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

2023-01-02 22:43:16洪慧民
教育與職業(下) 2022年12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

[摘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職業教育通過教育幫扶,提供人才支撐;通過科技賦能,提高成果轉化;通過示范引領,強化產業發展來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文章通過調研分析了江蘇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成績及職業教育在其中所做的貢獻,并就進一步發揮職業教育作用、助力鄉村振興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職業教育

[作者簡介]洪慧民(1962- ),男,福建南安人,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民建江蘇省委主委,江蘇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江蘇 ?南京 ?210024)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22)24-0019-07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遵循現代化發展規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求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并把加快發展鄉村產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進行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江蘇承載著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江蘇的現代化建設在全國一盤棋中具有重要典型意義。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是田園,也是家園。江蘇在加快發展鄉村產業、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方面注重發揮職業教育的助力作用,并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

一、鄉村振興的江蘇實踐

近年來,江蘇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全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聚焦重點、綜合施策、多措并舉,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效。

1.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始終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中心任務,先后出臺多個政策文件,不斷強化政策支持,持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21萬元提升至2021年的2.68萬元,增幅123%,年均增長9.2%,快于城鎮居民1.2個百分點,居全國前列,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37:1縮小為2.16:1,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區域收入結構改善,13個設區市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全部超過了2萬元,蘇南、蘇中、蘇北農村居民收入比由1.68:1.23:1下降到1.60:1.21:1。”①

2.農村產業發展各展所長。(1)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創造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糧食總量平衡、口糧自給、調出有余的成績。(2)大力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創新開展“蘇韻鄉情”等系列鄉村旅游推介活動,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農產品網上交易額、休閑觀光農業綜合收入增幅連續多年保持在20%以上。(3)強化農業物資裝備和技術支撐。“每年新建高標準農田300萬畝以上”②;高水平推進南京農創園、農高區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設2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成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云平臺”③。(4)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在全國率先開展輪作休耕試點,在農機節能減排、漁業減排增匯、畜禽養殖業控降碳、種植業減排固碳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等領域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5)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成立家庭農場17.6 萬家、農民合作社8.5萬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907家,其中國家級99家。”④在江蘇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涉農企業有653 家,16家農業龍頭企業上市、15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3.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明顯。積極打造美麗田園鄉村,啟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美麗田園鄉村成為美麗江蘇亮麗底色。(1)持續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在尊重農民意愿基礎上改善居住條件,同步配套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并從財政資金、規劃建設用地方面給予專項保障。(2)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全面建設美麗宜居鄉村。(3)深入開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作為美麗江蘇建設的重要抓手,建成540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實現涉農縣(市、區)全覆蓋。(4)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實現城鄉居民安全飲水一體化,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全覆蓋,農村地區4G 網絡實現全覆蓋并開展5G試點建設,電網供電可靠率達99.9%,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100%。

4.鄉村治理體系日益完善。探索形成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級集體經濟充分發展的鄉村治理“江蘇路徑”。(1)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融合經濟、綠色經濟、服務經濟、“飛地”經濟。(2)大力推進鄉風文明提升工程,完善農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優化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供給,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引導農民群眾樹立文明新風。(3)加強新型農村社區治理與服務,出臺三大體系12項政策措施。(4)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健全農村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實現鄉村網格化治理全覆蓋。

二、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

江蘇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離不開職業教育的有力支撐,“任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及新興業態的出現都離不開技術技能的變革,而職業教育能夠加速生產技術更新,通過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⑤。江蘇是教育強省,也是職業教育強省。全省有中職(技工)學校310所、高職(技師)院校129所,職業本科1所,在校生約172.5萬人,職業院校教師 11.41 萬人。中職(技工)189種專業,高職(技師)433種專業,覆蓋全部19個專業大類,涵蓋全省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近年來,江蘇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優勢,積極探索有效路徑,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貢獻職業教育力量。

1.建立以法律法規為核心的制度保障。構建鄉村振興政策框架體系。2018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全面部署。出臺《關于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江蘇省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2年)》《關于貫徹〈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實施辦法》《江蘇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編制《江蘇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2022)》等重大政策文件和戰略規劃。這一系列文件基本形成了江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四梁八柱”。在此基礎上,強化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指出,職業教育要“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引導職業院校參與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壯大鄉土人才隊伍”。《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前列的意見》指出:“建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推進產教、產才融合,落實職業學校擴大農村招生,建立涉農高職院校與企業間訂單培訓機制。”《江蘇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2021—2035年)》《關于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江蘇省“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也都對發揮職業教育作用推動鄉村振興提出了要求。

