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文微寫是基于讀寫結合理念,通過精讀課文提煉微寫作訓練點,引導學生創作小篇幅文本的一種讀寫訓練方式,具有碎片化、微型化的特點。這一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小學生自主總結、遷移寫作技巧,更易于促使學生突破書面創作瓶頸,同時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增進學生的閱讀理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以讀寫結合理念去設計隨文微寫活動。文章客觀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隨文微寫活動的教學價值與育人意義,進而探索開展隨文微寫活動的策略與方法,希望能夠為各位教師提供借鑒與啟示。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隨文微寫;價值探究;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43-0039-06
客觀來講,閱讀、寫作本就是不可分割的兩類語言活動,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又是閱讀積累的整合與再創作。但是就目前來說,不少小學語文教師忽視了讀寫之間的關聯點,單獨設計寫作課、閱讀課,這就直接影響著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綜合發展。尤其是在寫作教學中,小學生普遍存在著語言儲備不足、表達不準確、難以抒發真情實感等現實問題,影響了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創作欲望,常常陷入高耗低效的不良局面。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指導也不夠完善、精確,直接影響了小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發展。而隨文微寫以精讀課文為載體,以小篇幅的書面創作為核心,便于學生積極地遷移閱讀所得,模仿課文的表達方式、布局特點去進行寫作遷移,能優化學生的寫作效益,且并不會讓學生產生寫作負擔,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優化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地組織隨文微寫實踐指導,切實整合讀寫實踐,綜合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下面,文章將客觀闡述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組織隨文微寫活動的價值與意義。
一、 小學語文組織隨文微寫活動的價值探究
(一)突破寫作瓶頸,掌握寫作技巧
寫作瓶頸是指在書面表達活動中的創作障礙、表達障礙等。小學生在書面創作活動中經常會產生負面情緒,自暴自棄、敷衍了事,生搬硬套現成的語言素材,簡單堆砌,難以實現個性化表達。隨文微寫的特點在于“微型化”“散點化”,學生可以圍繞關鍵詞句、重要語段進行模仿學習、書面創作,且往往是在對精讀課文進行了個性化的鑒賞與品讀基礎上展開的。這就便于幫助學生掌握書面語言的表達方式、創作技巧,并且在微寫作練習活動中進行遷移,從模仿走向獨立創作,非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其順利突破寫作瓶頸,使其掌握多元化的書面語言創作方法,以及謀篇布局的創作方式,有利于重燃寫作熱情,便于優化學生的寫作狀態。
(二)強化閱讀效益,實現深度思考
在隨文微寫實踐中,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況、文本篇性的解讀方式都會影響小學生的寫作遷移效益,且在微寫作構思階段,小學生會自發地反復閱讀課文中的重點內容、分析課文的語言表達方式,并且能夠自主嘗試模仿作者的寫作方式、布局思路去寫一篇微作文。這就便于學生從讀者的身份過渡到創作者的身份,使其能進一步掌握文本的篇性特征,實現深度閱讀。在這種狀態下,即便小學生所寫的微作文效益不佳,但是通常能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三)活躍學生思維,提升學習質量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教育部在設立核心素養目標時強調了“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主張通過語文學習活動去培養學生敏捷、開放、綜合、分析、創造等思維品質,切實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隨文微寫實踐中,小學生的微寫作行為本就是創造語言的過程,本身就處于活躍、自主的思維狀態之中,且學生也往往能以批判性、辯證性的思維去解讀、品讀課文的語言特點、結構布局、人文內涵與寫作方法等。這就便于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其實現有意義的學習,而且能夠轉變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其能在隨文微寫實踐活動中自覺樹立自我教育意識,且可引導學生自主鑒賞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組織隨文微寫活動是十分有利于學生的素質進步與綜合成長的,可以很好地優化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文化自信,可以綜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可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學習效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讀寫結合理念下積極組織隨文微寫活動。文章將從在精讀課文中設計微寫切入點、品讀關鍵語句去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關鍵語段的分析去培養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通過回歸現實去引導學生實現微寫創作、通過微寫評價引導學生進行修改與完善這幾方面,闡述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組織隨文微寫實踐活動。
