策積極宣傳,借助高校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優勢,在教學工作中重視對學生的愛國教育,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相結合,鼓勵高校畢業生積極參與“三支一扶”計劃項目。對有參與意向的大學生,高校要做好有針對性的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充分了解“三支一扶”計劃,也可以借助朋輩教育進行基層就業活動宣講,引導優秀志愿者回學校開展宣講工作,促進“三支一扶”的接力棒傳下去。強化“三支一扶”計劃激勵措施,借助不同方式,促進畢業生深入基層農村,不同工作小組要注意扎實推進“三支一扶”工作不同環節順利開展。
同時,“三支一扶”計劃要實現精準對接,搭建精準輸送平臺,把基層最需要的人才輸送過去,實現人才價值最大化。在前期訪談調研中,筆者發現,當前基層志愿者學用脫節矛盾較為突出,大部分志愿者在基層裹身于事務性工作中,從事文職類工作。人才使用不合理,具有專業知識技術的大學生沒有發揮才干的機會,沒有真正深入基層,這就需要高校把好出口關、基層單位把好入口關,并且在志愿者服務期間全程跟蹤,做好引導服務,精準輸送,精準服務。
(三)激發內驅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高校要充分激發學生主體的內驅力,引導學生從內心建立對“三支一扶”計劃的認同感,逐步認可“基層天地廣闊,大有作為”的理念,積極主動地投身基層建設,樹立扎根基層熱土、拋灑青春熱血的信念。對于大學生而言,應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將自身發展與國家發展、社會需要相結合。要注意引導大學生積極擔起歷史使命,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保持良好的職業素養、服務水平,不可抱著“跳板”心理、“過客”心理等錯誤思想,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基層鍛煉的機會。大學生要做好心理準備,在自身理想信念堅定的基礎上,明確就業崗位、方向,保證擇業理性,擔起崗位職責。
四、結語
隨著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我國的扶貧工作進入“后扶貧時代”。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三支一扶”計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后扶貧時代”,我們要充分發揮該項目在農村基層教育、農業、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體現年輕人的青春價值,確保“三支一扶”計劃工作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春大.高校教育援藏對邊疆地區“三支一扶”就業引導新啟示[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114-117.
[2]李珍明.關于“三支一扶”基層服務工作的實踐及認識[J].人才資源開發,2020(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