2.構建以人才素質為關鍵的培訓體系。職業教育致力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育模式。教育部門開展“助力鄉村振興,千門優課下鄉”大型公益教育行動,1031門省級在線課程免費開放,涵蓋鄉村黨建和治理、現代種植養殖業、農產品加工貿易、鄉村教育和健康等內容。職業院校結合產業發展方向,為農村基層和生產一線培養鄉村急需、政治素質好、發展能力強的農業農村技術和管理人才。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堅持校企緊密合作辦學路徑,共建智慧農業產業學院、香山工匠學院、京東智能應用工程師學院等企業學院,與政府、企業聯合舉辦“太倉班”“昆山班”“京東班”“久保田班”等定向委培和學徒制班。積極開展高素質農民能力提升培訓。堅持育訓并舉,整體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每年培育20萬農民。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與縣級地方政府合作招收高素質農民中高職銜接學員,培養高學歷、高能力的農民。通過參訓農民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到農業生產中,提升農業生產的質量與技術以及農業現代化水平。

3.明確以本土產業為主導的支持方向。職業院校主動適應新經濟、新業態和新技術,聚焦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問題,積極對接產業鏈和地方優勢主導產業,為全省“三農”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組建以行業為紐帶的省級職業教育集團32個,聯結職業院校400多所、行業企業1000多家。“先后建設100個省高職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和36個產教融合集成平臺,總投入超過15億元,覆蓋13個專業大類,涉及20多個產業領域。”⑥涉農職業院校強化服務“三農”情懷,深耕主責主業,辦好涉農專業。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立足丘陵地區產業發展,重點開展丘陵地區草坪、草莓、彩葉苗木、茶葉等研發教學。

4.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支撐的重點突破。“隨著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越來越多地融入‘智慧元素,農業農村智慧化發展已然成為智能技術廣泛應用的迫切要求以及當前和未來鄉村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和基本趨勢。”⑦相關職業院校積極探索布局新產業、新業態急需的涉農專業。注重電商銷售、新媒體應用、新技術推廣等優質培訓資源的匯集整合,持續推進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工作,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中國扶貧開發協會開展合作,共同推動“百縣千村萬主播”工程實施。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依托該校退役軍人學院、鄉村振興學院,培養適應電子信息類、裝備制造類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鑒于種業創新“卡脖子”問題突出、特色專用裝備開發不夠的問題,職業院校充分利用江蘇現代農業基礎好、科技資源充足的優勢,參加“揭榜掛帥”種業攻堅,重點圍繞現代種業、農業機械等領域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目前全省共建有31家種質資源庫,收集農業種質資源近7.2萬份。”⑧

5.追求以合作共贏為原則的利益分配。聚焦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專利成果轉化應用。職業院校通過理順激勵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鼓勵科研團隊創新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方式和創新成果轉化模式。以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的職業院校遴選推薦可轉化的高價值專利(成果)參加“江蘇省專利(成果)拍賣季”活動,挑選高價值專利(成果)在“省人才與創新資源對接平臺”進行發布。利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土草坪生產技術等優勢專業和技術,助力區域成功打造國家級別的農業科技園區以及鮮果小鎮、草毯綠波小鎮、白茶小鎮等農業特色小鎮,為推動本地及周邊地區草坪產業技術創新及整個草坪產業提檔升級提供技術開發與服務。

三、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存在的問題

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有必要看到,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還有一些工作短板,需要認真解決。

1.對鄉村振興的認識不到位。一是思維停留在脫貧攻堅階段。不同于精準扶貧時期集中精力的提速換擋,鄉村振興更強調提質增效,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對此,有些地方有些干部的認識還沒有轉變。二是思想上有松勁現象。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989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江蘇254.9萬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實現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保障,年人均收入達6000元以上,全面打贏脫貧致富奔小康硬仗。”⑨八年持續奮斗創造了扶貧史上的世界奇跡,同時,成績的取得也讓部分地方和部門產生了“停一停”“歇一歇”的思想。三是有的地方對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攻堅的新要求還沒有完全適應。有的地方有效銜接工作推進機制不完善以及銜接配套措施出臺較晚。由于一些客觀因素,部分基層干部缺乏“三農”工作經驗,對新領域新業務不熟悉、對政策掌握不全面、對情況了解不深入,存在“想干不會干”的問題。

2.鄉村產業競爭力不足。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一些地區的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不高,鄉村產業的規模相對偏小,碎片化、同質化特征比較突出。農業產業大品牌不多,農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待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規模不大、層次不高,帶動農戶增收能力較弱。有的地方脫貧勞動力就業穩定性不強,零工占比較高,收入不夠穩定。“農民增收的最根本源泉應該來自農業和農村,而不是農業農村之外的城市產業支撐,建立在農業農村之外,或者依靠城市產業支撐的城市導向型農民增收模式是不可持續的。”⑩

3.鄉村建設存在欠缺。鄉村建設的科學謀劃、常態長效機制尚未建成。部分地區鄉村建設缺乏科學系統規劃指導,有的功能定位不夠清晰,有的缺少對農耕文化、民俗風情、人文資源等要素的有效整合,還有的與現代農業發展、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等相互銜接配套不夠充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還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建輕管”情況。