二、 小學語文組織隨文微寫活動的可行方式
(一)精選課文,以學生實際找準微寫切入點
隨文微寫是以精讀課文為載體的,因為精讀活動是指精細、深入的閱讀實踐,本身便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理解文本內容所服務的,要求學生能將字字句句讀得明白與透徹,更易于促使學生積累語言素材,這也就便于設計微寫作實踐活動。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則應以精讀課文去設計隨文微寫的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從創作者的角度去分析課文內容,既要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也要切實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此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去尋找隨文微寫的切入點。
1. 基于課文主題,關聯學生生活
每一篇課文都有明確的主題,不少課文所描寫的內容都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而這就可作為隨文微寫的切入點,使學生能夠根據個人生活經歷去設計微寫作的內容、結構,使學生能夠在寫作目的的驅動下精讀課文、探究課文結構,使學生在精讀實踐中自主總結書面語言的表達方式,初步調動學生的書面創作思維。
比如在《北京的春節》一課教學實踐中,這篇課文的主題是春節習俗,而春節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個十分獨特的節日,意味著團圓、喜樂、辭舊迎新,小學生對春節文化也有著豐富的了解。因此,根據這篇課文的主題特點,教師便可設計這樣一個隨文微寫主題:以“我的春節”為例,寫一篇微型作文去講述春節習俗。對此,小學生就能在課文閱讀時聯想自己對春節的印象,總結幾點自己印象最深刻、最喜歡的春節習俗,將個人經歷寫成微型作文,并在微寫作實踐中自主遷移《北京的春節》中的寫作技巧、表達方式,這也就能順利地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效益。
在隨文微寫活動中,小學生普遍能夠產生比較積極的態度,一方面是因為隨文微寫本身就是小篇幅寫作活動,學生并不需要硬湊字數,這就能直接減輕學生的寫作壓力,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書面創作;另一方面便是小學生在隨文微寫活動中往往能夠在真實情境下展開思考與設計,且可自主總結課文中的優美語句、有效的寫作方式,這也就能發散小學生的寫作思維,使其能夠思考如何用更精確、更生動的書面語言去表達現實生活,而課文又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范本,所以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突破認知瓶頸,便于提高學生的書面寫作能力。
2. 基于課文主旨,設計微寫作的主題任務
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不僅僅能夠記錄人、自然、社會、歷史等人文主題,還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文關懷抑或是理想信念,而課文便成了展現作者內心世界的媒介,往往具有延伸、拓展的人文寓意,這也就是一篇課文的主旨。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隨文微寫活動時,也可根據精讀課文的主旨、延伸內涵去設計微寫作任務,使學生也能圍繞某種社會問題、文化現象、處世哲學等主旨進行書面創作,使學生能夠通過寫作實踐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由此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綜合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使其能積累有效的語言文字應用經驗。
比如在《父愛之舟》一課教學實踐中,課文通過吳冠中先生與父親相處時的生活場景,展現了吳冠中先生對父親的思念與懷念之情,且字里行間都體現著父親無微不至的愛。本篇課文的核心主旨是“親情”“父愛”,所以教師便可據此設計隨文微寫主題,即以父愛之名寫一篇微作文,記錄你與父親相處的時光。由此,學生便可根據《父愛之舟》這篇課文去思考描寫父愛的方式方法,也可模仿課文以夢的形式去記錄自己與父親相處的時光,通過首尾呼應的方式進行書面創作,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描寫父親的愛。由此,小學生則可在課文基礎上進行個性化創作,這也就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書面寫作能力。
在精讀課文閱讀實踐中,課文的人文主題、主旨內涵都是很好的隨文微寫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在情感充沛的前提下進行書面創作,使學生能夠做到有感而發、自主創造,能幫助學生順利突破創作瓶頸,也可優化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使學生能夠創造性地整合、積累課文語言,也將有效喚起學生的寫作靈感,使其能根據自身的生活體驗、表達欲望去寫微作文。這樣一來,就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可對學生的未來成長產生積極影響。
(二)品讀關鍵語句,引導學生總結寫作技巧