4.鄉村治理任重道遠。農村的教育、醫療布局還有待優化,快遞、社區養老等新型公共服務與城市有較大差距,急需加快彌補。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等影響,農民收入增速可能繼續呈放緩趨勢,一些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內生動力不足,萌發“等、靠、要”思想。

5.鄉風文明有待提升。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一環,但是,一些地方在針對農民所急所思所盼做出交底見底的解釋方面做得不夠,對農民的分類引導做得不夠。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不夠,精神文化生活單調問題比較突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統籌整合、共建共享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四、對策與建議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各級組織要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切實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當前,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還有許多可提升的空間。

1.加大政策統籌力度。“職業教育制度建設,是職業教育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對政府發揮引領職業教育發展作用的積極回應。”11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組織召開了一系列會議、發布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從國家層面對鄉村振興工作作出整體部署。在現有的政策環境下,各地要加大政策統籌力度,強化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1)整合關聯政策。保持同一領域不同社會政策的一致性,達到政策的相互補充而不互相抵牾,政策之間既不能重疊也不能留白。明確政府、企業、學校在鄉村振興中的職責與定位,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幫扶合力。“鄉村振興社會政策既要考慮到特定群體的兜底保障需求,為其提供生產技能培訓;也應考慮到普通農戶、村莊乃至區域鄉村整體的發展需求,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12(2)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將職業教育培養鄉村實用人才作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重要內容,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指標體系。”13支持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院校建設,加大各級政府在土地劃撥、財政投入、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產教融合型企業發展,鼓勵地方政府和企業參與農業職業教育,構建政校行企共同參與的辦學格局。將農業職業院校建設發展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支持農業職業院校大力建設、用好鄉村振興服務機構、機制,遴選設立鄉村振興研究和服務智庫、基地,全方位提升農業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3)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在重大政策文件和戰略規劃上,落實補短板、強弱項的若干措施,聚焦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農業新型主體培育、人居環境整治、蘇北農房改善、農村飲水安全、鄉村公路提檔升級、鄉村文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治理與服務等重點工作,出臺系列政策舉措。

2.提高農業人口素質。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從業人員,人才資源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職業教育作為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對提高農業人口素質具有天然價值和時代使命。(1)職業院校要成為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陣地,主動承擔起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任務,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和多形式的培訓體系。根據農業人口的生存技能、發展技能需求,開展基本的職業技能培訓。對當前農業發展中涌現出的家庭農場、種養大戶、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職業農民,要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讓他們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2)涉農職業院校承擔著培養農業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2019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中強調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培養更多知農、愛農、為農的新型人才,是地方農業院校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時代使命。現代農業產業構成的多樣性特征決定了鄉村產業振興對職業教育人才需求的多樣性。職業教育要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只有培養大量具有“三農”情懷的技術技能人才,才能在實施鄉村產業振興過程中發揮其技術技能優勢,真正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3)擴大職業院校面向農村地區的招生,將返鄉農民工、基層農技人員、村“兩委”干部納入招生范圍,采取學制教育與專業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養,不斷提升其科技文化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培養穩定的建設者隊伍。(4)職業教育要承擔起文化教育的職責。借助職業培訓開展先進文化的培育和傳播,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改善農民精神面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用鄉村文化的發展豐富、完善、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

3.形成良好發展環境。當前,民眾對職業教育還存在認知偏差,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還不高。“提升接受職業教育者的社會尊重度、社會地位和社會待遇,是當前職業教育向類型教育轉變的基礎。”14提升職業教育和職業院校社會認可,需要多管齊下。(1)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大力宣傳“勞動光榮 技能寶貴 創造偉大”的新風尚,加大對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江蘇大工匠的宣傳表彰力度,扭轉民眾對職業教育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偏見。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在頂層設計上發揮了很好的引領作用。(2)推進技術技能人才評價改革。研究制定鼓勵職業教育人才長期扎根鄉村、服務鄉村的特殊政策和育人用人體系。“對符合條件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回鄉村任職,一體納入市縣人才引進政策體系,一體實施人才獎補。”15(3)建立“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同”制度。探索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的辦法,構建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同的社會效力,營造公平公正、多元包容的教育和就業環境。(4)出臺有利于涉農專業學生的招生、就業政策等。建立職業院校鄉村人才定向招生、定向培養模式。參照鄉村教師和鄉村醫生的模式,“通過‘定向委培‘定制村干等形式選派優秀青年到鄉村工作,確保鄉村人才‘招得來、留得住、干得好”16。

4.促進產教深度融合。產教融合是增強產業發展競爭力的重要方式,通過產教融合開展涉農實用型人才聯合培養,為農業發展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撐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供給,是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仍停留在表面,存在著“學校熱、企業冷”的尷尬現象,愿意參加校企合作的企業少,農業延伸產業鏈的企業更少。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和產教融合集成平臺的作用發揮還有很大的空間。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從政策保障著手,增強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意愿。嚴格執行《江蘇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細化“對企業接納學生實習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健全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成本補償機制”“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按照有關規定,享受相關財政、金融、稅收和用地等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為校企合作提供相關信貸和融資支持”。對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或財費補助。(2)學校要主動融入區域創新,打破角色邊緣化的僵局,積極融入產業轉型升級的大潮,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根據產業與企業發展的需求提供相應的科技服務與人才。明確職業院校推進產教融合以開展技術服務的獎勵政策和考核標準,驅動職業院校主動回應并融入農業企業的技術創新過程。(3)適度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江蘇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第十條:“企業、行業組織可以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參與舉辦學校……企業與學校合作,可以依法舉辦混合所有制學校或者二級學院(系部),引進社會優質資本和人才,實行相對獨立的人員聘任與經費核算。企業、行業組織和學校可以依法組建多元投資主體的職業教育集團或者其他形式的產教聯合體。”這為混合所有制辦學提供了政策依據。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引導具有實力和意愿的企業、行業組織、學院進行探索和試點。

5.提高職業院校辦學質量。利用職業教育資源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目的。要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中發揮職業教育的作用,職業院校必須把工作重心放到提高質量上,培養出高質量的畢業生。(1)明確職業院校辦學定位。職業院校要堅持“職業”二字,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自身所擔負的使命,專注于培養各級技術技能人才,增強職業教育類型特色,克服向綜合性學校轉變的沖動。(2)聚合教育資源。2020年年底,江蘇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10.2年,職業教育的專科層次已經無法滿足產業發展和職業發展的需求,需要有更多的本科職業教育資源。要發揮好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這所職教本科院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分類推進各層次的職業教育,推進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高質量樣板建設,加快形成職教發展的“蘇南模式”和創新高地;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推進中等職業學校“領航計劃”;設立高水平技師學院建設項目。(3)建設特色專業(專業群)。江蘇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不同,職業教育發展要考慮整體區域經濟產業結構,依托區域產業特征打造有特色的職業院校和特色專業(專業群),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辦學模式相似、專業設置趨同的同質化傾向,發揮區域內各職業院校的優勢與專業特長,使區域人才供給與區域市場需要達到基本平衡。(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采取培養、引進、兼職等形式,多舉措解決“雙師型”教師短缺問題。對符合當前區域發展和未來發展規劃需要的教師進行重點培養,鼓勵實踐經驗豐富的“土專家”充實到教師隊伍中。

[注釋]

①顧孟青.江蘇成為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云接受《奮楫深水區》專訪[EB/OL].(2022-10-06)[2022-11-01].https://www.sohu.com/a/590569055_121119273.

②③④洪葉,吳瓊.江蘇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重農興農 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EB/OL].(2022-06-28)[2022-11-01].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2/6/28/art_60096_10518160.html.

⑤梅樂堂.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17):41.

⑥鄭焱.我省職業教育發展關鍵指標位居全國前列[N].新華日報,2022-09-30(4).

⑦王思瑤,馬秀峰.邏輯與理路:鄉村振興背景下職業教育賦能高素質農民技術能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5):50.

⑧張宣,孫廣哲.江蘇多措并舉打好種業翻身仗[N].新華日報,2022-09-28(12).

⑨新發展理念在江蘇·共享發展調研組.江蘇堅持共享為本 交出更有溫度的民生答卷[EB/OL].(2022-10-14)[2022-11-01].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2/10/14/art_37384_10628421.html.

⑩崔志新.提升區域發展質量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2018年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年會綜述[J].區域經濟評論,2018(5):128.

11任勝洪,孫延杰.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內在機理及推進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2):41-42.

12向德平,向凱.從“脫貧”到“振興”:構建發展型鄉村振興社會政策[J].社會發展研究,2022(3):42.

131516張義珍.加快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N].人民政協報,2022-09-30(4).

14和震,張弛.論當代中國技能文化的構建[J].江蘇高職教育, 2022(2):5.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
高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層導學提高解剖生理學復習的有效性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24:52
關于動作要素在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9:41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略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99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门事件在线|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丰满的熟女一区二区三区l| 在线无码九区| 亚洲bt欧美bt精品|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韩美毛片|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玖玖精品在线|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www.日韩三级|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 婷婷午夜天|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精品|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新在线|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亚洲va视频| 在线免费看片a|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91视频国产高清| 亚洲日本www|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老司机精品久久|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国内a级毛片|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色噜噜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女人在线|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手机在线| 99在线视频免费| 国内视频精品|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高清免费毛片|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黄色在线网|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国产三级毛片|