在隨文微寫活動中,品讀關鍵語句、進行仿句創作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遣詞造句練習,使其能自主區分書面語、口頭語的不同之處,并且能自主使用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去優化語句的表達效果,有利于引導學生總結寫作技巧,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則應從課文中提煉關鍵語句,引導學生分析、匯總寫作技巧,并由此設計隨文微寫練習活動,促使學生實現自主創作。
1. 品讀優美語句,提煉寫作技巧
部編版小學語文新教材中的課文資源普遍具有較高的鑒賞價值,語句優美、意境豐富,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思考、欣賞,而這些優美語句也往往使用了各種各樣的寫作技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隨文微寫活動時,應引導學生圈畫、品讀課文中的優美語句,據此指導學生分析相應的寫作技巧,使學生能夠由此總結書面語言的創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促使學生實現有效寫作做好準備。
比如在《窮人》一課教學實踐中,本篇課文使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去記錄桑娜的心路歷程與情感變化,也塑造了生動具體的善良的窮人的形象。在寫人實踐中,小學生并不擅長通過心理描寫去塑造人物形象,反而很容易平鋪直敘地寫下對話內容,口語化問題嚴重,且整篇作文非常像是“流水賬”。基于學生的寫作問題,我便在《窮人》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圈畫出課文中的心理描寫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刪掉心理描寫內容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據此引導學生探究心理描寫的作用,并且根據桑娜的心理活動去分析桑娜的人物形象,也希望學生能據此探究在塑造人物形象時的心理描寫方式,據此引導學生總結寫作技巧,也希望學生能夠由此設計寫作主題與創作手法。
2. 設計造句練習,實現自主表達
隨文微寫并不拘泥于學生寫作的篇幅,允許學生從仿句練習、語段練習等微寫作方式去遷移閱讀所得、寫作技巧,不斷地精進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其能養成良好的斟酌用詞、生動表達的好習慣。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則可在隨文微寫活動中組織學生參與仿句創作練習活動,鼓勵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優美語句進行書面創作,使學生能夠靈活使用各類寫作手法,以便初步培養學生的書面創作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比如在《海上日出》一課教學實踐中,課文描寫了海上日出不同的景象,其中還使用了修辭手法進行生動表達。對此,我便組織學生圈畫出課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等優美語句,據此組織了造句練習活動,使學生能夠自主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去描寫自然美景、現實活動,以便切實優化小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在這一造句實踐中,可以直接判斷小學生是否能理解各類修辭手法的特點,而教師也可據此指導學生去總結相應的修辭技巧,強調比喻句、排比句的句型結構,使學生能夠自主修正、積極調整書面語言的創作方式,而且還可將學生所造的句子作為病句進行修改指正,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修辭手法的表達方式,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品讀關鍵語句、進行造句創作時,小學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特點,即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感悟去圈畫優美語句,教師不必統一安排造句仿寫任務,而是要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文原句進行仿寫練習,以便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態度、情感,使其能積極參與隨文微寫活動。
(三)分析關鍵語段,引導學生分析布局特征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新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具有鮮明的結構,這也就能促使學生主動進行謀篇布局的設計與思考,使學生在隨文微寫活動中寫出一段完整的話,或者是一篇結構完整的微型作文,十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文本篇性。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則應組織學生自主探究課文的語段布局結構,并且要組織學生進行書面創作。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組織隨文微寫活動:
1. 設計小組共讀活動,分析課文的語段結構
小組共讀是指將學生分到異質小組內,通過組內成員的共讀、討論或者是辯論等活動促使學生自主生成閱讀印象,使學生能夠主動概括、復述課文內容,理清課文寫作線索的一種閱讀形式。這也非常有助于學生把握課文的結構形式,使其能自主設計文本框架,也便于據此設計微作文的布局結構。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則可在閱讀實踐中設計小組共讀活動,使學生能夠合作分析課文的語段結構、布局方式。
比如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教學實踐中,我便組織本班學生以小組共讀的方式去探究課文的布局結構、寫作順序,要求各小組圈畫出課文中能展現布局特點的關鍵語句,使學生能夠通過激烈的組內討論去總結課文的結構特征。在這一活動中,小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共讀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而多數小組都能圈畫出進洞前、洞中、出洞后這三個關鍵詞,能夠理解課文是按照空間順序去描寫雙龍洞的景色的,也能隨著課文閱讀展開豐富的聯想,分析空間描寫順序的特點。這樣一來,小學生則可在腦海里按照空間順序去概括、匯總課文各個段落的意思與關聯,有利于培養學生謀篇布局的寫作能力,使其能在隨文微寫活動中自主模仿課文的布局方式進行微型寫作。
2. 使用思維導圖設計微作文的結構,提高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
思維導圖是一種能夠展現知識關聯與邏輯結構的思維工具,其圖形化、結構化等特點有利于促使學生去設計一篇微型作文的寫作順序、結構特征,使學生能夠合理安排各類語言素材的順序,有利于提高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順利寫出一篇結構完整、布局合理的微型作文,可以很好地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提高學生的謀篇布局能力。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組織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去設計、展現微作文的布局方式、結構特征,鼓勵學生根據思維導圖進行書面創作,由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優化學生的寫作意識。
依然以《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教學為例,本班學生通過小組共讀總結出課文按照空間順序去記錄雙龍洞的景色,展現了作者的游覽視角。在此基礎上,我鼓勵本班學生自主圍繞一處自然景觀去設計微寫作主題,學生也需模仿課文的游覽順序去設計寫作順序。在構思環節,學生便可根據個人游覽經歷去設計空間順序,比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中間到四周等,或者是將時間順序與空間順序結合起來,模仿《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的布局結構去制作思維導圖。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思維導圖的啟發下自主設計、創作微作文,這也就非常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可以順利地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意識與態度。
在隨文微寫教學實踐中組織學生分析課文的語段布局結構時,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理性思維、邏輯思維的培養與訓練,因為如果學生缺少理性思考的能力,那么很有可能會難以把握課文的布局結構與文本的整體特征。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便于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可促使學生自主總結與提煉課文的布局結構,便于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也可為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做好充分的準備。由此,小學生就可自主參與隨文微寫實踐活動,這也將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效能。
(四)回歸現實生活,幫助學生遷移語言所得
在隨文微寫實踐中,小學生所寫的微作文通常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與文學創作成果,而這是由寫作的特點所決定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隨文微寫活動時應該主動回歸學生的現實成長經驗、關注學生的社會文化積累,使學生能夠自主遷移生活經驗,結合課文閱讀探究所得進行書面創作,使學生實現自主表達,由此優化學生的自主寫作意識,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比如在《刷子李》一課教學實踐中,這篇課文塑造了一位手藝高超的普通匠人的形象,展現了刷子李高超的工藝技術,整篇課文的語言樸素卻十分引人入勝,有極強的感染力與渲染力,所以我便在本篇課文閱讀教學中設計了一輪隨文微寫活動,希望學生能夠模仿課文的語言表達方式去塑造生活中具有高超工藝的手藝人。在本次隨文微寫活動中,我引導學生回想自己所見到過的手藝人,比如父母、鄰居或者是在工藝觀賞活動中所見過的手藝人,據此喚起學生的生活記憶,也希望學生能據此設計微作文的結構與主要內容,模仿《刷子李》這篇課文的精彩語句去描述生活中的手藝人所具有的技藝、所呈現的匠人精神等。其中,有少部分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模仿課文內容去描寫老師、花匠、清潔工等手藝人,但是也有學生無法動筆,原因是他們對這些手藝人的工作情況并不了解,難以模仿課文語言去展現手藝人的工藝。對此,我則鼓勵本班學生在課后參與生活觀察活動,希望學生能夠自主觀察、記錄生活中的手藝人所具備的高超技藝,也可直接在現場觀察活動中完成隨文微寫實踐任務。這樣一來,多數學生便可順利實現書面創作,不僅可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用書面文字記錄生活的好習慣,也將切實提高學生對課文語言特點的把控與欣賞能力,是非常有利于促使學生積累有效的讀、寫經驗的。
(五)進行微寫評價,結合課文提出修改建議
隨文微寫教學評價是根據學生對精讀課文的理解情況、對語言素材的遷移情況、對寫作技巧的應用情況、微作文寫作效果等多個教學因素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根據學生的寫作狀態、效益進行客觀點評,使學生能夠自主總結隨文微寫學習經驗的有效過程,而這就便于學生進行反思、總結,使其自覺修改微作文內容。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組織隨文微寫評價活動:
1. 學生自評互評,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
學生的自評、互評是非常有利于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的,也便于生生之間共同總結寫作技巧,使其在反思、互助活動中自主調整微作文的寫作方法。而且,在隨文微寫活動中,學生可以直接根據課文內容、語言特征進行反思評價,這就便于促使學生自我監控個人對課文內容、寫作技巧的遷移應用情況,便于優化學生的反思意識,使其能自主模仿課文的寫作方式,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則應在隨文微寫的成果展示、總結環節設計學生自評互評活動,使學生能夠對照課文去分析個人作文的優缺點。
首先,學生自評反思,即學生對照課文的表達特點去反思自己是否能順利遷移寫作技巧、是否能熟練整合課文語言、是否能與課文一樣有著清晰的結構等。
其次,學生互評互助,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互相交換彼此所寫的微作文,通過小組內部的集體討論去分析每一篇微作文的優缺點,總結寫作問題、進行初步修改。
比如在《臘八粥》閱讀教學實踐中,我便鼓勵本班學生圍繞課文中詳寫臘八粥的做法這一自然段設計了隨文微寫任務,即學生可選擇某一種節日食物,如餃子、月餅、粽子等去進行書面創作,以一段話詳細寫出這種節日食物的制作方式。當學生完成微作文寫作任務之后,我便組織本班學生自主進行個人評價,即學生要對照《臘八粥》這篇課文的相應段落,以及個人微作文去思考,自己是否完整、有條理地寫出了某種節日食物的制作方式,是否突出了節日食物的色香味特點等。如果學生可以通過自評認識到個人不足,則可嘗試進行語言修正,調整書面語言的設計與組合,然后便可參與到小組互評活動中,依然要以《臘八粥》這篇課文的詳寫段落為依據進行互評互改,提出小組修改意見。在小組互評中,生生之間可以相互借鑒寫作思路、表達方式,且學生也可根據自己對節日食物的了解去幫助同伴補充、拓展語言素材,使同伴能夠進一步詳寫節日食物的制作過程。
2. 教師評價,結合課文特點提出修改意見
教師評價至關重要,往往能夠幫助小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客觀總結寫作方式、表達技巧,能夠更加理性地去判斷各類語言素材的設計與使用,使學生能夠進行語言調整與布局再造。因此,在隨文微寫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也要注意針對學生的寫作問題進行評價反饋,且要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寫作特點設計可行的修改意見,將課文作為范文進行說明,使修改意見變得更加具體、更有操作性,督促學生自主修改微作文的內容,由此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比如在《臘八粥》一課教學實踐中,本班學生在描寫節日食物時雖然能夠詳細寫出各類節日食物的制作步驟,但是卻缺少了對節日食物的樣子、味道的描寫,所以微作文更像是一種“食物制作教程”,學生只是按照制作步驟去介紹節日食物的制作方法,缺少美感,且并未像課文一樣能展現出制作節日食物的心情。對此,我便以《臘八粥》課文原文段落進行范例講解,告訴學生不僅要寫下制作節日食物的步驟、做法,還應該寫出每一步完成之后節日食物的味道、造型等,增加一些人物心情的描寫內容,使得整篇微作文不僅具體、形象,還能蘊含著相應的情感。接下來,我便根據本班學生個人所寫的微作文進行一對一的評價與指導,標注學生可以增加的語言素材,以及多元化的語言表達方式,而學生也要在評價激勵下自主修改個人作文,然后我會與學生展開第二輪隨文微寫評價活動,引導學生對比兩次寫作的效果,以及更好的寫作方式,使學生進一步精進微作文中的字詞表達、句段結構等,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由此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寫作精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基于讀寫結合理念開展隨文微寫活動將綜合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將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思維、書面表達能力,使其能夠積極地遷移閱讀所得,促使學生樹立可持續學習理念。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則可設計隨文微寫活動,以精讀課文的字、詞、句、段特點去設計微寫作實踐任務,結合學生的真實體驗去明確寫作主題,使學生能夠自主遷移閱讀所得、設計微作文結構,結合過程性的寫作評價與修改活動去優化學生的書面創作效益,切實突破寫作瓶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薄建華,官宇.隨文微寫在小學三年級習作教學中的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22(6):4-7.
[2]許明旋.單元整組形式下小學語文“隨課微寫”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1(18):52-53.
[3]周艷紅.搭建支架,隨文微習作: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9(4):44.
[4]陳梅.小學語文“隨課微寫”的新路徑[J].教師,2020(36):23-24.
[5]陳蓮花.淺談小學語文“隨課微寫”教學路徑[J].智力,2020(12):81-82.
作者簡介:李東清(1973~),女,漢族,江蘇鹽城人,江蘇省鹽城市新河實驗小學,研究方向:探尋讀寫結合最佳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